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 姓名:何玉北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张燕京 20100601 摘 要 i 摘 要 克里普克是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他提出的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是与以弗雷格 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的名称理论相反的名称理论。传统的名称理论认为,名称既有含义 也有指称,并且名称的指称都与一个或一簇摹状词有关,只要对象能够满足摹状词所描 述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决定名称的指称对象。 克里普克则认为, 名称只有指称而没有含义, 并且名称的指称与社会历史因素有关。 通过对康德的有关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划分观点进行研究,克里普克认为,康德以来 的传统观点,即分析命题都是必然的和先验的,综合命题都是偶然的和后验的,是对康 德的错误发展。他认为,从逻辑上看, “先验的”和“必然的”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 “先验的”是隶属于认识论的哲学概念,而“必然的”是隶属于形而上学的哲学概念, 必然命题既可能是先验的,也可能是后验的,偶然命题既可能是后验的,也可能是先验 的。 由于克里普克名称理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并且推翻了以弗雷格和罗素为 代表的传统名称理论的统治地位,因此,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对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都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他的理论,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对克里普克名称理论深刻内 涵的准确把握,而且有利于我们把它与传统名称理论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可见,研究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克里普克 名称理论 先验的 必然的 abstract ii abstract kripke is a well-known logician and philosopher, he proposed causal-historical theory of name. it is opposite to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name that is represented by frege and russell. i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he name has sense and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is related to a description or a cluster of descriptions. as long as the object meets th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by the descriptions, we can determine the reference of the name. kripke argued that the name has reference, but has not sense,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through analyzing kants views that had divided propositions into analytic propositions and synthetic propositions, kripke believes that the tradition al view since kant that analytic propositions are both necessary and a priori, and synthetic propositions are both contingent and a posteriori is the mistaken development of kants views. in kripkes view,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a priori“ and “necessary“ are two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 priori“ i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epistemology, and “necessary“ i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metaphysics. necessary propositions can be both a priori and posteriori, and contingent propositions can be both a priori and posteriori. as kripkes theory of name put forward many new ideas and thoughts, and overthrew the dominance of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nam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frege and russell, so kripkes theory of name has impacted philosophy of landuage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studying his theory will not only helps us to accurately grasp kripkes theory of name, but also help u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ripkes theory of name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herefore, to study the kripkes theory of name not only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kripke theory of name a priori necessary 引 言 1 引 言 克里普克是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他提出的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是与传统 名称理论有明显区别的新理论。 