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论文)-QAY50起重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pdf_第1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QAY50起重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pdf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 学学 院:院: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专业年级:专业年级: 2009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20121467 设计设计(论文论文)题目:题目: qay50 起重机的设计 起起 迄迄 日日 期期: 2016 年 3 月 1 日至 6 月 25 日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教研室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 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 摘要摘要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力度正逐渐加大,道路交通, 机场,港口,水利水电,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市场对 大吨位起重机的需求将大大增加.本设计是根据给定设计参数完成 qay50 起重 机的设计。 主要包括起重机的机械结构的设计和液压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 qay50 起重机的总体设计来优化其各部分的结构从而达到增大吨位的目的。绘制出装 配图和部分零件图,并进行校核计算。 关键词:qay50 起重机;机械结构;液压系统;校核。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title qay50 boom crane to do the optimal desig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chinese infrastructure is gradually increase the intensity, road transport, airports, port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municipal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leader of the completion of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a given design parameters of crane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crane and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rough to the leader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rane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each par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tonnage. to map the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s drawing, and check calculation.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 1.1 qay50 起重机基本特点 1.2 起重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起重机用途及类型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 2 章 qay50 起重机的总体设计 . 2.1 qay50 起重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2.2 底盘轮轴的布置 . 2.3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轮胎的选取 2.4 底盘主要尺寸的确定 . 2.5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轮距的确定 2.6 qay50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2.7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吊臂尺寸的确定 第 3 章 qay50 起重机吊臂设计与计算 . 3.1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吊臂各节尺寸的确定 3.2 qay50 起重机吊臂截面的确定 3.3 qay50 起重机吊臂受力分析. 第 4 章 qay50 起重机举升臂有限元分析 . 4.1 伸缩吊臂结构分析 . 4.2 伸缩吊臂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 结束语 . 第 5 章 qay50 u 形吊臂伸缩机构工作原理 . 