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_第1页
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_第2页
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_第3页
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_第4页
攀枝花东区水环境资料收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类 类 类 类 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 H值(无量纲) 6 - 9 3 溶解氧 饱和率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0.02(湖、库 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 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订,并以文件形式颁布的关于用水水源或排放污水中水质成分容许含量的统一规定。包括条文规定和物理性质、化学特性等的水质参数容许值两部分。规定的水质参数值,随时期、地区和水的用途不同而异。水质标准是科学管理水质、执行水资源保护法规,从事水质规划、水质评价和水质预测等的依据。 制订依据 水质基准。即关于水体中的某成分同特定对象 (人、水生物或建筑物等)之间的浓度-效应关系的规定,以不产生危害或不产生不良影响的浓度作为水质基准,如卫生水质基准和渔业水质基准等。经济技术可行性。力求使制订出的标准,既能满足各种用途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又能使实现标准的经济力量和防治技术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达到。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同,故在管理上,对允许排污量的控制宽严程度也有差异;人群、生物群的生态特征、生理机能不一样,对水质差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高山地区同滨海地区,热带地区同寒带地区的人群之间和不同地质区的人群之间,对异地水质的反应不同,较为敏感。鱼类、水生物对水质的敏感程度更为明显: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咸水鱼类和淡水鱼类,耐污种类和清洁种类,表层不耐缺氧的生物群和底栖耐缺氧生物群。如果条件骤变,这些水生物中绝大多数不能生存。 分类 水的用途很广,水质标准种类繁多。按管理控制对象分两大类:一类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对象是水环境。它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水需要而制订的专业水质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面水卫生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风景游览区水质标准等。另一类是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称污水标准),其控制对象是水污染源,这是为了防止水体污染,控制污染源任意排污而制订的水质标准,如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因制订时考虑的侧重面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工业设备条件和工艺水平而制订的各种污染物的最高浓度值和废水排放的统一规定,如“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工业设计排放标准”等。 另一种是从保护水资源出发, 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考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和允许负荷量而订的各污染源(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统一规定,如中国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日本的总量规制等。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前者是后者制订的依据,后者是达到前者的保证。按管理范围,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着眼于全国普遍的共性问题,从保护水质的总目标出发,提出水质分类,分级标准,它是确定地方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各地区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污染现状、水体功能、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特点等在一定时期内对水质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地方水质标准。地方标准一般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批准颁发,报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地区性水质标准,是当地保护水质的执法依据。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有不同的质量标准。有国务院各主管部委、局颁布的国家标准,省、市一级颁布的地方标准,有不同行业统一颁布的行业标准和各大型全国性企业统一颁布的企业标准。水资源保护和水体污染控制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制订水体的环境质量标准,保证水体质量和水域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订污水排放标准,对必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必要而适当的处理。