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水力发 电 yunnan w ater p 0wer 第 2 9 卷 第 4期 宋 山水 电站 白马 山引水隧洞综合物探 苏智光, 钱东宏 , 廖建军 , 张辉 , 邓军 ( 中国水电顾问集 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 云南 昆明6 5 0 0 5 1 ) 摘要 : 介绍对红河宋 山水 电站 白马山引水 隧洞宏观地质情况应用综合物探 的勘察实 例 , 说明合理地应用综合物探 , 可全面地解 决地质勘察 问题 , 满足工程需要 。 关键 词 : 综合物探 ; 大地 电磁 ; 钻孔成像 ; 面波勘察 ; 声波测井 中图分类号 :tv6 4 2 4 ; tu4 5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3 9 5 1 ( 2 0 1 3 ) o 4 0 0 6 6 -0 6 e o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6 -3 9 5 1 2 0 1 3 o 4 一o 1 8 1 前 言 在解决某个地质问题时应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 勘察 的过程就称为综合物探。人们总是用单一的物 探方法 , 期望将面临的地质调查 问题得到圆满 的解 决 , 但在实际工作中, 某一物探方法既有其独特的优 越性 , 也存在其局限性, 有时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 的。如在一个工程测区, 硬性规定只使用某一种物 探方法 , 如果这种方法满足某一物理特性( 如 电性, 磁性 , 弹性, 密度等) , 当然能使物探工作收到满意的 结果, 一旦不满足某一物理特性 , 必然会使物探异常 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与结论 , 有时还会与实际情况产 生较大的差异 , 原因就在于单一 的物探方法, 只是利 用岩土层中各种物理场的一种特性差异, 如电法勘 察是利用其电性差异 , 地震和声波勘察是利用其弹 性波波速差异。克服和解决这种 困境局面, 切实可 行 的途径 , 就是针对勘察对象投入多种不同的物探 方法 , 进行综合物探 。根据岩土层 中的各种物性差 异, 依据不同的物性参数 , 辨别 同一地质问题 , 使不 同的方法之间相互映证 , 取长补短 , 综合地得出较为 合理的解释与结论 。 2 工程概况 宋山水电站 白马山引水隧洞位 于云南省红河州境 内。隧洞进 口始于杉木洞村 , 出口位于坎家村 , 隧洞 全长 5 9 6 7 5 m。 2 1 地 形地貌 白马山隧洞测区内主要分布地层为二迭系的碳 酸岩 , 因而表现出较显著的卡斯特地貌特征。其东 、 西 、 南三面为河流左岸谷坡 以及穿洞槽 冲沟所交叉 切割, 地形起伏剧烈 , 总体上具有上陡下缓的地貌特 征 , 即上部主要为厚层灰岩构成的悬崖陡壁 , 陡崖高 7 0 1 0 0 m, 坡度大于 7 o 。 , 局部甚至为仰坡 , 下部则 主要为崩坡积物所形成的中陡坡地。北面是辣椒湾 所在的溶蚀洼地, 地形起伏略缓。除陡崖处可见基 岩露头外 , 山体的大部植被茂盛 , 其中既有人工种植 的树林 , 亦有野生的灌木丛 。在 山顶处的灰岩地层 露头上 , 溶沟、 溶缝等表层岩溶现象极为发育 , 而其 周边陡坡发现有数个大小不等的溶洞 , 但洞深较浅 , 多为溶蚀崩塌物质所充填 , 已无地下水活动迹象。 2 2 地 层岩性 本测区 主要 出露 古生界 石炭 系 中统黄 龙组 ( c 。 h ) 灰岩、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 p q ) 灰岩、 下统茅 口 组 ( p m) 灰岩。第 四系为崩 、 坡积 ( qc o - +d ) , 冲、 洪积( qp 1 +a 1 ) , 人工堆积 ( q m1 ) 。