5.1 u 形吊臂的工作原理 5.2 起重机工作原理 结 论 致 谢 参 考 文 献 第1章 绪论 1.1 qay50 起重机基本特点 (1)吊臂采用易于定心、对腹板抗失稳能力、抗扭曲变形能力强的大圆角 六边形截面; (2)转台采用立板加筋结构;这种结构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减轻了重景, 提高起重性能,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得到进一步利用; (3)采用前悬下沉全景驾驶室专用汽车底盘。这种底盘车身长,适合较长 吊臂的布置(吊臂的增长,使整机的起升高度增加),且乘坐舒适、视野开阔。 (4)液压系统增设回转制动阀、液压先导控制阀、液控操纵回路,使回转 抗冲击能力增强、操纵更加方便; (5)演压辅件采用新型锥面密封与 o 型圈相结合的双重密封,提高管路密 封性。 (6)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开发、编制相关的计算软件,提高设计质 量和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软件要有良好的通用型,己适应其他吨位产品 的开发。 1.2 起重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国内起重机发展历程国内起重机发展历程 我国随车起重机的生产起步较晚,到 70 年代末,全国生产的随车起重机产 品品种还很单一,生产规模很小,到 80 年代,随车起重机产品的品种及产量均 呈增长趋势,近几年来,随车起重机在国内市场的产销总量增长势头更猛,从 行业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999 年市场总量为 1000 台左右,2000 年市场总量约 为 1300 台,2001 年市场总量约为 1700 台,目前的市场总量约为 2000 台。 全国生产随车起重机的厂家约有10多家, 主要企业有徐州随车起重机公司、 石家庄煤矿机械厂、山西长治清华机械厂、武汉汽车起重机厂、湖南专用汽车 制造厂等。另外,近年锦州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广林特装车株式会社 组建的合资公司也开始涉足随车起重机领域,且发展势头良好;常林股份有限 公司与奥地利的 palfinger 公司也将开始合作生产随车起重机。 徐州随车起重机公司组建于 2001 年 9 月,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 上生产 sq 系列伸缩臂式、 折叠臂式随车起重机, 并由航天部定点生产国防工程 专用随车起重运输装填车、雷达车等产品,其产品曾批量出口伊拉克等国家。 近两年来,依靠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快发展,2002 年开发了近 20 个新产品,在 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国随车起重机行业的后起之秀。石家庄煤矿机械厂 是我国较早生产直臂卷扬随车起重机的工厂,其产品风格和日本多田野 tm- 23 系列相似,具有一定的市场覆盖率。山西长治清华机械厂是航空航天部直属企 业,早期生产直臂式随车起重机。该厂引进瑞典希亚伯(hiab)公司生产技术 后,生产折臂式产品,无起升机构,采用变幅方式进行重物升降,具有欧洲产 品的风格。武汉汽车起重机厂是较早生产随车起重机的厂家,其产品为直臂式 卷扬起重机,与东风、解放及黄河汽车配套,可在汽车底盘的尾部又加装了 10t 液压绞盘,特别适合于电业部门抢险与施工需要。湖南专用汽车制造厂始建于 1950 年,系湖南省机械行业重点企业,是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机械工业部 在全国唯一定点的随车起重运输车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有随车起重运输车、自 卸车、厢式车、运输加油车、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等。 由于我国随车起重机起步于 70 年代,相对较晚,而且发展速度不快,只是 近几年才有较大发展,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品种少、产量低 我国随车起重机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品种较少。中小吨位重复较多,至 今尚未形成大、中、小完整的系列,年产量只相当于国外一个厂家的生产能力。 起重力矩小,技术水平低 我国随车起重机以直臂卷扬为主,受国内汽车底盘的限制,起重力矩小, 其他性能指标也一般低于国外先进产品。目前国内企业对随车起重机的研究开 发投入很少,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安全装置不齐全,操作不方便 我国随车起重机仅装有起升高度限位及平衡阀、溢流阀等一般安全装置, 全部为手动操作。而国外早已将电子技术广泛运用到随车起重机上,如带有微 电脑的力矩限制器及防倾翻保护器等,并且已实现了有线与无线遥控。 4功能单一 我国随车起重机以起重作业及运输功能为主,而国外随车起重机均有多种 附具,主要加装在吊臂头部,如工作斗、抓斗、高空作业平台、各种抓具、夹 具、吊篮、螺旋钻、板叉、装轮胎机械手、拔桩器等,使随车起重机具备了一 机多用的功能。另外,国外一些厂家进一步开发了铁路专用随车起重机等专用 产品。 外形不美观 我国随车起重机设计单调,忽视了和汽车外形的协调,而国外对随车起重 机的着色非常严格,不仅在外形和着色上实现和卡车的一体化,还要求和城市 的景观相协调。 图 1- 5 国内起重机 1.2.2 国外起重机发展概况国外起重机发展概况 发展超大型起重机由于各重点工程向大型化发展,所需构件和配套设备重 量不断增加,对超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日趋增长。