这个理论的提出是与克里普克对传统名称理论的批判和论 证紧密联系的,我们研究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去研究传统的名称理论, 并且在研究这两种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许多与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相关的知识。 我们在理解和把握克里普克名称理论时应该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注 重对克里普克名称理论与传统名称理论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 是克里普克在对传统名称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论证之后才提出的名称理论。 它们之 间的关系不仅有相同的部分,而且有不同的部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 之处和相同之处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二者之间有没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或者说, 二者之间有没有必然和偶然之分?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另一 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克里普克研究名称理论时所用方法论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克里普克 在研究名称理论的过程中以严格指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为基础理论, 运用模 态逻辑作为论证的技术手段,并且将自己的名称理论与社会历史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可见,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是一个逻辑性强,哲学味浓的理论,对它的研究具有复 杂性、长期性、系统性等特点。 关于对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具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既有 支持者,也有反对者。由于人们的理解不同,必然就会造成不同的观点。我们要正确理 解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关键还在于人们对克里普克原著的钻研程度。只有对克里普克 原著研究得更深刻些,我们对他的理论观点才能把握得更准确些。同时,对于克里普克 名称理论的来源和应用也应该加以关注。 总之,我们对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研究,既要重视对其内容方面的研究,也要重视 对其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既要重视对其理论来源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其推广和应用方面 的研究。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第 1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理论来源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是在批判传统名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名称理论, 研 究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就必然要涉及传统名称理论,因此,深入探究传统名称理论及其 对克里普克的影响就成为研究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必不可少的环节。 1.1 弗雷格名称理论对克里普克的影响 德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弗雷格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 他在继承前 人名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名称理论。他的名称理论主要包括专名理论和通名 理论两个部分。他认为,名称包括专名和概念词(即通名) ,并对专名和概念词进行了 界定。 关于专名,弗雷格重点谈论的是其意谓和意义,并认为“一个专名的意谓是我们以 它所表示的对象本身” 。3p99 可见,在弗雷格看来,专名的意谓就是它的指称对象。例 如: “北京”的指称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伦敦”的指称对象是英国的首都。 “亚里士多德”的指称对象是指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关于专名的意义,弗雷格认为,一 个专名的意义指的是专名的表达方式或者是通向指称的途径。 一个专名可以用不同的方 式来表达,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就表示出不同的含义。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 个专名,它的意义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它可以表达为“位于太平洋西岸的那 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国家” , 也可以表达为 “亚洲东部的发展中大国” 。 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专名的指称对象。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专名, 如果我们仅将其解释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对于一个不太了解哲学和亚里士多德 的人就很难弄明白其指称的对象究竟是谁。 如果我们将其解释为 “逻辑学的创始人” ,“柏 拉图的学生” , “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等,那么人们对他的了解就会明白得多。从以上 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专名可以有多个含义,不同人对它的理解可能不同。对这一点,弗 雷格认为, “一个专名的涵义要由这样的人来理解,他对该专名所属的语言或标记整体 有足够的认识” 。3p97只要人们关于一个专名的指称对象不变,即指的是同一个对象, 那么对于其含义上的一些差别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概念词,弗雷格认为,概念词的意谓是概念。从其意义上来看,概念词是标示 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概念本身则是客观的东西,而不是主观的东西。弗雷格还进一步 第 1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理论来源 3 解释了概念和对象的区别,并认为概念和对象的关系就像数学里的函数和自变元的关 系。 他认为, 概念是不完整的、 需要补充的, 而对象是完整的、 是可以用来补充概念的 。 例如: “围棋大师”是一个概念词,其指称对象是围棋大师这个概念。 “ ( )是围棋大 师”是一个谓词,用来表示一个概念,它是不完整的,需要补充的。如果用“聂卫平” 和“吴清源”等专名来补充就会得到一个真句子。如果用“孔子”和“容国团”等专名 来补充就会得到一个假句子。