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铜陵陵市市协协诚诚港港口口有有限限责责任任公公司司 码码头头工工程程 防防洪洪评评价价报报告告 (送审稿送审稿)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二二一一年年四四月月 编号:编号:2010-015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铜陵市协诚港口 有限 责任 公司 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目目 录录 1 概述概述.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1 1.2.1 法律1 1.2.2 法规2 1.2.3 规章2 1.2.4 规范性文件2 1.2.5 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划文件2 1.2.6 参考基本资料2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 1.4 特别说明 4 2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5 2.1 建设项目概况 5 2.1.1 地理位置5 2.1.2 建设缘由5 2.1.3 建设规模5 2.1.4 设计高程特征值5 2.1.5 建设方案6 2.2 河道基本情况 9 2.2.1 河道概况.9 2.2.2 气象水文特征10 2.2.3 河道边界条件11 2.3 工程地质 12 2.3.1 地形、地貌.12 2.3.2 工程地质12 2.4 地震 14 2.5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15 2.5.1 防洪工程15 2.5.2 防洪标准及防洪设计水位16 2.5.3 护岸工程16 2.5.4 其他设施情况18 2.6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18 3 河道演河道演变变.20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20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21 3.2.1 进口段及成德洲汊道段演变综述22 3.2.2 章家洲太阳洲汊道段23 3.2.3 铜陵河段出口单一段25 3.2.4 黑沙洲河段进口单一段26 3.2.5 铜陵河段河道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27 3.3 拟建工程区局部河床稳定性分析 29 3.3.1 平面变化29 3.3.2 横断面变化30 3.3.3 近岸河床演变分析小结34 3.4 河道演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分析34 4 防洪防洪评评价价计计算算.35 4.1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35 4.1.1 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35 4.1.2 数学模型率定验证计算40 4.1.3 工程影响计算分析.41 4.1.4 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小结.48 4.2 堤防渗流稳定计算分析 49 4.2.1 基本资料49 4.2.2 计算模型51 4.2.3 计算成果51 4.2.4 渗透稳定计算分析52 4.3 边坡稳定计算分析 52 4.3.1 码头前沿岸坡稳定计算分析53 4.3.2 堤防边坡稳定计算分析54 5 防洪防洪综综合合评评价价.57 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7 5.2 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57 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8 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8 5.5 对现有防洪、河道整治及其他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59 5.6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60 5.7 建设项目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60 6 防治与防治与补补救措施救措施.61 7 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议议.62 7.1 结论 62 7.2 建议 63 附件: 1.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铜发改基础函20103 号)关于同意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 2.铜陵市交通运输局文件(铜交港2009123 号)关于铜陵市协诚港口 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使用岸线选址的复函 附图: 图 1 拟建码头工程位置图 图 2 拟建码头工程所在河段河势图 图 3 拟建工程附近护岸工程位置图 图 4 拟建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图 图 5 拟建码头工程结构图 图 6 拟建码头工程区地质图 图 7 铜陵河段历史变迁图 图 8 章家洲天然洲段河床平面变化图 图 9 章家洲天然洲段河床横断面变化图 图 10 拟建码头工程区近岸河床平面变化图 图 11 拟建码头工程区近岸河床横断面变化图 图 12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成果图 图 13 拟建码头工程区现场照片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 - 1 概述概述 1.1 项项目背景目背景 江苏旋力集团组建于1992年12月。