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西区长洲村文化建设研究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摘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对推进社区的发展意义重大。社区文化不仅是社区居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展现,更是社区精神面貌的体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山市西区长洲村的社区文化建设普遍出现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对传统文化缺乏传承的责任感,政府对社区建设管理落后等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的社区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村改居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角色转换,对社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文化建设的内涵出现了深层次的扩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基层力量。因此,要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和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保留传统文化、品牌文化的传承,把社区的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达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全新的认同意识,鼓励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同时,在社区管理中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本文主要以中山市长洲村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研究了国内社区建设的相关文献,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一个背景铺垫,总结出一下三个层面:一、关于“村改居”的社区情况;二、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误区;三、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型研究。其中,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先是了解中山市西区长洲村社区的发展概况,接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找出社区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百年校舍的衰落,传统文化品牌文化的没落,政府的投入力度不足等。政府等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社区文化,明确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社区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推动社区的协调发展。关键词:中山市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发展长洲村abstractdo a good job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munity is significant. community culture is not only a community of life and values of the show, but also reflects the spirit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survey, we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and western long island village of zhongshan widespread lack of awareness of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lack of educational investment,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of responsibility, the government of community build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behind.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e city has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occurred,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the villag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role reversal, for community building higher requirements,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ppeared deeper extension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grassroots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o make full use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ve and economic mean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brand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cultural community building a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community building. mobilize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reach a new sense of community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cultural activities. meanwhil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 a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zhongshan mayor island villag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the literature of domestic community building, providing a background foreshadowing for writing the article, summed up at three levels: one, on the change in the village, the community situation; two, rural communities on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three, the primary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m,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we first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zhongshan city west cheung chau village community, then the study of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munity to identify emerging issues, including the decline of a century buildings,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brand cultural decline,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s inadequate. government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munity cultur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clear. strengthen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mechanism to meet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keywords: zhongshan city,community education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long island village目录1绪论61.1研究背景61.2研究目的61.3研究意义71.3.1 理论意义71.3.2 现实意义71.4研究综述71.5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92. 