对水质要求最基本的是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GB3838-2002。GB表示国标,3838表示标准号,2002表示发布年代。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污水排放国家环保总局也制订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另外,为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又制订了一控双达标政策:一控-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双达标-重点企业、工业企业污染源处理达标;城市的地面水和空气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标。环保工作总的目标:抓好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环保产业、核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国际合作;执行产业改造政策,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结合技术改造,促进国有企业达标;推行ISO绿色产品国际认证;加快治理设施建设进度,巩固达标成果,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和停产或关闭,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函200319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四川省水功能区划报告的批复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区域概况攀枝花市东区是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面积167平方公里。位于川滇两省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 08-10215,北纬2605-2721。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范、华坪、永仁3县为界。 枢纽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沿海、沿边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地理东区地处川西高原南部和滇西高原北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两江交汇处,属横断山系属亚热带干热河谷季风气候区。 气候年内因分别受热带大陆和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及其特有的山地地形,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点: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地方小气候复杂多样,气温年差较小,年内干、雨季分明,四季不甚明显等亚热带西段共有的特点。一年中,春暖旱重,风高物燥,蒸发旺盛;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多夜雷雨;秋雨少,土壤湿润;冬无严寒,雨水稀少,日照充足。 资源攀枝花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多也分布在东区辖区内,为东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东区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矿产资源富集,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辖区已探明的矿藏40余种,钒钛磁铁矿储量达98亿多吨,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其中,钛储量5亿吨,居世界之冠;钒储量1.2亿吨,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铁保有储量47.6亿吨,铁矿石品位较高,开发条件好,邓小平同志曾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地貌特征攀枝花市东区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区,峡谷地貌。晋宁至燕山期, 攀枝花市东区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相对被剥蚀和侵蚀,形成宽阔的剥蚀面,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以后,原剥蚀面遭到破坏,上升地带继续被剥蚀和侵蚀,凹陷地段成为断陷盆地接受沉积。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剧,形成深沟峡谷,使地貌呈现山高谷深河谷交错分布的特点。 东区地势由南往北倾斜,金沙江以北片区则向南倾斜,南北高,中间(金沙江)低,西高东低,地形起伏、高差悬殊5001000米。 一、侵蚀堆积地貌 河谷阶地 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大河河谷地带。区内金沙江河谷级阶地中,级阶地高出江面1620米,沿江断续分布。级阶地高出水面48112米,阶面完整平坦。级阶地高出水面93140米,阶面常被河谷切割。级阶地高出水面200240米,阶面呈浅丘状起伏。级阶地高出水面340350米,零星分布于两岸浅丘包上。其他河谷仅级阶地较为发育。 蚀余台地 主要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零星分布于金沙江南岸斜坡及山间凹陷地带。台地呈浅丘状,顶平或浑圆而围陡,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地段。 二、剥蚀构造地貌 褶皱中山 即剥蚀中山类型,主要分布在碎屑沉积岩区,由向斜山、背斜山、单面山等构成,一般山脊海拔2000米,切割深度1000米。