可见用不同的专名来补充谓词,我们就会得到不同的真值 结果。 关于概念词的意义, 弗雷格谈的相对较少, 他只是在谈论句子的思想时提到一些, 并认为概念词的意义可以看做是句子思想的一部分。总之,弗雷格认为,专名既有内涵 也有外延,即既有含义也有指称。同一个专名只能指称同一个对象,但可以有不同的含 义。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语词来说,意谓是相同的,意义却可以是不同的。例如: “金 星”有时叫做“启明星” ,有时叫做“长庚星” ,它们的意谓是相同的,即都是指称“金 星” 。它们的意义却是不同的,前者是指人们在早上看见的东西,后者是指人们在晚上 看见的东西。 弗雷格有关专名和通名的理论是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的理论既是对 前人的批评和继承,也是对前人的补充和发展。在弗雷格之前,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穆勒在其逻辑体系一书中认为,专名只有外延而没有内涵,通名既有外延又有内涵。 弗雷格支持穆勒的通名观点而反对穆勒的专名观点,并认为专名既有外延也有内涵,即 专名既有指称也有含义。前者指的是名称的指称理论,即名称的指称对象如何确定的理 论,后者指的是名称的意义理论,即名称指称对象的标示方式和名称所具有的性质。他 的名称理论不仅动摇了传统的名称理论的统治地位, 也为后来罗素摹状词理论和克里普 克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的提出具有方法论启示。 由于弗雷格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创 始人,他在开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同时,必然对后人的名称理论的提出产生深远的 影响。 1.2 罗素摹状词理论对克里普克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专名应该包括一般专名(日常语言中的专名)和真正的专名 (即逻辑专名) 。一般专名都可以看成是缩写的摹状词或摹状词的缩略。例如, “苏格拉 底” 就是一个缩写的摹状词, 它指称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真正的专名也就是 “这” , “那”等一些指示性代词。在区分一般专名和真正专名的基础上,罗素进一步提出了他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的“亲知理论”和“摹状词理论” 。前者是指我们可以用“实指”的方式来指称专名所 指的对象。例如:我们可以指着一张桌子说: “这张桌子”或“那张桌子” 。后者是指罗 素将一般的专名看成是摹状词,即一些描述性语词,并将摹状词区分为非限定摹状词和 限定摹状词。非限定摹状词是指英语中含有不定冠词 a 或 an 的指示性词组,一般可用 汉语表达为“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这种形式的短语。例如: “一个发展中国家” , “一 个发达国家”等。限定摹状词是指英语中含有定冠词 the 的指示性词组,一般可用汉语 表达为“那个满足 fx 的 x”这种形式短语,可以概括为“那个如此这般的东西” 。例如: “那个获得英语竞赛一等奖的人” , “那个获得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的人”等。 在哲学发展史上,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提出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在罗素提出摹状词 理论以前,传统的哲学家认为,一些通常认为不存在的实体在某种意义上是存在的。例 如:在命题“金山不存在”中, “金山” (即用金子做成的山)本身是不存在的,但是, 当我们在论述“金山”不存在时,我们却正在谈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我们正在谈 论的“金山” 。正是因为有“金山”这样一个对象,或存在“金山”这样一个对象,我 们才能谈论它,否之,我们谈论的就是一个空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就出现了 “金山”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矛盾,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逻辑矛盾。在命题“当今法国国 王是秃头”中, “当今法国国王”也和“金山“一样,既存在又不存在,具有逻辑矛盾。 为了解决类似这样的逻辑矛盾,罗素提出了他的摹状词理论。罗素认为,传统哲学家在 谈论上述有关“金山” , “当今法国国王”等语词(即名词)时,将这些语词用作逻辑主 词,才出现了逻辑矛盾,如果将类似的语词用作逻辑谓词就可以避免上述逻辑矛盾。例 如:将“金山不存在”改为“不存在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一座山,并且这座山是用金 子做成的” ,将“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改为“存在一个人,这个人是当今法国国王, 并且这个人是秃头”就不再存在逻辑矛盾。因为,在修改前的命题中“金山”和“当今 法国国王”是逻辑主词,而在修改后的命题中“金山”和“当今法国国王”是逻辑谓词。 这样,罗素就解决了一些哲学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逻辑矛盾,即哲学家所说的悖论。 由于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提出,使哲学的发展大大的前进了一步。虽然,摹状词理论后来 遭到了一些哲学家的批评,但它在哲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所以,这 种理论在哲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赞扬,拉姆赛称之为“哲学的典范” 。 罗素摹状词理论和弗雷格的名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 他们都是在穆勒理论的基 础上经修改后提出的。 因此, 罗素认为, 名称可以分为专名 (即逻辑专名) 和摹状词 (包 第 1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理论来源 5 括一般专名) ,专名只有命名功能而没有描述功能,摹状词(包括非限定摹状词和限定 摹状词)只有描述功能而没有命名功能。这里的描述功能是指摹状词描述了名称所具有 的性质。例如: “围棋大师聂卫平”就是一个摹状词,它描述了聂卫平所具有的如此这 般和如此这般的一系列性质。作为一代大师,罗素既是名称理论的继承者,又是名称理 论的发展者。摹状词理论的提出,既解决了哲学史上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为后 人解决哲学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在罗素以后,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不断探索与名称理 论相关的哲学问题,并对罗素摹状词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发展。逻辑学和语言哲学 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既使逻辑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使像克里普克这样的逻辑哲学家 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 1.3 维特根斯坦簇摹状词理论对克里普克的影响 在传统摹状词理论中,名称的指称对象是很难确定的,因为一个名称可以具有多种 含义。 