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9月月考.doc_第1页
高三语文9月月考.doc_第2页
高三语文9月月考.doc_第3页
高三语文9月月考.doc_第4页
高三语文9月月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2008学年度大兴高级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另附第卷综合题答题纸4页。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3第卷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4第卷综合题写在答题纸对应的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复辟媲美庇护权刚愎自用大有裨益 B豢养隐患盥洗室风云变幻焕然一新 C老妪熨帖郁金香与会代表鹬蚌相争 D旗帜炽热滞纳金博闻强识炙手可热2、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精简机构的目的,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经济困难时期,人们都为 利益而费尽心思,这不免出现有违国法的现象。一个人如果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 ,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司法救助如一道 的阳光,照亮了贫弱者的天空。 A、不只 谋取 即使 原型 温煦 B、不止 谋取 尽管 原形 和煦 C、不只 牟取 即使 原形 和煦 D、不止 牟取 尽管 原型 温煦3、下列各句中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昨天晚上,那小偷可真够猖狂,李大伯一家就在客厅看电视,他竟然登堂入室,把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B、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五风十雨,水患不断,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C、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吧。 D、张晓东实在看不惯贾辉那既不学无术又好为人师的样子,便说:“行了,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我自认要比你半瓶醋强得多。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长尾鸡的寿命能活至八至十年,长尾鸡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C、晚会上,他们演出了音乐、舞蹈、曲艺、体操等文艺节目。 D、学生作文出现语塞的情况,往往是他们下笔前没能统筹安排表述的步骤和层次所致。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未来士兵的性质是一个综合作战平台,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兵。他配属的数字化装备大致有5种。1、综合头盔。包括抗弹盔壳悬挂装置;眼前戴着一具夜间视频强化像增强器,可与枪上瞄具配套使用;耳畔有一双电子耳,可监听到400米内敌人对话,并能滤掉爆炸爆炸声浪以保护士兵不被声波击伤;防护面罩能够防生化核污染和防激光致盲;以及声音发送器、微型摄像机、测距机、敌我识别、语音数字图像通讯、身体状态监测及化学探测仪诸多功能;全球定位系统保证他的定位精度在0.3米以内;负伤全急救中心能自动向其传送急救图像,使士兵在获援前就地自救。3、理想单兵武器。士兵手中的轻武器已如同多功能轻型速射火炮,并能在复杂气候与地形下导引发射。4、野战服装。这服装具有软装甲般避弹性能;具有放火焰、防生化核、防红外侦察的隐性功能。5、微气候动力装置。它实际上是一具穿戴在士兵身上的空调器,不管战区在北极或赤道,士兵都不感到严寒与酷暑,以保持充沛的作战体能。此刻,这些装备不再是设想,它们大部分正在研制之中,21世纪初将陆续装备部队。现在我们可以揣想一下未来士兵的处境了,这是他们所未有过的处境。每件武器都是一件仪器。比如一支冲锋枪聚集了那么多高科技功能后,它就不仅是单纯的射击武器,更是件复杂的观察、测距、定向、通讯仪器。这些仪器迫使士兵不再是昔日的单纯枪手,而必须具备某些数学家、化学家、电脑操纵员、通迅工程师等等品质。士兵的性命,有时就不再取决于是否被一枚达姆弹击中,而取决于某只硅电板是否被呢水锈蚀。换言之,枪上所有的仪器浓缩到一起,使那支枪无比卓越。但只要一只硅电板损坏,整支枪都可能变质为废铁。未来士兵是一团精致生物链,他的强大与脆弱纠缠在一起,甚至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脆弱才造就了他的强大。这是他的生存尴尬。作战成为作业。在传统意义上,扣动板机才是作战,敲击键盘却越来越多地代替了扣动板机,各种各样的作业日益成为现代战场上的作战。即使远程导弹杀死千百人,操纵员仍看不见一具尸骸,他的工作服一丝不乱,他的双手纤尘不染。战争残酷对于许多作战者而言,已脱离殊死肉搏,已无惨烈的现场冲击感受。死亡与毁灭越来越抽象,直至缩小为一幅电视画面。这将引发他的道德尴尬。5、下面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未来士兵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兵。 B、综合头盔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头盔。B、 电子耳既有监听作用,又具有保护士兵耳膜的作用。D、防护面罩既能防止生物、化学以及核污染,又能防止眼睛受到激光的致盲伤害。6、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未来士兵实际上就是数字化士兵。 B、未来士兵配属的数字化装备,现已陆续装备部队。C、 来士兵配备的数字化装备,可使其免受敌方的伤害。 D、未来士兵的野战服装,能有效保护自身,防止敌方的多种伤害。7、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士兵的每件武器都是一件仪器,这些仪器迫使士兵不再是昔日的。 B、未来士兵必须具备数学家、化学家、电脑操作员、通迅工程师等等的知识水平。C、兵的性命,已不再取决于是否被一枚达姆弹所击中,而取决于某只硅电板是否被泥水锈蚀。 D、未来士兵的各种各样的作业日益成为他们在现代战场上的作战。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来士兵手中的枪聚集了很多高科技功能,不仅是射击武器,还有观察、测距、定向、通讯等功能。 B、战争的残酷对于许多作战者而言,已脱离殊死肉搏,已无惨烈现场冲击感受。因而他也不会受道德的谴责。C、现代战争可使许多作战者脱离作战现场,即使远程导弹杀死千万人,操纵员仍看不见一具尸骸。 D、未来士兵是强大的,同时又是脆弱的,这便造成了他的生存尴尬。(三)、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文,完成913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注:缧绁:意为“监牢”。 诎:通“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 晏子出,遭之涂 遭:遭受 C. 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信:通“伸” D. 余虽为之执鞭 执鞭:驾车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子孙世禄于齐 B.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C.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D.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11.分别属于“越石父请绝”和“其妻请去”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A知己而无礼 B 不知我也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拥大盖,策驷马 C弗谢,入闺 D 不如在缧绁之中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A、 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荐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当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第卷(综合题 124分)四、阅读与鉴赏13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0分)(1)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4分)译: (2)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6分)译: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玉阶怨吴声子夜歌 李 白薛奇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15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一组)第一组;(1)书圣_的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_,又有清流激湍,_ _”一句,描绘出兰亭周围秀美的自然环境。 (2)_ 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 _,才下眉头, 。(李清照一剪梅)第二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莫使金樽空对月。_,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诗句出自 的名篇_。现代文阅读鉴赏(从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任选一类解答。30分)文学作品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8题。(12分)烛心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李丰春文)16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答_17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 (3分)答_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答_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9-22题。(18分)张家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是日,当我乘缆车登上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拂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像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为,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散文,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19. 