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制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乘用车制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乘用车制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乘用车制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纸, 明书全套毕业设计均有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副 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乘用车 制动系统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1、 研究现状 现代汽车事业的发展日益壮大,使得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越来越大,相对应的人们对于汽车的各个部分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 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 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目前关于汽车制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动控制方面,包括制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采用新的技术。汽车制动系统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传统的制动系统结构型式主要有机械式、气动式、液压式、气 液混合式。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都一样,都是利用制动装置,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来逐渐消耗车辆所具有的动能,以达到车辆制动减速,或直至停车的目的。伴随着节能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汽车动力系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新的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新型动力系统的出现也要求制动系统结构型式和功能形式发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无法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电动真空泵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 最原始的制动控制只是驾驶员操纵一组简单的机械装置向制动器施加作用力,这时的车辆的质量比较小,速度比较低,机械制动虽已满足车辆制动的需要,但随着汽车自质量的增加,助力装置对机械制动器来说已显得十分必要。这时,开始出现真空助力装置。 1932 年生产的质量为 2860凯迪拉克 四轮采用直径 鼓式制动器,并有制动踏板控制的真空助力装置。林肯公司也于 1932 年推出 车,该车采用通过四根 软索控制真空加力器的鼓式制动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用车辆及军用技术的发展,车辆制动有了新的突破,液压制动是继机械制动后的又一重大革新。 率先使用了轿车液压制动器。克莱斯勒的四轮液压制动器于 1924 年问世。通用和福特分别于 1934 年和 1939 年采用了液压制动技术。到 20 世纪 50 年代,液压助力制动器才成为现实。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制动系统(实用和推广。 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 、液压控制技术为一体,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产品。它的安装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操纵性。防抱装置一般包括三部分:传感器、控制器 (电子计算机 )与压力调节器。传感器接受运动参数,如车轮角速度、角加速度、车速等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进行计算并与规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后,给压力调节器发出指令。 1936 年,博世公司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 置专利促进了防抱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1969年的福特使用了真空助力的 动器; 1971 年,克莱斯勒车采用了四轮电子控制的 置。这些早期的 置性能有限,可靠性 不够理想,且成本高。 1979 年,默本茨推出了一种性能可靠、带有独立液压助力器的全数字电子系统控制的 动装置。 1985 年美国开发出带有数字显示微处理器、复合主缸、液压制动助力器、电磁阀及执行器 “一体化 ”的 抱装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 成为性能可靠、成本日趋下降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成熟产品。 1992 年 世界年产量已超过 1000 万辆份,世界汽车装用率已超过 20%。一些国家和地区 (如欧洲、日本、美国等 )已制定法规,使 为汽车的标准设备。 纸, 明书全套毕业设计均有 当考虑基本的制动功能量,液压操纵仍然是最可靠、最经济的方法。即使增加了防抱制动 (能后,传统的 “油液制动系统 ”仍然占有优势地位。但是就复杂性和经济性而言,增加的牵引力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一些正在考虑用于 “智能汽车 ”的新技术使基本的制动器显得微不足道。传统的制动控制系统只做一样事情,即均匀分配油液压力。当制动踏板踏下时,主缸就将等量的油液送到通往每个制动器的管路,并通过一个比例阀使前后平衡。而 其他一种制动干预系统则按照每个制动器的需要时对油液压力进行调节 。 车辆制动 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控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扩大控制范围、增加控制功能;另一方面是采用优化控制理论,实施伺服控制和高精度控制。在第一方面, 能的扩充除 ,同时把悬架和转向控制扩展进来,使 仅仅是防抱死系统,而成为更综合的车辆控制系统。制动器开发厂商还提出了未来将 智能化运输系统一体化运用的构想。随着电子控制传动、悬架系统及转向装置的发展,将产生电子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网络,从而产生一些新的功能,如:采用电子控制的离合器可大大提高汽车静止启动的效率;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输入 一个驱动命令给电子悬架系统,能防止车辆的俯仰。 