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2011年1月批准核定项目负责人审查校核目 录1综合说明11.1编制依据11.2项目位置、范围11.3主要技术措施和治理目标11.4主要建设内容21.5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21.6建设工期31.7工程效益31.8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32.概况42.1自然概况42.2社会经济概况92.3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102.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112.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3.工程建设条件173.1工程建设及方案编制依据173.2水源条件183.3技术、经济条件283.4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建设及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情况294.工程建设目标314.1工程建设总目标314.2工程建设达到的目标措施315.工程措施345.1工程措施选择的原则345.2设计依据345.3工程措施的总体布局355.4典型工程设计385.5项目区设计476.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646.1概算编制依据646.2 基础资料656.3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666.4概算编制676.5工程概算686.6编制结果686.7资金筹措方案697.工程建设管理707.1建设管理组织707.2管理办法717.3进度安排727.4建后管理738.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768.1效益分析768.2 经济评价778.3环境影响评价798.4综合评价829附图附件841综合说明1.1编制依据 根据-省财政厅、水利厅关于开展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编写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上报的=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年)(岳水201017号)及=实际情况,编制了=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1.2项目位置、范围=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安排在-镇资福村、-乡-村、-乡平精村。其中-、-项目区位于皖水支流上游,-项目区位于潜水支流上游。1.3主要技术措施和治理目标按照=农村水利规划,结合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本次项目主要采取新建水源工程、配套灌排渠系、完善田间配套等工程措施以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措施,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完善配套,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治理目标以水源灌溉工程措施为重点,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使农村逐步达到“渠通河畅、灌排自如;设施完好、生活安定;管理民主、良性运行”,推动农村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1.4主要建设内容=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设计新增灌溉面积1990亩,改善灌溉面积8315万亩,新增排涝面积2100亩,共需修建拦河堰18座,灌溉渠道30条总长16350m,排水沟3条总长2280m,加固山塘11口,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5.325万kg。其中-镇设计新增灌溉面积920亩,改善灌溉面积3450亩,新增排涝面积1700亩。共需修建拦河堰5座,灌溉渠道7条总长7300米,排水沟2条总长1780米;-乡设计新增灌溉面积350亩,改善灌溉面积2120亩,新增排涝面积400亩。共需修建拦河堰7座,灌溉渠道10条总长3980米,排水沟1条总长500米,加固山塘3口;-乡设计新增灌溉面积720亩,改善灌溉面积2745亩。共需修建拦河堰6座,灌溉渠道13条总长5070米,加固山塘5口。1.5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根据投资计划安排,本项目工程总投资16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384.14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0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24万元,临时工程费58.68万元,独立费用95.81万元,基本预备费78.29万元,水土保持3万元,环境保护3万元。资金来源于中央及省财政补助105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1.6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初步确定为5个月,项目批准后即开始实施,2012年汛期之前完成交付使用。1.7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并全面发挥效益后,可新增灌溉面积1990亩,改善灌溉面积8315亩,新增排涝面积2100亩。年经济效益合计为450.65万元。同时,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和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1.8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项目法人为=水利局,建设管理中推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按照-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工程建成后,移交给当地镇、村农民用水管理组织,由管理组织负责工程维护和用水管理,县水利局做好工程技术指导和节水技术培训工作。862.概况2.1自然概况=位于-省西南部大别山区,界于北纬30。29,-31。11,东径115。50,-116。33,之间。北与霍山县接壤,南与太湖县相连,东同潜山县毗邻,东北靠舒城县,西部则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隶属=市,现辖天堂镇(县城)、响肠、菖蒲、-、五河、中关、-、和平、青天、包家、黄尾、头陀、莲云、-、-、石关、主簿、姚河、巍岭、白帽、河图、-、冶溪、店前等24个乡镇。全县国土总面积2398km2。项目区-镇土地总面积86km2,其中资福村耕地301公顷;-乡土地总面积91km2,其中-村耕地237公顷;-乡土地总面积76km2,其中平精村耕地259公顷。2.1.1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境内多山,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体,分布着部分山前丘陵、盆地、河谷,沟壑纵横。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区内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四个地貌类型。