山脊呈尖棱状、浑圆状,山体多为单面山地貌。 断块中山 主要分布在大河一带,由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山脊海拔大于2000米,切割深度大于1000米,多为高中山。金沙江与大河之间山脊海拔小于2000米,切割深度5001000米,为中山。 气候特征东区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冬半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夏半年受热带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全年只分干、雨两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的5月为干季。9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在同纬度地区形成一个独特的高温区。 气温与光照该区域年平均温度20.9,平均气温和总热量在全市属于偏高区域,最热月一般出现在5月至6月(炳草岗1987年6月22日极端最高温度达41),最冷月出现在12月或1月(1983年12月28日极端最低温度为-1)。全年以1月和2月的温度日较差最大,月平均值为13左右,最大日较差可达20以上。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2640小时左右,年平均晴天约240天,雨天约60天,阴天约65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约632100焦瓦/平方厘米,辖区太阳能利用率高,利用前景广阔。 降水与湿度区境内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 年蒸发量为24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 阿署达村、五道河村等与炳草岗片区海拔区域相比,降水量相对增加,蒸发量减少,气温降低,有利于作物生长。 气压与风东区年平均气压值为878.0 毫巴,6月最低,11月最高。高低之差9毫巴左右。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和冬季均为东南风。年最大风速达18.3米/秒,年平均风速夏季2米/秒,冬季1.1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2.2天,年静风频率为46%,25月上旬为风季,秋季风速最小,大风日数最少,静风频率最高。 雪、霜、雾 东区年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海拔1400米以下基本无冬季,夏季长达半年左右。1983年12月降大雪为历年罕见,2000年冬季阿署达村独降小雪。 境内平均霜日在14.2天,初霜期在12月中旬,终霜期一般在2月,无霜期平均287.6308.1天。一天中霜的持续时间很短,阿署达村霜期稍长,一天中霜的持续时间也较低海拔地区稍长。 东区雾日十分少见,年均2.9天。 矿产资源金属矿 主要分为黑色金属矿和有色金属矿。铁矿首数钒钛磁铁矿,其次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钒钛磁铁矿以铁为主,伴生有钛、钒、铜、钴、镍、硫、铬、磷、镓、钪、铂等10余种有益矿石,储量大,分布集中,伴生组分丰富,开采条件好。境内主要有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倒马坎、公山五大矿区,表内、表外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工业储量8.1亿吨,国务院批准工业储量6.64亿吨,可利用工业储量4.78亿吨;二氧化钛储量2.76亿吨;五氧化二钒储量615.8万吨。铁、钛及钒已被开发利用,成为攀枝花市的支柱产业。 非金属矿 主要为饰面石材资源,可作为饰面石材开发利用的岩浆岩有太古至下元古代中粗粒石英闪长岩和海西期二辉辉长岩、角闪辉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绿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斑状粗面岩、辉斑玄武岩等。另外可作为饰面大理石和板石开采的有砾岩、石英岩状砂岩、大理岩等。粘土岩、砂石是境内分布较广的矿产,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已被掩盖。 梅花玉花岗石境内储量较丰且块度大,不仅可做玉石开采利用,还可加工成板材,有较高市场价值。经勘探,东区境内有一定储量的宝玉石资源。 建筑石料 正长-闪长岩分布在弄弄沟,保有储量418.9万立方米;大理石分布在炳草岗,保有储量382万立方米,都是境内主要的建筑石料。此外,蛭石、硅石在倮果还有一定储量。 人口数量建区初期,户籍人口主要由职工构成,职工队伍多由全国各地支援艰苦地区三线建设或部队转业成建制调入,男性人口所占比例远大于女性。1974年东区共有户籍人口198513人,其中男137317人、女61196人,男女性别比为224.39:10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务工经商和“农转非”指标投放,辖区城市人口数量剧增,男女性别比逐渐趋于平衡。1983年共有户籍人口238323人,其中男150297人、女88026人,男女性别比为174.88:100。1993年共有户籍人口287106人,其中男164203人、女122903人,男女性别比为133.59:100。 2000年共有户籍人口304523人,其中男163149人、女141374人,男女性比为115.42:100。26年间人口净增105556人,年平均增长率1.80,男女性别比例逐渐递减,失调趋于缓和。 历史沿革 东区江南辖地原属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两汉及唐初属蜻蛉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都督府,领兴来县,后为南诏所据。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段氏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改姚州为统矢逻姚府。