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晓明4矿1.8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pdf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晓明4矿1.8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9页可下载查看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晓明4矿1.8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前言前言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一次能量消费中,煤炭占 75%以上。煤炭不仅是我国的基本 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从煤中可以提取二百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国人均资源仅为世界人 均资源的一半,所以合理、科学的开采煤炭资源尤为重要。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大致掌握矿井初步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内容。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 有关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有关的煤矿方面法律法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并能系统 的综合的应用和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将来 的工作打下基础,提高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提高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运 用并巩固采矿 cad 等软件的运用全面发展多方面能力;提高采矿英语的运用能力,为参 考外文文献打下基础。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本次设计是晓明四矿新井设计,地质资料都是在实习矿上搜集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并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和文献,力求设计出一个方案合 理、技术决策正确,能够体现出高产、高效、安全特点的现代化矿井。 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工艺等各个环 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设计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 ,毕业设计要求的 全部内容。但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书中会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对每个方 案都做出合理性的论述,有的部分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内 容。但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书中会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 矿区地理位置 晓明井田北部以 i 号勘探线北 300m 的一号向斜轴为界与大明一矿相邻; 东部以 f14、f76、f319 断层为界与小青矿井田相邻;南部及西南部以 f406、f311、f308、f403 断层、大隆矿风井保护煤柱及 f322 断层为界与大隆井田相邻;西部以煤层可采边界线 (0.80m)为界。 1.1.2 矿区地形、地貌及交通运输 本井田内地势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大,西部地势稍高,东部较低,地表绝大多数为 农田,西靠调兵山,其它为平原。 东西走向长 4.16km,南北倾斜宽 3.93km,面积 15.96km。 铁法矿区交通非常便利,矿区东部有火车编组站大青站。大青东至铁岭 20km 与京 哈线相接。西经调兵山、法库直至康平县东关屯,北至大明,南至王千采石场及晓南矿。 公路纵横,四通八达。在矿区中部,铁岭法库康平公路横穿,北有调兵山公路至大明, 从晓明井田工业广场往西南有沥青路 2.5km 和铁岭法库康平公路相通。 1.1.3 气候条件及地震情况 晓明一矿位于松辽平原东侧,属大陆性气候,多风少雨。春、冬两季多西北风,夏、 秋两季多西南风,风大时达 78 级。降雨一般集中在 7、8、9 月份,年降雨量最大达 1009.1mm。降雨量详见附表 1- 2。年平均气温 7c 左右,最高达 33.3c,最低温度为零 下 32.1c; 本区结冻期 56 个月即 11 月至次年 4 月, 冻土层深度 1.5m。 表土层厚度 5 25m。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 本区地震烈度,根据辽震烈字(83)4 号文,定为六度。 1.1.4 电源、水源 晓明矿高压变电所引自隆明、隆明双回路供电,一次电压 60kv,高压变电所设 有 10000kva 变压器两台,二次电压为 6kv,入井电缆为2#、8#、22#,电缆型号分别为 jvv33- 185、jvv33- 185、jvv40- 185;工业广场地面供电设有三个变电所,变压器型号分 别为 sj- 560、sj- 750、sj- 800。另外,沙井、瓦斯泵站分别设有 sj- 180、ksj- 320 变压器一 台。由本矿北部五眼水源井,通过 2 趟218mm 管路至本矿 400m水仓,供井下施工和 地面生活用水。 1.2 井田及其附近的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晓明一号向斜的(朴屯向斜)南翼和晓明一号背斜中部。 本井田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次之。断层均属低角度正断层,倾角 55o75o左右, 落差最大 30m。