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全套课件160p.ppt_第1页
发动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全套课件160p.ppt_第2页
发动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全套课件160p.ppt_第3页
发动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全套课件160p.ppt_第4页
发动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全套课件160p.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项目二 汽油机电控发动机喷射系统检修 2.12.1电控燃油系统的分类电控燃油系统的分类 2.22.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2.32.3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 2.42.4燃油供给系统的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检修 2.52.5电子控制系统的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检修 2.62.6电控汽油喷射控制电控汽油喷射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1.1按喷射装置的结构型式方式分类 1.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k系统) 如:k-jectronic 2.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ke 系统) 如:ke-jectronic 3.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e 系统) efi 由ecu控制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k-jectronic燃油喷射系统 2.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ke-jectronic燃油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油箱 汽油泵 滤清器 压力调节器 电控 单元 冷起动阀 节气门 开关 怠速调整螺钉 节气门 空气流量 传感器 辅助空气阀 油压 调节器 喷油器 燃油分配器 空气温度 传感器 氧传 感器 曲轴转角 传感器转速传感器 上海桑塔纳2000轿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1.2按燃油的喷射位置分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1.2按燃油的喷射位置分类 1.缸内喷射 将燃料直接喷入气缸内,需较高的喷射压力。 2.缸外喷射 由于缸外喷射方式汽油的喷油压力(0.1到0.5mpa)不高 ,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故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对于采用进气管喷射方式的电控汽油发动机,按喷油器 的数目不同分为: 1)点射(spi single-point injection) 2)多点射(mpi multi-point injection)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多点喷射(mpi) 点射 (spi) 每一个气缸有 一个喷油器。 几个缸共用一个喷 油器,又称节气门 体喷射tbi。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同时喷射 顺序喷射 分组喷射 2.1.3按汽油的喷射方式分类 1.连续喷射 2.间歇喷射 间歇喷射又可分为: 同时喷射; 分组喷射; 顺 序喷射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1.4按空气量的检测方式分类 1.直接检测方式(l型喷射系统) l型efi系统是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 常用的空气流量计有以下几种: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测量体积流量)或称为翼片式空气流 量计;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测量体积流量);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测量质量流量);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测量质量流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间接检测方式 (d 型喷射系统) d型efi系统是通过检测进气歧管的压力(真空度)和发动 机的转速,推算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并计算燃油流量的速 度。 l型通过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比 用进气管绝对压力间接测量发动机进气量的方法精度 高、稳定性好。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闭环控制 2.1.5按控制方式来分类 1.开环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在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 ,电脑必须控制喷油器喷油的开始时刻,这就是 喷油正时控制。其控制目标一般是在进气行程开 始前,喷油结束。 一、喷射正时控制 1同步喷油正时控制 2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2.2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内容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1.同步喷油正时控制分为: (3)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2)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工作原理: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信号)、曲轴位置 传感器(ne信号)和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定各气缸工作位置。 当确定各缸活塞运行至排气行程上止点某一位置时,ecu输出 喷油控制信号,接通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缸开始喷油。 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特点:把所有喷油器分成24组,由ecu分组控制喷油器 。 工作原理: 以各组最先进入作功的缸为基准,在该气缸 排 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ecu输出指令信号,接通该 组 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组喷油器开始喷油。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特点:所有各缸喷油器由ecu控制同时喷油和停油。 工作原理:喷油正时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作功行程的缸 为基准,在该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ecu输出指令 信号,接通该组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组喷油器开始喷油。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2)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2.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在同步喷油基础上,为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在增加一次异 步喷油。 在起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ecu接受到第一个凸轮轴位置传 感器信号(ne信号)后,接收到第一个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g信 号)时,开始进行起动时的异步喷油。 (1)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为了改善加速性能,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怠速信 号从接通到断开时,增加依次固定量的喷油。 (2)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目的: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获 得最佳的喷油量,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降低 排放污染。 1.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2.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3.