在第二个方面,一些智能控制技术如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现在比较新的控制技术,已经有人将其应用在汽车的制动控制系统中。 不能解决汽车制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由 一步发展演变成电子控制制动系统 (这将是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 想在实际中应用开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除技术外,系统的成本和相关的法规是其投入应用的关键。 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随着电子,特别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的发展,汽车制动系统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凯西 司在一辆实验车上安装了一种电 动系统,该系统彻底改变了制动器的操作机理。通过采用 4 个比例阀和电力电子控制装置, 司的 能考虑到基本制动、 引力控制、巡航控制制动干预等情况,而不需另外增加任何一种附加装置。 统潜在的优点是比标准制动器能更加有效地分配基本制动力,从而使制动距离缩短 5%。一种完全无油液、完全的电路制动 开发使传统的液压制动装置成为历史。 2、 目的 、 依据 和意义 当今社会 已经普遍应用的液压制动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提高,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程序、主动避撞技术等功能逐渐融人到制动系统当中,需要在制动系统上添加很多附加装置来实现这些功能,这就使得制动系统结构复杂化,增加了液压回路泄漏的可能以及装配、维修的难度,制动系统要求结构更加简洁,功能更加全面和可靠,制动系统的管理也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电子技术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从制动系统的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 4 个组成部分的发展历程来看,都不同程度 地实现了电子化。人作为控制能源,启动制动系统,发出制动企图;制动能源来自储存在蓄电池或其它供能装置;采用全新的电子制动器和集中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 (行制动系统的整体控制,每个制动器有各自的控制单元。机械连接逐渐减少,制动踏板和制动器之间动力传递分离开来,取而代之的是电线连接,电线传递能量,数据线传递信号,所以这种制动又叫做线控制动。这是自从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是从传统制动向电子制动的一种有效的过渡方案,采用液压制动和电制动两种制动系统。这种制动系 统既应用了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以保证足够的制动效能和安全性,又利用再生制动电机回收制动能量和提供制动力矩,提高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同时降低排放,减少污染。但是由于两套制动系统同时存在,结构复杂、成本偏高。结构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系统失效和出现故障的可能性,维护和保养难度增加。 在车辆模块化、集成化、电子化、车供能源的高压化的趋势驱动下,车辆制动系统也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很多汽车和零部件厂商都进行了电制动系统的研究和推广,博世、西门子、特维斯等公司已经研制出一些试验成果,电制动系统必将取代传统制动系统,汽车底盘进一步 一体化、集成化,制动系统性能也会发生质的飞跃 。 纸, 明书全套毕业设计均有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研究的 基本 内容 1) 制动系统方案的选择 2) 制动系统设计计算 3) 制动系统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4) 制动性能的分析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如何 获得更好的制动效能 2) 如何 提高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3) 如何具有良好的制动效能稳定性 三、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1、 进行文献检索查,查看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内容有一定 的认识和 了解 。完成开题报告。 第1 ( 2 月 28 日 3 月 11 日) 2、 初步确定设计的总体方案,讨论确定方案 ; 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初步 设计 。 第3 ( 3 月 14 日 4 月 8 日) 3、 提交设计草稿,进行讨论,修定 。 第 7 周 ( 4 月 11 日 4 月 15 日) 4、详细设计制动系统, 绘制 制动器装配图及零件图。 第 8 ( 4 月 18 日 5 月 20 日) 5、 提交正式设计,教师审核 。 第 13 ( 5 月 23 日 6 月 3 日) 6、 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 。 第 15 周 ( 6 月 6 日 6 月 10 日) 7、 整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 第 16 周 ( 6 月 13 日 6 月 17 日) 数据采集、分析、处理 对制动系统方案进行论证和选择 制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制动驱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制动 性能的分析 了解制动系统 纸, 明书全套毕业设计均有 五、 参 考文献 1杨明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王军祥,葛世荣 山机械 1999(8): 64 65 3陈家瑞等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1996 年重印 4宁晓斌,张文明等 色金属 2003(5): 105 107 5王铎,赵经文等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6 J, Y 13 of 002,45: 1 939 7 of 1 252, 2, 5, 1995, 284 294 8刘锦阳,洪嘉振。计算碰撞力的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9(6): 727 730 9孙红芬,陈庆涛。电制动系统的控制和发展。世界汽车, 1999( 11): 2224 10丁磊。汽车电磁制动器系统建模与仿真。汽车电器。 2006( 3): 69 11于明敏。汽车电涡流缓速实验。重型汽车, 2004( 1): 1819 12沈向明。汽车电磁制动器。中国专利 。 13林鹰。现代汽车电制动新技术。交通运输。 2005( 2): 45 14何仁。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