1992 年 200t 以上伸缩臂式起 重机的世界销量为 90 台,到 1997 年增至 130 台。德国厂商在起重机大型化发 展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世界市场 150y 以上的大吨位起重机多数是由利渤海尔 和德马泰克公司提供的。利渤海尔 ltm1800 型是目前世界最大 at 产品,起重量 800t,安装朝装之后型号变更为 ltm1000t。该机售价为 540 万德国马克。上述 三种机型在行驶状态需拆下吊臂等装置分别进行运输。 德马泰克公司 1997 年推出的 ac650 安装超装置后,最大起重量可从 650t 增至 800t。该机售价 500 万德国马克。ac650 时目前世界上起重对为最大的整 装式伸缩臂起重机,行驶状态下不需拆下吊臂分别运输。住友建机、多天野和 加藤公司曾于 1989 年相继推出 360t 汽车起重机。住友建机在 90 年代开发出 80t250t 共 4 种 at 产品。多田野也在 90 年代相继推出 100t550t 共 6 重特大 型 at 产品。加藤公司则研制成 nk5000 型 500t 汽车起重机。目前日本生产的特 大型起重机仅在国内销售。 “迷你”起重机大量涌现起重机向微型发展,是适应现代建设要求而出现 的新趋势。 10 年前开发的神钢 rk70 (7t) 是世界首台装有下俯式凋敝的“迷你” (mimi)rt 产品。目前下俯式吊臂已成功移植到德马泰可 ac25(25t)和加藤 cr-250(250t)等较大吨位起重机上小宋公司曾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期相继 推出了装有下俯式吊臂的 lw80(8t)和 lw100-1(10t)“迷你”rt。据资料介绍, lt300 型与 lt500 型是世界首批装有全自动水平伸缩副臂轮式起重机。 它们将轮 式起重机公路行驶能力与专用伸缩臂架技术融为一体,且具有塔机功能,可越 过屋顶或其它障碍物靠近作业面,能期待小型自行架设塔机或大型叠臂式随车 起重机。伸缩臂结构不断改进利渤海尔 ltm1090/2(90t)和 ltm1160/2 型 (160t)at 产品,采用了装有“telematik”单缸自动伸缩系统的卵圆形截面主 臂。这种卵圆形截面主臂在减轻结构重量和提高起重性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目前卵圆形吊臂已列入利渤海尔产品标准部件,装有世界最长的 7 节 84m 卵圆 形截面主臂的 ltm1500 型(500t)at 产品,也采用这种单缸伸缩系统。格鲁夫 开发的单缸伸缩系统要早于利渤海尔公司,单格鲁夫早期采用的单缸伸缩系统 伸缩速度较慢。此外,德马泰克大吨位起重机主臂也采用卵圆形截圆。 格鲁夫 gmk6250(250t)和 gmk5180(180t)两种 at 产品。采用了装有双销双 锁自动伸缩系统的 u 形截面主臂,伸缩速度较快(平均 9m/s 左右)。伸缩系统 由电子式起重机操作装置控制,可将主臂自动伸直各种选定臂长。据报道,美 国谢迪格鲁夫工厂将采用德国工厂的主臂制造技术,原有体形主臂将被淘汰, 原因是焊接工艺复杂,造成成本高。 数据总线技术得到应用利渤海尔 ltm1030/2 型(30t)是世界首台装有数据总线管理系统的高技术双轴 at 产品。 该机采用 canbus(控制域网总线)技术,完成发动机传动系统各功能之间的数 字式数据传输和电子控制。canbus 总线及电气、液压、绳长和风力等数据又被 输入到 lsb 控制装置之中。 lsb 控制装置式 liccon 起重机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可对整个系统数据流及监控特性进行编程。采用数据总线管理系统,可降低起 重油耗及排放值,简化布线,提高整机可靠性于维修方便性。目前已有多中新 机型装有 lsb 系统数据总线(包括 tm1500)。格鲁夫 gmk6250 和 gmk5180 也采 用了数据总线技术静液压传动起重机进入市场 首台静液压传动起重机是原克 虏伯公司 1992 年研制的双轴 kmk2035 型(35t)at 产品。瑞士 compact truxk 公司 1993 年推出的双轴 ct2(35t)at 产品式世界第一台投放市场的静液压传动 rt 起重机。意大利 rigo 公司在 1994 年推出了 rt200(20t)静液压传动 rt 起重 机。随后 compack truck 公司在 1997 年推出了两种采用静液压传动的 3 轴 ct3 (70t/80t) 全地面起重机。 该机装有 8 节 7.1m40.5m 主臂, 最大时速 75km/h。 采用静液压传动,上车发动机即可驱动起重装置,还可驱动行走装置。此外, 可将发动机横向装在上撤回转式操纵室后部起到整体式配重作用。据介绍,某 些机型采用静液压传动后,可大约减重 1/3。混合型起重机得到发展过去 10 年 中日本 rt 产品居世界领先地位,许多产品装有传统型号不具备的适于公路行驶 的驱动装置,因而可在日本公路合法行驶。这样就促使用户对欧美制造厂商也 提出了新要求。据报道,1997 年世界 rt 产品总销量 2800 台,美国为 1250 台。 起重机工业中除了许多新概念设计。 compack truck 公司双轴 ct2 型 (35t) 、 三轴 ct3 型(70t80t)和 2000 年推出的 4 轴/6 轴(110t/150t)at 产品,打 破了传统驱动模式,采用静液压传动,装有下俯式主臂,整体结构紧凑。 德马泰克双轴 ac250 型(25t)、加藤双轴 cr-250 型(25t)at 产品和格鲁夫 3 轴 ats40 型(36.3t)全地面汽车起重机也属于混合型起重机,前两种机型也属于 混合型起重机。 汽车起重机也在不断发展为与 rt 和 at 产品抗衡,汽车起重机新技术、新 产品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汽车起重机在英、美等国市场的复兴,使人们对汽 车起重机产生新的认识,随着工程起重机各机种间技术的相互渗透与竞争,汽 车起重机灰在世界市场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随车起重机产销量不断增长上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国外随车起重机 发展极其迅速。