井田主要大的褶皱为晓明一号向斜、晓明一号背斜及几条小的背向斜。 1.2.2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本井田位于铁法煤田中西部, 西靠调兵山和大江屯丘陵, 北部和南部为山前洪积平原, 地势平缓,自西向东微倾,平均地表标高+81.5m。西起法库县红土砬子的季节性河流- - 新 开河在井田中间流过,东部为冲积平原。 1.3 煤层质量及煤层特征 1.3.1 煤质及物理性质 本井田煤层以低变质弱粘结的长焰煤为主, 气煤次之。 13#煤层以上各层均为长焰煤, 14#煤层以下有一部分为气煤。各煤层以区域变质因素为主,随煤层赋存深度增加变质程 度相对增高。 宏观特征:深黑色、沥青光泽、平坦及贝壳状断口,内生节理发育。 微观特征: 一般挥发份 3545, 平均 40。 灰分一般 17.9535.01, 平均 24.33。 粘结性一般在 23 之间,属弱粘结或不粘结煤。灰熔点 1300c1500c,属高灰熔点 煤。含硫量 0.420.61之间,平均 0.43,含磷量一般在 0.01以下,属低硫磷煤。 发热量 qn,平均为 23.25mj/kg,or 平均 31.35 mj/kg。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4 煤的可选性:本井田内煤的可选性为中等,可选精煤回收率为良等。 煤的用途:主要做动力用煤,民用次之,气煤可做炼焦配煤。 1.3.2 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井田内煤层及埋藏条件 煤层走向主体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由南北走向分别逐渐偏为南西和北西方向,整体四 边形,井田中央倾向为西北方向,倾角在 1416之间,平均为 15左右,可采煤层 间距见表 1- 1。 表 1- 1 煤层间距见表 table 1- 1 seam pitch table 煤层 厚度 煤层间距 发育情况 5 煤层 6.2 20 全区发育 7- 1 煤层 4.0 全区发育 1.3.3 煤层综合柱状图 厚 度 ( ) 7 柱 状 图 4.0 20 煤 岩 名 称 页 岩 砂 岩 石 灰 岩 石 灰 岩 石 灰 岩 砂 岩 砂 岩 砂 岩 页 岩 5煤 煤 6.2 6.4 6.5 6 12 7 9 9.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5 图1- 1 综合柱状图 fig.1- 1 synthesis histogram 1.3.4 顶底板岩性 4 煤层:伪顶为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厚度 0.11.0m,一般为 0.55m。直接顶 为细砂岩、粗砂岩,厚度 0.39.2m,一般为 3.00m。老顶为细砂岩、粗砂岩及砂砾岩,厚 度 1.3234.00m,一般为 12.0m。底板为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厚度 0.157.00m,一 般为 1.37m。直接顶板为类偏高,老顶为类。 7- 1 煤层:伪顶炭质泥岩、泥岩、砂泥岩,厚度 0.051.0m,一般为 0.39m。直接顶为 砂泥岩、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厚 0.314.37m,一般为 3.18m。老顶粉砂岩、细砂岩、 中砂岩、粗砂岩、砂砾岩,厚度 3.040.0m,一般为 18.6m。底板岩性粉砂岩及中砂岩, 厚度 0.4012.58m,一般为 3.34m。直接顶为类,老顶为类。 1.3.5 瓦斯赋存状况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井瓦斯含量较高,1994 年至 2012 年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10.5m/min,属低瓦斯矿 井。 瓦斯含量和涌出量受火成岩侵入、褶曲、埋深因素影响较大,受断层因素影响较小, 断层多数为开放性断层。 本矿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及煤炭装运等生产环节。属相对较大煤尘矿井。7 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为 39.50, 4- 1 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为 42.89,具爆炸危险性。 本矿煤层属一类易燃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为 36 个月,最短 43 天。 1.3.6 地质勘探程度 在勘探初期针对该区特点,首先,原则上对全井田采用先线后面,全面控制,点线配 合,重点解剖,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等,通过四次勘探,补充并 借鉴邻区地质资料,比拟本井田上述地质因素特征,视其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 较稳定且偏简单,勘探类型属于二类二型偏简单。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6 2 井田境界及储量 2.1 井田境界 2.1.1 井田的边界 本井田境界浅部煤层露头为界, 深部以- 700 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东部至第一勘探线, 西部至第四勘探线。其走向长 3.0- 3.9 公里,倾斜长 4.0- 4.3 公里,面积 15.96 公里 2。 2.1.2 边界煤柱的留设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边界矿柱的留法及尺寸: 1) 井田边界煤柱留 30 米; 2) 阶段煤柱斜长 60 米,若在两阶段留设,则上下阶段各留 30 米; 3) 断层煤柱每侧各为 30 米; 4) 带区边界煤柱留 15 米。 根据参考矿井设计规范1和矿井安全规程2的相关数据要求和规定,本井田 所留的各种保护煤柱均合理,符合规定。 在井田范围内,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均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田内有足够的 储量和合理的服务年限。井田走向长度大于倾斜长度,有四层煤,可保证矿井各个开采水 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阶段高度及阶段斜长适当,矿井通风、井下运输较容易。 