调研结果92.1社区实地调查经过92.2 百年老校烟洲小学的调查结果103.问题呈现114.导致长洲社区文化建设不健全的原因分析124.1外部原因124.1.1长洲村静坐事件124.1.2长洲村的文化传统的没落134.2内在原因134.3宏观原因134.3.1环境原因134.32社区居民思想不具有前瞻性145.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146.针对长洲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57.结论15附录16一、调研相片精选16二访谈记录19访谈记录(一)19访谈记录(二)20访谈记录(三)21参考文献22致谢231绪论1.1研究背景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学者德威的思想中提及到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这个思想提出之后,社区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眼球,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接受和效仿。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 社区教育工作在其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的程度越来越深,社区文化建设从城市推向农村,从而形成“城市社区文化”和“村社会文化”。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源于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6年,政府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最早在上海,青岛,南京等城市开展,之后又从城市推向农村。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都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资料来源: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走向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坚持不懈地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62-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通过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实现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推动着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换句话说,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学校作为社区教育的主体之一,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类型、学校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决定着社区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中心,与其他社会单位相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动员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推动社区的文明。本文以中山市西区长洲村烟洲小学为例,对小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某个文化部门的事,它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1.2研究目的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居民智慧与劳动的印记。社区文化传承性、开放性、共享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对于现代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的办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是建设高品位的社区文化的必然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保留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个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志。但目前,烟洲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原本的百年校区到现在的就读人员稀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学校的管理不善,大量老师的外流等,长洲村的居民受教育水平低下,居民的整体素质下降。“醉龙”和“仙艇”等传统文化的没落,这使我们对长洲村文化建设的堪忧。学校是区域性社区教育的引导者,它能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办学引导社区教育,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烟洲小学拥有百年的办学历史,我们应该将祖先所创造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使得优秀的社区文化得以延续。通过调查研究,正确处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对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措施和途径。1.3研究意义1.3.1 理论意义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学校与社区的良性关系,有助于社区凝聚力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能培养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浓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有助于社区共同意识的形成;社区文化建设能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的生活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文化建设能培养居民的强烈的社区责任感,爱护社区,保护社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社区形象的塑造。