其 中以二迭系下 统栖霞组地层分布最为广泛。 2 3 勘察目的 应用物探方法对隧洞部位宏观地质情况作出初 步预报 , 为隧洞的开挖支护提供依据 , 提出建议 。 2 4 物探布 置 依据勘察 目的, 在隧洞进 口与 出口部位分别布 置大地电磁法、 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进行勘察, 在靠 近隧洞 中部位置布置两个钻孑 l , 分别进行全柱 面钻 孑 l 成像与声波测井 。 本次物探布置见图 l 。 2 5 物探 工作量 完成的工作量见表 1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o 4 1 5 作者简介 : 苏智 光( 1 9 7 6 一) , 男 , 云南建水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工程质量检测及 岩石力学试验工作 。 苏智光 , 钱东宏 , 廖建军 , 张辉 , 邓军宋山水电站 白马山引水隧洞综合物探 6 7 表 1 工作量统计 表 图 1 白马 山隧洞综合物探布置图 3 工作方法及原理 3 1 大地电磁 采用美国 g e o me t r i c s 公司的新技术产品 s t r a t a g e m e h4大地连续电导率剖面仪 , 勘察深度可达 1 k m。该仪器勘察两个正交 的电场分量 ( e , e y ) 和两 个磁场分量 ( h , hy ) , 利用上述测量采集 的参数可 求得两个不 同方 向上的视电阻率值和阻抗相位值 , 由于一次勘察可得到四条曲线 , 由这几个参数综合 进行计算 , 提高了测量点电阻率值 的测量精度。 e h4通过发射和接收地面电磁波来达到电阻率 或电导率 的测深。连续的测深点阵组成地下二维电 阻率剖面 , 甚至三维立体 电阻率成像。 地面 电磁波发送到地下 , 电磁波在岩 土中的传 播遵循 ma x we l l 方程。如果假设大多数地下岩土为 无磁性 物质 , 并且宏观上 均匀导 电, 不存在 电荷 积 累 , 那么 ma x we l l 方程就可简化为: 2 h + k2 h 一0 ( 1 ) 2 e+ k2 e一 0 ( 2 ) ( 1 ) 和( 2 ) 称为亥姆霍兹方程 。 其 中 k 一 ( 3 ) 称作复波数或传播 系数 。这时可将 k 写成 一a + 。a称为相位系数 。 称为吸收 系数 。在 e h4 测量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内( 0 1 hz 1 0 0 k hz ) , 通常 可以忽略位移 电流, 这时 k 进一步简化为 : k一 = ( 4 ) 这里 一为虚数符号 ; 是 电磁波角频率 2 , 单位是 r a d s 。 由亥姆霍兹 方程变化 的磁场感 生 出变化 的 电 场 , 有磁 电关系 : h 一 l p ( ( 5 ) 表面阻抗 z定义为地表电场和磁场水平分量 的 比值 。在均匀 大地 的情况下 , 此 阻抗与入射场 的极 化无关 , 和地电阻率以及 电磁场的频率有关 : z一 f ( 6 ) 式中: 厂是频率 , id 是 电阻率 , 是磁导率。( 2 6 ) 式 可用于确定大地的电阻率 : 1 i e l 。 , ld 一 i 耳l 式中: p的单位是 i n, e的单位是 mv k m, h 的 单位是 n t。 对于水平分层大地 , 此表达式不再适用, 但用它 计算得到的电阻率将随频率改变而变化 , 因为大地 的穿透深度或趋肤深度与频率有关 。 苏智光 , 钱东宏 , 廖 建军, 张辉 , 邓军宋 山水 电站 白马山引水隧洞综合 物探 6 9 质点 的震动轨迹为逆 时针方 向转动的椭 圆; 而洛夫 波是 由 p波与 s h 波相互 干涉形成的, 其质点在垂 直于波传播方 向的水平面 内振动。 目前 , 国内外所 开展的面波勘察技术一般是利用瑞雷波进行 的。 