-项目区大部属河谷平原地貌,微地貌单元为河谷漫滩及阶地。标高为370400m,组成物质为砂、砂砾石及粘土。-、-项目区属中低山地貌,以中山山地的外围及其之间分布,海拔标高450700m,切割深度100200m,山岳峰峦迭嶂,陡峭挺拔,山脊线多沿北东或北西南向延伸,山顶呈尖圆状。河谷切割较深。河谷多呈“u”字型,一般山坡坡度25o40o。组成的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和花岗岩、闪长岩等。为构造侵蚀成因类型。按相对高差,地貌形态可分为高起伏低山与低起伏低山。县境内露出的地层,几乎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地层。岩石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另有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石英砂岩、云母片岩等。2.1.2植被土壤=属北亚热带针叶林带,植被林种单一,主要为马尾松及部分黄山松,阔叶林、灌叶林、灌木林零星分布。现有植被主要是人工林、飞播林及部分天然林。 全县共有5个土类、7个亚类、16个土属、42个土种。项目区土类几乎都是黄棕壤和山地棕壤。2.1.3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体特征是:气候温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自低山向高山递增,光热资源自南向北递减。四季状况是: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夏季有一雨量集中期,盛夏常有伏旱;秋季少雨;冬季冷但不严寒。年平均气温14.6。c,多年平均无霜期222天,年平均日照2070.5小时,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降水量1494.9mm。2.1.4河流水系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流域面积分别为1855.9km2和542.1km2。山脉纵横,岭岗逶迤的细部地形,又把本县河流归纳于四大水系,属于长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河三大水系,属于淮河流域的有淠河水系。四大水系的河流皆为源头段,共有8条主要河流。即皖河水系的有:皖水、潜水、长河;淠河水系的杭埠河源头段姚家河;菜子湖水系的大沙河源头段巍岭河;淠河水系在境内有3个源头段: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全县共有大小河流900余条(其中8 km2以上的有106条),河流总长11053.6 km,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有4.6条。项目区属长江流域,其中-项目区位于潜水上游,-和-项目区位于皖水上游,3个项目区均属皖河水系。2.1.5水旱灾害情况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旱灾,其他自然灾害如风、雪、雹等灾发生频率较小,成灾面积也不大。据县内资料统计,自19492008年的58年间,发生洪旱灾害的年份有37年,重现期为1-2年。洪旱灾害中,洪灾15年,旱灾15年,洪旱灾害兼有的8年,可见灾害发生频率之高。以1969年特大洪灾和1978年特大旱灾最为严重。69年洪灾中全县受灾面积达12.6万亩,其中冲毁农田6.7万亩,县内外邮电交通中断;大部分公路及桥梁被冲毁;全县倒塌房屋很多,仅城关地区就达1560间;据不完全统计,伤亡军人、干部和群众计有303人。1969年特大洪灾所冲毁的水利设施,有的花了10多年才基本恢复。2005年9月2日8时至3日20时,受第8号台风“泰利”外围影响,=境内突降特大暴雨,造成了特大自然灾害。洪灾过程最大降雨量574.9 mm,这次特大暴雨涉及全县24个乡镇,其中主簿、-、天堂、-、-、莲云、中关、五河、石关、巍岭、头陀、黄尾、响肠、和平、青天等15个乡镇受灾特别严重,全县重灾村96个,受灾人口27.1万人,成灾人口18.1万人,特重灾民7.49万人,因灾死亡33人,失踪2人,伤病921人。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8.13万亩,成灾面积12.93万亩,其中绝收面积3.99万亩,因灾减产粮食3.58万吨。全县倒塌房屋12129间,其中民房4220户8550间(全倒户905户3318间),损坏房屋2.66万间。国、省道路及县、乡、村公路全部中断,电力、通讯中断,-、主簿等11个集镇供水中断。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39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直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占全县洪灾损失47.9%。2006年洪灾年,7月26日, 受5号台风“格美”和西风带低槽共同影响,我县姚河、黄尾、头陀、包家、石关、主簿、和平、店前、白帽、-、-、河图等12个乡镇遭暴雨袭击,其中:姚河、黄尾、头陀乡镇受灾最为严重。从7月26日下午4时到晚11时,我县姚河乡降雨量达210毫米(6点降雨达70.4毫米),姚河乡集镇积水高达0.8米。这次洪灾造成我县部分乡镇群众房屋倒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毁坏、道路交通中断、电力严重被毁,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据初步统计,我县12个乡镇受灾人口44000多人,因灾死亡3人,倒塌民房560户计85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4670亩,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失严重。洪灾共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损失4161万元。1978年旱灾中,一年内多次发生旱情,河水断流,塘堰干枯,全县成灾面积达8.32万亩,其中2.12万亩颗粒无收,部分地区竹木干死。2000年严重干旱年, 5至7月份持续干旱少雨,其中67月份降雨量297.3毫米,仅为历年同期58%,由于春旱严重,全县有5万亩水田无水插秧。全县因灾造成损失超过3000万元。2.2社会经济概况=总人口40.46万,非农业人口为4.5万,城镇化水平11.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4.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490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4623万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87445万元,增长11.3 %。第二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7.3%。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 26.6347.9225.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8491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58亿元,增长13.8%。