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的城市责任.ppt_第1页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ppt_第2页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ppt_第3页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ppt_第4页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 仲德崑 英国诺丁汉大学 博士 东南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主任 江苏省建筑师学会 主任 email: tel:最近,翻译出版了一本书。 cities for a small planet 小小地球上的城市 英 理查德 . 罗杰斯 richard roger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北京 前面的话 这本书是研究城市问题的,而它 的翻译过程也是我在国内和国外 几十个城市的宾馆中,以及在从 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飞机、 火车和轮船上,利用点滴时间完 成的。不像写作,翻译可以随时 随地进行,不必担心思路被打断 ,集腋成裘,支离破碎的时间竟 成就了一本译著。 在翻译此书的前前后后一段时间 内,对于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 展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 一些想法。在这里与大家做一个 交流。报告的内容,一部分是原 书作者的思想,一部分是我个人 的认识。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城市与城市文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三、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四、建设者的城市责任 报告的题目: 建设者的城市责任 一、城市与城市文化 为开始我们在我们的太空船地球上位置固定的航程,我们必须首先承认: 直至今日,大量的,供我们即时消费的,显然是令人向往的或绝对不可或 缺的资源,仍然足够允许我们继续使用,尽管我们是如此地麻木。但是, 由于这些资源最终是可耗尽的和可破坏的,它们也只是算到现在还是足够 的。这一供人类生存和发展至今的错误的缓冲器仅仅提供它发展到一定的 地步,正如在蛋中的一只鸟,它只有蛋壳中有限的液体营养物供它生存, 直至长成。 巴克明斯特.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地球行动手册 operation manual for planet earth 1957年,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发 射进入轨道。 卫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供我们自己观 察自己的全新角度。同时,这也是一 种全新的全球意识的信号,是在我们 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之间的关系方面 戏剧性的变化的开端。 从外太空回眸,地球大气层的美是令 人动心、令人震撼的 但同时, 它的脆弱也是显而易见的。环境污染 的痕迹,森林毁灭的外伤,工业化的 疤痕以及城市的蔓延,都证明了:在 我们对财富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正在 劫掠我们的生命支撑体系的每一个方 面。 地球我们的唯一家园 社会的生存总是依赖于人口、资源和环境 三个变量之间的平衡。对这一原则的忽视 在过去的文明进程中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 和致命性的后果。 我们同样也受到生存法则的控制。但是, 和过去的文明不同的是,我们是第一个全 球化的文明,因而也就第一次面临世界性 、全方位的污染的蔓延,自然资源的耗绝 和环境的恶化。 2000万人口的东京大都市区 此时此刻,在我们的上空大约有 400多颗人造卫星。它们装备了气象仪器,用以研究海 岸线、海洋和极地的变化进程,随时随地发回对森林绿地和大气的扫描资料,描述着污 染侵蚀的后果。它们所提供的资料对我们意识到地形地物的变化、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空 洞的严重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是人类从未面临过的重大的环境灾难产生的明证。 现代的消费强度将会造成的确切的远期后果目前恐怕尚难明察,但是,通过对它们的确 切后果作出科学的不确定性的估计表明,我们必须采用“预警原则”,并且必须采取行 动以保证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物种的安全生存。 911前后五角大楼卫星照片的对比 美国本土卫星照片 红色的深浅表示绿色植被的优劣 卫星照片 夜晚的欧洲 中国西藏地区卫星照片 中国丝绸之路卫星照片 在1900年仅有十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 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成为城市 人口,而30年后,这一比例将上升至四分之三。 城市人口的发展速率大约是每天增加25万人 大 约相当于每个月增加一个新的伦敦。 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粗放低效率的生活方式 正在加速污染和侵蚀增长的速率。 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是: 正是我们的城市是产生这种环境危机的根源。 