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矿务局东怀矿60人硐室设备配备方案.doc_第1页
广西百色矿务局东怀矿60人硐室设备配备方案.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色矿务局东怀矿60人永久避难硐室设备配备方案如下。第一节 供氧系统图1-1 供氧系统一、供氧系统的主要功能及要求由于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火灾、坍塌等灾害性事故时,都会致使紧急避险设施周围环境伴有缺氧、有毒有害气体出现。因此,必须在紧急避险设施内部设置具有向避险人员提供氧气以保证避险人员能够维持正常呼吸的供氧装置。供氧装置必须满足:1 避险人员在救生舱(紧急避险设施)主舱内能够呼吸到纯净的氧气,氧气浓度在18.5%23.0%; 氧气供给量及氧气浓度必须满足人体呼吸生理特点; 氧气供给时间必须满足额定人数时不少于96小时的生存时间; 供氧装置在井下特殊条件下不受环境影响,保证能够及时、可靠供氧并不会存在不安全隐患。二、供氧方案的选择对于煤矿个体呼吸防护装备,目前有正压氧气呼吸器、压缩氧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这些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都有“使用时间短”的共同特点:正压氧气呼吸器最长的防护时间为4小时;压缩氧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最长的防护时间为45分钟,而且过滤式自救器对环境的氧气浓度要求大于17%。由于上述个体呼吸防护装备防护时间短,有些需要经常检查维护,因此上述个体呼吸防护装备只能放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内作为备用或离开紧急避险设施逃生时的供氧设备使用。经研究分析,紧急避险设施供氧方案采用压风系统供氧和压缩氧气供氧两种方式。三、压风系统供氧装置1、可行性研究由于人体是依靠呼吸空气进行生存,因此对于呼吸系统而言首选气源为空气。如果以储存在气瓶中的压缩空气作为气源,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2011】15号文件“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应配备矿井灾变期间的空气供给装置或设施,在额定防护时间内提供避险人员人均供风量不低于j=0.3m3/min”要求,则需要钢瓶空气数量为:满足避险人员n=60人、避险时间t=96h=5760 min计算,所需空气体积为: v=jtn=0.3576060=103680 m3=10368104 l若选空气瓶水容积为v1=80升,每支气瓶内可用空气体积为:v2=pv1=10980=8720 l式中:p气体可用压力差,p=(13-2)mpa=(128-19)大气压=109 大气压空气瓶数量为:z=v/ v2=11889(支)如此多的空气瓶在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内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显然不切合实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曾下发文件(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因此本方案首先选择利用煤矿压风系统作为供氧装置。按人均供风量不低于q1=0.3m3/min的要求,当避险人员n=60人时,所需总供风量:q= q1n =0.360=18(m3/min);由于压风系统流量一般在20m3/min以上,两趟压风管的流量大于所需总供风量。因此以空气作为供氧气源的供氧方式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方案可行。此方案便于日常对装置的压力、供风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查、对装置的组成部件进行维护及保养。2、压风系统供氧原理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利用地面压缩空气通过管路(地面压风系统)作为气源,经过阀门后进入过渡舱内设置的水、灰尘、油的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管路进入气体输出端。为紧急避险设施内避险人员提供更加新鲜、舒适的空气质量。压风系统供氧原理见图图1-2 压风系统供氧原理图 3、主要技术参数人均供风量0.3m3/min;紧急避险设施内氧气浓度18.523.0%;减压器入口压力0.8mpa、出口压力00.6 mpa(可调节)、输出流量不小于20 m3/min;浮子流量计量程08 m3/min、分度值0.3m3/min。4、布置方式在主硐室内座椅两侧布置4套压风系统供氧装置,装置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压风系统管路连接。