2000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公司改制为“江苏旋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旋力集团新设立益 成特钢、旋力钢管、旋力置业等三个专业下属集团,现有二十八家成员企 业,三千多名员工。2008年公司总资产5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 销售总额52亿元,利税2.7亿元。江苏旋力集团根据铜陵港总体规划,利用 沿江滩涂资源、纵深腹地资源及水陆交通便捷等优势,拟在铜陵港永丰港 区投资建设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发展港口物流业,稳 步提升公司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拟建码头工程初步选址在铜陵河段出 口单一段右岸,铜陵国电大件码头上游460m处,占用长江岸线453m,对 应东联圩江堤桩号17+32017+785,建设5000吨级泊位3个,采用高桩梁 板结构型式,由码头平台和两座引桥及后方陆域组成。 铜陵市交通运输局关于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使 用岸线选址的复函(铜交港2009123号),同意该项目的岸线选址,码头 的靠泊能力不得低于5000吨级。 依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 水政199207号),受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码 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工作。 1.2 评评价依据价依据 1.2.1 法律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年)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2 - 1.2.2 法法规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2)安徽省实施办法(2003 年) (3)安徽省实施办法(1999 年) (4)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2005 年) 1.2.3 规规章章 (1)安徽省实施办法(省政府1991 第 25 号令) 1.2.4 规规范性文件范性文件 (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 政199207 号) (2)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 办建管2004109 号) (3)安徽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省水 利厅皖水管2005107 号) 1.2.5 技技术标术标准及有关准及有关规规划文件划文件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3)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 (4)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1996年) (5)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国务院国函200862号) 1.2.6 参考基本参考基本资资料料 (1)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3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0 年 3 月; (2)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铜 陵工程勘察院,2010 年 3 月; (3)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 1:10000 水下地形测图 及水文测验资料,安徽长江河道测绘研究院,2010 年 3 月; (4)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 1:1000 水下地形测图,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 年 6 月。 1.3 技技术术路路线线及工作内容及工作内容 受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针对工程建设方案,我院开展 了本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工作。本报告依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 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进行编制,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1)根据防洪评价要求进行实地查勘,收集整理建设项目概况、建设 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水利规划 及实施安排等相关资料。 (2)根据现有历年来的实测水文、水下地形测量等资料,分析工程所 在河段河道演变特点、演变趋势以及拟建工程区局部河床演变特性。 (3)利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在不同典型水文条件下工程涉水建筑 物的壅水影响及流速场的改变,从而分析拟建工程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 等方面的影响。 (4)利用二维渗流、边坡稳定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对所在堤防渗 透稳定及岸坡稳定的影响。 (5)结合河道演变分析结论及防洪评价计算分析成果,根据建设项目 的特点及所在河段的河势、防洪和相关工程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 技术规定、要求,针对项目建设对所在河段的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有关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4 - 水利工程运行、有关规划工程的实施、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以及其它方面 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6)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提出减少和消除各 种不利影响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1.4 特特别说别说明明 本报告除特别注明之外,均采用黄海高程基准,冻结吴淞高程=黄海 高程+1.93m=1985 国家高程+1.857m。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5 - 2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2.1 建建设项设项目概况目概况 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拟建码头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金牛渡至荻港单一段右岸,下游距 铜陵国电大件码头 460m,对应东联圩江堤桩号 17+32017+785。(见附 图 1) 2.1.2 建建设设缘缘由由 (1)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建设生态山水铜都的需要,在铜陵港永丰港区 建设货运码头可以减少货运穿过城区的运输量,尤其可以减少对城区污 染较大的散货运输量,因此,建设永丰港区协成码头正是落实建设生态山 水铜都的需要; (2)本工程的建设是适应铜陵县城区东移的规划和解决解决铜陵港永 丰港区现有通过能力不足的需要; (3)本工程的建设有利于铜陵港东部地区企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的 降低。 2.1.3 建建设规设规模模 (1)设计年吞吐量:445 万吨; (2)泊位数量:5000 吨级泊位 3 个; (3)平台尺寸:平台长 453m,宽 25m; (4)设计船型:件杂货 5000 吨级江海轮,散货船 10000 吨级海轮。 2.1.4 设计设计高程特征高程特征值值 码头设计高水位:12.78m 码头设计低水位:1.04m 码头平台顶面高程:13.60m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6 - 码头位置堤防设计洪水位:13.65m 码头汽车引桥梁底高程:12.4013.80m 码头皮带机引桥梁底高程:12.4019.50m 所在堤防堤顶高程:14.80m 2.1.5 建建设设方案方案 根据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 出的码头工程建设方案,从码头总平面布置、水工建筑物、装卸工艺、施 工方案等方面分述如下: ( (1) )总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拟建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由码头平台、汽车引桥、皮带机栈桥 及后方陆域组成,码头采用连片式码头作业平台加引桥接堤的平面布置 型式。码头平台前沿布置在等高线-10.0m 附近,与水流流向基本一致,平 台长 453m,宽 25m。码头作业平台通过两座引桥与江堤相接,上游引桥 为汽车引桥,长 363.3m,宽 12m;下游引桥由汽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组成, 长 367.3m,宽 21m。引桥排架顺水流布置,汽车引桥与大堤采用等高平交。 在上下游引桥之间距上游引桥 127.0m 平台后沿处设置一座变电所 平台,平台尺寸 1927m。 对应汽车引桥与堤防衔接段背水侧堤坡上各设置一条傍堤道路连接 后方厂区,道路宽 9.0m。 后方厂区按功能分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近堤侧为生产辅助区,布 置有机修间、综合楼、污水处理站及停车场等辅助生产设施,辅助区内设 施距堤脚距离大于50.0m;生产区内布置有散货堆场、件杂货堆场及变电 所等。(总平面布置见附图4)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7 - ( (2)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 拟建码头工程主要水工建筑物为码头作业平台、引桥及变电所平台 等。 码头平台 码头平台长 453m,宽 25m,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平台顶面高程 13.60m,基础采用 1000phc 桩和 1000 钢管桩,横向排架间距 8.0m, 每榀排架设 1 对叉桩和 5 根直桩,桩基伸入园砾土层。 引桥 前方码头平台通过两座引桥与堤防及后方陆域连接。 a.上游引桥 上游引桥为汽车引桥,长 363.3m,宽 12m。引桥采用高桩梁板结构, 桩基采用 1000phc 桩和 1200 钻孔灌注桩,排架标准跨距 20.0m,引桥 梁底高程 12.4013.80m。 b.下游引桥 下游引桥由汽车引桥和皮带机引桥组成,长 367.3m,宽 21m。桩基采 用 1000phc 桩和 1200 钻孔灌注桩,排架标准跨距 20.0m,汽车引桥梁 底高程 12.4013.80m,皮带机引桥梁底高程 12.4018.30m。 汽车引桥与江堤采用等高平交,与堤防搭接处设置钢筋砼桥台,桥台 下设素砼垫层。 