例如, “亚里士多德”可理解为“古希腊的哲学家” ,也可理解为“柏拉图的学生” , 还可理解为“逻辑学的创始人” 。也就是说,一个名称可以用多个摹状词来描述它所具 有的含义,并通过这一簇摹状词来确定它的指称对象。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等人就主张这 种理论,即簇摹状词理论,并认为这些摹状词都用来确定同一个东西,即该名称所指称 的对象。 根据簇摹状词理论, 对于像 “聂卫平” 这样的名称, 我们既可以将其理解为 “中 国的围棋国手”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因取得十一连胜而被称为聂旋 风的九段棋手” ,还可以将其理解为“被中国棋院授予棋圣称号的围棋大师” 。维特根斯 坦在哲学研究中写道: “我们来讨论一下下面这个例子。如果有人说摩西不存在 , 那么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若干不同的情况。它可能意味着:以色列人从埃及撤出时没有一 个独一无二的领袖或者: 他们的领袖不叫摩西或者: 没有任何一个人完成了 圣 经上关于摩西所说的那种种业绩等等。但是当我们对摩西做某种陈述时,我是不 是毫不含糊地使用它总是准备拿这些摹状词中的一个去替换摩西?我或许会说:对 于摩西这个名称,我所理解的是那个完成了圣经上所说的关于摩西的种种业绩 的人,或者至少是指完成了其中大部分业绩的人。然而,究竟完成多少业绩呢?是否我 已经确定必须证明多少业绩是假的,才能使我相信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将其抛弃 呢?摩西这个名称是否具有一种使我能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下都能确定而毫不含糊地 使用它的的用法呢?”4p10可见,在维特根斯坦的眼里,名称“摩西”的指称对象具有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的特性是由多个摹状词来描述的, 即 “摩西” 的指称对象是由一簇摹状词来共同决定的。 塞尔在他的有关专名的论述中也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并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进行了评 论。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支持簇摹状词理论观点的人认为,名称的指称对象就是满足 了该簇摹状词中的足够数量或者大多数摹状词的那个东西。对于名称“聂卫平”的指称 对象,我们可以将其描述成“如此这般”等一系列性质。这些性质就是一系列摹状词, 它们是一簇摹状词,共同来决定名称“聂卫平”的指称对象。如果现在我们发现了一个 人,这人满足了上述一簇摹状词中的大多数或足够数量的摹状词,也就是说,这个人具 有了“如此这般”的性质,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个人看成是名称“聂卫平”的指称对 象。当然,也许我们认为名称“聂卫平”的指称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实际上并不是围棋大 师聂卫平本人所具有的性质,而是另一个人,比如围棋大师吴清源,所具有的性质。但 我们实际上所要指称的那个人仍然是指围棋大师聂卫平本人而不是指另一个围棋大师 吴清源。 簇摹状词理论的提出既是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也是对罗素摹状词理论 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理论和罗素摹状词理论相比,确实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很多人坚 持这种理论, 并认为这是一种完满的理论。 虽然这种新的理论是一种较好的理论, 但是, 也有一些人并不认为它是一种完满的理论,克里普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 “许多 人说过弗雷格和罗素的理论是错误的,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只不过是抛弃了该理论的字 面意思,而保留了它的精神实质” 。4p9簇摹状词理论就和其他理论一样,在一定程度上 并不是很完满的理论,而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能是错误的。 在这种理论中,一个名称和一簇摹状词被看成是同义词,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名称 常常被这些摹状词替换。这样就涉及到一些有关同一性陈述的问题,并且会造成人们在 理解和使用上的一些困难和误解。例如,名称指称对象的确定就比较困难,像“亚里士 多德”这样的名称的指称对象可以有许多,人们在理解上自然会有许多困难,并且会产 生一些误解。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使用一簇摹状词对一个名称进行描述时可能 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从而造成了指称对象的错位。我们本来想指称某个对象, 比如: “亚里士多德” ,却由于误解或错误而造成我们指称的是另一个对象,比如: “苏 格拉底” 。可见,簇摹状词理论确实存在有不完满的地方。 对于一个不完满的哲学理论, 如何才能将其修改和补充的更完满一些呢?不同的哲 学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簇摹状词理论本身就是通过对罗素摹状词理论进行修改和 第 1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理论来源 7 补充之后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事实证明,尽管前者比后者具有一些优点,但其修改和 补充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个理论对于哲学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在 哲学上,有时只靠小的修修补补,很难对哲学理论有较大的发展,只有大刀阔斧,敢于 和原来理论彻底决裂才会出现哲学理论的革命性发展。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出现正是哲 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 2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克里普克通过对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名称理论进行批判, 在可能世界语义 学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逻辑知识提出了自己的名称理论。 他的名称理论 主要包括专名理论和通名理论两部分。 2.1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理论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因此,研究克 里普克名称理论就需要对它的基础理论进行一番梳理,搞清楚这些基础理论的基本内 涵,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克里普克名称理论。 