四、压缩氧气供氧装置1、可行性研究在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时地面压风系统在井下的管路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必须有备用的供氧装置,以应对地面压风系统遭到破坏时仍能有效地供氧。当氧气浓度小于18.5%时,该情况称为缺氧。缺氧可致人失去知觉甚至死亡。当氧气浓度大于32%时,被称为肺氧中毒。当氧气浓度大于95%时,被称为高氧(高浓度氧)。较长时间的高浓度氧气不仅损坏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还可能导致高可燃环境。因此应对压缩氧气进行调节控制。据资料介绍,人体在平静坐姿时潮气量为500ml,生理无效腔体积为300 ml,呼吸频率为1218次/ min,肺每分通气量为69 l/min。由于呼吸系统生理无效腔的存在,潮气量中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与肺泡中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应将与肺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量作为确定氧气消耗量的基准。平静坐姿时对氧气的消耗量为:(潮气量-生理无效腔)呼吸频率氧气浓度=(500-300)(1218)21%=(0.5040.756)l/min;美国矿山和健康管理局(msha)要求救生舱内氧气消耗量按人均0.62 l/min计算。据资料介绍并根据我国人群身体状况及遇险时人体生理状态,可以确定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为q1=0.5 l/min。按照避险人数n =60人、避险时间t=96h=5760 min计算,所需氧气体积:v= q1nt=0.5605760=172800 l若采用压缩氧气作为供氧气源,氧气瓶水容积为v1=80升,每支气瓶内可用氧气体积为:v2=pv1=10980=8720 l式中:p气体可用压力差,p=(13-2)mpa=(128-19)大气压=109 大气压氧气瓶数量为:z=v/ v2=20(支)根据国家暂行规定硐室内供氧系统需配备1.2的富裕系数因此确定氧气瓶数量为24支。这样的压缩氧钢瓶数量在硐室完全可以容纳,因此选用以贮存在钢瓶中的压缩氧气作为供氧气源的供氧方式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方案可行。此方案便于日常对装置的压力、供氧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查、对装置的组成部件进行维护及保养。由于在灾变期间进入救生硐室内避险人数随时变化,按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q1=0.5 l/min考虑,避险人数n=60时单位时间总供氧量:q= q1n=0.560=30 l/min为了有效控制不同数量避险人员时供氧量的输出,选择可调节流量计。 2、工作原理该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在入风侧过渡硐室和回风侧过渡硐室内放置的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气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医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配置及原理见图1-3。图1-3 医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原理3、技术参数:人均供氧量0.5 l/min;紧急避险设施内氧气浓度18.523.0%;两套供氧系统用的减压器入口压力15mpa、出口压力00.5 mpa(可调节)、最大流量不小于60l/min;浮子流量计量程060l/min分度值0.5l/min。4、 布置方式 在两个辅助硐室内分别放置工作压力为13mpa、水容积为80l氧气钢瓶20支(共40支),两侧的氧气钢瓶经高压管路并联与减压器输入口连接,减压器及浮子流量计放置在主避险硐室墙壁上,可方便避险人员调节、观察压力及供氧流量数值。 第二节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新型专利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非电力驱动,气压保持恒定,达到设定压力时自动启动空压机和制冷除湿系统。能快速清除主舱内的有害、有毒气体。同时完成过滤、降温、除湿功能。实现对紧急避险设施空间气体中co、co2浓度控制及温度、湿度的调节,确保在额定防护时间内空气温度在35以下、湿度在85%以下,满足对co2的吸收能力不低于每人0.5l/min(中国人实际0.3l/min),对co的吸收能力在20分钟内由0.04%降到0.0024%以下,保证所内co2低于1.0%、co低于24ppm。图4-8 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1、主要功能 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是对由于避险人员在密闭的紧急避险设施中长时间进行呼吸所产生的co2及避险人员由紧急避险设施外带入的co气体通过co2和co吸收剂进行过滤,对由于人体温度通过皮肤进行散热及来自于外部空间的热源传入而形成的温升及对由于人体自身呼出饱和湿度的气体及人体自身汗液蒸发的湿度进行控制和调节。