项目区-镇位于=东部,国土面积86km2,耕地面积2.99万亩,总人口3.31万,农业人口3.2万,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人均纯收入2212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乡位于=南部,国土面积91km2,耕地面积1.15万亩,总人口1.2万,农业人口1.17万,国内生产总值0.75亿元,人均纯收入1750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乡位于=东部,国土面积76km2,耕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1.39万,农业人口1.36万,国内生产总值0.87亿元,人均纯收入1826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3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1)水源工程=灌溉水源工程共分为二类。一类是引水工程,即依赖自然坡降建造堰渠进行自流灌溉,县域内小型堰渠众多,分布于各主要河流或溪流,是重要灌溉水源;二类为水库、塘坝蓄水工程。三个项目区多以堰渠灌溉为主。-项目区现有拦河堰11条,-项目区现有拦河堰22条,-项目区现有拦河堰12条。(2)灌溉工程灌溉工程主要是以渠道为主,-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35条,总长12.2km;-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43条,总长12.6km;-项目区现有灌溉渠道27条,总长9.3km。(3)排水工程-项目区现有排水沟5条,总长6.1km;-项目区现有排水沟4条,总长3.6km;-项目区现有排水沟2条,总长1.1km。三个项目区拦河堰标准低,遇洪水易损坏,沟渠多为土渠,水旱灾害严重,粮食不能自给。部分地区离地表水源较远,地势较高,灌溉困难。原有老灌区工程水毁、老化、不配套,末级渠道用水难,急需改建。2.4交通、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区内有211省道以及县道与县城相连,村村通直达工地,交通十分便利。变配电设施基本齐全,供电正常,灌区10kv供电线路基本完善。2.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5.1开展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处于-省西南部,跨江淮两大流域,水土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土地人均占有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粮食产量不高,不能自给自足。同时=属于老区、山区、贫困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十分必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仅要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而且要适当超前。=的农业是该县经济的支柱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年来该县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人口比例在逐步减少,但是该县仍有35.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8.9%的群众生活在农村,其主业仍然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目前仍是=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要支柱。建国以来,=的水利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的水利体系,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水利设施对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的水利工程基础还比较薄弱,工程设施完好率低,防洪、除涝、灌溉标准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旱涝灾害仍是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出现连续干旱,水资源十分紧张。对于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的=而言,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水利也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容,承担着愈来愈多的任务。已由原来单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灌溉排水,逐渐扩大到同时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涉水服务的广泛领域。完善的除涝、灌溉设施,能有效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转变用水观念和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由此推动农业集约化增长和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仅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生态环境。2.5.2开展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小型农田水利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小型农田水利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水患意识和节水、水保观念不断增强,省、市、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给今后=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中央连续几年出台“一号文件”,都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和支持政策,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通知中明确各地从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健全政府投入机制,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健全建设管理机制,健全规划编制机制五个方面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建立。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对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对加快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对山区、老区、贫困地区进行扶持,-省水利厅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我省农村综合改革的实施,将进一步拓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为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带来宽松、优越的环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始终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各级领导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一致认为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持续和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农民群众也从已建的工程中得到了增产增收的实惠,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很高。