学校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主体,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能使学生从社区出发,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校与社区的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1.3.2 现实意义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许多不足,我国的经济水平总体上相对比较落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存在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学校的投入,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对中山市西区长洲村烟洲小学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的阐述教育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结合事实案例研究,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社区因素,探讨学校与社区之间关系的现状,以及学校的管理、治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1.4研究综述在相关国内研究综述中,主要的研究包括,第一是关于“村转居”的社区情况,其背景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村建设的创新。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由于自身的经济结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城中村”的初步形成,社区文化建设备受关注;第二则是关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误区。当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多敷衍性质的,根本没有用心的工程,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真正的做到服务于民。第三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型研究。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错位和越位,从而形成“真空地带”。我们都知道当下的很多的社区,大多数都是开发公司的物业为管理机构,然而农村的社区有其特殊性,它的直接管理单位,很多是基层的政府,但很多村的建设规划不衔接,从而导致企业和老百姓的办事时间长,要多头跑,增加了社区人员的办事手续,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在讨论农村社区的,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讨论到基层政府的职能与管理效率等问题。在“村转居”的社区情况介绍研究中,我们查看了两篇不同省不同市某地区的依照本地实地研究的文献。分别是岳菊(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位论文,2013年)和林金保山市_村转居_社区文化建设研究_(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其中一篇是以具体的某城市中的一个地区为考察对象,而保山市的那篇论文则是考察整个市的情况。此中便涉及到对“村转居”的一个层次定位不同。其次成都市锦江区因为没有太多当地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所以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便是依照成都的本土特色文化,比如茶馆和饮食为主来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又比如保山市,因为整个市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风景特色,因为各地区政府便依照以发展旅游以及其周边的产业来带动社区的文化建设为思路,形成了地区连成片,因此整个市都是这样的社区文化建设路线。这为我们研究中山市西区莲花乡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两种建设思路。同时两篇论文都提到了“人的变迁观念”、“从村民到居民的意识转变”以及创新性的网络教育的方法,这都为我们带来了借鉴意义。第二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存在的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在当今的社区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由于缺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率不高;然后社区文化建设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面子工程,即建了很多文化广场,体育锻炼设施或者是社区图书馆,但是却少有人问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此我们查看的相关论文中,论文也提到了这个情况。曾世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中提到了政府把社区文化建设看做经济工作,看做获取经济利益,提高政绩的手段,而忽视了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人员素质。在秦馨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中提到了另外一个文化建设误区,其中提到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创办图书馆,文化广场的等文化活动场所,但建起来之后,有些却荒废了。比如图书馆的建造,根据论文中的数据显示,并没有多少人去图书馆看书,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其三的研究方向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型研究。兰丰蕊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转型研究论文中清晰地指出,在农村社区中,以基层政府为主导,除了提供基础公共服务之外,还主导了社区各种具体事务的处理。管理不民主,信息不公开导致一些居民与社区管理者的之间的信任问题成为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政府在很多社会领域中出现缺位状态,政府的职能转变和角色转换不到位。这些文献问题的研究都为我们小组在探讨我们所调研的农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主等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1.5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本次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中山市西区长洲村为例,通过对长洲村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从中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山市本土情况和外国相关的先进经验,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长洲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良好发展而做出贡献。本次课题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检索、个案分析和综合推理。在资料收集方面,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当地居民等,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从基本情况到存在问题的原分析,除此之外,还通过书籍、论文、报刊、网络等渠道,筛选必要的资料、数据,借鉴相关学者的建议,从而做出分析,找到合适的方向,并提出自己对其的看法以及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使长洲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起来,越办越好。2. 调研结果2.1社区实地调查经过位于中山市石岐西区的长洲村,是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落,自己有一定的本乡文化特色,一度辉煌。同时,由于近年来城中心范围的不断外扩,因为长洲村也靠近了城市,成了一个附近商贸繁华的城中村。在我们小组成员在组员翠梅的带领下接近长洲村时,便感受到了浓浓的市井繁华与嘈杂,我们步入的街侧靠一个大型的菜市场,叫卖声与交易声不绝于耳,因为下了些小雨的缘故,道路有泥泞,混着菜市场的垃圾,显的有些脏乱。据住在这里的组员翠梅介绍,其实社区还是每天都会有人固定清扫,所以不会显得太乱。在菜市场对面的街上,是住房加商铺的楼房结构。由于这里与城市的中心接壤,又是乡村性质,店铺的租金便宜很多。由此便吸引了大批的外地人到此做生意。