2、工作原理过滤降温除湿系统配置及原理见图4-9所示,该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液态co2作为动力源和制冷介质,通过管路输送至装置中。该装置由一个机械单元组成,通过配备规定数量的co2和co吸收剂同时完成过滤、降温、除湿功能。图4-9 过滤降温集成装置原理图由于沈阳研究院移动式救生舱有按相关标准设置的标准配置,故以下所有计算均为永久避难硐室而进行。关于co2钢瓶数量的确定:钢瓶数量是根据平衡60人产生的热量所需要的制冷剂(液态co2)确定的。人在轻微活动的条件下,每小时的发热量为400btu(英热单位,相当于102大卡),而一公斤液态co2蒸发汽化过程可以吸收275btu的热量。60人96小时发热总量=4006096=2304000(btu);需要液态co2总量=2304000/275=8378.2(kg);选择容积为80l的气瓶,在充装系数为0.6的条件下,需要的co2气瓶总数为:13963.6/(800.6)=175(个),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确定气瓶数量为210个。关于空调数量确定:每套空调每小时可以产生的制冷量为12000(btu),96小时总制冷量为1200096=1152000(btu)。上面已计算60人96小时发热总量为2304000btu,因此需要的空调数量为:2304000/1152000=2(个),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因此,选择空调数量为3个。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处理:在空调下方安装一个接水盒,或用管路引流,通过过渡舱后排出到外部。关于co2吸收剂数量确定:据资料介绍,按照每人每小时呼出24l co2计算,60人96小时共呼出co2数量为:246096=138240(l);每盒装co2化学药剂15kg,对应的co2吸收量为1400l/盒,需要配备的co2吸收剂盒数位为:138240/1400=100(盒),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 1001.2=120盒,因此确定用co2吸收剂为120盒。关于co过滤剂数量确定:按照煤安监司函办【2011】15号文件 “对co的吸收(排除)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 的要求以及人呼吸产生的co量为2mg/m3为计算依据,并考虑灾害时期产生的co气体可能进入紧急避险设施内,且每个空调需要配备1盒co吸收剂,所以永久避难硐室需要6盒co吸收剂(其中3盒备用)。 3、主要技术指标对co2的吸收(排除)能力不低于每人0.5l/ min;对co的吸收(排除)能力应能保证在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0.04%降到0.0024%以下;紧急避险设施内co21.0%; 紧急避险设施内co 0.0024%; 空气温度35;湿度85%。第三节 气幕洗气系统1、主要功能由于避险人员在开启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第一道密闭门过程时会带入一定浓度的co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极易造成对避险人员的二次伤害,因此,气幕洗气系统的功能是将压缩空气通过喷气气幕释放大量的气流将有毒气体驱之门外,不会随着避险人员的进入而带入紧急避险设施内。2、工作原理气幕洗气系统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压缩空气,当紧急避险设施门开启时,打开气幕洗气控制阀,空气由气幕向外喷出,当洗气结束后,关闭气幕洗气控制阀,阻止空气喷出。3、主要技术指标减压器入口压力15mpa、出口压力02mpa(可调)、流量4000l/min。4、 布置方式在过渡硐室舱内分别放置工作压力为13mpa、水容积为80l空气钢瓶14支(共28支)。通过高压管路并联后与减压器输入口连接,减压器输出口与硐室门联动开关相连。第四节 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环境监测系统灾害发生时,能够实时掌握救生舱(硐室)内外环境参数变化情况,有利于避险人员根据监测数据安全避险和及时出救生舱(硐室)脱险;也有利于地面救援人员把握被困人员现状、通话调度和策划最佳救援方案,因此安装环境气体监测与报警系统很有必要。一、主要功能及技术参数1、主要功能紧急避险设施环境监测装置可用于采集和显示救生舱(硐室)内、救生舱(硐室)外灾害气体浓度,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气等,使救生舱(硐室)内避难人员随时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并根据救生舱(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2监测内容第一类是监测救生舱(硐室)内的co、co2、o2、ch4等,采用kjfy-1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供电,每个电源箱可供co、co2、o2、ch4 传感器使用24小时,显示数值直接显示在各个传感器的显示面板上。