目前项目区种植结构正在朝着优质、高产、高效方向调整,为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2)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建设近些年,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业优势更为明显,具备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的产业基础。=农村的经济、社会正孕育着新一轮飞跃,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标准要求不断提高。(3)水利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发展空间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将不断推进水商品、水市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将有利于促进水利产品和服务合理价格体系的形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利益共享、良性互动的水利发展格局。(4)技术保障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多年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水利部门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既有技术水平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力量,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是失踪,水利部门配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技术培训,在工程实施前,对有关乡镇的水利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使乡镇水利技术人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技术力量。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提高工程质量。(5)资金筹措及整合为小型农田水利提供了保证利用支农资金整合,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县政府成立了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以县为单位,按渠道不变,性质不乱,统一规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原则,分解落实了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目标,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6)工程建设与管理为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了基础通过50多年的不断奋斗,=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的天然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通过调引水、兴建小型水库和塘坝,增强拦蓄作用和对引水渠道的反调节功能,可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渠系配套和渠道衬砌等,节流与开源并举,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各行业的用水需求。同时,=各级政府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组织得力、方法得当,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强。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这些都为今后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提供了有强力的组织和技术保障。由此可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无论从社会共识程度、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管理条件上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3.工程建设条件3.1工程建设及方案编制依据(1)有关文件1、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办农200992号);2、关于将我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的请示(岳201015号)。(2)有关规划及报告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0-2012)。(3)工程等级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规定,确定项目区各类建筑物工程等级。按照该规范确定项目区工程级别为5级。(4)设计规范、规程1)防洪标准(gb50201-94);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91-96);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8)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9)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0)其它有关规程、规范、报告等。3.2水源条件3.2.1水土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预测本次水资源计算,系利用1995年=水资源分析报告(县水利局编写,=市水利局评审通过)相关分析成果进行。(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境内的天然水系可分为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江淮分水岭以南属于长江水系,流域面积1855.9km2;分水岭以北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542.1km2,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两侧,地下水资源贫乏,仅部分地区有少量的地下水,只能作为饮用水的补充水源,无进行灌溉的可能。=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是由于年际间降水量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造成蓄水、保水困难,水资源利用率低,易形成旱涝灾害。=的水资源由三部分组成:由库、塘、坝拦蓄的地面径流,另外还有极少量的地下水。根据县境自然地理条件、水利设施分布、来水不同等因素,把全县分为五个区域,即区皖水、区潜水、区长河、区姚家河与巍岭河、区淠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06.3km2、708.2km2、649.5km2、191.9km2、542.1km2。