而本地人大多都是老人,他们的子女很多都去了本地打工,因此反而没有多少本地人在这里做生意。我们并没有在这条街多做停留。经过接下来的步行我们发现这个村的布局极为紧凑,在居住地出来便可以看见村委会。村委会旁边分别是养老院和社区管理中心,同时不远处是一座小学。与刚进村的嘈杂不同,在进入了村内,整体的环境还是比较安静的,但由于菜市场和商铺太过相近的原因,还是不难发现一些影响的痕迹。比如学校附近的网吧,以及校门口的小食店,与街口的商铺相互呼应,形成了较热闹的景象,但与此同时人员的流动也是更加的频繁,造成的生活垃圾也很多。在几条街道的走动与观察中,我们首先在附近村委会的附近进行了观察,村委会的建筑反而与社区的整体的市井环境感觉不太搭调,修建起的是颇有古代楼阁风味的建筑。建筑里有人影的走动,但是大门却紧闭着,当我们想拍一张照时,保安随即出来大声呵斥我们离开。在遇到这种事情,小组成员比较了然。住在当地的本地的组员告诉我们这里的曾经发生过的一起静坐事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社区管理层面的问题。另外关于本地区的学校,我们了解到曾经是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子学校,从民国的私塾变成现在的小学,曾经一度提供了大部分本社区的教育,但却在近几年之中越办越差,甚至于社区周边的一所新建的小学轻易就超过了这所小学。在我们短短的观走,已然在心中留下了很多的问题。2.2 百年老校烟洲小学的调查结果在最初确定的社区文化研究的主题后开始了解长洲村社区的时候,我们曾有过设想,长洲村拥有十分紧凑的社区布局,那么这间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必然能够为长洲村社区的基础教育发挥巨大的贡献,能够极大的带动社区的文化氛围。但为什么,其显示的结果却是这所学校的衰落。本来认为历史感极强且培养出很多优秀学子的学校,能带动社区文化的发展,到如今却演变成为社区的自身的一些后起发展方向盖过了书香氛围。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村中的老人。在一些老人的介绍中和一些史料的记载中我们逐步了解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长洲全乡便统一创办了“烟洲书院”。清同治十二年,当时的中国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方向驶去。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日渐衰弱,与之而来的是地方财政也随之极度窘迫,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下,长洲乡的有识之士却奋力筹集财力、物力、人力,欲以教育兴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废科举、建学堂,烟洲书院改为“烟洲高初两等小学堂”,原书院掌教黄彦成担任了第一任校长,并增聘了县中两位博学之士为教员,他们后来成为近代香山政界名人的杨子毅和郑道实。在1873年-1936年间,烟洲小学还对学生实行了一系列的奖学措施:每学期每班学习成绩前三名的学生还可获得丰厚的文具奖励,考上中学的学生在祭拜祖先时可以领取双份的烧猪肉,而到石岐读中学的学生还可以免费搭乘渡河船;进入高中以上的学生,则被免除了乡内一切的义务性摊派。 1936年,按新学制的要求,学校改名为长洲乡私立烟洲小学,正式创作了校歌,开设图、工、音、体课程,并从外乡聘请教师,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为满足教学要求,学校附近的竹叟祠、太源祠及月波祠也被作为课室。为管理好校产和重大开支,学校专门设立校董会。至此也就大致行成了现在烟洲小学。然而在村中老人口中的近几年的烟洲小学,却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辉煌。在村民眼中如今的烟洲小学只是一所定着百年老校的名号收费高,而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却很差的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都跟不上当前学校该有的条件。在烟洲小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当时的有识之士为了振兴本地区的文化教育所怀抱了的志向和期许,同时因为处在民族的危难关头,所付出的的代价也是巨大。但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烟洲书院也培养了大批的人才,算是不辱使命。但就是这样一所凝聚着前辈的心血和希望的学校,在短短的近几年中,便一跨不起,让人在痛心之余,也不禁让人思考。3.问题呈现在思考长洲村的社区文化建设上,我们着重考虑了烟洲小学的兴衰与长洲村社区的文化氛围的关系。在最初了解到烟洲小学的情况后,我们立即在思考一个问题,分明是有能力成为具有较浓郁文化氛围的社区,为什么不仅文化建设上跟不上,出现传统文化的衰落和社区村民,尤其是管理层的轻义重利的现象。甚而拖垮了百年历史名校烟洲小学。通过对于烟洲小学的衰落的的了解和思考,我们认为,社区的教育兴办与社区文化建设有紧密的联系,一个社区之内的教育如果兴办的好的话,能够带动社区文化氛围,从而有利于社区的文化建设。比如,就以长洲村为例,如果烟洲小学能够切实的办好,能够保持百年前建校人的理念,一心培养出人才的话。那么长洲村的基础的教育就会领先,如果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树立取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不管以后他的成绩的是否优秀,又或者他从事什么职业,至少他能够有基本的道德和底线在心中,那么长洲村的村民就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道德的水准。与此同时,如果社区的居民整体的素质都比较高的话,那么整个社区的就会重视教育,那么社区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有长期的兴办下去的基础条件。在这样相互交叉影响之下,整个社区的文化建设就能从质里的发展。但是很可惜长洲村是没有实现这个发展,在最早开始经济大发展时,村民们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遵循百年前当年的历史名人所坚持的理念,办好学,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导致了长洲村出现百年名校衰落,传统习俗的衰落,进而出现重利益的腐败现象和静坐事件的产生。由此可见,社区的教育事业与社区的文化建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4.导致长洲社区文化建设不健全的原因分析4.1外部原因社区整体环境的”重商轻文”现象严峻。由于长洲村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个一个农村社区,村民以农民为主,因此大部分时间考虑更多的如何更好的发家致富奔小康,特别是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和“一切向钱看”的思维模式影响中,追求财富成了社区居民的优先考虑。这样思想不仅会影响当代的中年人,更加会由此代的父母言传身教给他们的子女。因为我们同时发现,在长洲村出现大量青年人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挣钱。造成了本地区的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同时,外来人员又在此经商,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下面简要介绍下当地的两个事件,可以反映出这种重商轻文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慢慢的给当地居民带来的问题。4.1.1长洲村静坐事件在村委会的态度问题上,对于居住在本地区的组员告诉我们的静坐的事件,我们也非常的感兴趣,为此我们同样采访了一些村中的村民,由于事件发生在近几年,基本是人尽皆知。其事件的始末由我们在听当地人口述和返回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大致如下:据了解该村有固定资产10多个亿人民币,每年各项收入达两亿多人民币,一直是省市的模范农村,声名在外。然而在每年的分红中,村民往往分到手的才两千元。反而有的村官个人资产达几千万,有的超过亿元。年薪每年两百多万。这其中的两百万还没有算进一些其他的灰色收入。于是在长期的村民对居委会账目不公开,管理不透明以及腐败等等问题的强烈不满下,在2009年8月中旬,广东中山市西区长洲村有1000多农民到西区办事处静坐请愿,要求查处村官腐败的问题。剧村里人的介绍,这一事件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村里的人一直再跟村委会进行私下的对抗。由此可以得见,在一个社区之中社区的管理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一个社区的安定出现问题,而如果甚至出现腐败等问题,那就意味着这一个社区的各方面建设,可能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居民对社区的建设更是越来越没有信心。