世界年总产量已达 10 万台左右。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大型化, 已开发出装有 6-8 节伸缩臂产品。液压系统油缸压力已达 30-33mpa,比 10 年签 约提高 50%, 从而导致油缸尺寸的缩小, 可在油泵规格不便或略有减小的情况下, 提高油缸工作速度。遥控装置也有可能获得更广泛的使用。 图 1- 6 龙口昱华 500 吨 图 1- 7 格鲁夫(grove)轮式起重机系列 图 1- 8 万国(national) 随车式起重机 1.3 起重机用途及类型 1.3.1 起重机的用途起重机的用途 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属 于物料搬运机械。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 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 中国古代灌溉农田用的桔臂架型起重机的雏形。14 世纪,西欧出现了人力 和畜力驱动的转动臂架型起重机。19 世纪前期,出现了桥式起重机;起重机的 重要磨损件如轴、齿轮和吊具等开始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开始采用水力驱动。 19 世纪后期,蒸汽驱动的起重机逐渐取代了水力驱动的起重机。20 世纪 20 年 代开始,由于电气工业和内燃机工业迅速发展,以电动机或内燃机为动力装置 的各种起重机基本形成。 起重机主要包括起升机构、运行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和金属结构等。 起升机构是起重机的基本工作机构,它们大多是由吊挂系统和绞车组成,也有 通过液压系统升降重物的。运行机构用以纵向水平运移重物或调整起重机的工 作位置,一般是由电动机、减速器、制动器和车轮组成。变幅机构只配备在臂 架型起重机上,臂架仰起时幅度减小,俯下时幅度增大,分平衡变幅和非平衡 变幅两种。回转机构用以使臂架回转,是由驱动装置和回转支承装置组成。金 属结构是起重机的骨架,主要承载件如桥架、臂架和门架可为箱形结构或桁架 结构,也可为腹板结构,有的可用型钢作为支承梁。 1.3.2 起重机的类型起重机的类型 起重机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桥架型起重机。可在长方形场地及其上空 作业,多用于车间、仓库、露天堆场等处的物品装卸,有梁式起重机、桥式起 重机、龙门起重机、缆索起重机、运载桥等。臂架型起重机。可在圆形场地 及其上空作业,多用于露天装卸及安装等工作,有门座起重机、浮游起重机、 桅杆起重机、壁行起重机和甲板起重机等。塔式起重机。一般用在工地上, 吊运物资。门座起重机。一般用于港口哦。另外,起重机也可以根据驱动方 式、工作类型、机动性和用途等进行分类。 1.4 研究设计内容及目的意义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主要由底盘和起重工作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底盘用于 支撑车辆保持整机的稳定;起重工作装置主要由起升,变幅,吊臂伸缩和回转 机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全部依靠液压系统驱动,实现作业要求。本课题主要 设计机械结构部分和液压系统部分。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额定总起重量:50t 最小额定工作幅度:3m 起重臂长度:基本臂 10.2m 起重臂长度:最长主臂+副臂 38m+15m 起升高度:基本臂:10.4m 起升高度:最长主臂:38.5m 起升高度:最长主臂+副臂;53.4m2.7 qay50 第2章 qay50 起重机的总体设计 2.1 qay50 起重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表 2- 1 行使状态主要参数 类别 项 目 单位 参数与尺寸 尺寸参数 整机全长 mm 12200 整机全宽 mm 2750 整机全高 mm 3200 轴 距 一、二轴 mm 2850 二、三轴 mm 1725 轮 距 mm 2340 前 悬 mm 3000 后 悬(不计备胎) mm 2038 重量参数 行驶状态总质量 kg 36800 轴荷 一轴 kg 12200 二、三轴 kg 24600 行驶参数 行驶速度 最高行驶速度 km/h 70 最低稳定行驶 速度 km/h 2 底盘参数 发动机型号 d6114zlq1b 发动机功率 kw/(r/min) 205/(2200) 驱动型式 64 钢板弹簧片数 油气悬挂 轮胎规格 14.00r24 轮胎数(不包括备胎) 6 表 2- 2 起重作业状态主要参数 类别 项 目 单位 参数与尺寸 主要性 能参数 最大额定总起重量 t 50 最小额定工作幅度 m 3 最大起重 力矩 基本臂 mkn 1739.5 最长主臂 mkn 721.3 最长主臂+副臂 mkn 417 支腿距离 (全伸) 纵 向 m 7.375 横 向 m 6.8 起升高度 基本臂 m 10.4 最长主臂 m 38.5 最长主臂+副臂 m 53.4 起重臂长 度 基本臂 m 10.2 最长主臂 m 38 最长主臂+副臂 m 38+15 2.2 底盘轮轴的布置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底盘的轮轴(也称桥)布置有多样形式。 驱动桥的数目取 决于所需的牵引力的大小,然而某轮轴总数,取决于整机的重量。换言之,轮轴数 目受到轮轴许用载荷的控制。 一根轮轴的许用载荷取决于桥壳强度和轮胎的许用负荷。但还必须考虑到 道路和桥梁的标准的许用承载能力。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车辆的 单后桥轴荷最大为 13 吨,而双后桥为 212 吨。