2.2 井田的储量 2.2.1 井田储量的计算原则 1) 按照地下实际埋藏的煤炭储量计算,不考虑开采、选矿及加工时的损失; 2) 储量计算的最大垂深与勘探深度一致。对于大、中型矿井,一般不超过 1000 米; 3) 精查阶段的煤炭储量计算范围,应与所划定的井田边界范围相一致; 4) 凡是分水平开采的井田,在计算储量时,也应该分水平计算储量; 5) 由于某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采出的煤炭,如在铁路、大河流、重要建筑物等两侧 的保安煤柱,要分别计算储量; 6) 煤层倾角不大于 15 度时,可用煤层的伪厚度和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储量; 7) 煤层中所夹的大于 0.05 米厚的高灰煤(夹矸)不参与储量的计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7 8) 参与储量计算的各煤层原煤干燥时的灰分不大于 40%。 2.2.2 矿井工业储量 工业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 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 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 数量表述。 根据储量计算公式: z=smr (2- 1) 式中:z矿井工业储量,t s井田面积,k m m可采煤层总厚度,m r煤的容重,1.4t/m 所以,z=15.96(6.2+4.0)1.4=227.91mt 其中:5 煤储量:15.966.21.4=138.53mt 7 煤储量:15.9641.4=89.38mt 2.2.3 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 zs= (zp1p2)c (2- 2) 式中:z矿井工业储量 zs矿井可采储量 p1永久煤柱损失 p2临时煤柱损失 c采区平均回采率,由设计规范第 2.1.3 条,矿井采区回采率,应该符合下列 规定:厚煤层不应小于 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 80%;薄煤层不应小于 85%。全矿采区回 采率按照下式计算: k= 4321 44332211 mmmm kmkmkmkm + + (2- 3) 本井田 3 层煤均为厚煤层,因此全矿采区回采率取 0.75。 井田永久煤柱损失 p1包括井田境界煤柱、断层防护煤柱,浅部防水煤柱等。 p1= 7.11+0.23=7.34mt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8 临时煤柱损失 p2主要包括工业广场压煤、 阶段间煤柱等。 p2=10.38+3.10=13.48mt zs=(zp1p2)c=(219.77- 7.34- 13.48)198.95*0.75=149.21mt 即该井田的可采储量为 149.21mt 2.2.4 工业广场面积的确定 由 设计规范 规定: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45- 90 万吨/年, 1.21.3 公顷/10 万 t; 120- 180 万吨/年,0.91.2 公顷/10 万 t;240- 300 万吨/年,0.70.8 公顷/10 万 t,400- 600 万吨/年, 0.45- 0.6 公顷/10 万 t。 本矿井设计年产 180 万吨, 所以工业广场面积为 s=1.118=19.8 公顷, 选择边长为 400m495m 的长方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9 3 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3.1 矿井的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3.1.1 矿井的年产量合理性 矿井年产量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井生产技术面 貌,是矿井开拓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 矿井的年产量确定的合理与否, 对保证矿井能否迅速投产、 达产和产生效益至关重要。 而矿井生产能力与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炭储量及质量、煤层赋存条件、建井 条件、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及市场销售量等许多因素有关。经分析比较,设计认为矿井的 生产能力确定为 1.8mt/a 是非常合理和可行的,理由如下: 1) 储量丰富 煤炭储量是决定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井田内可采的煤层达到 2 层,保有 可采储量为 149.21mt,按照 1.8mt/a 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而且投 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2) 开采技术条件好 本井田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埋藏较浅,倾角变化不大,由于井田面积大,水文地质 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结构单一,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可采煤层均为厚煤层,适合 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 3) 建井及外运条件 本井田内有良好的煤层赋存条件,为提高建井速度、缩短建井工期提供了良好的地质 条件。本井田离唐山市较近,有矿区专用铁路与国铁相通,井田内各村镇均也有公路相通, 交通较便利。 4) 具有先进的开采经验 近年来,“高产高效”工艺在煤矿成产中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该工艺投入少、效率高、 成本低、效益好、生产集中简单、开采技术基本趋于成熟。 综上所述, 由于矿井优越的条件及外部运输条件, 有利于把本矿井建设成为一个高产、 高效矿井。矿井的生产能力为 1.8mt/a 是可行的、合理的。 