2.1.1 严格指示词理论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建立是以严格指示词理论为基础的, 严格指示词理论为他的名 称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克里普克在对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的名称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己的名称理论。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包括专名理论和通名理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部 分都是在严格指示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克里普克认为, 专名和通名都是严格指示词, 并对严格指示词进行了界定。他认为, “如果一个指示词在每一个可能的世界中都指示 同一个对象, 我们就称之为严格指示词。 否则就称之为非严格的或偶然的指示词” 。 4p29 克里普克在界定了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之后对专名和通名都是严格指示词的观 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首先,克里普克论证了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克里普克指出, “我将在这些演讲中从 直观的观点主张,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 ”4p29他认为,专名之所以是严格指示词是因 为专名在所有的可能世界中都严格的指示同一个对象,即它们指称的对象是同一个东 西。对于专名“尼克松” ,在所有的可能世界中,它的指称对象都只能是尼克松本人而 不可能成为其他人。可见,在克里普克看来,专名只能是严格指示词,并且在不同的世 界中都只能指称相同的对象。对于专名“启明星”来说,它的指称对象只能是人们在早 上所看见的遥远天空中的某一个天体,而不可能指称其它的天体。 其次,克里普克论证了通名是严格指示词。他认为,对于通名来说,由于情况比较 第 2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9 复杂,人们往往容易将通名看成是非严格指示词。实际上,通名和专名一样是严格指示 词。例如: “黄金”就是严格指示词,因为在一切可能的世界中,它都指示那种比较贵 重的、国际上常常用来兑换不同国家货币的黄色金属。克里普克认为以弗雷格和罗素为 代表的传统的名称理论,即名称的描述理论或摹状词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因为这种 理论在阐述指示词的指称对象时没有将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区分开来。 例如:“亚 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都是严格指示词,而“逻辑学的创始 人” 、 “1970 年的美国总统”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等都是非严格指示词。传统 的名称理论将这两类指示词混为一谈。在确定名称的指称对象时,传统的名称理论遇到 了困难,因为“亚里士多德”和“逻辑学的创始人”虽然都是指称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 但是,这两个指示词并不是必然的指称同一个对象。 “亚里士多德”只能是亚里士多德 本人而不可能成为其他的哲学家,比如说苏格拉底。而“逻辑学的创始人”却可能是另 一种情况,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研究哲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可能意外的发现逻辑学的 创始人并不是亚里士多德,而是另有其人,比如说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等。传统上,我们 之所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完全可能是一场误会, 甚至可能是一个意外事 件的结果。 总之,克里普克认为,专名和通名都是严格指示词。他强调指出,一个指示词是严 格指示词,并不是说我们要求这个指示词的指称对象必须存在于一切可能世界,而是说 “当我们把一种特性看作某个对象的本质时,我们通常指的是,这对于那个对象来说, 他在可能存在的任何场合下都是真的” 。4p29克里普克从逻辑上把那些所指示的对象必 然存在的指示词叫做强严格指示词。 这里有关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理论涉及到模态逻 辑和本体论中的一些概念,例如: “可能存在” 、 “必然存在”和“存在的几个层次”等。 有关模态逻辑的相关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专门加以探讨,在此提出仅仅是为了强调克里 普克的严格指示词理论与模态逻辑和本体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2.1.2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是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理论, 它是克里普克研究历史的因 果命名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对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进行深 入细致的研究。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主要涉及到克里普克关于可能世界的界定、 可能世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界的本体地位和跨界同一性等问题。关于可能世界的概念,克里普克认为,可能世界是 一种规定而不是一种发现。 他写道:“可能的世界是由我们赋予它的描述条件来给出的” 。 4p24我们对于可能世界的定义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把可能世界当成是一个遥 远的星球,或另外一个别的什么异国他乡的世界,并且,人们对于这样的可能世界的存 在是通过高倍望远镜发现的。克里普克认为“ 可能的世界是被规定的,而不是被高 倍望远镜发现的” 。4p25在克里普克看来, “ 可能世界是世界可能会采取的各种方 式 ,或是整个世界的状态或历史” 。4p19它完全是人们根据主观设想或规定出来的一种 反事实情形而建立的有关世界存在方式的模态概念。 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概念涉及到模态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 模态逻辑学主要是研究 含有模态词的命题的逻辑特性及其相关推理关系的一门学科。 常见的模态词有:“必然” 、 “可能” 、 “不可能”等, “必然”用符号表示为, “可能”用符号表示为, “不可能” 用符号表示为。例如: “明天可能下雨”可以表示为p,“明天必然下雨”可以表 示为p,“明天不可能下雨”可以表示为 p。模态逻辑还有些基本的推理公式。例 如: “如果 p 是真的,那么,p 就必然是真的”可以用模态符号表示为 pp。克里普 克通过模态逻辑进行了公式推导, 最后得到的结论是, 世界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存在方式。