皮带机引桥采用钢引桥一跨过堤,钢引桥长 56.0m,梁底高程 19.50m,与堤顶道路净空 4.70m。 变电所平台 变电所平台位于码头上下游引桥之间平台后沿,平面尺寸 2719m, 每榀排架设 4 根 1000phc 桩,排架间距 5.0m,变电所基础平台梁底高 程 13.70m。 下堤道路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8 - 对应汽车引桥与堤防衔接段背水侧堤坡上各设置一条傍堤道路连接 后方厂区,路面宽 9.0m。下堤道路采用土方填筑,路面结构为 30cm 厚碎 石基层和 30cm 厚 c30 砼面层,侧面设置 30cm 厚块石护坡。 (码头结构型式见附图5) ( (3)装卸工)装卸工艺艺 1#泊位配置 2 台 16t-30m 门座起重机。件杂货和钢材的水平运输采 用牵引车平板车,散货堆场设备装卸采用斗轮堆取料机,件杂堆场设备装 卸采用轮胎式起重机。 2#泊位配置 1 台 1000t/h 装船机和 1 台 16t-30m 门座起重机。散货物 料从后方堆场经斗轮堆取料机转入引桥皮带机再转入码头平台上皮带机 再经移动散货装船机装船。 3#泊位配置 2 台 800t/h 桥式抓斗卸船机。桥式抓斗卸船机从散货船 上卸煤于码头平台上带式输送机再转入引桥带式输送机送至陆域第一个 转运站。 ( (4)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码头结构施工方法如下: 桩基 1000phc 桩及1000 钢管桩在预制厂预制,用船运至施工现场,水 上采用打桩船锤击沉桩。为防止桩身开裂和变位,对沉桩到位的基桩及时 进行夹桩处理。陆上钻孔灌注桩采用常规方法施工。 横梁 码头平台横梁及引桥横梁均为现浇构件,在现场进行浇注。 预制构件的预制和安装 纵梁、面板、靠船构件等预制构件,在预制厂预制,用船运至施工现 场,采用起重船吊运、安装。 砼面层 安装预制砼面板后现场浇注砼面层。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9 - 2.2 河道基本情况河道基本情况 2.2.1 河道概况河道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长江铜陵河段出口金牛渡至荻港单一段右岸东联圩。 铜陵河段上起羊山矶,下迄荻港镇,全长约 59.05km。河段上、下段为窄 深单一段,进出口河宽均为 1.1km,中间为展宽段,最大河宽达 12.2km, 江中沙洲(滩)众多,有成德洲、章家洲、太阳洲、太白洲、铜陵沙等顺列江 中,形成极其复杂的鹅头型多汊河段。 水流由上游大通河段经羊山矶进入本河段后,贴右岸石油库、海螺 码头一带下行,至铜陵市横港附近在成德洲头前分为左右两汊。左汊为主 汊,多年分流比 60%左右;右汊为支汊,多年分流比 40%左右。成德洲右 汊水流行至新沟附近,在章家洲头前再次分成两汊,一少部分水流进入章 家洲右汊南夹江,南夹江多年分流比 5%,绝大部分水流进入中汊(成德 洲与章家洲间汊道),中汊多年分流比 35%。中汊水流下行至左岸土桥附 近,与成德洲左汊水流汇合,贴左岸下行至刘家渡,在太白洲、太阳洲头 前再分为三汊。其中太白洲与太阳洲之间汊道于 1992 年封堵,1995 年大 水后被冲开。太阳洲右汊为主汊,主流贴太阳洲右缘下行至洲尾逐渐向右 岸过渡,与南夹江出流汇合,再贴右岸金牛渡、坝埂头、皇公庙一带下行 至荻港镇,流出本河段。 河段左岸属安庆市枞阳县、巢湖市无为县管辖,沿江筑有枞阳江堤 和无为大堤。右岸属铜陵市、铜陵县、繁昌县管辖,沿江筑有铜陵市江堤 和东西联圩江堤和庆大圩江堤。 2.2.2 气象水文特征气象水文特征 2.2.2.1气象气象 拟建工程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0 - 中,无霜期较长,季风气候明显。历年平均气温 16.2,历年最高气温 41,历年最低气温-11.9。年平均降雨 135.8 天,年平均降雨量 1370mm,多集中在 57 月份,占全年的 40.7%左右。全年常风向为东北 风,次常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3.1m/s。 2.2.2.2水文水文 拟建码头上游距大通水文站约 71 公里,下游距芜湖水位站约 53 公 里。大通至芜湖站间主要支流北岸有巢湖水系入汇,南岸主要有漳河、青 弋江水系入汇。据统计,两站间长江支流入汇水量极为有限,因此大通站 径流特征基本可以代表工程河段径流特征。本河段的水文分析计算以大 通水文站和芜湖水(潮)位站为依据站。 大通水文站 1922 年 10 月设立,大通水文站是长江干流下游最后一个 径流、泥沙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 170.5 万 km2,占长江流域总面积 180 万 km2的 94.7%。该站水尺基面为冻结吴淞基面,1951 年至 1972 年转换 关系为冻结基面减去 1.938m 等于黄海基面,1973 年以后为冻结吴淞基 面-1.932m=黄海基面,冻结吴淞-1.863m=85 基面。 芜湖水位站位于芜湖市弋矶山,上距大通站 124km。芜湖站水尺基面 为冻结基面,与黄海基面的转换关系 1963 年以前为冻结基面减去 1.880m 等于黄海基面,1964 年以后为冻结基面减去 1.911m 等于黄海基 面。 两站水位特征值见表 2.2-1,两站多年月平均水位见表 2.2-2,大通水 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见表 2.2-3,大通站多年月均来水来沙统计见 表 2.2-4。 