对城市的需求和城市的持续 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同时, 城市生活本身并不一定导致 文明的自我摧毁。 我真切地相信,建筑和城市 规划的艺术能够演化成为保 证我们的未来安全的决定性 工具,能够为人类创造可持 续发展的、文明的环境。 未来的城市能够为修复人类 和它的环境之间的和谐提供 一个出发点。 这一乐观的估计源于以下三个事 实:生态意识的普及,通讯技术 的普及,以及自动化生产的普及 。 所有这些,都是发展具有环境意 识和对社会负责的后工业化的城 市文化的重要条件。 全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经济 学家、政治家、建筑师、规划师 、艺术家和市民日渐强烈地要求 以全球的观念来综合考虑未来的 战略。 联合国报告我们共有的未来 提出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 球经济政策的核心:我们应该以 在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的前提 下满足我们当今的需求为目标, 而且,我们应该积极引导我们的 发展向有利于世界的大多数人 穷人的方向转化。 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 核心是重新定义“富有” 的含义.“富有”应该包 括自然资产:新鲜的空气 、清洁的水源、有效的臭 氧层、蔚蓝的海洋、肥沃 的土壤和丰富的物种。 建议用来保证这一自然资 产的手段是规则,而更为 重要的是给予这一自然资 产的市场使用以合适的价 格。 过去人们总是认为所有这 些自然资产是取之不尽的 ,因而也就一文不值。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最终 目的是给我们未来的世代 留下丰富的自然资产,它 应该等于或更理想地,超 过我们从先辈那里所继承 下来的自然资产的总量。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对于城市来说,较之对于 其他任何地方,具有最重大的和最具效益的作用 。事实上,这一过程所取得的利益的潜力是如此 之巨大。因此,环境的可持续性应该成为现代城 市设计的指导性原则。 如果说,城市正在破坏 着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态 平衡,那么,我们的社 会和经济的行为方式正 是导致城市以造成环境 不平衡的方式发展的根 源。 城市病 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承载”能力都超出了它们的承受极限 。城市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它们增长的速率,使得任何满足城市增长的传统方式不 再适用。 在发达国家,人口和城市中的活动向梦想的郊区的迁移已经导致大规模的郊区开发, 道路建设的延伸,日益渐增的汽车的使用,拥挤和污染 这种现象以美国西部的 凤凰城(phoenix)和拉斯维加斯(las vegas)最为典型。 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正以引 人注目的方式建设着,而很少注意到密度对未来环境的 影响和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乡 村贫民向那些新的消费城市迁移。而所有这些地方大都 对穷人的生存状况漠然视之。 在发达国家,穷人被排除于消费社会之外,被遗弃和孤 立在内城的贫民窟中;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穷人 则被放逐在不断膨胀的悲惨的棚户区中。“非官方的” 或非法的居民往往超过正式的居民数量。 除了提供就业和富裕的机会以外 ,城市为城市社会提供一个物质 的框架。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在全世界范 围内,城市的公共领域,建筑物 之间为人们所用的空间被忽视了 或被抹去了。这一过程进一步加 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并且造成 进一步的贫困和社会隔离。 社会需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新 的城市规划理念。当今的城市生 长变化成了如此复杂和无法操纵 的结构,以致于人们几乎忘记了 城市存在的首要的和第一位的目 的是保障社区的人性的需求和社 会的需求。 “单一思维的(single-minded)”空间和“开放思维的(open-minded)”空间 “单一思维的”观念体现了 一种认为城市空间是满足一 种单一功能的思想,它通常 是保守的规划师和发展商决 定的后果。 郊区化的居住区,住宅开发 产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停车场、地下通道、环路、 购物中心,甚至小汽车本身 提供的都是“单一思维的” 空间。 当我们身处“单一思维的” 空间中时,我们通常处于匆 忙的状态。 “开放思维的”观念认为城市空间是多功能的,并且被演化或被设计成任何人均可 参与的、为多种用途服务的空间。 热闹的广场,充满 活力的街道、市场 、公园、街边咖啡 店则是“开放思维 的”空间。 当我们身处“开放 思维的”空间中时 ,我们常常有准备 地迎接人们的注视 并且更加乐于参与 活动。 我们的城市设计, 就是要创造“开放 思维”的空间。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地球这个星球不是无生命的。它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地球,它的岩石 ,海洋,大气以及所有生命体是一个伟大的有机体。一个自律的、自 变的、完整的生命体系。 james lovelock gaia 主席 城市问题 人口 城市从未容纳过如此之多的人口, 城市人口也从未占世界人口如此之 大的比例。 从1950至1990世界城市的人口增加 了10倍,从2亿增加至20亿。 人类的文明的未来将由城市决定并 将在城市中得到实现。 今天的城市消耗世界总能量的四分之三,并且至少造成四分之三的全球污染。