将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总重除 以许用轴荷可得到最少的轮轴数目。由于转向桥上转向阻力矩与轴荷成正比, 为减少转向力,减轻驾驶员疲劳强度,转向桥的轴荷希望小一些,同时,为减 少转向力矩,转向桥常用单胎,故许用轴荷必然是用双胎轴荷的一半。在采用 液压转向装置的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中,转向桥的轴荷可以大一些。见参数表 1-1。 图 2- 1 驱动桥的虚拟装配图 采用 64-(1)+2 方式布置轮轴驱动型式。表示法:2 轴数2 驱动桥数 目-前桥数目+后桥数目(驱动桥加括号)。如图 2.2 所示。 图 2- 2 驱动桥布置图 设前桥希望得到的轴载荷为r1,上车行驶状态的重量为 gu ,其重心离回转 中心距离为 0 e ,下车重量为 0 g ,其重心离后桥中心线的距离为 u e ,上车回转中 心离后桥中心线的距离为 x(在后桥中心线前为正号,在后为负号),轴距为 l。如 图 2-2 所示。则 l r x)(eg e g 00uu 1 + = 回转中心线到 2,3 桥中心线的距离 x,对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总体设计 有十分总要的意义,例如上车和下车工作装置的布置,轴荷的分配,全车重量 的分配等等。这些都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重点。根据起重机设计手册的要求,再 结合参数表,取得已知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和原理,具体如下。 计算的数据将纳入总体设计中,并参与车身图纸的绘制。 图 2- 3 回转中心布置图 若已知 1 r ,则 x 可得: 0 0 1 e g eglr x uu = 式中 1 r =12200 、 l=3000 、 u g=12200 、 0 g =24600 、 u e =2000 、 0 e =500 。 由公式可得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回转中心距离 2、3 轴中心线的距离为 4 。 2.3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轮胎的选取 图 2- 4 轮胎尺寸规格 表 2- 3 轮胎的速度级别 速度标 志 速度 /km 1 h 速度标 志 速度 /km 1 h 速度标 志 速度 /km 1 h f 80 m 130 s 180 g 90 n 140 t 190 j 100 p 150 u 200 k 110 q 160 h 210 l 120 r 170 v 240 表 2- 4 轮胎的载荷能力 负荷级别 对应层级 负荷级别 对应层级 负荷级别 对应层级 a 2 e 10 j 18 b 4 f 12 l 20 c 6 g 14 m 22 d 8 h 16 n 24 根据资料,可知轮胎系数:14.00-24、帘布层数 16、花纹越野 60km/h 以上 速度时的最大负荷能力 4200kg、充气压力 4.0kg/cm 轮胎外径 1365 8。 若一轴上有轮胎 x 个,则其轴荷 r 不应大于在相应速度小的轮胎负荷p; xrpr r轮胎负荷的速度系数最高行驶速度 70/h ; r=1.0 时 危险行使稳定行 驶速度 2/h。 r=2 22420012300 所以轮胎选用合适。 2.4 底盘主要尺寸的确定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底盘的轴距 l 是总体设计的较主要的参数设计, 可参照 同类起重机确定。它将决定和影响整机的长度、吊臂长度,转弯半径、底盘重 量和轴荷的分配等。 起重机底盘的轴距 l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行使性能、重量和总体布 置。它受到总长度 l 的控制。在全地面起重机中吊臂探出车长 f l ,一般都在两 米左右,在起重机中还要大些,为 34m 左右,回转平台尾部一般也略伸出车架 外 x l ,故一般起重机底盘长度 c l 限在 79m 以下。底盘长度 c l 是由前悬长度和后 悬长度及轴距形成的。 当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选用通用的汽车底盘时,要根据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 通用的载重量和载重后的总重量来选择。底盘长度 c l 是由前悬长度、后悬长度 和轴距形成的。在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中,轮胎间距以不能夹石块为宜,一般 取 515cm 左右。因此底盘长度和轴距的关系见下式: rffc lllllll+= 21 前悬的距离 f l 取决于发动机的位置、驾驶室的形式及所需的轴荷分布。前 悬距离长,则前桥轴荷大,接近角小。前悬距离一般为轴距 l 的 3040%左右, 但在采用前悬下沉式驾驶室时,前悬距离还要大一些。而后悬距离 r l 主要取决 于后支腿离上车回转中心的距离,一般也为 3040%左右。 轴距还受到上车回转平台尾部长度的控制。因为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回转 中心常靠近在后桥轴线左右。轴距要保证回转平台可以自由回转,故不能太小 了。一般回转平台尾部长度,取决于平台上各机构的布置和配重的位置。 全地面起重机的轴距长短也影响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轴距短、重心高 的全地面起重机行驶时前后起伏摆动较烈,轴荷移动系数也大。为了保证行驶 纵向稳定性,应使轴距大于重心高度的 2 倍左右。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重心高 度在 1.2m 左右。这就确定了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轴距和轴荷见参数表。 