3.1.2 矿井的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它两个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矿井生产能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10 力和矿井储量的关系。在圈定的井田范围内,矿井储量一定,井型越大,服务年限越短, 井型越小,服务年限越长。当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为某数值时,可使吨煤的总费用最 低,相近于这个数值范围,则是合理的矿井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11。 根据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储量备用系数宜采用 1.3 1.5,本矿井取用 1.3。 由矿井的服务年限计算公式: p=zak (3- 1) 式中:z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 a矿井的年产量;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3 p=z(ak) =149.21/(1.81.3)=63.76 年 由设计规范第 2.2.5 条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120240 万吨/年的大型矿井,设 计服务年限不应低于 50 年。本矿井的服务年限为 64 年,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3.2 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 本矿井的年工作日按每年 330 天计算,每昼夜矿井提升时间为 16 小时。根据有关规 定,结合本矿区煤层条件、储量状况及完成产量的需要,同时考虑法定假日,设备检修和 涌水等的影响,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即矿井的井下采煤等工作为昼夜分为三班,检修班 除检修外需进一刀煤,每班工作 8 小时,即“三八制”工作制1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1 4 井田开拓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 布置方式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应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地形地貌特征,地质 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条件,地面外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4。 4.1 井筒形式的确定 矿井开拓,就其井筒形式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平硐、斜井、立井和混合式。 下面就几种形式进行技术分析,然后进行确定采用哪种开拓方式方式。 平硐:一般就是适合于煤层埋藏较浅,而且要有适合于开掘平硐的高地势,可就是这 一点,本井田不能满足要求,本井田地势比较平缓,高低地的最大高差也不过十几米,很 显然,利用平硐开拓对于本井田来说是没有可行性的。 斜井:利用斜井开拓要求煤层埋藏较浅、地质条件简单、表土层不厚的井田。斜井开 拓的优点为井筒施工简单,掘进速度快,费用低;斜井用胶带输送机提升煤炭时,提升能 力大,有利于矿井延伸施工和新旧水平的接替等。但本井田表土层特别厚,斜井施工比较 困难,如果用斜井开拓工程量大,维护和运输等费用也会大幅度的增加,以上因素决定了 本井田使用斜井开拓也是不可行的。 本井田的煤层赋存深度 200 到- 700m,表土层较厚,井筒需用特殊方法施工。根据设 计规范第 3.1.4 条,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筒需要特殊施 工,宜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依上,本设计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混合式:对于本矿井来说。由于平硐和斜井都是不可行的,所以混合式也就不予考虑。 4.2 确定井筒的位置及数目 4.2.1 井筒数目 本矿年产量 1.8mt,属大型矿井,在开拓时,决定采用三个井井筒:主井、副井和风 井,形成中央分列式通风。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伸降人员、提矸、运料、入 风。这样确定的井筒数目可以满足矿井提煤、运料、通风的要求,保证矿井生产高产、高 效、安全,有助于本矿的正常有序发展。 4.2.2 井筒位置 地面在选择井筒位置时,应贯彻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充分利用荒山、坡地、劣地,尽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12 可能不占良田,不妨碍农田水利建设,避免拆迁村庄及河流改造。主要是根据以下一些原 则: 1) 在煤层走向方向尽量位于井田的中央,即要求其两翼的长度和储量大致相等。这主 要是考虑到矿井的煤炭运输问题。当井筒位于井田内的煤炭储量中心时,全矿的运输费用 达到最低。 2) 在倾斜方向上也要尽量位于中心,同时兼顾各水平井底车场的布置形式及位置。 3) 井筒位置的确定, 要顾及井口标高及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 由于考虑到最高洪水位, 所以要求井筒的位置确定的井口标高在+20 米以上。另外,地面工业场地的布置也基本上 决定井筒的位置,一般要求工业广场尽量布置集中,达到不占良田、少占农田的原则,还 要求整个工业场地要布置在地势比较平缓的地带,使得场地内的建筑不受大的影响。 4) 井筒尽量不穿断层、破碎带,井底车场围岩较好,要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 地质条件。 5) 要便于矿井供电、给水和运输,并使附近有便于建设居住区、排矸设施的地点。 6) 尽量使工程量少、投资小,便于井下采区划分,同时有利于通风、行人安全。 7) 选择井筒位置应该力求减少石门长度,井筒尽可能靠近运输大巷,使运输功最小。 