可能严格来讲,管理层的腐败最多能影响到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文化设施场所建设的不到位。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不是一个农村社区之内整体氛围的太过重商轻文,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管理层漏洞的产生呢,同时发生这样的管理层问题,也会直接影响群众的想法产生偏颇,培养起一些只看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好风气。从而影响了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4.1.2长洲村的文化传统的没落最初对长洲村的一些基本的资料查找中,我们甚至还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发现对长洲村的一些曾将的传统活动的介绍,在端午节期间,长洲曾有划“仙艇”的习俗。长洲扒仙艇,也是长洲特有的风俗习惯。但是早在好多前这个习俗便再没有举行过大型的活动了,而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号召建设生态文化社区,所以村委会又在过年时组织了几场较大型的舞龙舞狮的表演,然后举办了一两年,到这两年,也是停办了。据组员的回忆,她记事起印象里都很少有举办这样大型的活动了。值得思考的,不仅仅是传统习俗活动的停办,还有长洲的传统风俗,历来以端午节划仙舟为主,但看得出来就算是复兴传统文化,村委会也没有用心去考虑过本社区的一个基本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传统的没落也是必然的情况了。4.2内在原因学校内部的自身的管理问题首先是学校内部管理结构老化,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导致留不住青年的骨干教师,致使教学质量的下降。从了解中我们发现,近年在社区附近另开了所公办小学,于是原来在烟洲小学的大部分青年教师都纷纷辞职去了那另外一所公办小学。其二是学校越办到后期越乱收费,本身是公办小学的性质,因此学费还不算太高,可是有的学杂费却设置的不合理的。比如,在之前外嫁的妇女所生的孩子如果想要来烟洲小学读书,是不用收取学位和学杂费的,可是近年来的规定却是需要的。那么理所当然就会有一大部分家长放弃这所学校,转而投向另一所小学,如此便造成了生源的流失。其三是当然这些内部的管理出现的问题,虽然占绝了主要原因,但是毕竟我们讨论的社区文化环境和与学校的相互影响作用。4.3宏观原因4.3.1环境原因由于城市的不断扩散,使得想长洲村这样的城中村越来越多,因为靠近城市,而本身又处于乡村,较大的地租差距使得经商繁盛起来。同时频繁的人口流动也是商业繁茂起来。在商业太过繁茂的地方,必然会滋生复杂的思想,这不利于该地区思想道德的建设,同时也影响该社区的文化建设。4.32社区居民思想不具有前瞻性在之前的文献综述中,曾提到过“农转居”的社区的居民,虽然在社区的物质建设上很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但是在思想上可能还存在有一半农民普遍拥有的一种思想意识,那就是物质追求先于精神追求。尤其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优先追求物质财富,以物质为主的社会逻辑,严重影响了二十一世纪的人。因此在长洲村会出现越发展越出现重商轻文的现象。5. 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1.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而人才的培育依靠教育。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开展社区教育,把教育拓展到社会基层,让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学到技术本领,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焕发他们的生活激情,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加强村干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2.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社区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社区教育能够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资源,例如电脑房,图书馆,舞蹈室,文体活动室,教室,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内涵丰富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的作用日益突出,利用社区教育学校内的板报宣传和公告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3.发展社区教育,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社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大量优秀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素质,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在知识更新加快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人才的贬值,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社区的发展仅仅依靠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动的人力资源。社区教育作为一个平台,通过提高劳动者和在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建立人才蓄水库,促进当地文化建设,推动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社区教育能引导社区文化的传承和促进社区文化的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当代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教育学校承担着这一重大的责任,就以中山市长洲村为例,百年老校的进一步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都需要凝聚社区群众,动员全社区的力量,把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社区教育学校是多功能,多层次,灵活的教育基地,对于推动先进社区文化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托社区教育学校,融合文化、体育、教育、服务、娱乐为一体,不断挖掘教育潜力,扩大服务领域,让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6.针对长洲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学校的设置问题和入学情况体现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现在烟洲小学已经出现了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教师外流,和生源不足的情况下,社区的管理部门应该立即提出对策烟洲小学,对于学校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和彻查,彻底的扭转一些虚假不实的风气,政府拨款提高教师待遇,稳住烟洲小学的教师队伍,完善奖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在同时改革内部的制度时,最大限度的稳住百年名校的招牌,利用这块招牌吸收优秀生源,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禁得住考验的百年学校。2. 村长作为社区干部,在学校制定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网络中,村干部是一个示范者和引导者,所以在长洲村的之上的西区管理部门,应该组织长洲村的村委会的干部教育与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道理和文化水平。加大文化建设的指标力度。3.与此同时社区干部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让村民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村民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和监督,让“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参与教育”成为事实,让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同时增强对学校的认同和对学校服务的监管。