元宪宗三年(1253年)灭大理国,将姚府改为大姚堡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降府为州,改大姚堡千户所为大姚县。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复堡为姚安军民总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姚安军民府,领大姚县。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姚安府隶属楚雄府,领大姚县。道光元年(1821年)在今永仁县设巡检司,称大姚县苴却巡检司,属楚雄府。民国18年(1929年)从大姚县分置永仁县。1965年永仁县仁和区划归四川省渡口市改称大河区。 江北地原属四川省盐边县。在两汉时隶属越 郡,蜀汉至隋置定笮县,北周置定笮镇。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镇置昆明县,后归南诏,隶香城郡,至宋属大理国。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盐井卫管民千户,后改置柏兴府。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置马喇长官司,隶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盐边厅,设通判,属盐源县。民国2年(1913年)改盐边厅为盐边县,隶建昌道,民国28年(1939年)属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解放,改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改隶四川省西昌专区。1965年西昌专区盐边县的银江公社划归渡口市金江区。 1973年渡口市将大河区的前进公社和金江区的银江公社以及城市占地合置渡口市东区。1975年7月又将上述两个公社(除城市部分)划归渡口市郊区(1981年8月更名为仁和区)。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3个区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即从3月1日起,原属仁和区的银江乡大部分(新庄村划归西区)和前进乡的炳草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树、老熊箐3个村民小组(后合并改为华山村)划归东区;原东区管辖的大河中路、金江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属仁和区。 旅游资源东区境内既有壮丽的山河奇景和旖旎的亚热带风光,又有遗存丰富、风貌古朴的新兴旅游城区,还是四季宜人的疗养胜地。除河谷在四、五月份较炎热外,低山无酷署,中、高山全年无夏。在11月、12月和次年的1月,海拔1400米以下地带月均气温保持在1016。C。因此中、高山地区适于夏季避暑,低山河谷地带适合冬季疗养。来东区旅游可参观矿石采选、钢铁冶炼、提钒、取钛等现代生产基地;凭眺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崔嵬群山和奔泻咆哮的江河;欣赏城市景观,游览自然风光,赏鉴历史文物,考察地质地貌。探奇揽胜,美不胜收,已吸引国内外许多游客参观访问和旅游。 地质博览 境内地处攀西裂谷,地质构造复杂,地史演变古老,地形地貌特殊,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可观察到海西早期层状长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层状岩体发育良好的层状和韵律层结构及其赋存钒钛磁铁层和世界上最大的钒钛磁铁露天采场。还可远眺晋宁造山运动形成的基底与盖层之间的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在荷花池观察由钠铁闪石、霓石花岗岩及英碱正长岩组成的A型花岗岩及金云火山等。 岩溶奇观 兰尖铁矿至大黑山一带属岩浆喷溢造山的典型地带。在兰尖铁矿,可看到冷凝的层状辉长岩、橄榄辉长岩等钒钛磁铁矿岩。在光头山上可看到火山喷发的遗迹,突兀挺立,四周峭壁悬崖,山锥上部有一颈状内收,乃岩浆充塞火山喷口冷凝的结晶。山锥外围有环形分布的喷流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皆若巨柱直擎主锥。在喷流火山角砾岩和熔结凝灰岩外还有梅花玉形若梅花,干枝清晰,实属罕见。 金沙夜月 金沙江削山劈岭横贯境内。“金沙水拍云崖暖”,境内江段水势平稳,旅游泛舟饱览万里长江上游的钢城雄姿,体味“金沙夜月”、“金沙夜渡”的意境。在月光、水波的衬托下色彩迥异,与两岸灯火辉映,夜渡陡增奇异神秘。 钢城灯火 东区城市建设布局错落有致,分中有聚,独具一格,楼房鳞次栉比,夜幕降临时万家灯火,自上而下宛如光的瀑布,五彩缤纷,绚丽壮观。境内炳草岗公园、南山观景台可俯瞰市区,更是观赏钢城灯火景观的最佳位置。 大黑山风景区 位于金沙江之北,东区弄弄坪片区和攀枝花至密地片区之上,与仁和区务本乡接壤,面积3300余公顷。景区内森林茂密,藤蔓缠绕,间有局部草地,多悬崖奇峰,并有石林1处,溶洞3处。最高处老鹰岩海拔2920米,攀枝花电视转播台和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建于此地,铁塔高耸入云甚为壮观,风景区气候凉爽,距市区较近,到此避暑休闲的市民和游客甚众。 南山观景台 设于大渡口片区金沙江南岸前进村台地上,与弄弄坪片区隔江相峙,可眺望攀钢及十九冶生产区、生活区,大渡口、炳草岗、攀枝花至密地片区亦尽收眼底。夜晚各片区灯火通明,重叠交错,江中倒影,与两岸浑然一体,是观赏钢城夜景的最佳去处。 奇果名花 境内四季有花期。果品除芒果、石榴、葡萄、西瓜、荔枝、桂圆、番木瓜、香蕉外,还有3000亩枇杷、300亩台湾青枣和120亩花卉基地。 民族采风 东区境内共有35个少数民族,包括彝族、傣族、苗族、白族、回族、傈傈族、纳西族等。各民族多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宗教、信仰、住房、服饰、习俗风尚亦各有特征,民间传说、音乐舞蹈别具风采,还可参加和观赏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活动。 攀枝花旅游一条街 位于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倮果,集美食、购物、娱乐、接待、住宿和咨询等功能为一体,共占地1.2万平方米、开发商屋72套。 