井筒沿井田走向有利的位置应在井田的中央,当井田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 分布的中央,以此形成两翼储量比较均衡的双翼井田,两翼产量分配、风量分配比较均衡, 各水平两翼开采结束的时间比较接近。应尽量避免井筒偏于一侧,一翼过早采完,然后产 量集中于另一翼,将使运输、通风过分集中,采煤掘进互相干扰,甚至影响全矿生产,造 成单翼开采的不利局面。 倾向方向井筒布置方案分析(图 4-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3 cba 1 2 1 2 2 1 1井筒2工业广场 333 3石门 4 4煤层 图4- 1 井筒位置 fig 4- 1 shaft location 方案 对比 方案 a 方案 b 方案 c 优点 初期(第一水平)工程量 及建井工期最短。 工业广场压煤最少 石门长度较短,沿石门工 程量最少煤层斜长适中, 有利采区布置 煤系基底有含水特大的岩 层不允许井筒穿过时,可用 有利于深部及向下扩展 缺点 总石门工程量较大 布置下水平巷道石门很长 而增大了运输量.工程量 布置下水平巷道石门有部 分工程量 工业广场压煤增大 初期工程量较大 工业广场压煤最大 石门长度及沿石门运输长 度较大 表 4- 1 方案对比表 fig 4- 1 program comparison table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14 方案比较:煤层的厚度大,为减少工业场地煤柱损失及适当减少工程量,可考虑使井 筒设在倾斜中部靠上的适当位置并应使保护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部分。对开采厚煤层时损失 是严重问题,井筒应靠近煤层浅部。本矿井属于大型矿井的开采范围较大,服务年限长, a 方案工业广场压煤最少,初期投产快,但总石门长度大,增加了工程量和运输距离。c 方案压煤最大,初期工程量也大对新建矿井不太合理。b 方案兼顾第二水平的开采,减少 石门总工程量,减少煤柱损失,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认为方案 b 比较合理。 4.3 井筒参数及断面图井筒参数及断面图 表 4- 2 井筒特征表 fig 4- 2shaft features table 井筒名 称 井筒用 途 断面尺 寸() 长度 (m) 直径 (m) 提升容器 主井 运煤 28.3 339 6.0 两套 12 吨箕斗 副井 进风、 行 人、 运料 38.46 339 7.0 一对 3t 矿车双层罐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5 风井 回风、 兼 做安全 出口 28.3 70 6.0 井筒名 称 井筒用 途 断面尺 寸() 长度 (m) 直径 (m) 提升容器 各井筒断面见图 4- 2;4- 2;4- 4: 图 4- 2 主井断面 fig 4- 2 main shaft sections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16 图 4- 3 副井断面图 fig.4- 3 auxiliary shaft crosssection fig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7 图 4- 4 风井断面图 fig.4- 4 air shaft crosssection fig 4.4 开采水平的设计 4.4.1 水平高度的确定 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开采水平”, 简称水平。根据煤层赋存条件,一个井田可以用一个水平开采,或者用几个水平开采3。 开采水平的划分是与井田内阶段的划分密切联系的,而井田内划分阶段的多少主要取 决于井田的斜长和阶段尺寸的大小。阶段尺寸大小以阶段垂高或斜长表示。阶段是按标高 划分的,阶段上下边界的标高确定后,阶段垂高,即其上下边界的标高差就可得出。阶段 斜长则因煤层倾角的大小不同而变化。 本井田煤层底板标高在200- 700米,垂高为900米,倾角平均为15斜长为2600米,依 设计规范阶段斜长一般为3001500米,缓倾斜煤层阶段垂高位200350m,可将井田划分 为两个开采水平三个阶段,- 100水平和- 400水平,其中,- 100水平为上山开采,- 400水平为 上下山开采。阶段垂高均为300米,这样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18 第一阶段斜为1156.82米,依设计规范综采工作面长度不小于150米,则划分区段数为 35个,符合规范要求,本设计采用三个阶段二个开采水平的依据是:水平服务年限满足 规范要求,180万吨/年,倾角小于25度矿井一水平服务年限不小于25年。第二阶段采用上 下山开采的原因是采用上下山开采,减少了主副井井筒延伸的工程量,避免了掘进过长的 石门,减小了工程量,节省了施工费用。由于本井田煤层属缓倾斜煤层,故采用采区式划 分阶段。 4.4.2 第一水平储量及水平服务年限 ak z t = (4- 1) 其中:t 矿井服务年限,年 z 井田设计可采储量,mt a 矿井设计年产量,mt k - 储量备用系数 k=1.3 t =58.2/(1.81.3)=25.64 年25 年,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故水平划分是合理的。 4.4.3 设计水平大巷布置 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三种:运输大巷可以单煤层布置(又称分煤层运输大巷) ;分 煤组布置(又称分组集中大巷) ;全煤组集合布置(称集中运输大巷) 。 方案一:分煤层大巷布置 优点:若采用分煤层大巷布置,开设一组主要石门,各煤层中都布置大巷,各煤层单 独布置采区,均为煤层巷道,有利于掘进,矿井达产快,符合不出矸石或少出矸石的煤炭 工业发展趋势,环保效益好,开采巷道相对简单。 缺点:每层煤都开掘大巷,开拓工程量大,巷道的维护费用较高,不利于矿井的安全, 运输通风系统复杂。轨道、管线、设备多,辅助人员多,巷道维护工程量大,维护困难, 采区接替频繁,对正常生产有一定影响;每层煤都需要留保护煤柱,煤炭损失量大;在有 自然发火危险的煤层中,护巷煤柱压裂透风,容易引起自然发火。 方案二:集中大巷布置 在煤层群最下部的底板岩石中,开掘阶段集中运输大巷为所有采区服务。在集中运输 大巷内,每隔一定距离开掘采区石门,将各个煤层联系起来。 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大巷布置在底板岩石中可以免去支撑压力对大巷的影响,大 大改善了巷道的维护条件;集中开拓各个煤层,采区生产能力大;大巷布置在岩层中,可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9 按开采技术要求直线掘进,便于采用大型运输设备;运输大巷工程量少、占用轨道、管线 少,各个煤层可以同时进行回采准备,开采强度大;煤层内可以不留设煤柱,煤炭损失少; 其缺点是:初期工程量大,建井工期长,采区石门多,总的石门长度大,岩石工程量 大。