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3分) 20.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3分) 21. 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4分) 22.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实用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8题(12分)。波兹曼的诅咒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答: 阅读下面一段传记,完成19-22题(18分)。火中取栗的人周晗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 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地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一样令人震惊。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惟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的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决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本文有删节)19第一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1)隐士的某种本质:_(2)不可解决的悖论:_20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21(1)“火中取栗”是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词义。(2分)答:_(2)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答:_22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的个人看法。(4分)答:_五、语言表达与运用题(10分)23、李老师刚领了工资回家,准备去银行存款。这时,单位的小王找上门来,想借钱应急。李老师考虑到小王有点滥赌,到处都欠有赌债,不想把钱借给小王打水漂;可又考虑到两人毕竟是一个办公室的,要是拒绝得不好怕今后关系不好处,他该怎么说呢?请你为李老师拟写一段话,要求语气委婉,得体,态度明确。(3分)24.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3分) 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连年大幅扩招。1999年扩招51.3万人,2000年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29.4万人。由于大幅扩招,入学门槛骤然降低,出现了高校教育质量滑坡现象。全国政协委员金开诚指出,高校扩招后,一定要把好“出口关”,对于“宽进”的学生,如果培养措施不得力,毕业标准不严格,就会形成“宽进宽出”、质量下滑的局面。一句话新闻:金开诚委员指出,_ _。25从下面两则广告中挑选一则,分析其语言技巧和作用。(4分) 长城电扇: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答: 六、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宣言,明确提出了“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请以“关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具有真情实感。2007-200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大兴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试卷语文试卷答题纸第卷(选择题 共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第卷(综合题 124分)四、阅读与鉴赏13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0分)(1)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4分)译: (2)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6分)译: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15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一组)第一组;(1)书圣_的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_,又有清流激湍,_ _”一句,描绘出兰亭周围秀美的自然环境。 (2)_ 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 _,才下眉头, 。(李清照一剪梅)第二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莫使金樽空对月。_,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诗句出自 的名篇_。现代文阅读鉴赏(从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任选一类解答。30分)文学作品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6-18题。(12分)16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答_17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 (3分)答_18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答_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9-22题。(18分) 19. 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3分) 20.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第二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3分) 21. 作者认为张家界风景的表现力足够惊人,请以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为例加以说明。(4分) 22.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2)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实用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8题(12分)。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8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4分) 答: 阅读下面一段传记,完成19-22题(18分)。19第一段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1)隐士的某种本质:_(2)不可解决的悖论:_20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21(1)“火中取栗”是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词义。(2分)答:_(2)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2分)答:_22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的个人看法。(4分)答:_五、语言表达与运用题(10分)23、(3分)24.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3分) 一句话新闻:金开诚委员指出,_ _。25从下面两则广告中挑选一则,分析其语言技巧和作用。(4分) 长城电扇: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联想电脑: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答: 六、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请以“关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具有真情实感。2004006008001000座位号: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2007.09月)1C(A项,“媲”读p,其余都读b;B项,“盥”读gun,其余都读hun;C项,加点的字全都读y;D项,“炽”读ch,其余都读zh)2、A(不只不仅, 不止数目上多于,或不停,牟取贬义词,尽管表转折,即使表让步假设,原型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依据,原形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和煦侧重于柔和,温煦侧重于温暖。)3、D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A登堂入室:指学问或技艺达到较高的水平。B五风十雨:指风调雨顺。C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4、D(A缺主语,B主谓搭配不当,C不合逻辑并列不当)5、A 6、D 7、D 8、B文言文阅读(22分)9.B(B项中的“遭”,意为“遇到”) 10.D(A项“于”的意思分别为“在”,“比”; B.项“乃”分别为副词“只是、仅仅”,介词表判断“就是”;C中“以”之义分别为“因为”,“凭借”;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11 A12B(晏子意识到自己进内室没有向越石父告辞,是无礼,有错就改,这才把越石父当做贵客对待)13. (有一次晏子)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从此以后,车夫就自觉地控制自己变得谦卑(或抑制自己,去除自己不良的做法)。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14.(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2分) (2)内容上,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2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