东区与泸沽湖、海螺沟、大理、丽江、昆明、瑞丽等国内著名风景区毗邻,一两天之内皆可到达。从攀枝花出发北去西昌可游览邛海、螺髻山,参观卫星发射基地;南下滇池、洱海,可观赏六诏风物;西去丽江、大理,可漫游泸沽湖,了解国内仅存的母系社会文化;转道中缅边境,还可领略异国风情。 民族情况一、民族关系 解放前,汉民族统治者对境内少数民族实行歧视压迫,区境外黑彝族奴隶主秋收后也下山抢劫汉族粮食财物,绑架汉族儿童上山为奴,造成民族隔阂,甚至发生民族械斗。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1980年政府给硫磺沟12户傈僳族每户500元的建房专项补助,把人字形窝棚改建成土木结构瓦房。政府尊重民族习俗,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彝族聚居村每年举办火把节。1998年政府出资78万元,村民出劳力把通往阿署达彝族村的4.7公里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还办起农家乐、度假民俗村。2000年政府又出资80万元,把阿署达通往农纲水库4.9公里公路改造成水泥路面,推动了彝族村的农业开发和经济繁荣。倮果、密地村550名彝族村民因开发建设征地后住进了城市安置楼。 二、主要少数民族 彝族 据彝族文献六祖史诗及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始祖阿普都木原居云南滇池一带,后因洪水泛滥,其六子为避难,迁徙繁衍于各地,形成多个支系。攀枝花境内的彝族,按其来源分为诺苏、理泼、水彝三个支系。诺苏也称黑彝,居住在米易麻陇和仁和区务本乡大火山等高寒山区,是彝族中的贵族(奴隶主)。水彝也叫白彝,多为黑彝的世代娃子(奴隶)。黑白彝等级森严,彼此不通婚。理泼又称红彝,历来与汉族混居,受汉族人影响较大。境内居住的彝族人,全部是彝族中的理泼支系,主要分布在阿署达村、倮果村和密地村,分别占该村总人口数的73%、56%和38%。彝族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受右所土司(彝族地方自治头领)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辖,生活困苦,社会地位低下。彝族只有简单的生产、生活单词用语,不能独立完整地表达思想,无独立的文字,通用汉语言文字。解放以后与汉族混居的彝族,逐步与汉族通婚,与汉族人在生产、生活上的联系更加紧密,生活习俗、民族心理与汉族人大同小异。 红彝族喜歌善舞,文化生活独具特色。在劳作之余,节庆、婚嫁、丧葬以及青年男女相互倾慕等不同场合,均能用歌舞传情达意。境内红彝族常用的乐器有笛子、葫芦笙等。山歌在境内彝寨盛行,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傈僳族 傈僳族与彝族同源于氐族,古称“尼苏”、“力苏”、“离苏”,唐代蛮书称为“傈僳”沿用至今,傈僳族人自称为“傈僳扒”。境内金沙江两岸均有傈僳族分布。先年主要靠狩猎、采集生存,到40年代逐步改为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傈僳族分为“黑傈僳”和“花傈僳”两个支系。 境内傈僳族属于“黑傈僳”支系,主要居住在攀枝花村硫磺沟一带。住房为木板人字形窝棚或土墙茅顶房。傈僳族以玉米为主食,没有本民族文字,民族内交谈用傈僳语,与汉族交往用汉语。 解放前,傈僳族人刀耕火种,半农业半狩猎,常受外族和头人的压迫剥削,生产能力低下,生活极其艰难。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傈僳族靠政府扶持解决了温饱,住上瓦房,适龄儿童都上学读书,和其他民族一起真正成为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简报第十七期攀枝花市西区发展和改革局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关于攀枝花河段金沙水电站开发情况通报在攀枝花市区两级政府和华润集团的大力推动下,在有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努力,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一、攀枝花河段及金沙水电站概况金沙江攀枝花河段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中下段交界处,为观音岩电站坝址和雅砻江汇口之间的河段。该河段长约53km,天然落差约40m。多年平均流量1810 m3/s,年径流量572亿m3。规划分金沙、银江水电站两级开发,平均水头13.719.8m,均为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规划开发装机容量850900MW,年发电量3840亿kWh。金沙水电站:上游与观音岩电站衔接,下游与银江电站衔接。装机容量520MW,年发电量23.53亿kW?h。河床式电站,砼重力坝,最大坝高70m,正常蓄水位1022m,总库容1.12亿m3。总工期72个月。淹没人口366人,耕园地281亩。地震烈度为度。 二、河段开发特点和优越性(1)河段水电开发可为攀枝花市提供清洁能源,可节约燃煤约237万t,少排放CO2约120万t,SO2约4.7万t。(2)可发挥梯级电站的反调节作用,使观音岩电站运行引起的水位变幅从1.858.70m 减少到0.51.50m,从而有效缓解水位大幅波动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生境显著改变;城区两岸产生光秃现象;影响城市取水设施正常运行)。(3)梯级电站建设将在中心城区形成稳定宽阔的水面,突出城市水际线,营造良好的亲水条件,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工程建设条件优越,地震烈度低,对城市防洪无影响,水库淹没损失小(两个梯级淹没涉及人口共825人、耕园地492亩),不存在重大环境问题的制约。三、规划工作进展情况2007年,四川省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华润电力控股公司委托长江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河段规划及规划环评工作。完成了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报告,并通过了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省发改委的审查,印送了审查意见(水电规规200954号)。