这种布置方式一般适用于井田范围大、煤层层数多、煤层间距不大的矿井中。建井施 工速度慢,投产慢,达产时间长,开拓费用高。 方案一和方案二技术上均可行,现对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详细的经济比较,确定其优 劣。现将二种大巷布置方式的示意图,分列如下: 图 4- 5 分煤层大巷布置方式 fig.4- 5 sub- seam roadway layout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0 图 4- 6 全煤集中大巷布置方式 fig.4- 6 coal- wide focus on roadway layout 表 4- 3 方案技术比较表 table 4- 3 technical comparison table 项目 方案分层布置 方案集中大巷 优点 各煤层中都布置大巷,各煤层单独 布置采区,煤层间只开一对主石门, 石门工程量不大,初期工程量少, 建井期短 开采水平只布置一对集中巷故总的大巷 开拓工程量小,大巷一般布置在煤组底 板岩层中容易维护,由于用采区石门贯 穿各煤层,可同时进行多个煤层的准备 和回采,开采强度大;煤层可不留煤柱 损失小 缺点 每层煤都布置大巷,总的开拓工程 量大,煤层巷道维护工作量大 费用 高,每条大巷都要留设保护煤柱, 煤炭损失量大 矿井投产前要掘进主石门、集中巷、采 区石门,然后才能进行上部煤层的准备 和回采,煤层间距大时, 初期工程量大, 建井期长 现对其进行经济比较,具体见下表:1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1 表 4- 4 建井工程量 table 4- 4 the volume of well construction 项目(m) 方案 1 方案 2 初期 大巷 上山 石门 其他 589 2230 924 0 589 2230 924 0 项目 方案 1 方案 2 后期 大巷 上山 石门 其他 589 2230 924 150 0 0 0 0 表 4- 5 基建费用比较表 table 4- 5 early infrastructure cost comparison table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工程量 (m) 单价 元/m 费用 万元 工程量 (m) 单价 元/m 费用 万元 初 期 大巷 上山 石门 其他 589 2230 924 50 1000 1000 2000 2000 58.9 223 184.8 10 589 2230 924 0 3000 1000 2000 0 58.9 223 184.8 0 小计 476.7 466.7 后 期 大巷 上山 石门 其他 589 2230 924 150 1000 1000 2000 2000 58.9 223 184.8 30 0 0 0 0 3000 1000 2000 0 0 0 0 0 小计 496.7 0 共计 973.4 466.7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2 表 4- 6 生产经营费 table 4- 6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costs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工程量 (m) 单价 元/(m*a) 费用 万元 工程量 (m) 单价 元/(m*a) 费用 万元 大巷 上山 石门 其他 1500 2000 600 50 100 100 100 50 600 800 240 100 1500 2000 2400 0 20 20 20 0 120 160 192 0 小计 973.4 466.7 注:由于运输费用等其他费用差别不大,故没纳入详细的经济比较中 表 4- 7 费用汇总 table 4- 7 cost summary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费用(万元) 百分率% 费用(万元) 百分率% 初期建井费 550 100% 550 100% 基建工程费用 1900 120% 1550 100% 生产经营费 973.4 208.6% 466.7 100% 总费用 3423.4 428.6% 2566.7 100% 经过以上技术和经济上的比较的结果来看,方案一不仅投入的费用高,而且由于井田 内部两层煤间距较近,分别在各自煤层开掘大巷不仅会造成浪费、延缓出煤进度,更重要 的是维护部方便或者可能两层煤之间采动影响较大,所以,综合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因素来 考虑, ,本设计采用方案较为合理。 本矿井可采煤层有两层, 即 5 煤和 7 煤; 大巷为双轨运输大巷。 回风大巷布置在 200m。 双轨大巷承担运煤、运料、行人和通风的任务,用绞车将材料运到工作面,从而实现 了从大巷到采区、工作面辅助运输的连续性。因为大巷的服务年限都比较长,所以都采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3 锚喷支护。 围岩 类别 断面() 掘进尺寸 () 断 面 特 征 表 净周长(m)备注 净掘宽高 岩14.317.249203960 型钢号 型钢节数 棚距 梁长 左腿长 右腿长型钢 垫板厚+ 25u3节1000 45103544354416014.8 图 4- 7 运输大巷断面图 figure 4- 7 transportation roadway sections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4 围岩 类别 断面() 掘进尺寸 () 喷射 厚度 () 断 面 特 征 表 锚 杆() 型 式 外露 长度 排列 方式 间距 锚深 规格 lf 净周长(m)备注 净掘宽 高 煤15.616.74800400010080020002100 1615.0 图 4- 8 回风大巷断面图 figure 4- 8 air return roadway sections 4.5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4.5.1 采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 采区是在阶段内划分的一个开采区域,它是矿井生产的基本单元。