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01 B 11 备案号:33179-201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1969-2011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land harness project i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2011-12-31 发布 2012-02-28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2 DB32/T 1969-2011 前 言 为规范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提高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质 量和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扬州大学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学平、王主力、王景成、金兆森、陆伟刚、刘正祥、赵文明、曹步凯、展 晓坤、周 政。 DB32/T 1969-2011 1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规范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总则、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与林网、农业措 施,农业机械化,科技服务体系等。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标准 GB 50201-1994 防洪标准 GB 50288-1999 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DB32/T 026.1 江苏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3 总则总则 3.1 农田水利 3.1.1 防洪应达到防洪保安全要求,里下河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圩区圩堤高程应达到历史最高水位加 1m 超高;其他平原地区防洪标准应确保历史最高水位不出险,超标准有对策;丘陵山区的小(二)型水 库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小(二)型水库以上水库按 GB50201 的规定。塘坝 和撇洪沟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十年一遇洪水校核。 3.1.2 灌溉标准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作为灌溉设计标准。 里下河地区、太湖地区和沿江平原地区应达 到 85%-95%;其他平原地区应达到 75%85%;苏南丘陵地区以稻麦和经济林果为主,应达到 90%;苏 中丘陵地区以稻麦和经济林果为主, 应不低于 8090%; 苏北丘陵地区以稻麦为主, 应不低于 75%80%。 3.1.3 排涝标准, 1 日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达到 10a 一遇。 排涝天数应按发生雨涝时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 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确定, 宜 1d3d 排除。 3.1.4 控制的地下水位埋深 里下河地区控制地下水位埋深以田面以下 0.6m0.8m 为宜; 淮北平原地区、 通南高沙土地区与沿 江平原地区控制地下水位埋深以田面以下 0.8m1.0m 为宜; 沿海平原地区控制的地下水位埋深以田面 以下 1.0m1.2m 为宜;丘陵山区的冲田控制地下水位以田面以下 0.8m1.0m 为宜。 3.1.5 灌溉水质, 5 月10 月应达到 GB5084 中一类灌溉水质标准, 其它时间应达到二类灌溉水质标准。 3.1.6 丘陵地区田间工程配套率应不低于 70%,装配式建筑物率宜不低于 80%;其余地区田间工程配套 率应达到不低于 80%,装配式建筑物率宜不低于 90%。 3.2 道路与林网 3.2.1 田间道路布局要便于生产,便于交通,减少交叉建筑物以及少占用土地。 3.2.2 农田林网建设要达到 DB32/T026.1 的要求,农田林网防护率率应不低于 70%。 3.3 农业措施 3.3.1 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应达 100%。 DB32/T 1969-2011 2 3.3.2 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应达到 80%以上。 3.3.3 通过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科技贡献率不低于 55%。 4 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4.1 工程规划 4.1.1 圩区与平原区 a)圩区布局根据面积大小和圩区形状,布置十字形中心河或井字形中心河,中心河和外河连接处 用圩口闸封闭,按交通要求布置 1 座-2 座套闸,大圩根据地形分匡格圩,在中心河布置高低分开节制 闸,达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 b) 泵站要尽可能采用与圩口闸结合的闸站结合方式,灌溉泵站设计灌溉模数应根据作物种植比 例、作物灌水定额、灌水周期、每天开机时间采用 GB50288 的公式进行计算,宜为 2.5(m 3/s)/万亩 3.0(m 3/s)/万亩;排涝泵站设计排涝模数采用 GB50288 中平均排除法的圩区设计排涝模数公式计算, 宜为 0.8(m 3/s)/km21.0(m3/s)/km2; c)斗渠和中沟相间布置,斗渠和中沟相距 500m 600m;斗渠和中沟相邻布置,斗渠和中沟相距 1000m1200m;垂直斗渠和中沟布置小沟和农渠。 4.1.2 丘陵地区 a)丘陵地区灌排系统布置应因地制宜,采用以蓄为主,蓄、引、提、调相结合。排水采用“一冲 (小流域)三条沟(岗塝截水沟、塝冲截水沟、冲心沟)系统; b)丘陵地区土地治理应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实行山、水、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工程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按岗、塝、冲具体情况规划沟、渠、路、和配套建筑物。 4.2 田间工程 4.2.1 田间工程布置要求是:合理灌排,控制地下水位;节省用水、节省土地、节省配套、方便机械 化作业。 4.2.2 淮北平原地区格田长度 100m200m, 其它平原地区格田长度 80m100m,格田宽度 20m-30m。对 地下水位较高的里下河地区、沿江滨湖区,每 3 块-4 块格田之间设置隔水沟。 4.2.3 丘陵地区冲田排灌系统根据宽窄呈“月”或“用”字形布置,冲田应按冲田地面坡度进行平田 整地,田块长 80m100m,宽 15m-20m,垂直或平行冲心沟布置,冲心沟级级控制;塝田改造坡地为梯 田,梯田田块不宜过长,应沿等高线修整成水平梯田,宽度要和地面坡度相适应,坡度 3 0-50时梯田宽 度宜 20m15 m,梯田田坎高度(级差)1m1.5 m。 4.2.4 小沟和农渠采用相间排列时,宜采用一沟一路或一渠一路的布置形式。