教育的发展与社区利益息息相关,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会进步意义重大。5.村集体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学校的教育投入,对家庭贫困的孩子进行救助,解决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对学校办公经费的提供,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对老师工资的发放,提高老师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教师到长洲村来工作。6.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便民利民的网站,打造透明的长洲村村委会政务和财务公开的“网上家园”。设立社区建设的留言板,让长洲村民在自己的社区论坛上沟通交流,与社区管理人员共同探讨社区的管理,并对社区文化建设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社区干部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居民的投诉,回复建议。网站上也有“网络校园”,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相学习,同学和家长通过网络评价学校的管理,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回复和处理建议,科学管理。7.结论在几十年的发展研究中,前人研究者已经多次印证了一个观点,中国地域辽阔,因此地区的基层社区治理非常重要,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经济大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基层社区的物质建设很可能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很程度上,我们曾经追求的物质已经足够,是时候将我们一度暂时抛之脑后的文化建设重新提上议程。一个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的国家,是不能长久的立于世界之林的,而我们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除了整个国家范围内的重视和兴办教育之外,更切实的一个路径就是加强基层的社区文化建设。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实地考查和访谈居民的形式,分析中山市长洲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分析了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定位不合理;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不当;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社区文化的教育弱化等。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学校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加上它拥有百年的历史,这对文化的沉淀意义重大,我们觉得长洲村应该把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发扬光大。总而言之,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确定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合理定位,政府也需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达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共识,寻找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促进社区文化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社区的成员共同合作,共同把社区文化创办得更好。附录一、调研相片精选中山市西区社工综合服务中心长洲居委会烟洲书院烟洲小学二访谈记录(我们今次只是记录主要的部分,其他相关的闲谈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我们就没有记录)访谈记录(一)名称:采访老人院的老人-静坐问题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5日活动地点:长洲村老人院被访者:李爷爷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网络联系()其他黄:爷爷,你现在有空吗?我想就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问你几个问题?李爷爷(以下简称李):哦,好的,你说吧。黄:听说在本村出现了一件静坐事件,你知到这事吗?李:知道,当然知道黄:真的太巧了,你能跟我们说说那件事的始末吗?李:那是前几年的事了,当时真的很多很多去静坐,就是在这里,因为老人院的对面就是村委会。因为是我们觉得那股份分红,分得太少,没可能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厉害,而我们的分红只有这么一点,前几年,一个家庭才四五千,现在也就一万多,那些钱都去了哪里?黄:你们当时只是在村委会门口静坐吗?没做其他事吗李:我们去了村委会那,他们不让我们进去,所以只能在门口抗议,截住那些人黄:还有呢李:还去了市政府那边,不过都没有给我们答复黄:你们的静坐,持续了多久李:从09年11年,黄:为什么最后结束了李:因为我们得到了回复,该罢免人罢免了,还有分了钱黄:不用工作吗,为什么都去那边,还一直坚持了两三年李:我们是有空的时候就会过来,然后还有人在赞助,给我们送一点食物和水黄:哦哦,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爷爷,今天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访谈记录(二)名称:采访老人院的老人-学校问题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5日活动地点:长洲村老人院被访者:陈奶奶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网络联系()其他黄:奶奶,你现在有空吗?我想就我们小组的课题研究问你几个问题?陈奶奶(以下简称奶):可以,有什么问题呢。黄:你以前在烟洲小学都过书吗陈:有,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黄:烟洲小学听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是很辉煌陈:是,当年真的很辉煌,出了很多的名人,如今,不行了黄:为什么现在说不行呢陈:以前烟洲小学,是中山的名校,什么一中、侨中的人都很愿意收烟洲的学生,如今,你去别的地方问一问,很多人都不知道你这件学校,除了本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安渣土管理办法
- 轮胎考核管理办法
- 调资晋升管理办法
- 调解台账管理办法
- 质量期刊管理办法
- 进口煤矿管理办法
- 转移连单管理办法
- 视频调度管理办法
- 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 销量计划管理办法
- 行车安全培训课件
- (高清版)DB34∕T 5154-2025 基于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架构要求
- 村网络文明活动方案
- 2024年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真题及答案(2025年新版)
- DZ/T 0275.3-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矿石光片制样
- T/CASTEM 1007-2022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
- 果蔬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主题游乐园创新设计规划
- 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库
- JT-T 329-2025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