采区尺寸主要受到 地质、技术、经济因素影响,我国矿井实际的采区倾斜长度多为 6001000m,双翼采区 的走向长度可达 10002000m,根据设计矿井特点: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小、充分利用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5 的地质构造作为采区边界,减少煤炭损失。共划分为五个采区。详细情况见表 4- 8,井田 各采区技术特征表,以及矿井开拓平面图。 表4- 8 井田各采区技术特征表 table 4- 8 min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table 采区 走向长 度米 倾斜 长度 储量 mt 采煤方式 落煤 方式 准备方式 n1采区 2173 1226 43.4 走向长壁 综采 双翼采区 s1采区 1615 1400 37.0 走向长壁 综采 单翼采区 n2采区 1826 1122 30.3 走向长壁 综采 双翼采区 s2采区 2050 1055 34.5 走向长壁 综采 双翼采区 n3采区 1673 1490 36.0 走向长壁 综采 单翼采区 s采区 1760 1520 36.0 走向长壁 综采 单翼采区 合计 11097 7813 217.2 走向长壁 综采 4.5.2 开采顺序 矿井的开采工作,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进行,以便保证安全、均衡生产, 并且有利于提高技术经济指标。 合理的开采顺序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保证开采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正常接替,以保持矿井持续稳产、高产。 2) 符合煤炭采动影响关系,最大限度的开采出煤炭资源。 3) 合理集中生产, 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能力, 提高矿井的劳动生产率, 简化巷道布置。 4) 尽量降低掘进率,减少井巷工程量及基建投资。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6 综合上述因素,将本矿的开采顺序划分如下: 整个井田的开采工作沿着倾斜方向由上向下依次进行,即阶段下行式开采。 采区:由井田中部采区向井田两翼开采,即采区前进式; 区段:沿着煤层倾斜方向自上而下开采,即区段下行式; 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 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是从采区两翼向采区上山推进,即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4.6 开采水平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4.6.1 井底车场形式 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大巷或者主要石门的一组巷道及井底附近各种硐室的总称。井 底车场担负井上下煤炭、矸石、材料、人员的转运,是联结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的枢纽, 并为矿井的通风、排水、动力供应、调度服务,对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井底车场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a 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急交叉点少; b 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定,规范要求; c 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 d 施工方便,各个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井时间。 根据具体设计条件,本矿井选择卧式井底车场如图4- 1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7 2 1 6 5 4 8 12 3 图 4- 10 井底示意图 fig.4- 9 shaft station abridged general view crosssection distinction 1主井 副井 井底煤仓 水仓 5 水泵房 6 中央变电所 7 清煤斜巷 8 火药库 4.6.2 车场硐室 井底车场的主要硐室为主井煤仓及装载硐室、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及火药库,其 位置详见井底车场平面图。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矿井的煤仓容量为 () mcmc aq25 . 0 15 . 0 = (4- 1) 式中: mc q 井底煤仓容量; mc a 矿井日产量 mc a 0.150.25 备用系数,大型矿井取小值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28 则井底煤仓容量 mc q =0.155455=818.25t 箕斗装载硐室的位置,应根据主井提升方式,装载设备布置,便于设备安装、检修、 更换和行人安全等因素确定。主井井底掘至井底车场水平以下 50 米,煤仓及装载硐室均 低于车场水平,清理井底浮煤在车场水平以下的主井井底清理通道进行。 煤仓选择为立式煤仓,结构见图: 图 4- 10 煤仓断面图 figure 4- 10 coal bunker sections 生产能力 (万吨年) 容量 (t) 圆形断面 () 净断面 () 煤仓高度 (m) 支护方式 180 1000 6000 28.26 26.2 锚喷加混凝土 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水泵房联合布置,以便使前者向后者供电距离最短,中央变电所和 水泵房建成联合硐室,具体布置见开拓图。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火药库距离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道以及影响全矿井 或大部分采区通风的风门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 60 米,距离硐室不小于 100 米,结合井底 车场的实际位置,采用容量 2400 公斤的壁槽式标准火药库,火药库在工业广场打回风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9 独立通风。 