传感器与电源箱连接采用通讯电缆,每路电源箱通过航空插头进行对接供电,电源箱在井下动力电完好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充电状态,当动力电由于灾难损坏后自动转换成蓄电池供电。第二类是监测救生舱(硐室)外的co、co2、o2、ch4等,显示数值直接通过通讯电缆传输到救生舱(硐室)内的数据采集通用分站上。传感器及通用分站均采用kjfy-1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供电,由于外部环境监测不需要时时监控,因此救生舱(硐室)外数值每隔1小时监测一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传感器与电源箱连接采用通讯电缆,每路电源箱通过航空插头进行对接供电,电源箱在井下动力电完好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充电状态,当动力电由于灾难损坏后自动转换成蓄电池供电。3、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气体参数:救生舱(硐室)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待救人员尽管在进入过渡舱时,经过了过渡舱内高压空气的洗礼,但在经过过渡舱进入主舱时不可避免地会携带一部分灾害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进入主舱;另一种情况是待救人员长期在主舱内等待救援时,自身会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消耗大量氧气,人体会释放热量。因此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所内参数确定如下:(1) 甲烷测量范围:010%ch4 高于1%报警(2) 一氧化碳测量范围:0100010-6 高于2410-6报警(3) 氧气测量范围:023%o2 低于18.5%o2报警(4) 二氧化碳测量范围:02.5%co2 高于1.0%co2报警二、环境监测装置在救生舱(硐室)的布置环境监测装置中的电源箱及电池箱放在舱体后的电源放置室(机电硐室)、采集分站及传感器放在主舱(生存硐室)。救生舱(硐室)环境监测装置由kjfy-1矿用隔爆兼本安多路电源箱、通信电缆及救生舱(所)内外环境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组成。救生舱内传感器为指定型号。硐室内监控分站和人员定位分站需要与矿指挥中心上传数据,矿方可根据现有监控系统型号进行布置。救生舱(硐室)内放置: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各2台,监测救生舱(硐室)内气体参数;在2个辅助硐室放置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各一台;救生舱(硐室)外放置: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各2台。传感器安装位置:距顶板300mm,距侧壁200mm。 图4-10环境监测装置结构及构件示意图第五节 采区固定式避难硐室供电系统一、主要功能及技术参数1、主要功能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的主要功能是:可用于避难硐室日常供电、日常照明;并在遇险避难时,提供应急供电和照明(不小于96h)。我国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动力电源的电压等级为ac3300v、ac1140v、ac660v、ac380v、ac127v等,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为:ac660v/127v和dc12v。其中避难硐室日常供电为ac127v,由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提供;避难硐室日常供电为ac660v,由真空电磁起动器提供;遇险避难时应急照明由布置的荧光棒提供。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主要由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型荧光灯、荧光棒等组成。其中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输入为ac660v,输出为660v,相当于动力总开关,必要时可以通过真空电磁起动器的控制,通断电,对设备进行保护(短路、过载、漏电闭锁)和维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输入为ac660v,输出为127v,相当于ac127v的供电开关,并对ac127v线路进行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信号保护;矿用隔爆型荧光灯能够为避难硐室提供高效、低功耗、高寿命、安全的日常照明;荧光棒,能够为避难硐室提供安全、可靠的应急照明。