完成了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其成果纳入了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了环保部委托的审查,环保部印发了报告审查意见(环办函2009436号),认为攀枝花河段水电开发从环境的角度是可行的。四川省发改委向攀枝花市、省有关厅局印发了规划审查意见。四川省发改委已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关于批准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报告的请示,并给攀枝花市下达了开展金沙、银江水电站前期工作的通知,攀枝花市给攀枝花公司下达了前期工作通知。金沙、银江水电站输电系统规划设计报告通过审查,并取得审查批复。完成了金沙电站预可研设计报告,完成金沙电站正常蓄水位初选专题报告并经过咨询。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审批程序,向国土、环保、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六部发出了关于征求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报告意见的函, 2010年1月28日,六个部的文件已全部返回国家发改委,均同意规划报告意见。国家发改委已于2010年1月28日将各部意见批转至可再生能源司。公司计划2010年5月底前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攀枝花河段水电规划的批复;2010年8月底前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前期工作权,2010年10月底前筹备工程项目开工。金沙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金沙江景色金沙江(Chin-sha River )是中国长江的上游,亦作Chin-sha Chiang、Jinsha Jiang、Kinsha Kiang。长江江源水系汇成通天河后,到青海玉树县境进入横断山区,开始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云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接纳岷江为止,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由於流经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水流湍急,向东南奔腾直下,至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附近突然转向东北,形成著名的虎跳峡,虎跳峡两岸山岭与江面高差达2,5003,000公尺,是世界最深峡谷之一。金沙江风情(20张)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 . 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落差3,300公尺,水力资源一亿多瓩,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流域内矿物资源丰富,但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由於河床陡峻,流水侵蚀力强,金沙江是长江干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来源 金沙江(9张)。 金沙江国画作品作者谭翃晶1 表现金沙江的国画作品作者谭翃晶2编辑本段命名缘由金沙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黑水,随后的山海经中称之为绳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水,而以若水(雅砻江)为干流。三国时期,称为泸水,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首次对金沙江水系做了详细描述,但未能言明金沙江与长江干流的关系。除此以外,金沙江还有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宋代因为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而改称金沙江。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从而确认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而纠正了自禹贡以来“岷山导江”延续两千年的谬误。 什么是沙金呢?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被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黄色,八成为淡黄色,七成为青黄色。 编辑本段凉山州金沙江水系凉山州金沙江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河段,流经州内会理、会东、宁南、布拖、金阳和雷波等6县,州内长598.7公里,流域面积2.489万平方公里,平均水面宽239米。 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型河床,具有“高、深、窄、曲、陡”的特点,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水能条件优越,国家在凉山段规划了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三座特大型、大型水电站。 (一)尘河尘河源于会理县外北乡龙肘山麓石棚子,自北向南流经县城果园、南阁、彰冠、爱民等乡,于该县南部新安乡回龙村河口注入金沙江。尘河纵贯会理全县,全长141公里,水面平均宽45米,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31.9秒平方米,径流量9?27亿立方米,径流主要为降水补给。天然落差1460米,多集中于下中下游,平均比降10.35。 (二)鱼参鱼河鱼参鱼河源于会理东北部马宗乡的马店梁子,流经会东县并于该县南部洛左乡小河口注入金沙江,因产鱼参鱼而得名。