表 2.2-1 大通、芜湖站水位特征值表 大通站 芜湖站 项 目 水位发生日期水位发生日期 历史最高水位(m)14.701954.08.0110.991954.8.25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1 - 历史最低水位(m)1.251961.02.030.231959.1.22 多年平均水位(m)6.77195020074.8819502007 表 2.2-2 大通、芜湖站多年月平均水位统计表 单位:米 站名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均统计年限 大通2.963.134.285.947.919.08 10.66 9.859.268.035.973.876.771950-2007 芜湖1.93 2.06 2.91 4.03 5.58 6.51 7.76 7.41 6.97 6.07 4.54 2.72 4.881950-2007 表 2.2-3 大通水文站流量、泥沙特征值统计表 项 目特征值发生日期统计年份 历史最大926001954.08.0119502007 历史最小46201979.01.3119502007 流量 (m3/s) 多年平均2840019502007 历史最大3.241959.08.0619512007 历史最小0.0161999.03.0319512007含沙量(kg/m3) 多年平均0.45319512007 历史最大6.78196419512007 历史最小0.846200619512007 输沙量 (108t) 多年平均4.0319512007 表 2.2-4 大通站多年月均来水来沙统计表 项 目年 均 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流量 (m3/s) 28400 11000 11900 16200 23800 33500 40100 49900 43800 40100 32800 22800 14200 含沙量 (kg/m3) 0.453 0.097 0.093 0.140 0.227 0.314 0.387 0.711 0.679 0.646 0.475 0.286 0.171 输沙率 (kg/s) 12773 1124 1184 2436 5651 11335 16071 34959 29055 25731 15798 6508 2424 说 明流量统计系列 19502007,输沙率及含沙量统计 1951、19532007; 2.2.3 河道河道边边界条件界条件 工程河段发育在无为凹陷,地处磨子潭至桐柏断裂以及荻港至赤沙 镇两条断裂与长江下游破碎带相交段,由地质构造决定了本河段的总流 势由北东走向急转为近北西走向。河段两岸边界条件不一,左岸是广阔的 冲积平原,大都为壤土和沙壤土,抗冲能力较差,属第四纪全新统冲积物 组成。地面往下50m深呈河床相,表层是粉质粘土、壤土,厚23m,中间 夹有黑色淤质粘土,含较重的腐植质,厚约212m。其下是壤土、粉砂。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2 - 地面10m以下埋有灰色细砂,细砂厚约2040m。卵石层埋在地面50m以 下,厚度0.50.1m。基岩一般位于-35-38m高程;河段右岸羊山矶新 沟附近多山地丘陵,间有网纹红土,抗冲能力较强。新沟以下属第四纪全 新统淤泥,河岸多由亚砂土粉细砂组成。江中沙洲均为河床演变过程中的 泥沙成型堆积体组成。 2.3 工程地工程地质质 2.3.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拟建码头栈桥段江堤比较顺直,栈桥下游段江堤有一折向偏北方向 拐弯,堤顶高程 14.8m 左右,宽度约 8.0 米。滩地上有一道封闭子堤,堤 顶高程 12.012.6m,子堤与江堤间为一沟塘,沟塘宽约 170m,底部高程 约 4.5m。堤外滩地宽度在 230270m 之间,地形起伏较大,高程为 6.511.0m。 场地前缘为长江河床及河漫滩地貌单元,岸坡以上属长江河漫滩地 貌单元。(工程区现场照片见附图 13) 2.3.2 工程地工程地质质 根据2010年3月铜陵工程勘察院所编制的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 公司码头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区外滩地前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 土层分为7层,各土层的土性特征及其分布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层耕(填)土:普遍分布,该层层厚 0.404.20 米,层底标高- 29.368.70 米,呈灰褐色,湿,结构较松散,其成份主要为粉质粘土,含 少量植物根茎。江中水域部分有厚 0.51.0 米的抛石。 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大部分分布,该层层厚 0.401.30 米,层底标 高 4.907.90 米,呈灰褐色,湿,可塑状,腊状光泽,无摇震反应,刀切稍 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3 - n(实测值)为 4 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0.56mpa,属 中偏高压缩性土。 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普遍分布,该层层厚 1.5025.00 米,层底标高-27.504.20 米,呈灰色,饱和,软塑状,夹单层 厚 25 cm 的薄层粉细砂,局部为互层状,腊状光泽,稍具摇震反应,刀切 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 数 n(实测值)为 35 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0.40mpa,属高压缩性土。 2层粉细砂:局部分布,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1 层淤泥质粉质 粘土夹薄层粉细砂间,该层层厚 2.505.80 米,层底标高-4.000.00 米,呈 灰色,饱和,稍密状,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实测值)为 89 击/30cm,属 中等压缩性土。 层粉细砂夹薄层粉质粘土:部分分布,该层层厚 0.7018.10 米,层 底标高-30.96-0.20 米,呈灰色,饱和,稍密状,夹有厚 0.20.5 米的粉质 粘土,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实测值)为 1015 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 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3.92mpa,属中等压缩性土。 