本次项目区中-乡属于区潜水流域,-镇、-乡属于区皖水流域。a.降水与蒸发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94.9mm,年最大降水量是1969年,达到2382.2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76年,仅有960.5mm。全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43.0mm。b.项目区内水资源及可利用量区基准年水资源总量为2.7亿m3,可利用量为0.43亿m3;区基准年水资源总量为6.3亿m3,可利用量为0.5亿m3。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m3分区水平年来水保证率()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客水其它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区多年平均271404342平水年50%255271344268704084804164偏枯年75%18772988197603004603062枯水年95%13234697139302118422160区多年平均626905016平水年50%5945326076206047561564912偏枯年75%4848421265061038781284006枯水年95%344981512360102760902850(2)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项目区的水利设施供水已形成蓄、引两种方式,供水水源为当地天然径流、山塘等。供水工程主要为水库塘坝蓄水工程、渠道引水工程。因地下水资源贫乏,仅作为饮水的补充水源,没有灌溉利用价值,开采量极少。区现有小型水库8座,兴利库容160万m3;塘坝698口,合计塘容225万m3。蓄水工程总兴利容量385万m3。基准年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为722万m3,实际供水量为681万m3。拦河堰96条,基准年供水能力为665万m3,实际供水量为619万m3。基准年各类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为1387万m3,实际供水量为1299万m3。区现有小型水库17座,兴利库容390万m3;塘坝1486口,合计塘容181万m3。蓄水工程总兴利容量571万m3。基准年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为1000万m3,实际供水量为949万m3。拦河堰65条,基准年供水能力为621万m3,实际供水量为590万m3。基准年各类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为1621万m3,实际供水量为1539万m3。(3)可供水总量预测供水工程的规划,以拦蓄当地径流为主,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措施是新建拦河堰以及对原有水库、塘坝进行整治,扩大其拦蓄能力。项目区境内没有大型蓄水工程,由于蓄水工程规模都不大,又比较分散,缺少实测的供水资料,现采用复蓄系数法进行估算,在灌溉保证率为50%、75%、95%时,2015年区蓄水工程年供水量分别为1953、1752、1520万m3;2020年区蓄水工程年供水量分别为2022、1862、1672万m3;2015年区蓄水工程年供水量分别为4801、4208、3576万m3;2020年区蓄水工程年供水量分别为5015、4455、3849万m3。=不同分区供水现状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现状年2015年2020年保证率50%75%95%50%75%95%区地表水9801917172715011981.61831.61650.6地下水31362519403021其它小计10111953175215202021.61861.61671.6区地表水236847274148353549374390.63804.4地下水66746041786445其它小计243448014208357650154454.63849.43.2.2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3.2.2.1各行业对水土资源利用现状(1)各行业对水资源利用现状据统计,2009现状年区总用水量2440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2153万m3,工业用水量16万m3,生活用水量233万m3,其他用水量38万m3;2009现状年区总用水量1010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891万m3,工业用水量7万m3,生活用水量96万m3,其他用水量16万m3。目前,农业灌溉用水仍是项目区用水的大户,其年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8%。(2)各行业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统计结果见下表。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表分区用水现状(万m3)用地现状(万亩)合计生活工业农业生态与环境合计一、农业用地二、林业用地三、牧业用地四、城市建设用地五、特殊用地六、自然风景保护七、其它用地1.基本农田保护区2.一般农田灌溉其它区1009.696.366.72890.8815.642.07 6.45 1.15 31.39 1.48 1.59 区2439.8232.8716.24215337.791.35 10.38 1.29 72.59 3.42 3.68 3.2.2.2各行业对水资源需求预测1、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1)项目区作物组成及种植面积:根据调查,项目区现状耕地复种指数为110%,分别是水稻82.5%,茭白13.5%,玉米13.5%,油菜6%,蚕豆4.5%。灌排设施配套,生产条件改善,将可适当提高复种指数,规划复种指数为120%,分别是水稻92.5%,茭白13.5%,玉米13.5%,油菜6%,蚕豆4.5%。分区耕地面积(万亩)农作物种植比例(%)水稻茭白玉米油菜蚕豆区7.6084131364区11.6781141465(2)灌溉设计标准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3)农作物灌溉定额确定根据-省农业委员会公布的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期气候指标,项目区作物全生育期除利用天然降雨外的灌溉需水量分别是:水稻4500m3/ hm2、玉米1450 m3/ hm2、油菜450m3/ hm2。 水稻(单季稻):水稻生育共分为泡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6个阶段,在各个生产阶段都需不同程度的灌水; 玉米生育共分为拔节、抽雄、灌浆3个阶段,在各个生产阶段都需不同程度的灌水;根据群众经验油菜主要是移栽时浇水;据调查茭白比水稻灌溉用水量较少,约为260 m3/亩,即3900 m3/ hm2,蚕豆与油菜灌溉用水量相当,在灌溉需水量计算时蚕豆与油菜采用相同灌溉定额。 各作物各生产阶段具体的灌水定额详见项目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表 项目区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表作物灌水次数生产阶段灌水定额(m3/hm2)灌溉定额(m3/ hm2)单季稻泡田期12004500返青期430分蘖期1170拔节孕穗期440抽穗开花期380乳熟期880玉米3拔节4501450抽雄500灌浆500油菜1移栽450450注:以上需水量资料均引自-省农业委员会公布的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期气候指标。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根据灌区的灌溉面积、作物组成和各种作物的灌溉定额分析农业用水量。