它们是大 多数工业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 城市已经成为大地上的寄生虫,一个汲取营养和消耗能量的巨大的有机体:残忍的消费 者,残忍的污染者。 能耗 如果发达国家认为它们的污染、过度集中和内城的破败等问题是令人震惊的和骇人听 闻的,那么重视一下充斥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吧。发达国家城市的人口规模有效地得 到了控制,而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爆炸、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口的迁入等多重压力 使得城市以一种可怕的速率在扩展。 1990年全世界有35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其中22个在发展中国家。而到了2000年, 估计将有57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0万大关,而其中44个城市是在发展中国家。 污染 墨西哥城是受到这一双重威胁的典型例子:它同时以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污染 最严重的城市而著称于世。1900年它的城市人口是34万;而如今,它已拥有2,000万 人口和400万辆汽车,它是墨西哥的工业中心。 乘飞机的来访者常常会误认为飞进了一个暴雨区,而事实上,那只是一个笼罩在城市 之上的烟雾层。这个烟雾层比洛杉矶要恶劣4倍,而比世界健康组织(who)所制定的 标准要恶劣6倍。 一年有300多天臭氧指数超过危险指标;当污染过于恶劣时,工业生产受到限制,而公 众都急于待在室内。 然而,即使如此,农村人口的迁入仍在持续。1996年,墨西哥城面临了每个月为额外 的7万人口提供居住、公用设施和社会服务的严重问题。 由于这些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限制,像许多高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墨西哥城无法实现 可持续性的生长。 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城市应该如何设计,以容纳大规 模的增长,而同时又是可持续性的:城市在满足今天 的需要的同时不会危及后代。 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这里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早在1966年,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 丁就强调指出,我们的行为方式再 也不能像生活在“牛仔经济”时代 一样了。那时,有无限制的新领地 等待我们去征服,有无限制的自然 资源供我们消耗。 我们必须开始意识到我们小小的星 球只是一艘“太空船”一个拥 有有限资源的封闭系统。事实上, 地球上的生命全部来源于一个封闭 的系统,除了从太阳得到能量之外 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进入这个系统。 通过光合作用,太阳为地球上的生 命送来绿色植物和氧气。经历成千 上万年,绿色植物形成了像煤和石 油那样的化石燃料。 太阳是每天可以更新的能源,它形 成风和雨,而这些随时“更新”的 能源可以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被 搜集和消费。 城市本身必须被视为生态系统,而这一态度必须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城市设计方法和管 理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式。 一个城市消耗的资源可以用它的“生态脚印”来度量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生态脚 印”是城市赖于生存的地区,它比所有城市本身的物质边界要大的多。这些“生态脚 印”供给城市以自然资源,并且为它们的废物和污染的处理和排放提供场地。现有城 市的“生态脚印”事实上已经覆盖了整个地球。随着这些消费资源的城市的扩展,争 夺这些资源“脚印”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城市生态脚印的扩展和肥沃农田、海洋和原 始雨林的消失同步。由于存在这一简单的供给限制,城市生态脚印必须大大地加以缩 小和加以限制。 城市生态学家赫伯特.吉拉德曾 经坚持说:关键在于城市要以新 陈代谢为目标,这样资源的消费 通过提高效率被减少,而资源则 得到最充分的再利用。 我们必须循环利用物质资源,减 少废物,保护可能耗尽的能源, 并且开发可更新的能源。 由于绝大多数的生产和消费都发 生在城市里,现行的生产造成污 染的线性过程必须用以使用和再 利用的循环体系为目标的过程来 加以取代。这种过程提高城市总 体效率而减少它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通 过城市规划来管理它们对资源的 使用,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 发展全新的整体综合的城市规划 形式。 线性新陈代谢的城市以高的速率消耗和污染 循环新陈代谢的城市减少新的消耗并加大再循环 “紧凑型城市”(compact city) 现代紧凑型城市的创造要求摒弃单一功能的发展方式和汽车的统治地位。问题是如何 设计城市,使得城市中社区繁荣兴旺,并提高交通能力 如何为了个人的行动能 力而设计,不允许小汽车主导社会的生活,如何为了加速清洁的交通体系的使用而设 计,并且使我们街道的使用重新得到平衡,以有利于行人和社区生活。 紧凑型城市围绕位于公共交通节点的社会的和商业的活动中心来进行发展。这些中心 相应地又可以作为邻里发展的焦点。 紧凑型城市是这些邻里的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