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正是在模态逻辑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探讨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可 能性的理论。克里普克曾谈到关于现实世界的模态性问题,并就现实世界的事实是否是 必然的做了逻辑论证。他认为,如果现实世界的事实是真的,那么,它就必然是真的事 实,用逻辑符号可以表示为 pp;如果现实世界的事实不是真的,那么它就是偶然 的事实, 而不是必然的事实, 用逻辑符号可以表示为pp。 奎因曾用关于命题 (1) “9 必然大于 7” 、 (2) “行星的数目是 9”和(3) “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 7”之间的推理 关系来反对模态逻辑的正确性,并认为模态逻辑是有缺陷的。克里普克则认为,奎因关 于命题(1) 、 (2)和(3)之间的推理是有问题的。因为“9”和“行星的数目”并不是 绝对同一的,即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而在这个推理过程中,奎因 却把“9” 和“行星的数目”看成是同一的。克里普克论证说, “9 必然大于 7”是正 确的,因为在数学上,9 不可能小于 7 或者等于 7,所以 9 大于 7 是必然的。而“行星 的数目必然大于 7”则是错误的,因为,行星的数目并不一定必然是 9,之所以我们认 为行星的数目是 9, 这完全是一个偶然的结论。 关于行星的数目, 现代天文学已经证实, 10 第 2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11 行星的数目是 8 而不是 9。因此,行星的数目大于 7 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这样, 克里普克就论证了命题“9 必然大于 7 ”比命题“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 7”具有更大的 必然性。前者是必然的、正确的,后者是偶然的、错误的。在这个论证过程中,我们可 以看出,奎因是利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论证的,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在这里是失效 的。因为,根据传统的三段论,从正确的前提“9 必然大于 7 ”和“行星的数目是 9” , 却推出了错误的结论“行星的数目必然大于 7” 。因此,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以 模态逻辑做技术基础是必然的。 2.1.3 严格指示词理论与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的关系 严格指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是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 或者说都是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理论,因此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严格指示词理论离不开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因为严格指示词理论探讨的是 关于一个指示词的指称是否严格的问题, 即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指示词的指称对象是否 相同的问题。从克里普克对严格指示词的界定上看,严格指示词不可能离不开可能世界 而凭空存在。如果没有不同的可能世界,就谈不上指示词的指称对象是否相同或是否严 格的问题。一个指示词(包括专名和通名)必然要有一个指称对象,而这个指称对象是 否存在和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存在是需要我们来探讨的。 这里涉及关于存在和存在的 层次问题,这是哲学上形而上学的问题。陈波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将存在划分为三个层 次,即实体性存在、依附性存在和观念性存在。实体性存在主要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理 个体,如:山脉、河流和房子等。依附性存在主要指的是依赖于个体的存在物,如:性 质、关系和时空等。观念性存在主要指的是在人类语言知识描述环境中的存在物,如: 上帝、 孙悟空和猪八戒等。 关于这三个层次的存在, 是否有必然存在和偶然存在的区别, 即有关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克里普克认为有的存在是必然的,有的存在是 偶然的,这与模态逻辑中的模态和模态词有关系。例如:亚里士多德是否存在,是必然 的存在还是偶然的存在,这显然涉及到了可能世界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说亚里士多德 在现实的世界中是必然的存在, 而在其它可能的世界中则是可能的存在?这需要严密的 逻辑论证。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理论认为, “亚里士多德”是严格指示词,它在一切 可能世界中都指示同一个对象,即亚里士多德本人。而“逻辑学的创始人”则是非严格 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指示不同的对象。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其次,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离不开严格指示词理论。因为可能世界探讨的是世界存 在的各种可能性问题,即世界是否有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其它可能世界的问题。从克里普 克对可能世界的界定上可以看出,可能世界仅仅是一种人为的规定,即人们对反事实的 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发现,即借助于一种机械工具所发现的另一个像异国他乡似的现 实世界。对不同的可能世界,居于其中的不同对象由什么指示词来表示,这个指示词在 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所指示的这些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即他们是否有相同的必然属性 和偶然属性,这是由该指示词是否是严格指示词来决定的。这里涉及到在不同可能世界 中是否有对应物,即在一个可能世界中存在的某个对象 a,在另一个可能世界中是否存 在有一个与 a 极为相似的对应物 b。例如:刘易斯的对应理论就认为有这样的对应物。 他认为在一个可能世界 x 中有一系列的存在物 a、b、c、d、e等,在另一个可能世 界 y 中必然有一系列存在物 a、b、c、d、e等。其中,前一个可能世界中的存在 物 a 在后一个可能世界中有一个与其最为相似的对应物 a。a 是否与 a 相同一,即他们 是否具有相同指称, 它们能否用同一个指示词来指示呢?这个指示词是否是一个严格指 示词呢?这些都涉及到了克里普克的严格指示词理论。 总之,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与严格指示词理论是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 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必不可少的具体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我们既不能离 开可能世界去谈论抽象的指示词的严格性,也不能离开指示词谈论空洞的可能世界。