图 2-4 臂架长度 则由以上理论,可确定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尺寸为:l=12200mm、 lf=2000mm、lf=3000mm、lr=2038mm、l1=2850mm、l2=1725mm。如图 2-3 所示。 2.5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轮距的确定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轮距 b 往往按所采用的通用底盘的轮距。轮距小,车 架宽度就窄,影响车架受力情况。轮距大对 qay50 行驶时的横向稳定和不用支 腿吊重时的稳定有利,但受起重机总宽的尺寸的限制。轮距的尺寸,是指同一 桥上左、右两轮中心的距离。在双胎时,指双胎中心之间的距离,故同样条件 下双胎时的轮距比单胎的反而小。 图 2- 5 轮距图 根据工厂的制造条件和我国路况的限制,结合作业实际情况的需要。轮距 取 2340mm,单胎形式。即 b=2340mm,全机总宽 b=2750mm 。如图 2-5 所示。 2.6 qay50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主要参数:发动机额定功率 eh p 及额定转速 eh n。 发动机应满足工程机械作业工况和行驶工况的动力要求,发动机功率越大 则工程机械的动力性能越好,但功率过大会使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率降低,燃料 经济性能下降,动力传动系统的质量也要加大。因此,应合理地选择发动机功 率。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工作阻力变化范围大,载荷波动频率大,经常选用 发动机每小时的标定功率作为工程机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及其额定转速。 在初选发动机功率时,应参照国内外同类起重机,同级别且动力性能相近 的工程机械,初步确定发动机功率。 按工程机械最大车速计算: 若已知给定了工程机械最大车速,选择发动机的功率应大于等于,但不小 于 200)70 76140 48.0 3600 7003.036800 ( 2.0 1 3 = + = eh p 最高车速 行驶时的行驶阻力速率之和,即式中: eh p -发动机额定功率,kw t -传动系的传动效率,视工程机械的传动类型,传动系的组成而定 g-工程机械重量,n f-滚动阻力系数,轮式工程机械一般取 f=0.03 max v-工程机械最高行使速度 km/h d c -空气阻力系数,工程机械一般取 d c =0.8 a-工程机械在前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所以 eh p =205 kw,选取 d6114zlq1b 发动机。 行驶用的下车发动机功率很大,发动机很昂贵,起重机上车发动机的额定功 率为下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的 1/3。 2.7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吊臂尺寸的确定 根据实际工况的需要, qay50全地面起重机工作装置最大举升高度为38.5m, 基本臂(第 1 节臂)举升高度为 10.4m;所以设计手册和工厂的实际制造经验将 举升臂的总长设计为 38m,基本臂长 10.2m。 由本设计说明书可知,第三章计算出举升臂为 4 节,采用 u 型截面。 图 2- 6 臂架结构 图 2- 7 臂架截面 根据公式 1 l = 2 l +0.14 2 l ,四节的尺寸依次为:455660、420600、 385540、350480 (mm) 第3章 qay50 起重机吊臂设计与计算 图 3- 1 臂架 qay50 起重机吊臂设计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重点内容,优化起重机吊臂来完 成对于起重机的优化设计.为提高起重机的起重作业性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 轻起重吊臂的质量。 根据查阅国内外资料,决定采用 u 形臂,u 型吊臂是液压伸缩 式的,变幅是用刚性的变幅油缸来实现,故吊臂是个悬臂梁受弯构件。吊臂自 重和吊臂重心直接影响其中性能,不同的伸缩方式使吊臂自重和重心位置在吊 臂伸缩过程中起着程度不同的作用。在起重特性相同时,顺序伸缩机构的吊臂 可以比同步伸缩机构的设计的轻一些,这是因为后者伸缩的危险截面、位置变 化较多,不易做成变截面结构。吊臂全伸和全缩时,重心位置一定,与伸缩方 式无关。但是在相同的中间臂长作业时,同步伸缩的吊臂重心距回转中心较近, 起重性能可以提高。收缩式吊臂有多节,节数视起升高度而定。伸缩式 u 型吊 臂的基本臂可做成直臂形,也可以做成折叠臂。吊臂由两节箱形断面的臂组成, 其最下一节为基本节,基本节下端铰装在转台上,由变幅液压缸改变其倾角。 吊臂为两节伸缩式,在基本节内叠套有顶臂,利用装在臂内的伸缩液压缸使吊 臂伸长,从而使起升高度或工作幅度发生变化(一些中吨位汽车起重机吊臂由 三节或四节组成,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可多至 10 多节)。吊臂的伸缩由伸缩液压 缸和顺序阀来控制。吊臂内装有伸缩液压缸和顺序阀,伸缩时,压力油经过顺 序阀进入顺序阀使两节伸缩臂一起伸出,伸到最长位置以后,顺序阀接通伸缩 液压缸油路,使伸缩液压缸推动一节臂(顶臂)继续伸出,吊臂缩回时顺序相 反,这种机构又能使各节臂顺序伸缩,其操作简便,动作可靠。起升系统由低 速大扭矩轴向柱塞马达驱动,通过双速型直圆柱齿轮减速器、平行槽式卷筒带 动钢丝绳及吊钩。 