二、原理根据避难硐室日常供电和照明、遇险避难应急供电和照明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供电照明系统。下面分别进行阐述:1、电源系统避难照明系统下面通过几部分进行原理说明:首先,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为动力总开关,为救生舱环境监测装置、救灾通信装置、ups电源等提供交流输入电源,必要时可以通过真空电磁起动器的控制,通断电,对设备进行保护和维修。其次,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为日常照明供电。将引入的ac660v电源转换成为照明系统用的ac127v,为矿用隔爆型荧光灯提供交流供电电源,并对后续线路进行保护。其中:2、日常照明系统煤矿井下硐室一般间隔10米左右设置1处照明灯,以确保照明的需求;而井下巷道照明灯的设置间隔距离更远。根据避难硐室的需求,我们选用了更节能环保的矿用隔爆型荧光灯;其采用led冷光源大功率发光元件作为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低,工作温度低,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此外,为确保照明质量,间隔距离设定在5米左右;因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为并联接入到ac127v电源上,为防止照明灯的损坏,我们采用了冗余设计增强其可靠性,每处照明点设置一组2台矿用隔爆型荧光灯。3、避难应急照明系统遇险避难时,为给矿工进入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时提供照明,以及硐室内的关键地点提供应急照明,我们设计了避难应急照明系统,是选用荧光棒来确保照明安全和照明质量。荧光棒在硐室内的布置原则为:所两侧每隔1.5米左右布置各1个,具体可视情况增减。三、在避难硐室中的布置供电(含照明)系统由qbz-80/1140(660)f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2台、zbz-2.5/660(380)m(a)矿用隔爆型全闭锁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1台,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kbz9-200/1140(660)ii 1台组成,放置在过度所的机电硐室中。负责日常照明的dgs40/127y(a) 矿用隔爆型荧光灯共15台,分别在生存硐室9台,左液态co2贮存所布置2台,右液态co2贮存所布置2台,卫生间布置1台,机电硐室1台。负责遇险避难时的应急照明的荧光棒共600个(具体可视情况增减),分别在左过度所布置6个,右侧过度所布置6个,主舱布置24个,左液态co2贮存所布置6个,右液态co2贮存所布置6个,卫生间布置1个,布置在各所两侧每隔1.5米左右处,距离地面约1.5米处的所壁上。第六节 救灾通信系统一、主要功能及技术参数1、主要功能kt103矿井救灾通信装置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在借鉴南非db2000矿用无线电接收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煤矿井下事故救援指挥的需要而设计开发的矿井救灾通信装置。该装置由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及地面一般兼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组成。kt103矿井救灾通信装置,主要应用于煤矿事故救援工作。事故发生后,指挥台置于煤矿井上救灾指挥部或调度室,通过音频电缆或煤矿原有的调度电话线,与煤矿井下基地台连接。基地台通过特殊环形天线依靠井下的金属管路传输无线信号,实现与便携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指挥台、基地台、便携机之间的信号传输都是双向的,井上救灾指挥部可以随时了解井下灾区的救援情况,并及时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灾区救灾工作进行指挥调度,使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给井下被困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该通信装置具有如下特点:该通信装置中指挥台、基地台、便携机之间均可以进行半双工通话:井上指挥人员在指挥台说话,井下基地台和便携机均能听到声音;井下人员在基地台说话,救护队员从便携机可以听到声音,井上指挥人员从指挥台也可以听到声音;便携机也是如此,救护队员通过便携机发话时,基地台和井上指挥台也都可以听到声音。尽可能减少信息遗漏以及信息的传递误差,为准确反映,及时指挥,正确调度提供了保障。