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doc_第1页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doc_第2页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琴曲:高山流水欣赏 高山流水系古琴曲。据神奇秘谱所载流水的解题:“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据荀子劝学篇、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述我国春秋时期,伯牙投师成连先生学琴,成连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功夫,伯牙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后,琴艺大进,成了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对音乐有很高的鉴别欣赏能力,伯牙弹高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又说:“洋洋乎,若江海。”伯牙便说:“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两人一位善弹,一位善听,遂成为知音。 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清代琴家张孔山所传。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奔腾澎湃的效果,有“七十二滚拂流水”之称。流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有淙淙的山泉、潺潺的小溪、滔滔的江水。用真挚的感情,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1).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2).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这些演奏技巧使得乐曲形象地描绘出流水“极沸腾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使听众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只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一连串在高音区先降后升的泛音群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而是“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微沤。”合:变化再现了“承”、“转”部分音调,并引进了一些新的音乐材料,它在速度和力度方面比前面快而强,因而音乐比以前更为激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情歌颂。 用泛音演奏节奏宽畅的短小乐句,从属音到主音终结全曲。人们极目远眺,烟波浩渺,心旷神怡。高山流水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是一曲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清乾隆九年(1744年),钱塘苏璟(琴山) 戴源(兰崖)、曹尚炯合编春草堂琴谱收二十八曲及苏氏琴况戴氏鼓琴八则强调弹琴要注重“情”的表达。此派风格清丽柔和代表了江南的特色。鼓琴八则重要琴论。包括得情如歌按节调气炼骨取音明谱理辨派。对弹琴的艺术修养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逐条论述颇有独到见解。浦城祝凤喈(桐君)极为推崇是谱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评定重刊。 琴曲集。六卷,共收录琴曲二十八首。 最初见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书中有苏景所阐述的律吕正谱,还有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