3.1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吊臂各节尺寸的确定 qay50全地面起重机主吊臂的最大长度 max lx是由基本臂机构长度l10和伸缩 臂外伸长度 i l 组成: += +=)()( 3 32 2 1321max alallllll 式中 2 l 、 3 l 为伸缩臂的伸缩长度,而伸缩长度往往取决于同一长度 l , 则 外伸长度2 l = 3 l = 0 al + 。 32 aa为第二、三节臂缩回后外露部分的长度, 一般也取同一数值 a0.25m。若 0 a 为臂头滑轮中心离基本臂端面的距离,则基 本臂结构长度( 1 1 ll =)加上 a0即为基本臂的工作长度 0 l : 0 l = 1 l + 0 a = 01 al +。 而带入公式,则得: 00max ) 1() 1() 1(lkllkakll+=+= 式中 k 为吊臂的节数,取决于吊臂的最大长度和基本臂长度。基本臂工作 长度 0 l 可以取得比公式大一些,但受到整车极限长度的限制。而主吊臂最大长 度取决于最大起升高度。如表 3-1。 表 3- 1 起重机吊臂节数 最大起升高 度(m) 10-15 15-19 20-29 30-40 吊臂节数(k) 2 2-3 3-4 4-5 搭接长度力求短些,以减轻吊臂重量。但是太短了,将使搭接部分反力增 大,引起搭接部分吊臂的盖板或侧板局部失稳,同时也使吊臂的间隙变形增大。 因此, 搭接长度要选的适当, 一般为伸缩臂外伸长度 5 1 4 1 (吊臂较长者取后者, 较短者取前者,同步伸缩者可取后者)。 由设计参数表可得,最大起升高度为 38.5m,则 查出 k=4 。此时可计算得: max l =38.5m 、 0 l =10.2m 、 i l “=(0.2-0.25) i l 所以,38.5=10.2+3 l 、 l =9.43m、 搭接长度了 i l =0.2 i l 、 i l “=0.5m 又根据实际工厂的制造经验,变幅油缸和吊臂铰接点的位置确定如下:变幅 油缸到大臂末端铰接处的l长度约占基本吊臂全部伸出长度的 0.47。由上述结 论可得l=4700mm。 3.2 qay50 起重机吊臂截面的确定 对吊臂截面的设计是本次毕业设计的重点内容,因此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 资料, 伸缩吊臂是轮式起重机中至关重要的部件, 其重量一般占整机的 13%20%, 而大型起重机这个比例则更大,这就导致起重机在大幅度下的起重量和大起重 量下的起升高度急剧降低。因此,在满足各项设计指标的前提下,采用优化设 计,尽可能降低吊臂自重,尤其对大吨位起重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轻吊 臂重量,增大吊臂刚度是改善起重性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从这个角度来确定 吊臂截面,下面是我确定截面为 u 型截面的过程。 首先是选择吊臂的材料,是最直接的减轻吊臂重量的途径,全地面起重机 伸缩臂的材料一般是 16mn,最好采用高强度的低合金钢。但在材料确定的条件 下,只能改进吊臂的形状,也就是吊臂截面的形状,来改进吊臂的性能。 吊臂的截面形状是决定吊臂重量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随着吊臂材料强 度级别的提高,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结构专家提出了如何解决强度安全 储备与薄板局部失稳安全储备均衡的问题,从而推动吊臂截面从四边形向六边 形、多边形、椭圆形、u 形发展。根据吊臂材料的发展趋势,在最近几年内,材 料强度级别的提高将受到限制,更高强度级别的材料将很难面世,u 形吊臂技术 将是最近几年内的最高水平。然而,吊臂是一个可以伸缩的阶梯梁,目前,除 基本臂可以加强外,许多生产厂家将伸缩臂设计成等截面梁,根据吊臂的受力 特点,变截面伸缩臂将使吊臂更轻,性能更强。为了提高起重作业性能,减轻 自重,起重臂截面形状采用“u”形截面。该种截面是经过优化计算得出的最优 的截面形式,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 作为吊臂来说,总希望在不发生局部失稳的前提下,壁厚设计得薄一点, 截面设计大一些。但由于受整机尺寸的限制,吊臂外形尺寸不能增大,因而只 能在截面总高和总宽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截面的优化,伸缩臂的箱形截面采 用 u 型。其高宽比在 1.31.8 范围之内。侧板一般选用薄钢板,厚度在 3.28mm 范围内,侧板薄一些对于减轻吊臂重量极为有效,但必须认真考虑其局部失稳 的问题,有的在钢板上隔一定距离轧一条横向筋,以增加其强度。有的为了减 轻重量也可在侧板上开大孔,并卷边加强。下底板一般做得比上盖板厚些,一 方面满足下底板局部稳定性的需要,为了减轻自重,吊臂应尽量做成等强度梁。 具体到每节臂的优化设计问题,我们考虑两个非常重要的工况:基本臂工况和全 伸臂工况。由基本臂工况通过优化设计确定基本臂截面尺寸和壁厚,并由各节 臂之间的间隙确定其余各节臂的截面尺寸,然后再由全伸臂工况确定其它节臂 的壁厚。 u 型的截面最危险处为四角焊缝处,该处应力最大,也是最易产生应力集中 的地方。u 型截面有大的抗弯模量和较高的抵抗局部失稳的能力。确定 u 型为较 合理的形状。u 型截面的横向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比其他形式好。u 型侧板的上 半部拉应力较大,提高了侧板的稳定系数。下底板做成圆形,是为了提高下底 板的抗局部失稳的能力,和减少侧板的计算宽度。这样以来可以采用更薄钢板, 而充分利用钢板的厚度,特别在采用高强度钢材时。因为高强度钢材的抗局部 失稳的能力并不比普通钢板高。吊臂不同部位可以采用不同强度的钢材,以充 分发挥钢材作用,如上盖板才高强度,下盖板采用普通钢。 根据以上阐述的理论,在以下的设计中,将采用焊接方式为主(各种焊接 方式应用到合适的位置),螺纹连接以及铰接为辅方式进行臂架的连接。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举升臂主体材料为合金结构钢适当的选取 16mn 进行加固。上下 底板和腹板承受不同的载荷有的弯矩大,有的正应力大,故采用不同的材料。 