可 以说,严格指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是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基础理论,克里 普克正是借助于这些基础理论才提出了他的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因此,理清严格指 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的原始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研究克里普克 名称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2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专名理论 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是在对传统的名称理论,即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在传统 名称理论中占主体地位的摹状词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 研究克里普克名称理论必然要研究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 因为专名理论是克里普克名称 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1 克里普克专名理论的主要内容 克里普克首先对专名进行了界定, 指出 “专名是指一个人的名称, 一个城市的名称, 第 2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13 一个国家的名称” 。4p3例如,孔子、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他把专名称作“名称” , 即是一种与罗素传统名称理论中的限定摹状词有明显区别的语词,并将“名称”和限定 摹状词统称为“特指词” ,即克里普克名称理论中经常提到的指示词。克里普克对英国 著名哲学家穆勒的名称理论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他认为, 穆勒的专名理论是对的, 通名理论是错误的,他同意穆勒有关专名只有外延而没有内涵的观点。克里普克认为, 专名是用来指称一些特定的个体, 它只有外延而没有含义。 “亚里士多德” 、 “北京” 、 “中 国”等表示个体的专名只有外延而没有内涵。同时,克里普克还对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 表的传统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弗雷格和罗素的错误主要是继承了穆勒的通名理论, 而反对其专名理论。他们认为专名和通名都既具有内涵,又具有外延。特别是罗素,还 将一般意义上的专名通称为伪装的或缩略的摹状词。 克里普克指出,他们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没有将给出名称的意义和确定名称的指称方式区分开来。 因为前者是名称 的意义理论,即研究名称有无意义,以及有何种含义等问题的理论;后者是名称的指称 理论,即名称的指称对象如何确定或名称的指称对象的确定方式的理论。这两种理论是 完全不同的理论。 另一方面是没有将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区分开来。 前者是指一个指示词在每 一个可能的世界中都指称同一个对象,我们称之为严格指示词;后者是指一个指示词在 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指称不同对象, 我们称之为非严格指示词或偶然的指示词。 例如: “尼 克松”是一个严格指示词,而“1970 年美国总统”则是一个非严格指示词。 “尼克松” 在一切可能世界中都只能是指称尼克松本人,即一个从小被父母命名为尼克松,后来又 当选为 1970 年美国总统的有生命的个体,而不可能成为其他人或者任何其它没有生命 的东西,比如说“克林顿”或“一本书” 。 “1970 年美国总统”在不同的可能世界中则 可能是指不同的人。 克里普克在严格指示词理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的因果命 名理论。 他认为专名指称对象的确定方式主要是通过命名仪式和因果链条的传递共同决 定的。在最初的命名仪式上,确定指称对象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实指的方法来确 定。二是用一个摹状词来确定。在命名仪式上,我们可以用手指着命名对象进行命名, 也可以用一个摹状词来命名。这里所用的摹状词并没有任何含义,仅仅是为了确定命名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对象的名称,即给命名对象指定一个符号,比如: “亚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等,以 便于将来人们能够通过它的名称来识别它。克里普克认为,用一个名称对一个对象命名 后,这个名称通过一个指示链条进行传播,在这个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对同一个名称 都拥有相同的指称。例如:我们给一个孩子起名叫“亚里士多德” ,然后,通过我们周 边的邻居、同学和同事,以及邻居的邻居、同学的同学和同事的同事等人向世界上不同 方向传播。经过这根链条的一系列传播,几年后,远在国外的一个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就 有可能听说这个名叫“亚里士多德”的人。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在传播一个名称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将原来的名称误传 为其它的名称,例如:将原本是一个叫做“亚里士多德”的人传成是一个叫“苏格拉底” 的人。对于一个不太了解数学的人,有可能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传 成了另一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且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数学家”来指称那个 并没有研究过哥德巴赫猜想而是研究统筹方法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样,对于一个不 太了解哲学的人完全有可能将一些哲学家的相关故事或事件和成就进行误传。例如:将 本应是逻辑学创始人的亚里士多德传成了苏格拉底或其他哲学家。 关于在传播链条上的 每一个人是否拥有相同指称的问题,克里普克指出,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指称不光 依赖于我们自己所想的东西,而是依赖于社会中其他成员,依赖于该名称如何传到一个 人的耳朵里的历史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4p79可见,在克里普克看来,在因果历史链 条上的每一位传播者如何传播名称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的, 人们正是依赖于这 样的历史,才逐步的了解了一个名称的指称对象。克里普克认为,关于名称的指称对象 如何确定的问题,一个更好的、更严密的决定名称指称对象的理论是不可能提出的。