利用瑞雷波的频散现象和振 幅衰减规律把地表 两点测得的某一波长的瑞 雷波速度 v r( v r一 x t, 其中 a x为检波器间距 , t两信道时差) , 近似 视为瑞雷波在厚度为 1 2波长的地层中传播 的平均 速度 , 改变激发频率可测得不 同深度 ( d= = = v r 2 f, 其中 d为勘察深度 , ,为频率) 的瑞雷波的平均速度 和求得各地层的速度 , 即利用不 同的频率 , 可得到地 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 利用同一频率 , 可测得 地层沿水平方 向上的变化情况。 3 4 声 波测 井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岩体中传播的速度来反映岩 体物理特性 。现场测试点距 0 2 0 m。声波在井 内 流体 ( 耦合介质) 、 井壁岩层中的传播 , 是 弹性波在弹 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由声波仪记录的声波传播波 形、 传播速度 , 从广义声学角度来看 , 已携带 了大量 的岩体物理信息。原理上, 同一种岩性, 声波传播速 度高, 表明岩体的性状好 , 反之较差。同一种岩性不 同的风化带 , 强风化带岩体的声速要低于弱风化带 和新鲜基岩的声速 。 声波检井探头结构、 实物和工作原理见 图 5 、 图 6和 图 7 。 图 5 声 波测井探头结构 图 图 6 声 波 测 井探 头 买物 图 发射探头发出的超声波经过耦合剂 ( 水) 传播到 孔壁 , 沿孔壁传播后在时刻 t 、 t 分别到达两个接收 点 , 仪器主机记 录并存储 初至时刻 。s s 。 段 ( 实 为 b c段) 孔壁平均波速计算如下式 : vp l ( t 2 -t 1 ) ( 1 0 ) 3 5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即高密度直流 电阻率法 , 实际上属 于直流电阻率法, 基本原理与传统普通直流电阻率 法相同 , 不 同的是 , 它是一种组合式剖面装置。 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是以地下介质 ( 岩层) 的导 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下各种介质在 施加人工 电场作用下, 由于介质 的电性差异导致地 下传导 的电流分布也存在差异 , 用视 电阻来反应 出 这种电性差异性分布。在一定 的供电和测量电极排 列方式下 , 通过对供电电极供 电, 测量 电极测量 出测 量电极之 间的电位差 , 通过反演计算出地下岩土体 视电阻率 , 然后通过对视电阻率 的分布规律进行分 析来寻找地质 目标体。 图 7声 波 测 并 原 理 图 由于高密度直流电阻率 法提供 的数据 量大, 信 息多, 并有勘察精度高 , 速度快和探测深度较大等特 点 , 因此在工程勘察应用很广泛。 由于场地地形起伏较大, 故数据采集 中采用抗 干扰能力最强的 a排列( 温纳装置 amnb ) , 每次测 量共布置 5 8根 电极 , 电极距 5 m, 有效探测深度约 4 0 m 。 0 排列测量方法工作 时, ammnnb为一 个电极间距 , a、 m、 n、 b逐点 同时向右移动 , 得到第 一 条剖面线 ; 接着 am、 mn、 nb增 大一 个 电极 间 距 , a、 m、 n、 b逐点同时向右移动, 得到另一条剖面 线 ; 这样不断扫描测量 , 得到一个倒梯形断面 。a排 列示意见图 8 。 4 成果及资料分析 4 1 大 地 电磁 在大地电磁法工作过程中, 除 了白马 山隧洞 出 口部位存在电力线干扰外 , 无其它大的干扰源 , 野外 数据采集质量好 。剖面总测试长度为 6 8 0 m, 测点 数为 3 7个 , 其 中桩号 3 8 5 5 5 0 m段为陡崖 , 无法进 鍪 云南水力发电 2 0 1 3年第 4期 行测试。 - _ l _ l _ _ _ _ - - a m n b 图 8 高密度电法 a排列示意图 该段整体为中厚层灰岩 , 桩号 1 0 0 3 0 0 it i 之间 段在高程 8 5 0 m 以下存在一个较大 的低阻区域, 电 阻率小于 1 0 0 0 m, 推测为含水 的溶蚀裂 隙发育 区或破碎带; 隧洞出口附近即桩号 5 5 0 6 0 0 i t i 段低 阻异常是页岩 。 在隧洞通过 的部 位 , 无 大 的地质 构造及 异常。 详细情况见图 9 、 图 1 0 所示。 1 量 醛 缸 匡 嫩 瓤 距 离 m 图 9 白马山隧洞大地 电磁勘察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圈 1 0 0 0 蟊 9 0 0 呕 鉴8 0 0 7 o 0 罨 a 蒋 器 距离, m 图 i 0白马 山隧洞大地电磁勘察解释成果剖面图 4 2 钻孔成像 1 )mki 孔 mki钻孔测试段为 0 o 4 5 4 m, 测试进尺 4 5 4 m。岩性为灰岩。在 0 3 m有夹泥 和溶蚀现象, 6 1 4 m段孔壁 比较破碎 , 1 4 m 以下比 较完整。基本没有掉块现象 , 裂隙宽度 0 5 3 mm, 以未充填为主 。 2 )mk2孔 mk2钻孑 l 测试段 为 0 0 1 5 3 5 m, 测试进尺 1 5 3 5 m。岩性为灰岩 。裂隙以陡倾角 裂隙和水平裂隙为主, 基本未 张开。4 0 m 以下孔壁 完整, 裂隙很少 。全孔无掉块现象 。局部有小 的溶 孔。隧洞经过段孔壁完整。 4 3 面 波 本次面波主要任务是勘察 白马山人 口及 出口处 覆盖层厚度 , 测出覆盖层及基岩的瑞雷波波速。 白马山人口测点为 1 8个, 剖面长度 1 8 0 m; 白马 山出口测点为 l 5 个 , 剖面长度 1 5 0 m。 白马山入 口纵 剖面覆盖层在桩 号 一1 4 0 3 m 段厚度在 5 7 m之 间, 其 中在桩号 一6 0 2 0 m段 厚度为 7 m左右 , 山坡上基本无覆盖层。覆盖层为 黏土, 面波速度为 1 4 0 m s 2 8 0 m s 。基岩为灰岩 , 面波速度为 3 0 0 m s l 5 3 0 m s 。 白马山隧洞 出口纵剖面在桩号 7 2 0 7 6 0 m 段 基本无覆盖层 ; 桩号 7 6 0 7 9 0 r n段覆盖层厚度 约 1 2 m; 桩号 7 9 0 8 8 0 m段覆盖层厚度约 2 5 m, 面波速度为 1 3 0 m s 2 9 0 m s 。基岩为灰岩, 面波 速度为 4 1 0 m s t1 6 7 0 m s 。 4 4 声波测试 mk1 测试段为 2 7 2 4 6 0 m, 测试量为 1 8 8 mo mk1 号孔在 2 7 2 3 6 8 m段波速集中在4 0 0 0 m s 6 2 0 0 m s , 表明岩体完整 、 坚硬 。有个别点速 度在 2 7 0 0 m s 3 7 0 0 m s , 为裂隙或小破碎造成。 在 3 6 8 4 6 0 m段, 波速较低 , 主要在 2 0 0 0 m s 3 1 0 0 m s , 局部波速 4 0 0 0 m s -5 5 0 0 m s , 经分析 表明为岩层中碳质含量高造成 。 mk2因无法注水 , 未进行声波测试。 4 5 高密度电法 完成 4个剖面, 共 1 0 7 0 i n 。在 白马山入 口、 白 马山出口各布置一条纵剖面 、 一条横剖面( 横剖面为 辅助作用) 。 1 )人口 纵剖面显示 白马山隧洞入 口的经过区 域视真电阻率大部分在 2 0 0 elm2 0 0 0 q r n之 间 , 为灰岩 。山坡上覆盖层不超过 5 0 c m, 多夹有块 石。桩号一1 6 0 0 m段覆盖层为黏土夹少量块石 , 视真电阻率大部分在 2 0 1 “ i m6 0 el m之间, 厚度 5 1 0 m 之 间 。 2 )出口 纵剖面显示 白马山隧洞 出口处地表视 真电阻率较高 , 在 3 0 0 q m1 0 0 0 q i n之间, 说 明覆盖层很薄或基本 没有 。桩号 8 1 0 8 8 0 r n段覆 盖层在 3 m5 m之间。桩号 8 1 0 8 6 5 m下约 1 0 17 1 有一低阻异常, 推测为溶蚀裂隙发育区, 但距离隧洞 出口较远 , 故无需关注。 