装置全部设备均具备电池供电功能:基地台采用kdw400/1140(660)z隔爆兼本质安全型ups电源装置供电,带有备用电源功能,可长时间不间断的为基地台提供电源;便携机采用型号为aa6-1.6ahrh镍氢电池组供电,容量为7.2v1.6ah。采用环氧树脂浇封。工作时间不小于8h(按照发射时间:接收时间:待机时间为1:4:1计算);指挥台采用ac220v市电供电,同时也配备了一块型号为sp12-1.3铅酸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其规格为12v1.3ah。当交流停电时,备用电池提供电源。供电时间5h(按照发射时间:接收时间:待机时间为1:4:1计算)。无线信号传输通道具备双重化功能:井下的无线信号传输,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井下管路耦合来进行信号传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基地台上的生命线端子连接探险绳,使探险绳作为基地台的一个辅助天线来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在这两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该通信装置的通信效果及通话距离要明显优于单一的信号传输方式。便携机在有效通信距离内可在巷道中任意拐弯:由于该装置采用的是无线耦合的方式来传输信号,所以,理论上只要天线所耦合的金属管缆能到的地方,都可以通话。但实际情况还得根据巷道的具体条件来判定。全套装置可不敷设任何线路:由于该装置指挥台与基地台之间传输的信号为标准的音频信号,所以对电缆没有特殊要求,如果灾变时矿井在基地台与指挥台之间的巷道中有电话线的话,完全可以使用这部分电话线将指挥台与基地台相连接,避免了重新布线的麻烦,同时也节省了布线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被困人员的成功获救的机会。 2、技术参数1)设计依据煤矿井下救生舱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要求“井下救生舱应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的电话,并有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宜采取特殊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灾变期间的通讯安全可靠”。通过试验人员反复测试,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使用方案,即:将基地台设在井下避难硐室内,避难硐室内的基地台与地面通过电话线保持与地面通话,在救生舱外部适当位置布置基地台的特殊环形天线,当避难硐室与地面电话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利用该系统配套使用的便携机,营救人员或救护队员可在一定距离内(400-800m,与巷道实际环境有关)与避难硐室内部进行有效的无线通信,以最大限度保证灾变期间的通信安全可靠。2) 通讯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该系统由井上设备和井下设备两部分组成。井上设备包括kt103-z指挥台。井下设备包括kt103-f基地台、kt103-s便携机、kt103-t天线、kth111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无线通信距离:便携机与基地台无线通信距离400800米(与巷道实际环境有关)。二、原理kt103矿井救灾通信装置采用低频单边带调幅的调制方式。在煤矿井下通过基地台和便携机天线利用电缆以及金属管路来完成无线传输,实现基地台、指挥台、便携机三者之间均能够完成半双工通话。指挥台发射信号时,指挥台将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经音频放大后传至基地台。基地台一方面将音频信号经放大电路输出至扬声器,发出声音;另一方面将音频信号经过语音压缩后进行无线调制,然后经环形天线发射至空间中。便携机接收信号后,解调出音频信号并进行语音扩展,然后通过音频放大电路输出至扬声器,发出声音。基地台发射信号时,基地台一方面将麦克风的音频信号传至指挥台;另一方面将音频信号先经过语音压缩,然后经过无线调制后,通过特殊的环形天线发射至空间中。指挥台将接收来的音频信号经过放大电路输出发出声音。便携机接收信号后,解调出音频信号,再将音频信号进行语音扩展,然后通过音频放大电路输出至扬声器,发出声音。便携机发射信号时,便携机将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经过语音压缩、无线调制,然后通过背带发射至空间中。基地台通过环形天线接收无线载波信号后,解调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进行语音扩展。一方面,通过音频放大电路输出至扬声器,发出声音;另一方面,输出至指挥台。指挥台将信号经过音频放大电路放大输出至扬声器,发出声音。