因 为克里普克是在对传统名称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才提出自己的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 的。他写道: “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我认为它唯一的、大概也是所有哲学理论所 共有的缺点:它是错误的。你们或许怀疑我要提出另一个理论来代替它;但我不想这样 做,因为我可以肯定,如果代替它的东西也是一个理论的话,那么这个理论也一定是错 误的” 。4p45可见,克里普克并没有计划提出一个比传统的名称理论更好的名称理论。 克里普克认为, “我不想给出一组适用于像指称这样的词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而只打 算提出一个比业已接受的观点所作的解释更好的解释” 。4p77 第 2 章 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主要内容 15 2.2.2 克里普克专名理论与传统专名理论的关系 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是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克里普克名称理论与传 统的名称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必须把它与传统专 名理论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与传统的专名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克里普克专名理论与传统专名理论有一些不同点。 传统的专名理论认为,专名有内涵和指称,且专名所指称的对象由一个或一簇描述 其属性的摹状词来决定。例如:专名“亚里士多德”有内涵,即有一定的含义。它的含 义就是有一个人从小被父母命名为亚里士多德,长大后成为一名哲学大师。它所指称的 对象,在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看来,就是由一簇描述亚里士多德本人属性的摹状词来决定 的。如果有且只有一个人 m 能够满足“亚里士多德”所具有的如此这般和如此这般的 属性,那么,这个人 m 就是“亚里士多德”所指称的对象。需要说明的是,在罗素看 来,一般的专名都是伪装的或者是缩略的摹状词。他认为摹状词只有描述功能而没有指 称功能, 即摹状词只能用来描述一个指称对象所具有的属性而不能用来指称一个具体的 对象。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则认为,专名有指称而没有内涵,且专名所指称的对象是由 这个专名的命名仪式和一条历史的因果链条来决定的。例如:专名“亚里士多德”就只 有指称,而没有内涵,即没有含义。它的指称与亚里士多德本人小时候被命名的仪式和 后来人们对他的有关行为或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的传递状况有关。在克里普克看来,专 名只有指称功能而没有描述功能,在命名仪式上,人们可以通过实指和摹状词来确定专 名的指称对象, 而且站在历史的因果传递链条上的人们对于同一个专名拥有相同的指称 对象。 第二,克里普克专名理论与传统专名理论有一些相同点。 不管是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专名理论, 还是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的专名理 论,他们都承认专名有外延,即专名有指称的功能,能够用来指称一定的对象。两种理 论都认为,在必要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实指的方式来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罗素在其 亲知理论中认为,真正的专名只有“这” “那”等一些词,所以,我们有时可以通过实 指的方式来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比如:罗素可以用手指着一个人说, “这就是我们要 找的那个家伙” 。克里普克认为,在命名仪式上,我们可以通过实指的方式或者利用摹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状词来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比如:克里普克可以用手指着一个人说: “这就是我们将 他命名为亚里士多德的孩子” 。需要说明的是,克里普克认为,在命名仪式上,我们还 可以通过摹状词来决定一个专名的指称对象, 只不过这里的摹状词仅仅是为了确定一个 被命名对象的名称,即仅仅是为了命名而已,它不包含任何含义。 第三,克里普克专名理论与传统专名理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传统专名理论是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提出的背景理论, 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是传统专名 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没有传统的专名理论,就不可能有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而对传统 专名理论的批判和继承以及补充和发展正是克里普克专名理论得以提出的出发点。 以克 里普克为代表的专名理论与以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专名理论都是对英国著名哲 学家穆勒专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穆勒认为,专名只有外延而没有内涵,即只有指称而 没有意义。从穆勒专名理论出发,向不同方向发展就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以 弗雷格和罗素为代表的传统专名理论,即一种反对穆勒专名理论的理论;另一种是以克 里普克为代表的专名理论,即一种支持穆勒专名理论的理论。例如: “达特茅斯”是英 格兰一个地名,当我们用这样一个专名去描述这个地名时,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这个地方 必然位于达特河河水的入海处?穆勒认为,这个专名并没有任何含义,仅仅是用来指称 这个地名。也许一开始,人们对该城市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企招聘活动方案
- 毕业整容活动策划方案
- 武汉足球接龙活动方案
- 正家风传家训活动方案
- 植树节小区游园活动方案
- 植树节公司活动方案
- 水带打靶活动方案
- 永济烧烤活动方案
- 河北省各地纪念活动方案
- 汽车赠品活动方案
- 2025年第二届全国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90题)
- 护士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DB11-T 2398-2025 水利工程巡视检查作业规范
- 2025年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
- 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 2025至2031年中国纸巾用香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与管理
- 无固定期限劳工合同通知书
- GB/T 45161-2024液氢容器用安全阀技术规范
- 《中医推拿按摩教程》课件
- 煤炭采购及运输的合规性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