综合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别采用0.60和0.65,分别计算50%、75%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见=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2、农业其它需水量预测农业其它需水量包括林、牧、渔业等需水量,现状2009年取农业灌溉需水量的8%,规划水平年2020年取农业灌溉需水量的10%。3、生活需水量预测预计到2015年、2020年区居民生活用水总需水量分别为204万和216万m3;区居民生活用水总需水量分别为493万和522万m3。4、工业用水量计算项目区境内工业较薄弱,工业用水量极少,据统计,2015年及2020年工业用水区总需水量分别为15和16万m3;区总需水量分别为36和38万m3。经上述分析计算,=2015年、2020年不同保证率需水量预测如下表。=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项目分区1分区22015年(近期)农业灌溉p=50%1130 2732 p=75%1378 3331 p=95%1620 3914 其它p=50%113273p=75%138333p=95%162391工 业1536.25生 活204493生态与环境2020年(远期)农业灌溉p=50%1189 2872 p=75%1449 3503 p=95%1703 4116 其它p=50%119 287 p=75%145 350 p=95%170 412 工 业15.6 37.7 生 活216 522 生态与环境3.2.3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及评价3.2.3.1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根据规划目标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预测结果,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计算见下表。=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m3水平年保证率余缺水量区区2015年(近期)p=50%需水量1462 3534 供水量1953 4801 缺水量491 1267 p=75%需水量1735 4193 供水量1752 4208 缺水量17 15 p=95%需水量2001 4834 供水量1520 3576 缺水量-481 -1258 2020年(远期)p=50%需水量1540 3719 供水量2022 5015 缺水量482 1296 p=75%需水量1826 4413 供水量1862 4455 缺水量36 42 p=95%需水量2105 5087 供水量1672 3849 缺水量-433 -1238 根据上述对规划目标年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经水量平衡计算后可知,近期(2015年)项目区用水保证率可达到75%以上,远期(2020年)用水保证率均不能达到75%。近远期项目区在95%保证率的情况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此时应进行合理分配水量,先满足生活用水,再是工业用水,最后是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项目区在95%保证率下可供水量远超过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之和,这时将压缩农业和生态用水量,以保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3.2.3.2水资源供需评价通过对项目区的降雨、径流分析计算,项目区的天然水资源量一般,水库、塘坝拦蓄能力又有限,当地水资源的利用量远远不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经水量供需平衡计算,项目区用水保证率一般在75%左右,属于中等水平。由于项目区的水田面积占耕地的3/4,农业灌溉用水量比重很大,要提高用水保证率重点是在农业灌溉上做文章。项目区应进行续建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兴建及整修小型水库和塘坝,增强拦蓄作用和对引水渠道的反调节功能;局部高山地区重点是搞好雨水集蓄工程的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搞好灌区渠系配套和渠道衬砌,限制高耗水的工业项目,节流与开源并举。根据水资源平衡评价可知,保证率为95%缺水1671万m3,项目区属工程性缺水。3.2.4水质评价水质良好,项目区主要河流总体水质达到国家类标准,但部分河段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损坏了地表,因缺乏保护而造成水土流失,局部植被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失调,这些都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3.3技术、经济条件我县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技术全面、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同时,乡村组干部和群众通过农村水利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对工程管理、水源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已经熟悉,对这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广大群众对保护水源、保护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以及节约用水等方面的意识也普遍得到提高,形成了人人都有保护和管理好自己的水利工程意识的良好氛围。经过多年的水利项目建设,我县拥有一大批水利建设人员,他们对工程建设技术熟练、工艺成熟,特别是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承担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只要政府牵头,以部分补助资金作为引导,受益村民是非常乐意筹集部分配套资金和以劳折资的。因此,有能力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有水泥、块石、碎石、砂等,=有多家企业销售水泥,且质量较好、价格低廉,砂石储量丰富,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为了保证材料供应渠道正常、质量好、价格合理,对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实行统一采购或定点采购。项目区均地处国道、县道两侧,交通、通讯十分方便,且有机耕路相连,施工材料运输方便;水量较为充沛,施工用水可在附近河道中直接取用;施工用电可就近利用农村低压电网接入;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使区内农田灌溉得到保障,稳定农业生产,同时可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保障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符合中央及省对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3.4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建设及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情况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政策体制、投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一事一议、民主管理已成为农村组织群众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形式。