全长93.8公里,水面平均宽50米,流域面积1363平方公里,落差2050米,平均比降为21.85,径流量8.48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双马河、大村河、木厂河、野猪河、官村河、小岔河、铁桥河等。 (三)黑水河黑水河源于昭觉县西部三岗乡马石梁子,自北向南流经昭觉、普格、宁南3县,于宁南县东南部华弹葫芦口注入金沙江。全长173.3公里,水面平均宽45米,流域面积3591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每秒68.2立方米,径流量25.25亿立方米。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年际变化不大。天然落差1931米,平均比降11.90。 (四)西溪河西溪河源于昭觉县北部比尔拉达,北南流向,在昭觉城东南3公里处有三湾河入汇,流经布拖、金阳县境,于金阳县西南打洛乡石子坝注入金沙江。全长173公里,水面平均宽50米,流域面积2858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61.4秒立方米,径流量19.01亿立方米。径流主要是降水补给,年际变化小。 (五)溜筒河溜筒河源于美姑县北部洪溪椅子桠口由北向南至美姑县城下乍,经牛牛坝接纳连洛河又转向南行,到美姑大桥又向东流在雷波县上田坝的沙坪子注入金沙江。美姑大桥以上称美姑河,以下称溜筒河。山势陡峭,水流湍急。过去因人棕河无桥无船,只能用藤索滑至彼岸,故称溜筒河。全长160.1公里,水面平均宽52米,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2985米,平均比降18.6,河口实测最大洪水流量1500.8秒立方米,最小流量9.1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7.8秒立方米,径流量20.74亿立方米,年际变化小。 (六)水洛河水洛河源头由甘孜进入木里县北部东朗乡,自北向南流经县多日、水洛、宁朗、依吉、俄桠等乡,于俄桠南部牛沟注入金沙江。境内长度182.5公里,流域面积3972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570米,平均比降8.9。主要支流有东义河、瓦郎河、尼汝河、巨龙河、白水河等。河口实测最大洪水流量1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4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97秒立方米,径流量17.27亿立方米。径流主要是降雨补给,少量为融冰雪补给,年际变化不大。 编辑本段河谷地貌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上段峡宽相间河谷段, 金沙江上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3340298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 . 74。本段河谷对割深度为10001500米,河谷谷坡一般在30左右。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宽一般90米左右,河流切入基岩。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公里左右,江面海拔3300米左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谷底宽达23公里,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阶地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在其它河谷段,河床仍为单一河道为主,江心滩十分少见。 中段深切峡谷段,自德格白曲河口至巴塘玛曲河口,河长为291公里,江面海拔高度在24822 9 8 0米之间,落差498米,平均坡降为171。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在15002000米之间,河谷谷坡一般在30以上。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谷坡较缓,下部陡峻,河谷上有零星的谷肩平台分布。谷坡不稳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河流深切基岩,河床中多急流、险 金沙江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一些较小支沟汇入处偶见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局部稍宽谷地里偶见阶地分布,如江达岗托附近有两级阶地,分别高出江面25米和65米。本段河谷是昌都境内金沙江最狭窄的一段河谷。 下段峡谷间窄谷段,本段河谷自巴塘玛曲河口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江汇口,长87公里,江面海拔24822296米,落差186米,平均坡降为214。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在2000米左右,河谷谷坡一般为30左右。峡谷段江面宽在100米左右,河床单一,河流切入基岩,阶地不发育。本河段所夹的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河床较宽,有狭窄的阶地和支沟口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如巴塘竹巴笼金沙江大桥附近江面宽约200多米,其下游可见河漫滩和江心洲发育。 编辑本段金沙江上段金沙江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流向东南,至真达入四川省石渠县境,然后介于四川与西藏两省(自治区)之间奔流,经邓柯、岗拖,过赠曲河口后,折向西南,至白玉县城西北的欧曲口,又折西北,不久又复南流,至藏曲口、热曲口,再径直向南经巴塘(巴曲河口)、至德钦县东北入云南省境,过松麦河口、奔子栏、直至石鼓止,为金沙江上段。上段河长约965公里,落差1720米,平均坡降1.78。本段金沙江左岸自北而南是高大的雀儿山、沙鲁里山、中甸雪山;右岸对峙着达马拉山、宁静山、芒康山和云岭诸山,河流流向多沿南北向大断裂带或与褶皱走向相一致,被高山夹峙的河谷一般宽100200米,狭窄处仅50100米。