三、在避难硐室中的布置根据避难硐室通讯系统的设计要求,参照硐室中实际情况,我们将基地台和矿用本图4-10避难硐室通讯系统构件结构示意图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安放在硐室中部,方便硐室内各个方位人员使用。由于硐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为了得到更好的通讯效果和距离,我们将天线安放在避难硐室外部电缆集中的地方。指挥台安放于井上调度室或救灾指挥部,用电缆同井下避难硐室中基地台相连。硐室内部的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通过电话线与井上程控交换机相连,接入煤矿原有的电话网,实现避难硐室与调度室或救灾指挥部之间的通讯。四、构件结构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最终确定了一套合理的系统构件结构。难硐室的通讯通过两条路径实现。第一,通过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连接井上程控交换机,来实现非灾变期间井上调度室与避难硐室之间的通讯,该方式在非灾变期间具有使用简便灵活,通话效果好,维护方便等特点。第二,通过矿用救灾通讯系统来实现灾变期间,避难硐室内外的无线通讯。灾变期间,救护队员佩戴矿用救灾通信系统中的便携机,在信号覆盖范围内,可与避难硐室内部的基地台进行无线通讯。第七节 个体防护装备一、个体防护装备组成及技术参数 个体防护装备主要有自救器72台,呼吸器4台。自救器采用zyx45型自救器,该自救器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生氧均匀充足,无粉尘,性能稳定,呼、吸阻力小,吸气温度低的特点。呼吸器采用沈阳研究院生产的hyz4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该产品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特点,并结合我国煤矿现状,在产品设计上突出体现了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可靠、佩带舒适、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1.呼吸量 30 l/min2.呼气阻力 600 pa3.吸气阻力 0600 pa4.定量供氧量 1.41.6 l/min5.自动补给供氧量 80 l/min6.手动补给供氧量 80 l/min7.自动补给阀(需求阀)开启压力 10245 mpa8.吸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9.吸气中氧气浓度 1%10.额定防护时间 240 min11.氧气瓶额定工作压力 20 mpa12.氧气瓶容积 2.4 l13.氧气贮量 480 l14.填装氢氧化钙量 2.1 kg15尺寸 560 mm370 mm160 mm16质量 10kg二、个体防护装备在紧急避险设施中的布置自救器放置在紧急避险设施座椅下部的储物箱里,每人配置1台,每个座位下面放置一台自救器,以便避难人员方便取用;呼吸器放置在紧急避险设施内货架上。当避难人员需要到紧急避险设施外面探察或处理事故时,需要取下呼吸器进行佩戴。第八节 辅助设施为了给避难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避难人员健康安全,在紧急避险设施内设置有座椅、担架、急救包、食品、饮水、工具箱、co2吸收剂、co吸收剂、指示标志牌、棋牌等。座椅:避难硐室内设置30个座椅,采用不锈钢制作,座位下面是储物箱,用于避难人员休息和放置照明荧光棒、急救包、食品、饮水、co2吸收剂、co吸收剂、指示标志牌、棋牌等。座椅分为4排放置在主舱中,中间两排背靠背,两侧座椅靠背在巷道帮壁上。座椅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单位mm):长:1000;宽500;高:800。箱体部分尺寸:长1000;宽:400;高:400。担架:用于救治和运送伤员,选用救护队用折叠担架,主要参数如下:展开尺寸(lwh) 185050050mm折叠尺寸(lwh) 93050070mm 自重 7kg承重 159kg急救包:用于伤员的紧急救治和避难人员常备药物的储备。急救包中的药品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配。建议如下:(1) 已消毒灭菌的棉签、纱布、绷带(推荐止血绷带,紧急时可以直接包扎伤口);(2) 创可贴(一般有2种选择:a、防水创可贴;b、带药的那种,如“云南白药创可贴”);(3) 体温计;(4) 曼秀雷敦摩擦膏(有效治疗扭伤挫伤、伤筋动骨等);(5) 曼秀雷敦薄荷膏(能治多种疾病,烫伤烧伤、皮炎湿疹等);(6) 达维邦药膏(效果不错的外用消炎药,减少伤口感染);(7) 康太克(治感冒伤风发热);百服宁(可以退烧、止痛);(8) 藿香正气滴丸(真正的多功能药,治疗中暑、发热、腹泻、胃胀胃痛、肠胃型及热性感冒等);(9) 芬必得(止痛);(10) 利君沙或严迪:消炎抗菌药。如受到较大外伤,口服可以增强抗菌消炎效果,也可以碾成粉末,直接敷于伤口;(11) 云南白药粉末:止血用(也可以口服治疗内出血);(12) 威露士消毒液:可以给皮肤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