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_第1页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_第2页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_第3页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_第4页
第4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太阳仙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 第 43 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索玉梅雪域高原的“ 太阳仙女 ” 16 岁,她从青海玉树入伍。今年,她荣膺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 “ 南丁格尔奖 ” 。 玉树地震,她失去四位亲人, 10 天后回家给逝者一个鞠躬、生者一个拥抱,而后,这位脸庞清秀,稍显单薄的女军人又踏上了救灾的行程。 那一年,她 58 岁,身背 50 多斤的药箱,在玉树地震灾区走村串户进帐房、上寺庙送医送药。她就是解放军第四医院副主任护师索玉梅,她是我军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藏族女干部。 索玉梅,解放军第 4 医院副主任护师,从事护理工作 40 年,先后荣获 “ 抗震救灾优秀 *员 ” 、兰州军区 “ 双秀奖 ”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玉树地震 康巴藏语抚慰伤者心灵 2010 年 4 月 14 日早晨,玉树广袤的草原,大地颤抖。 级地震将早春的玉树瞬间拉到严冬。 作为离玉树最近的部队医院,第四医院迅即展开工作,兵分两路。一路由 39 名医护人员、 8 台车组成的高原医疗队,紧急开赴 800 多公里外的玉树;另一路在家严阵以待,做好救治后运送伤员的准备。 玉树是索玉梅的家乡,她的亲人就在玉树 .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非比寻常的牵挂,只能深深的埋在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中。震中情况怎么样?伤亡如何?会有多少人转送到西宁? 在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准备工作只能充分、更充分 . 一批又一批的伤员送到了医院,其中重伤员就有 170 位。 地震当天中午,正在西宁抢救伤员的索玉梅惊闻家中四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 58 岁的她悲痛之中,几乎难以站立。 院长闫自强劝索玉梅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她摇头拒绝了。说此时不想回家,那是假话,忍着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我虽然不能在抗震救灾一线抢救群众,但在后方医院,我要为救治这些父老乡亲尽最大的力量! ” 此后的十天里,这位 58 岁的军人干活不比任何一个年轻人少。 ”10 天来,她中午 没休息过 1 分钟,晚上 12 点多了照样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真怕她累倒了。 ” 跟索玉梅一起工作的护士范兴爱心疼地说。 43 岁的藏族伤员扎西多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自己也肋骨骨折、肺挫裂伤,转运到医院后,扎西拒绝治疗,时常半夜在过道大吼大叫,抱头痛哭。索玉梅一边帮他擦身子、洗衣服,跟他一起听音乐、做放松操,使他的恐惧紧张症状得到了缓解,开始接受治疗。 出于感同身受,也出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看到许多伤病员不同程度地出现情绪失常、悲伤过度、连做噩梦等状况,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 索玉梅向医院建议,紧急成立了心理辅导办公室。 在医院 170 多名重伤员所在的护士站都有索玉梅的手机号码。伤病员们心里难受的时候,总愿意找这个满口康巴乡音的解放军倾诉。 扎西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伤病也恢复的很快。后来,扎西知道索玉梅在地震中失去四位亲人时,感动的说: “ 大姐,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 .” 被废墟掩埋了 7 个小时,失去多位亲人的噶马江才和重伤的儿子送到医院时情绪低落,伤势恢复缓慢。 “ 亲人已经离去,但你还有儿子。你要坚强,要好好活着! ” 听到熟悉的康巴藏语, 67 岁的藏族老人失声痛哭。 失去四位亲人的藏族孕妇仁青卓玛、失去三位亲人还强忍悲痛连续参加抢 险救灾的小伙子公保南加 . 劫后重逢,亲人相拥,未语泪先流 . 地震发生 10 天后,索玉梅终于回到日思夜想的玉树结古镇。 这位有着 40 年军龄的老兵,迈过废墟瓦砾找到挤着 9 位亲人的帐篷新家时,仅仅给健在的亲人一个拥抱,给逝者的照片一个鞠躬。照片中的侄女,带着出生只有 40 多天的孩子,在地震的前一天刚刚从索玉梅西宁的家中回到玉树。 短短 20 分钟后,她毅然走向了医院设在灾区一线的医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 站 . 58 岁的她,不顾身体抱恙、灾区条件艰苦,和年轻 护士一样,每天背着 50 多斤的药箱,走过家乡的村村户户,进帐房、上寺庙,为灾区伤员送医送药、输液、当翻译,在玉树灾区坚守了 2 个多月。 索玉梅曾写到: “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只要人民需要,我将把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奉献给护理事业。 ” 青海高原 40 余年奉献护理事业 作为青海的第一批藏族女兵,索玉梅 16 岁参军入伍来到部队,能歌善舞的她原本是青海省军区的一名文艺兵。一年多后,省军区宣传队解散,索玉梅来到第 4 医院,在兰州军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之后,她成为高原医疗队的一员。 从那时候起,索玉梅就知道,选择做一名 “ 提灯女神 ” ,便意味着自己微弱的灯光可以照亮患者的前行之路,而自己的人生将充满仁爱、道义和奉献。 青海高原平均海拔 3500 米以上,条件极其艰苦。多年来,索玉梅多次跟随高原医疗队,攀高山、越雪岭、进毡房、下牧场,足迹几乎踏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 一次,高原医疗队来到海拔 4000 多米、高寒、缺氧的唐古拉地区,藏族姑娘康南措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垂危。索玉梅毅然把胳膊伸到医生面前,坚定地说 “ 抽我的吧 ” ,在医疗队员的带动下,老乡们也纷纷挽起袖子,献出了在 “ 生命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 禁区 ” 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鲜血。 年轻的姑娘得救了。 多年来索玉梅护理和参加抢救的重危病人多达七百多人次,护理过的普通患者不计其数。 一位叫高建文的患者因患休克型肺炎住进了医院,他还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由于在家里长期卧床,护理不当,全身长满了褥疮,有的已溃烂流脓,大小便失禁,粪便腥臭难闻,同病房的患者谁也不愿意与他为邻,硬是要求调换病房。索玉梅一面向其他患者做说服工作,一面为高建文洗澡、理发、剪指甲、换衣服、对褥疮溃烂部位天天坚持给他换药照烤。 还有一位叫曲守莲的老人,患心脏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由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曲守莲心情极度烦躁,别人谁都不敢靠近她。 索玉梅定期为老人翻身、洗梳、晒被褥、洗衣服,还和她拉家常,设法减轻她的痛苦。老人在临终前说: “ 索护士待我比亲女儿还孝顺。 ” 一次次行走在平均海拔 3500 的青海高原,索玉梅在看、在学习、在思考: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女干部,她在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特殊的作用;作为护理部主任,她在思考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根据多年临床护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索玉梅撰写了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