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doc_第1页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doc_第2页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doc_第3页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doc_第4页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校园文化阐释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也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回眸 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始于前清举人李庆元、沈少生创办的“崇化书院”,光绪27年,奉令改为“蒙养学堂”,光绪32年为“公立崇正初等小学”。 1926年春,姚序东向社会集资在口岸岳王庙创建“私立口岸高级小学”;1939年春,学校改名为“口岸模范小学”;1942年秋起,开始有地下党活动,支部书记赵鑫源在师生中发展党员20多名;1946年学校改名为“口岸镇国民中心小学”;1948年9月,口岸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1952年春,学校改为“口岸区中心小学”,后随行政体制的改变,校名也先后变为“泰兴县口岸公社中心小学”、“泰兴县口岸乡中心小学”、“泰兴市口岸镇中心学校”、“泰州市口岸镇中心学校”、“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 二、校园文化理念系统 (一)办学目标: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乐园。 (二)育人目标:培养有责任心、进取心的阳光少年。 (三)校训:求真、为善、爱美、创新 1求真。真者,非假也。我们将其含义概括为:真理、真知、真情、真人。“求真”意在倡导教师用真情教育孩子,追求真理,学习真知;学生在追求真理、学习真知的过程中,孕育出对美好事物、对自我和他人、对祖国和世界等的美好情感。 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知。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且真实。毛泽东实践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真人。品行端正的人;广泛知晓天理和真理的人。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真人,正人也。” 2为善。善,好、美好。为善:犹行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提倡有善心、同情心,会感恩;有善行,助人为乐。 国语晋语:善,德之建也。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爱美。美学认为,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我们期望师生在求真、为善的过程中,欣赏和创造出美的普遍本质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懂得欣赏和表现心灵美。 社会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自然美: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认的或实践中肢体所能运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 艺术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审美意识的集中物态化形态。它的特征在于具有审美功能,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 心灵美:人的精神世界的美。社会美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教育、学习、磨练以及同假、恶、丑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受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道德准则、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包括思想意识的美(如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崇高的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等),道德情操的美(如情感、操守、格调的美等),精神意志的美(如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顽强意志、崇高气节的美)、智慧才能的美(如高度的文化素养、知识才能、聪明睿智等)。孔子提出“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孟子认为“充实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诚实的、有学问的人,心灵才是美的。 4创新。创立或创造新的。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希望师生勇于创新,不断求索,开创口岸中心小学的教育新天地。 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四)校风:崇化、厚德、博学、笃行 1崇化。我校的前身是清末的“崇化书院”。崇化,崇尚、推行教化。教化,教育感化,也指环境影响,体现我校环境育人的理念。 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史记三王世家:“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中,与之皆黑者,土地教化使之然也。” 2厚德。心胸宽广,重公轻私,谓之厚德,亦指增厚美德。以深厚的德泽育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人、成才。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博学。意谓为学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笃行。切实地去实行。“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是为学的重要阶段,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努力践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三)教风:兼爱、弘毅、精业、善导 1兼爱。兼爱不仅是墨子思想核心理念,也是孔子对学生持民主平等、鼓励欣赏教育思想的体现,表明教育教学以平等为基石,以爱为出发点。 墨子兼爱中:“使天下兼相爱。”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2弘毅。“弘毅”指的是宽广、坚忍的品质、态度,是引领学生成就道德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素养的必要条件。 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精业。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秉承敬业、专业、精业的精神,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行为去影响塑造、渍染熏陶学生。 论语:“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善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动机。 老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学风:乐学、好问、明理、致用 1乐学。乐于学习,把学习当成爱好;善于学习,掌握基本的、必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念。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2好问。不懂就问,善于质疑,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通过观察、查访、思考、合作,努力寻求答案。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明理。明理而修身,在学习中明察事理,懂得道理,启迪智慧,积淀科学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荀子修身: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舜。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致用。主动积极学习,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实践中探究创造,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三、校园文化形象系统 校徽阐释: 1局部图形是校园中古银杏树的剪影,又似“口小”的字母“K”、“X”;闪烁的星星似小朋友们在眨着渴求知识的眼睛,又寓意群星璀璨,体现小学启蒙教育的特点。 2圆形外框和内框,似一个环形跑道,象征求知永远,没有起点和终点,每一处都是起点和终点。又似一个句号,希望教师们在口岸中心小学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学生们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蓝色的外框,清新、悦目,象征蓝色的海洋,寓意学海无涯,师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绿争的树影,象征着生命,也指绿色生活、绿色课堂、绿色校园,寓意平安、和谐,生机勃勃、春机昂然。绿蓝结合,寓意青出于蓝胜于蓝天。其他应知内容: 1班、室、职相关工作介绍。 2熟悉16条指标。 3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改革纲要、江苏省学校管理规范、江苏省“五严”规定、国家、省教育改革中长期规划、省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办法等。学习提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第四章 义务教育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建设教育强省 实现教育现代化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