项目区各村分别成立了农村用水者管理组织,组建了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职责,并以村为单位愿意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解决了配套资金和必要的土方施工费用。4.工程建设目标4.1工程建设总目标通过开展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完成项目区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搞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5%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60。农田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缺乏灌溉条件的傍山梯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农民口粮问题;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4.2工程建设达到的目标措施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灌区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加大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加强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建设塘坝和雨水积蓄利用工程,拦蓄地表径流。采取“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塘改活塘”的办法,增强抗旱能力。对有效灌溉面积较大的塘坝完善工程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农田水利建设将在充分利用天降水的基础上,引提江河水资源,努力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搞好灌区配套及节水技术改造,保障渠系畅通,减少输配水量损失,进一步加强以渠道防渗为重点的灌区节水改造,降低灌溉定额。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功能,优化水资源调度;将单纯的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转变。在新建、扩建塘坝的同时,开展塘坝水资源调控、雨养农业技术及合理施肥灌排技术方面的示范,减少面源污染,建立良性循环的塘坝生态系统。加强河道清淤护岸、生态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做到河塘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圩堤加固、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既能够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又做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多方受益,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采取计划用水,超额加价的措施,促进农业节水。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合理、有效的水价体系和水费计收管理制度。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主体,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大力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新模式,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广泛参与灌溉、排水和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对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协商、自主决策。逐步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依据=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我县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共投资165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300万元,群众自筹300万元)。项目涉及-镇资福村,-乡-村,-乡平精村。5.工程措施5.1工程措施选择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以灌溉工程、蓄水工程为重点,依照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考虑与当地自然条件、农业经济状况和土地经营方式相适应,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和种植方式,及投入产出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以及灌项目区的示范作用,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采取自流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数字油画行行业市场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大河智运物流(河南)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上塘珠宝城实业有限公司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应急管理厅选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系统考试聘用部分职位计划第二次调整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9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广东清远市招聘事业编制高层次人才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班组安全培训需求表课件
- 2025广西南宁市博物馆招聘编外人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知识产权代持协议示范文本
- 移动支付网络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 电力反窃查违培训
- 2025-2030中国聚酯TPU薄膜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动态预测报告
- pos机收款管理制度
- 2025年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朗格汉斯细胞病诊疗研究进展
- 《儿童病毒性脑炎》教学课件
- 建筑行业质量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