1层粉细砂夹薄层粉质粘土:大部分分布,该层层厚 1.4011.00 米, 层底标高-27.00-7.10 米,呈灰色,饱和,中密状,局部夹有厚 0.20.5 米 的粉质粘土,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实测值)为 1922 击/30cm,静力触 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7.71mpa,属低压缩性土。 2层可塑状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部分分布,该层层厚 1.2019.30 米,层底标高-29.500-12.90 米,呈灰色,湿,可塑状,夹薄层 粉细砂,部分地段粉质粘土与粉细砂呈互层状,局部夹有粉细砂透镜体, 腊状光泽,无摇震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其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实测值)为 711 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 入阻力 ps 平均值为 4.13mpa,属中等压缩性土。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4 - 层硬塑状粉质粘土夹薄层砾砂:部分分布,该层层厚 5.3014.50 米,层底标高-39.60-30.20 米,呈灰色,稍湿,硬塑状,夹薄层砾砂,局 部层中夹有中密状砾砂透镜体或与薄层砾砂呈互层状,腊状光泽,无摇震 反应,刀切稍有光滑面,干时锤击易碎,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其标准贯 入试验击数 n(实测值)为 1728 击/30c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 平均 值为 7.68mpa,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层圆砾土:普遍分布,该层未揭穿,灰黄黄色,饱和,中等密实 密实状,砾石含量 5065,粒径一般 220mm 不等,最大约 80mm,砾 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呈圆状及次圆状,中粗砂充填,其重型动力触探 击数 n63.5 (实测值)为 2249 击10cm,属低压缩性土。 (地质情况见附图 6) 2.4 地震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为0.05g,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5 现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设施情况施情况 2.5.1 防洪工程防洪工程 工程所在河段左岸属枞阳县、普济圩农场及无为县管辖,沿江筑有枞 阳江堤和无为大堤;右岸属铜陵市、铜陵县和繁昌县管辖,沿江筑有铜陵 江堤和庆大圩江堤。 (1)枞阳江堤:上起枞阳县幕旗山脚,下至无为县红土庙,与无为大堤 相连,全长83.95km,为级堤防,保护面积748km2、耕地66.5万亩、人口 94.2万人。 (2)无为大堤:上起无为县果合兴,下讫和县方庄,全长124.5km,为 级堤防,保护巢湖流域七县、二市600多万人口、427万亩耕地及国家重要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5 - 交通、电力、军工等设施的防洪安全。该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进 行加固,堤顶超设计洪水位2.5m。堤防现状标准断面为:丘陵区堤顶宽 8m,堤身内外坡比为1:3;平原区堤顶宽10m,堤外坡为1:3,内坡在堤顶以 下3.5m处设宽为6m的戗台,戗台上下坡比分别为1:3和1:5,堤内外坡已实 施草皮护坡、块石护坡或砼护坡。 (3)铜陵江堤:上起羊山矶,下至黄浒河,由城区江堤、西联圩圈堤和 东联圩圈堤三部分组成,全长63.77km。保护总面积235.6km2,耕地17.86 万亩,人口30.92万人。城区江堤为级堤防,长12.3km;西联圩圈堤为 级堤防,长17.7km;东联圩圈堤为级堤防,是由江堤、新桥河、顺安河右 堤及黄浒河左堤构成的独立防洪体系,从湖城铁路桥开始经张村站、永丰 站至钟鸣竹林园棵为止,全长33.77km,其中江堤段长10.41km,新桥河、 顺安河右堤长12.25km,黄浒河左堤长11.11km。拟建码头位于东联圩圈堤 江堤段,该堤已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进行加固,堤顶超设计洪水位 1.0m。拟建码头处堤防现状标准断面为:堤顶宽8.0m,迎水侧边坡1:3.0, 背水侧在堤顶以下3.0m处设平台,平台宽2.0m,平台以上边坡1:3.0,平台 以下边坡1:4.5。该段江堤迎水侧堤脚平台宽10.0m,平台中心高程8.0m, 背水侧堤脚平台宽20.0m,平台中心高程8.0m,平台末端与地面均以1:5.0 的边坡相接。 (4)庆大圩江堤:上起东联圩拐,下至黄鳝涵,全长4.4km,为级以下 堤防。保护耕地0.44万亩,人口0.31万人,目前该堤未达到防御1954年型 洪水标准。 2.5.2 防洪防洪标标准及防洪准及防洪设计设计水位水位 2.5.2.1防洪防洪标标准准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长江中下游干 流堤防以1954年(型)洪水作为防御目标,工程所在东联圩江堤防洪标准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6 - 为防御1954年洪水。 2.5.2.2防洪防洪设计设计水位水位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 年修订)及堤防加固工 程相关批复文件,坝埂头的设计洪水位为 15.60m(吴淞基面),荻港站的 设计洪水位为 15.40m(吴淞基面)。拟建工程码头平台对应桩号 17+32017+785,内插计算得拟建工程处设计洪水位 15.58m(吴淞基面), 约合黄海高程 13.65m。 2.5.3 护护岸工程岸工程 拟建工程段上下游主要护岸工程有安定街太白洲护岸工程、太阳 洲护岸工程、石板隆兴洲护岸工程以及东西联圩护岸工程。 (1) 安定街太白洲安定街太白洲护护岸工程岸工程 位于铜陵河段汀家洲左汊弯道凹岸,因主流常年贴岸冲刷,1954年大 水该段发生剧烈崩退。自19561982年安定街太白洲头实施护岸长 10.81km,护坎6.26km,沉排70块,面积4l万m2,完成石方量87.93万m3,投 资1221万元。 (2) 太阳洲太阳洲护护岸工程岸工程 位于铜陵河段左汊反“s”形弯道上段,因上游安定街太白洲头守护 后,崩岸向下游发展,太阳洲右缘受冲后退。自19871998年共护长 6.819km,抛石62.0万m3,砌石2.14万m3,完成土方17.48万m3,投资 2290.77万元。19992002年间,长江委在铜陵河段整治及无为大堤加固 工程中,实施了安定街、太阳洲河岸防护工程,抛石33.22万m3,护坎块石 3.1万m3,碎石1.19万m3。 (3) 石板隆石板隆兴兴洲洲护护岸工程岸工程 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反“s”形弯道段,2002年长江委对石板隆兴洲实施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7 - 护岸长1.60km,抛石10.24万m3,护坎干砌石1.48万m3。 (4) 东东西西联联圩圩护护岸工程岸工程 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反“s”形弯道下段,1958 年至 1969 年开始在北埂 王、坝埂头一带守护(1+0005+500),1969 年以后多在上游北埂王、和下 游皇公庙一带守护,在坝埂头实施部分加固。1958 年至 1988 年实护长度 7.411km,抛石 59.28 万 m3,国家投资 601.15 万元。 1989 年至 1990 年底对北埂王、皇公庙进行新建护岸长 140m,抛石加 固长 1421m,完成石方量 5.5324 万 m3,工程投资 129.05 万元。 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太阳洲右缘崩岸加剧,上弯道曲率加大,太阳洲 尾挑流增强,下弯道崩岸向上游金牛渡发展,为此,西联圩护岸随之逐年 向上游进行。1991 年初1997 年共守护岸线长 1.2565km,下游皇公庙护 坎 603m,完成石方量 5.462 万 m3(含砌石 0.381 万 m3),沉树 5311 组,完 成投资 229.66 万元。 由于太阳洲下段崩岸所形成的凸嘴再次崩失,1997 年汛后下弯道顶 冲位置再次下移至北埂王且发生崩窝,故 1998 年对北埂王未护区实施治 窝工程,护长 340m,抛石 1.94 万 m3,沉树 4000 组,工程总投资 105.3 万 元(含自筹 30 万元)。1998 年中央预算内水利建设基金国债项目投资 432.4 万元用于金牛渡崩窝治理、陈家墩抽槽加固以及皇公庙崩岸应急守护等, 新护长 455m,加固长 955m,抛石 7.755 万 m3(含皇公庙加固长 200m,抛 石 1.08 万 m3)。1989 年1998 年实护长 2.192km,累计完成石方量 20.65 万 m3,沉树 9311 组,完成投资 896.41 万元。东西联圩自 1958 年至 1998 年累计护岸长 9.61km,护坎长 2.32km,完成石方量计 82.90 万 m3,沉树 12061 组,完成经费计 1497.55 万元。 (护岸工程位置见附图 3)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8 - 2.5.4 其他其他设设施情况施情况 拟建工程上游 1.15km 有坝埂头站(闸),拟建工程下游 390m910m 分别建有国电铜陵电厂取水口、大件码头和排水口,正在建设中的铜陵长 江公铁大桥位于拟建码头工程下游 2.26km。 2.6 水利水利规规划及划及实实施安排施安排 根据水利部长江委编制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铜 陵河段属一类重点整治河段。其治理规划是:上段维持现状,稳定成德洲 汊道分流比,使之成为稳定的微弯分汊河道;下段结合护岸工程,守护顶 冲部位。其治理工程方案为:在太阳洲下段和顺安河口上下处实施护岸工 程,守护顶冲部位。其主要目的是经过实施整治工程,守护太阳洲下段岸 线,减缓刘家渡太阳洲一带的防洪压力,稳固顺安河口坝埂头一带的 岸线。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 年修订),长江中下游 干流堤防为防御 1954 年(型)洪水,设计水位为:大通 17.10m(吴淞)、芜 湖 13.40m(吴淞)。本河段左岸无为大堤和右岸铜陵江堤均已按防御 1954 年型洪水标准实施了加固工程。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19 - 3 河道演河道演变变 3.1 河道河道历历史演史演变变概况概况 铜陵河段自古以来,江水即流经大通至铜陵一带。近百年来,其上下 游河道走向与今基本相似。河段内河道弯曲,江面宽阔,洲滩纵横,属典 型的鹅头型分汊河段。 左岸姚家厂至土桥一带江岸临近山丘,土桥镇位于山麓之下,滩地 较窄。明清以来,土桥一直滨江。自土桥经安定街、李家花园、刘家渡至姚 沟镇一带,为泛滥平原,地势低洼,土质疏松,抗冲能力差。历史上,江岸 曾受长江水流顶冲影响,大幅度崩退。据统计 15061783 年间,相继筑 有胥坝、郑公坝、陈公坝等,屡建屡坍,左岸不断北移,直至现在位置。近 百年来,安定街至李家花园江岸崩塌幅度达 2000m 左右。 右岸自羊山矶、横港、扫把沟、十里长山至新沟,历史上岸线无大的 变化,江岸相对稳定。左传有:“昭王五年,楚以诸侯伐吴,吴败楚人于 鹊岸”,今十里长山即鹊头山。可见春秋以来,十里长山一直滨临大江。 成德洲位于十里长山以西江中,明嘉庆年间已有记载,清同治年间 长江图说就有关于“仁德洲、复兴洲”的记载,1858 年航道图上有此沙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20 - 洲。至 1912 年两沙洲相连而称成德洲。 章(汀)家洲位于成德洲尾右侧,明嘉庆无为县志记载“自前明时期 涨发新洲、横亘江心,至江水折而北趋”。1858 年测图显示,章家洲在当时 已有宝塔和寺庙等建筑物标志。在章家洲左缘向左淤长过程中,被水流切 滩形成了铜陵沙。 太阳洲又名环北洲,由雪花洲、大兴洲合并而成。1858 年航道图上 太阳洲紧靠章家洲北部,太阳洲北为主汊。