采用小沟和农渠采用相 邻排列,宜采用沟-路-渠或沟-渠-路的布置形式。 4.2.5 小沟和农渠可为相间排列,淮北平原地区,沟渠相距 100m200m,每条农渠、小沟控制面积 75 亩150 亩;其它平原地区沟渠相距 80m100m,每条农渠、小沟控制面积 60 亩75 亩;小沟和农渠 亦可为相邻排列,淮北平原地区,农渠与农渠、小沟与小沟相距均为 100m200m,每条农渠、小沟控 制面积亦为 150 亩300 亩;其它平原地区农渠与农渠、小沟与小沟相距均为 80m100m,每条农渠、 小沟控制面积 120 亩150 亩。 5 田间道路与林网田间道路与林网 5.1 田间道路 5.1.1 田间道路分为机耕路(干道) 、生产路(支路)两级。机耕路与村庄及乡村公路连接,生产路 连接机耕路与田块。田间道路应结合项目区内灌溉排沟渠合理布置,达到既利于灌排、机械作业、运 输和田间管理,又能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 5.1.2 机耕路主要路段硬质化,路面净宽不少于 3m,高出田面 0.3m0.5m,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 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生产路路面宜采用砂石路面、立砖路面或素土压实,净宽 DB32/T 1969-2011 3 不少于 2m,高出田面 0.2m0.4m,并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 农产品运输。 5.2 林网 5.2.1 林带有效防风范围,根据 DB32/T026.1 的规定,以降低旷野风速 20%为标准。 5.2.2 农田林网由基干林带、主林带、副林带组成,必要时可设置辅助林带,林带设置、林带结构、 林带间距应符合 DB32/T026.1 的规定。 5.2.3 树种 a) 里下河地区、通南高沙土地区与沿江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树种应以抗风、耐湿、材质优良的树 种为主;淮北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树种应以抗风、耐旱、材质优良的树种为主; b) 沿海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树种应以抗风、耐盐、材质优良的树种为主; c) 丘陵山区农田防护林树种应以抗风、耐瘠薄、材质优良的树种为主。 6 农业措施农业措施 6.1 良种 6.1.1 水稻 a) 淮北地区宜选用中熟中粳品种为主,其南部可搭配少量迟熟中粳品种; b) 苏中地区宜选用迟熟中粳品种为主,其北部可搭配中熟中粳品种,南部可搭配早熟晚粳品种; c) 苏南地区宜选用早熟晚粳品种; d) 所选品种应抗(耐)条纹叶枯病和稻瘟病;稻谷品质均应达到 GB/T17891 中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以上。 6.1.2 小麦 a) 淮北地区宜选用半冬性中筋品种为主,搭配少量强筋品种;苏中地区宜选用春性中筋品种;沿 江与沿海地区的南部宜选用春性弱筋品种为主,中筋品种搭配部分中筋品种;苏南地区宜选用春性弱 筋和中筋品种并重; b) 所选品种应抗白粉病和赤霉病;苏中和苏南地区还要求有较强的湿性。 6.1.3 油菜,里下河地区与平原地区宜选用半冬或半冬偏春性优质双低品种。 6.1.4 其他作物品种宜选用通过本地种子机构审定的良种。 6.1.5 良种覆盖率应达到 100%。 6.2 土壤改良 6.2.1 2 年3 年内宜深翻(松)l 次,农田耕作层厚度不低于 20cm。 6.2.2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实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应达到 60%80;全面实施测土施肥技术,大 力推广无害化农家肥与有机肥施用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土壤达到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 6.2.3 通过土壤改良,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均有改善,土壤容重趋于合理,耕性得到改良,土壤肥力 保持稳定。 7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 7.1 农业机械作业率 7.2.1 水稻机械组织面积覆盖率不低于 60%,小麦机条播面积覆盖率不低于 50%。 7.2.2 稻麦油植保专业化防治面积覆盖率不低于 60%。 7.2.3 机耕覆盖率不低于 90%。 7.2.4 麦田机开沟覆盖率不低于 50%。 7.2.5 机脱粒覆盖率达到 100%。 7.2 农业机械 按 7.1 要求,选配相应的先进的农业机械(见资料性附录) 。 DB32/T 1969-2011 4 8 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 8.1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入户,每千亩配备 1 名科技入户指导员。 8.2 技术推广 在项目建设期间,做到推广 1 个2 个优良品种,2 项3 项先进实用技术。 8.3 技术培训 做到 50%的农户中,每户有至少有 1 人接受技术培训。 DB32/T 1969-2011 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农业机械配置 A.1 耕翻机械,宜按 33.33hm 2(500 亩)粮田配置 1 台中型拖拉机或按 150 亩粮田配置 1 台手扶拖拉 机。 A.2 植保机械,宜按 16.67hm 220hm2(250 亩-300 亩)粮田配置 2 台植保机械(其中工农-36 型、东 方-18 型各 1 台) 。 A.3 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国演义导读课件
- 2025-2030中国废酸回收行业需求趋势与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三只小猪迷路了课件
- 2025-2030中国封头行业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南阳护理面试实战模拟题集锦
- 高级审批监管面试题库版
- 小儿骶管麻醉课件
- 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高频难、易错点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小儿静脉动脉穿刺课件
- 新速写技能面试题库
- 病历的书写规范讲课幻灯课件
- 中国航天建筑某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年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试题(谈心谈话、案例分析)
- 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护理查房
- 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 氧气吸入疗法及护理
- 2025年中国电信河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45T 2149-2020)《公路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 金笔作文四级第4课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