在选取材料时应遵循性价比最高选择,以优化减轻臂架重量为最终目的。以达 到对臂架乃至起重机性能的优化的目的。 3.3 qay50 起重机吊臂受力分析 3.3.1 qay50 起重机吊臂受力规律起重机吊臂受力规律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的截面形式已经确定,根据起重机设计手册可知:不同 的起升高度和起升幅度决定了起重机的起重量。下面 3 个图就是在起升不同高 度不同幅度时臂架受力图。通过图片可以更直观的看出起升高度和起升幅度对 起重量的决定作用。臂架带载伸缩时的主要载荷有:1.臂架搭接处的摩擦力; 2.伸缩臂和货物重量在臂架轴线方向的分力;3.起重钢绳分支拉力。通常在臂 架最大仰角状态时计算伸缩阻力。 图 3- 2 起升角度 30 度 图 3- 3 起升角 40 度 图 3- 4 起升角 60 度 通过观察图片总结规律: 可以得出起重机受力分析在 qay50 全地面起重机 4 节臂全部伸出,举升到最高处(举升角为 80),并工作负载为额定最大起重 量(10t)。此时,qay50 起重机举臂最容易折断,这种情况下进行强度和刚度 校核。如果此时满足强度和刚度,则其他情况下必然符合要求。在对 qay50 起 重机举臂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的时候,把举臂抽象为理想化的模型。对外界环 境也模拟为理想化环境,对于当地风载荷,以及外界各种影响均忽略,在此环 境下计算。 3.3.2 qay50 起重机吊臂受力计算起重机吊臂受力计算 吊臂在变幅平面承受的载荷 起升绳拉力 t: ggq m t)( 00 1 += 式中: 0 q -额定起重质量 0 g -吊钩质量 1 -吊臂动力系数 m-吊钩滑轮组的倍率 -滑轮组效率 由设计手册中查得, 0 q =10t、 0 g =1050kg、 1 =1.15、m=1、 =0.98 计算得到:t=138370n 计算时将起升绳拉力 t 分解为平行吊臂轴线方向的分力cos 1 tt =和垂直 吊臂轴线方向的分力sin 2 tt = ; 将垂直载荷 q 分解为垂直吊臂轴线方向的分 力cosq和平行吊臂轴线方向的分力sinqr = 。伸缩臂在变幅平面受力 情况如下 oo 2080 1 = q=1.15x(10000+1050)x9.8=124533.5n ntt130025cos 1 = ntt47325sin 12 = nqr122642sin= nq21625cos= 伸缩臂有两个支点,一是臂根与车架的铰接点,另一个是吊臂与变幅油缸 的铰接点,因此在变幅平面内可把吊臂视为简支外伸梁。由垂直力 q 和起升绳 拉力 t 对吊臂轴线偏心引起的力矩为: cossin)( 2001 teggqm ly += 式中:e1-臂端定滑轮与吊臂轴线的偏心距 e2-臂端导向滑轮与吊臂轴线的偏心距 -伸缩臂在变幅平面倾角 ly m=58868- 41608=17260nm 由起升载荷以及吊臂重量引起的垂直载荷 q 为: nggqq124534)( 001 =+= 吊臂在旋转平面承受的载荷 伸缩臂在旋转平面视为根部固定、端部自由的悬臂梁。它承受的轴向力与 在变幅平面受力情况一样,即 t=r+ t1,轴向力 f 可以分解为当吊臂旁弯时不变 方向的轴向力 r 和变方向轴向力 1 t nqr122642sin= ntt130025cos 1 = 伸缩臂在旋转平面的侧向载荷包括货物的偏摆载荷 gtggqsy)( 00 += 表 3- 2 摆角 类型摆角 轻型 中型 重型 特重 3 4 5 6 =4,则ngtggqsy7572)( 00 =+= 不装副臂,力矩0= lx m 侧向力 y s 中的货物偏摆载荷 s 货原来作用于臂端定滑轮的轴心处,因此吊 臂还受有扭矩 tggegqm n100 )(+= 可知 n m =3635 nm 3.3.3 u 形伸缩臂的刚度校核形伸缩臂的刚度校核 箱型伸缩式吊臂的校核应按最小幅度吊最大起重量的工况进行计算。最大 幅度时起吊的最小起重量是由整机稳定性决定的,吊臂的承载能力有富余,不 必验算。吊臂在压弯的受力情况下,采用简化法计算臂端挠度并作伸缩臂的刚 度校核:变幅平面考虑起吊额定载荷,并处于相应工作幅度时,臂端在平面内 的静位移 z f 。旋转平面除考虑轴向压力影响,还需考虑在上述载荷和端部附加 额定起升载荷 5的侧向载荷同时作用下的臂端侧向静位移 y f 。 变幅平面 )( 1000 )( 1 1 2 1 1 9 . 0 1 1 m l f l h ff k i c i i zwz n f ey = + + =+= f-吊臂承受的轴向力 ey n-吊臂在变幅平面的临界力 wg f-吊臂在轴向压力 f=0 的情况下,仅由变幅平面横向载荷引起的臂端 挠度 z-在变幅平面内相邻两节臂之间的横向间隙 并假定各节臂之间的间隙 均相等,间隙的大小由使用要求和工艺条件决定,通常 z=13mm k-伸缩臂的节数 1+i h、 1+i l -伸缩臂的几何尺寸 f -伸缩臂的许用挠度,单位为 m c l -伸缩臂臂长(m) 旋转平面 )( 1000 7 . 0 )( 1 1 2 1 1 9 . 0 1 1 m l f l h ff k i c i i ywy nz f = + + =+= fy n-吊臂在旋转平面的临界力 we f吊臂在轴向压力 f=0 的情况下, 仅由旋转平面侧向载荷引起的臂端挠 度 y 在旋转平面内相邻两节臂之间的侧向间隙 计算变幅平面吊臂端部挠度时,其计算载荷应只考虑有效载荷的静力作用, 即不计自重和动力系数。 3.3.4 u 形伸缩臂的刚度参数的计算 临界力: 旋转平面的临界力 ez n:在旋转平面内,臂架为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自由的压 弯构件,臂架侧向变形时,起升绳对臂架有支承作用,故旋转平面的临界力, 按下式计算 2 c321 z1 2 l ei )( = ez n e=200gpa 式中: 1 -由伸缩臂在旋转平面的支承条件决定的长度系数,此处取 2 2 -由变截面伸缩臂决定的长度系数; 3 -起升钢丝绳影响的长度系数; z -第一节臂(基本臂)的截面惯性矩。 变截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