横剖面显示 隧洞 出 口附近为高阻区, 为地表基 本无覆盖层。出口下方 2 o it i 左右有低阻异常区, 为 页岩。 苏智光 , 钱东宏 , 廖 建军 , 张辉 , 邓军宋 山水电站 白马山引水 隧洞综合物探 7 1 5 结 论 本次面波和高密度电法勘察表明在白马山隧洞 的进 、 出口处的覆盖层厚度很小。人 口平均厚度约 3 m, 出口则基本无覆盖层 。 声波测试 , mk1号孔成果表 明在孔深 3 7 6 m 以上 , 岩体 完整、 坚硬 , 大部 分波速在 4 1 0 0 m s 6 2 0 0 m s 之 间; 孔深 3 7 6 r n以下波速大部分在 2 0 0 0 m s 3 3 0 0 m s 之间, 是岩层中碳质含量增高 造成 。 钻孑 l 成像勘察表明 mk1孔壁在 3 m 以上有溶 蚀和泥质充填 , 3 1 3 r n裂 隙较发育 , 宽度 小未充 填 , 以陡倾角为主 , 1 3 m 以下孔壁较完整 , 小方解石 脉较多。mk 2 孔壁总体完整, 无掉块现象。裂隙以 ( 上接第 3 7页) 从表 3 及 图 1 1 可知 1号导流洞出 口段 v类 围 岩板岩 区在 i层 、 层开挖过程位移相对较小 , 基本 在 1 0 mm以内, 层开挖 时位移发生 了突变 , 最大 达到 3 4 9 6 mm, 于是将变形情况报告上级 , 得到各 级部门的重视, 停止开挖 , 增加 了锚筋桩 、 预应力锚 杆 、 锚索施工 , 使变形趋于平稳 ; 从表 3及图 1 2可知 2号导流洞 出口段 v类 围岩板岩段在 i层 、 层开 挖过程位移相对较小 , 基本在 1 0 mm 以内, 层开 挖时位移发生了突变 , 最大达到 7 2 7 1 mm, 于是停 止 了开挖 , 设计在现场增加了 2 8 8 根预应力锚杆, 施 工结束后变形趋于平稳 ; 综合上述 l号 、 2号导流洞 出口段 v类 围岩板岩段各层开挖对围岩变形影 响 明显 , 围岩变形规律性 明显, 出现突变后及时跟进及 进行了补强和补救措施 , 补强实施完成后位移变化 趋于平稳 , 未发生安全事故 , 支护效果 明显 。 综合上述不 利因素给岩体轴 向位移带来 的影 响, 结合位移分布曲线的斜率变化及岩体变形特点, 整体上看 , 1 号导流洞 出口段主位移影响区在 1 0 m 以内( 见图 1 3 ) ; 2号导流洞出 口段 主位移影响区在 8 m 以内( 见图 1 4 ) 。 4 结 论 通过在 1号、 2 号导流洞 出口段 v类 围岩板岩 区安装埋设的 6 套锚杆应力计, 6 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办公装修合同协议范本
- 2025艺人经纪合同范本(与经纪人签订)
- 2025合作协议 合同范本
- 2025二手店面交易合同模板
- 2025企业茶叶批发合同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原卷版)
- 基础护理皮试说课
- 超声护理方案
- 酒店安全知识培训
- 大一自我鉴定总结模版
- 2025年河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3、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9分)
-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
- 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康复
- 闯关迷宫课件教学课件
-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备课设计方案)
- 劳务挂靠合同范本(2篇)
- 体育-小学田径水平二(三年级)田径单元-折返跑教学设计
- 踝泵运动健康宣教课件
- DB4102-T 002-2024 黄河鲤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