右岸宁静山云岭诸山以西为澜沧江。澜沧江以西越过高耸的他念他翁山怒山则是河谷险峻的怒江,左岸沙鲁里山以东为金沙江的最大支流雅砻江,这几条大河被高山紧束,大致平行南流,形成谷峰相间如锯齿、江河并肩向南流的独特地理单元横断山区。本段金沙江山高谷深,峡谷险峻,除在支流河口处因分布着洪积冲积锥,河谷稍宽外,大部分谷坡陡峻,坡度一般在3545,不少河段为悬崖峭壁,坡度达6070以上,邓柯至奔子栏间近600公里深谷河段的岭谷高差可达15002000米。因两岸分水岭之间范围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120公里,邓柯附近最窄,仅5060公里,白玉县附近最宽,亦不过150公里。由于流域宽度不大,支流不甚发育,水网结构大致呈树枝状,局部河段的短小支流垂直注入干流,水网结构呈“非”字型。 金沙江上段按河道特征又可分4段: 1.玉树巴塘河口至地理孔段河道多为幼年期“V”型峡谷,河谷顺直,河道深切,险滩急流较多,最大坡降达1520,平均坡降1.95。 2.地理孔至邓柯段河流沿西北东南向大断层发育,河谷开阔平直,沿河两岸有宽阔低平的堆积阶地,水面最宽可达300400米,河床由砂砾石组成,河漫滩、河岛、汊流发育,是金沙江上段最为特殊的河段,因受大断裂影响,地震和山崩作用强烈,地理孔两岸谷底有大范围的山崩物质,从海拔4200米一直散布到江心。 3.邓柯至奔子栏段河床从海拔3115米降至2010米,天然落差1105米,平均坡降1.9,两岸山地海拔45005000米,雀儿山主峰高达6168米,谷坡陡峻,属极深切割的“V”型高山峡谷。除曲戈河口至苏哇龙段较开敞外,其余河谷深达15002000米,谷宽仅150200米,水面宽仅80120米。河道内险滩、巨石、暗礁、急流连续分布,水流险恶。本段水能资源丰富,规划可兴建俄南、白玉、降曲河口、巴塘、王大龙、日冕等6座水利枢纽。 本段金沙江自邓柯至俄南间,河道流向东南;俄南以下突折向 金沙江虎跳峡(20张)南流,而从俄南向东南,经浪经岭、海子山,沿玉隆河、箭白河直到甘孜的雅砻江边,却存在一条长200公里,宽13公里的古谷地,其与金沙江分水岭处的砾石形状大小和邓柯以上的金沙江河床砾石相同,由此推测,这一古谷地即为昔日金沙江的河道所在。有人研究认为,新构造运动使浪经岭、海子山一带抬升,俄南以下的金沙江溯源侵蚀加强,袭夺了向东南流的古金沙江,使之干涸成现在的谷地;另有人认为,原来发育在古夷平面上的金沙江,就是两支河流,一支向东南流入雅砻江,另一支向南流即现今的金沙江,后来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前者流路中断,成为古谷地,后者维持原来向南的流路并因水量增大,切割加剧,形成现在的峡谷地貌。 4.奔子栏至石鼓段本段河床从海拔2010米降至1808米,天然落差202米,平均坡降1.15,河谷较为开阔,河漫滩、心滩、汊流发育;仅伏龙桥至塔城河段较窄,为深切的“V”型峡谷,谷宽100150米,水面宽80120米,沿江溶洞发育,洞径14米,分布在高出江面1015米或120150米高处。此河段规划中有拖顶水利枢纽。 金沙江上段有13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9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公里,依次为松麦河、赠曲、热曲、中岩曲、巴曲、藏曲、欧曲、达拉河和支巴洛河(其中松麦河在本章第三节专门记述)。 赠曲(又名直曲、昌曲)是本段左岸重要支流,源出四川省新龙县沙鲁里山,北流转西入白玉县河境在波乡附近汇入金沙江,河长228公里,流域面积54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0立方米/秒,天然落差约166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9.2万千瓦;流域内有甘孜白玉公路穿过,经济开发条件较好。 藏曲为金沙江右岸支流,在西藏江达县境,源出县境北部,南流至波罗镇附近注入金沙江,河长约120公里,流域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约5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2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7.7万千瓦,流域内发现质优量大的铜矿,又有川藏公路北线穿过,开发前景广阔。 热曲为金沙江右岸支流,源出达马拉山东南麓,南流至西藏贡觉县北,折向东流注入金沙江。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约54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约6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7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47.2万千瓦。 巴曲(又称巴塘河、巴楚河、曲戈河)源出四川理塘县西北、海子山北拉桑堆喀哈逮山扎金呷博冰川,北流转西北入巴塘县境,在茶雪下从左岸汇入金沙江。 巴曲河长144公里,流域面积318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约5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约217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6.8万千瓦。 编辑本段金沙江中段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至四川省新市镇为金沙江中段,河长约1220公里,江水奔流在四川、云南两省之间。金沙江过石鼓后,流向由原来的东南向,急转成东北向,形成奇特的“U”型大弯道,成为长江流向的一个急剧转折,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弯”(见彩页)。1936年4月2426日红二方面军长征北上时,正选在水势较和缓的石鼓渡口横渡金沙江。 对石鼓附近奇特大弯道的形成原因,曾有人认为:金沙江自北往南流至石鼓后,原来是继续南流,经漾濞江入澜沧江,或是经洱海入红河的;后来长江溯源侵蚀,袭夺了金沙江,使之改向东流变成长江的上源。以后又有人研究认为:石鼓“U”型大弯道的形成,完全受控于北北西和北北东向的“X”断裂,再如三江口大弯道南段的金沙江则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