1912 年受长江主流变化影响, 太阳洲以南变为主汊,太阳洲北移。受主流顶冲和弯道环流作用,该洲右 缘不断崩退,汊道日渐弯曲。太白洲又名泰北洲,1934 年出水,位于太阳 洲北原主汊中,与太阳洲交错排列。洲体出水后,相对稳定。 从卫星相片上看,长江主流在北移过程中,右岸遗留下来两条古河 道。一条是从章家洲、朱家嘴、管材、钟仓、渡船口至洪家村,在荻港以上 与大江相接。一条是南夹江,它形成于左岸大崩退时期,1858 年航道图上 注有“夏日轮船可行此水道”,其后该汊日趋萎缩。 总之,历史上本河段上段右岸羊山矶至十里长山一带江岸相对稳定, 变化不大,主要是该段主流贴岸、土质抗冲能力较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 左岸中下段安定街、李家花园、刘渡至姚沟镇一带变化剧烈,河道主流摆 动幅度较大,主要是该段地势低洼,土质抗冲能力差,从而造成洲滩消长、 岸线冲淤变化等。江中沙洲均为河道演变过程中的泥沙成型堆积体。(见 附图 7) 3.2 河道近期演河道近期演变变分析分析 拟建工程位于铜陵河段出口单一段东联圩,该段与下游黑沙洲河段 进口段形成长约 18km 的微弯单一段,章家洲汊道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铜 陵河段出口段的变化,因此本节重点分析铜陵河段章家洲汊道段至黑沙 洲河段进口段的河势演变情况。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21 - 本次铜陵河段采用 1976 年 11 月、1986 年 04 月、1991 年 11 月、 1998 年 09 月、2001 年 04 月和 2007 年 07 月共 6 个测次 1/万水下地形图 及部分汊道水沙观测资料,黑沙洲河段采用 1976 年 07 月、1986 年 05 月、 1997 年 08 月、1998 年 10 月、2003 年 11 月和 2007 年 07 月共 6 个测次 1/万水下地形图及部分汊道水沙观测资料,重点分析章家洲汊道段至黑 沙洲河段进口段的河道演变情况。平面套绘图见附图 8,断面套绘见附图 9。 3.2.1 进进口段及成德洲汊道段演口段及成德洲汊道段演变综变综述述 (1)河段进口段右岸相对较稳定,左岸受建桥影响冲刷后退,分流点下 移,深槽横向向左展宽,槽尾略有下移、右摆,有利于成德洲右汊入流。 (2)受建桥影响,成德洲头前分流点下移,成德洲头冲刷后退。总体看, 成德洲头 19761991 年向上游淤长近 500m,1991 年后,受大桥建设影响, 洲头冲刷后退,19912007 年冲刷后退近 1km。 (3)1998 年后,成德洲左汊过渡段主流左摆,对左岸顶冲点逐年上移, 1998 年顶冲下元宝洲下段,2001 年顶冲下下元宝洲上段,2007 年顶冲北 埂上元宝洲段,19982007 年左岸顶冲点上提距离达 7km。导致左岸大 锣鼓边滩冲刷后退,元宝洲一带岸线崩退,新生洲滩尾向左下方淤展。 (4)成德洲右汊上段右岸有牛帽山、十里长山等山地丘陵控制,边界条 件较好,河岸抗冲刷能力较强,深泓摆动幅度较小,岸线、深槽相对稳定。 右汊下段新沙洲与章家洲左缘 0m 线淤连,洲左缘中受冲后退。 (5)1998 年后,受进口段深泓右摆、分流点下移、成德洲头冲刷后退影 响,成德洲右汊入流条件进一步改善,右汊分流比增大约 7%,2007 年, 左右汊分流比分别为 51.5%和 48.5%,且左汊分流比略小于分沙比,右汊 分流比略大于分沙比,说明成德洲左汊在近 10 年间过流量逐渐减少,汊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究院 - 22 - 道近期呈淤积之势;而成德洲右汊过流量则逐渐增加,汊道近期呈发展之 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份 分流分沙比(%) 分流比 分沙比 图 3-1 铜陵河段成德洲左汊分流分沙比变化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份 分流分沙比(%) 分流比 分沙比 图 3-2 铜陵河段成德洲右汊分流分沙比变化图 铜陵市协诚港口有限责任公司码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安徽长江河道设计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CNFIA 233-2025无麸质酱油
- 工厂安全培训目标课件
- 工厂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 浙江银行招聘-2026年平安银行宁波分行秋季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九江初级中学2025年教师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哲学博士答辩指南
- 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公开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南宁市金凯路小学招聘体育学科编外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三维运动合成方法-洞察及研究
- 幼教音乐策划全解
-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包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安全员-A证(企业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西省房地产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产后出血及液体复苏课件
- 巡察整改进度汇报
- 水电验收现场清理方案(3篇)
- 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任务型导学案)(原卷版)
- 2025至2030中国棉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投资发展战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