4.7 开拓系统综述 4.7.1 开拓方式 本设计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 集中运输大巷、 走向长壁”的开拓方式。 采用立井开拓, 共 3 个井筒,主箕斗立井、副罐笼立井、边界风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矿井开采 水平在- 600m 标高位置,矿井正常生产时,一个采区一个综采工作面保证年产量。 4.7.2 运输系统 运煤系统:工作面出煤区段运输平巷运输上山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 从主井提到地面; 排矸系统: 掘进巷道时所出的矸石通过轨道上山运到井底车场, 然后从副井提至地面; 运料系统:副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轨道上山区段回风平巷使用地点。 4.7.3 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副井井底车场轨道上山区段回风平巷工作面; 污风区段回风平巷采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排出地面。 4.7.4 排水系统 本矿井运输大巷的坡度为 4,井下的涌水经大巷流入井底水仓,由水泵房中的水泵, 经副井的排水管路排到地面,由地面的排水沟流出井田边界外。 4.7.5 井筒生产时井巷开凿位置及工程量 在本矿井设计中,全矿的年产量由一个综采工作面保证,移交生产时,由运输大巷和 轨道大巷通过采区下部车场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向上掘两条岩石上山(运输上山和轨道上 山) 。两条上山斜长为 1115 米。 初期开拓工程量: 初期移交工程量是指移交生产时掘进的各类巷道、硐室、井筒等为生产服务的设施总 的掘进体积,初期移交开拓工程量具体见下表 4- 9: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30 表 4- 9 拓工程量 table 4- 9 opening works 名称 长度(m) 掘进断面() 掘进体积( 3 m ) 主井 339 28.3 9593.7 副井 339 38.46 13037.94 井底车场 15152 运输大巷 1354 14.3 19362.2 回风大巷 976 12.8 12492.8 轨道上山 1115 13.3 14829.5 运输上山 1115 13.3 14829.5 回风平巷 977 13.3 12994.1 运输平巷 2129 14.8 17760 开切眼 220 25 31509.2 合计 161560.94 4.7.6 开拓方案及基础数据 (1)提出方案 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下四种在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分析如下: 方案一:立井三水平开拓 主、副井井筒均为立井,布置在井田走向中央,倾斜方向中央偏上,设置三个水平, 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沿底板掘进,见图4- 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31 图4- 11 立井三水平开拓 figure 4- 5 shaft three level to developed 方案二:立井二水平加暗斜井开拓 主、副井井筒均为立井,布置在井田走向中央,倾斜方向中央偏上,设置二个水平加 暗斜井,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沿底板掘进,见图4- 7 图4- 7 立井二水平加暗斜井开拓 figure 4- 7 shaft two level and dark inclined to developed 在进行开拓方案比较时,需要从井巷道定额 2007中查出各部分基本价格。 各方案计算费用时采用的基础数据如下: 矿井可采储量:149.21mt/a 矿井最大涌水量:50.25m/h 矿井服务年限:63.76 年 立井提升单价:1.6 元/t.km 斜井提升单价:0.42 元/t.km 排水单价:0.4 元/t.km 方案一第一水平可采煤量:60.33mt 方案一第二水平可采煤量:48.65mt 方案一第三水平可采煤量:54mt 方案一第一水平石门:0.497km 方案一第二水平石门:0.722km 方案一第三水平石门:1.743km 方案二第一水平可采煤量:60.33mt 方案二第二水平可采煤量:48.65mt 张猛:晓明四矿 1.80mt/a 新矿井设计 32 方案二第三水平可采煤量:54mt 方案二第一水平石门:0.497km 方案二第二水平石门:0.51km 方案二第三水平石门:0km 方案二暗斜井长:1.174km (2) 粗略比较 各方案之间区别在于井筒的延伸方式的不同, 采用立井井筒直接延深, 优点是提升能力大, 矿井直接延深在条件允许时,增加的设备较少;但施工条件差,施工速度慢,开拓维护费 用高。采用斜井延深方式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费用低,但需要暗斜井配套的设备、人 员,所以在进行粗略估算费用来权衡各个方案,见图4- 9,4- 10,4- 11,4- 12。 图4- 9 方案一的粗略估算费用计算表 方案一:立井三水平开拓方案一:立井三水平开拓 费用(万元数量(10m) 基价(元) 费用(万元)费用(万元) 基建费用(万元) 主井开凿 表土段6.7 178805119.79935 746.34583 基岩段93.866796626.54648 副井开凿 表土段6.7 251326168.38842 1083.42618 基岩段93.897552915.03776 井底车场岩巷10041874418.74418.74 一水平石门岩巷49.743355215.47435215.47435 二水平石门岩巷72.243355313.0231313.0231 三水平石门岩巷174.343355755.67765755.67765 小计3532.68711 生产费用(万元) 主井提升系数煤量(万t) 提升高度(km)基价(元)费用(万元) 第一水平1.260330.3381.63915.17568 第二水平1.248650.638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