异步喷油量控制 二、喷油量的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在发动机转速低于规定值或点火开 关接通位于sta(起动)档时,喷油时间的 确定见左图,ecu根据冷却液传感器信号 (thw信号)和冷却液温度喷油时间 确定基本喷油时间,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 tha信号)对喷油时间作修正(延长或缩短 )。然后在根据蓄电池电压适当延长喷油时 间,以实现喷油量的进一步的修正,即电压 修正。 1.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d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管绝对压力信号确定基本喷 油时间; l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空气流量计信号确定基本喷油时 间。 同时,还必须根据各种传感器输送来的各种运行工况信息, 对基本喷油量时间进行修正。 喷油持续时间 =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喷油修正系数 + 电压修正 2.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下一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起动后加浓修正 暖机加浓修正 进气温度修正 大负荷工况喷油量修正 过渡工况喷油量修正 怠速稳定性修正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发动机起动和加速时的异步喷油量是固定,各气缸喷油器以一 个固定的喷油持续时间,同时向各气缸增加一次喷油。 3.异步喷油量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减速断油控制当汽车减速时,ecu将会切断燃 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以降低碳氢化合物及一 氧化碳的排放量。 限速断油控制加速时,发动机超过安全转速或 汽车车速超过设定的最高车速时,ecu将切断燃油喷 射控制电路,停止喷油,防止超速。 三、燃油停供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三 大大 系系 统统 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 fuel systemfuel system 进气供给系统进气供给系统 intake air systemintake air system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燃油供给 系统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空气供给系统 电控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the air induction system 空气供给系统 空气滤清器 空气流 量计 节气门 进气室 进气门 进气歧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进气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 进气室、进气歧管和进气门。 2.当节气门被打开,空气流经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 计(l型)、节气门和一个完好设计的进气歧管最后到 达进气门。 3.按照驾驶员的要求空气被输送到发动机,当节气门 进一步开大时,更多的空气将被允许进入发动机气缸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the fuel delivery system 燃油供给系统 喷油器 燃油压力 调节器 回油管 供油管 燃油滤清器 燃油箱 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供 油管、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和回油管。 2.燃油被电动燃油泵从燃油箱输送到喷油器,典型的燃 油泵被固定在燃油箱里面或其附近。杂质由燃油管上串 接的高容量滤清器过滤。 3.燃油压力调节器将燃油维持在恒定压力,没有被喷油 器喷射到进气歧管的燃油将通过回油管返回到燃油箱。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电子 控 制系 统 喷油器 喷油器激发器 节气门角度 冷却剂温 度 空气 流量 废气中 氧含量 发动机转 速 信号输入传 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电控系统包括各种不同的发动机传感器、电控单元、喷油 器组件和连接导线。 2. 通过监控发动机传感器,电脑精确地按需确定喷油器喷 油量的多少。 3.电脑将喷油器在一个精确的时间量保持开启,即所谓喷油 脉宽或喷油持续时间,以提供给发动机恰当的空燃比。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basic system operation 基本系统操作 空气流量 计 点火 线圈 冷却温度传 感器 节气门位置 传感器 氧传感器 电控单元 喷油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功用:为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提供必要 的空气,并测量和控制空气量。 组成: 节气门体 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 怠速控制阀 电子控 制单元 空气阀 2.32.3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空气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类型: 1.空气密度法(直接检测方法) 2.速度密度法(间接检测方法) l型 d型 l型和d型发动机的结构示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空气密度法(直接检测方法):采用该种方法直接 利用空气流量(maf)传感器所提供的信号来代表进 气量 ,采用这种方法检测进气量的发动机称为l型电 控发动机。 2.速度密度法(间接检测方法):利用装在进气歧管 上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所提供的压力 信号,再结合进气温度信号(iat)、发动机转速信 号(rpm)、估算的容积效率(ve)和废气再循环量 (egr)一起,采用速度密度公式来换算出进入发动 机的空气量,采用这种方法检测进气量的发动机称为 d型电控发动机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d型 efi空气供给系统: 1-空气滤清器; 2-稳压箱; 3-节气门体; 4-进气控制阀; 5-进气室; 6-真空罐; 7-电磁真空阀; 8-真空驱动器; 9-怠速控制阀。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l型 efi空气供给系统: 1-空气滤清器; 2-空气流量计; 3-进气连接管 4-节气门体; 5-进气室。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空气流量计 作用:将空气流量转换成电信号送给电控单元,该信号作 为决定喷油量的基本信号之一。 类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安装位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组成: 测量板、补偿板、回位弹簧、 电位器、 旁通道、怠速调整螺钉和 接线插头等组成 2.3.1.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补偿挡板 缓冲室 弹簧 测量板 温 度 传 感 器 旁通气道 封口 调节 螺钉 电位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卡门涡流的形成 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的基本原理 卡门涡流频率(f)=常数(0.2)空气流速(v)/涡流发生 器直径(d) 空气流量q = 空气流速(v) 流通截面积(a) 卡门旋涡频率的测量方式有光学式和超声波式两种。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2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1.超声波式卡门旋涡空气流量计 ()组成:信号发生器、涡流稳定器、超声波发生器、 超声波接收器综合、整形放大电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 超声波式卡门旋涡空气流量计 节气门 取样管 整流器 涡流发生体 超声波发射器 空气流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 超声波式卡门旋涡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光学式卡门旋涡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3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1)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类型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安装位置 (a)旁通测量方式 (b)主流测量方式 大排量的发动机采 用主流量检测方式 ,排量小的发动机 则采用旁通测量方 式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主流测量方式的热线式空气流量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组成 铂金热线电阻(正温度系数电阻)感知空气流量 温度补偿电阻(冷线,负温度系数的电阻)感知进气温度 控制线路板 壳体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就使得,所以式空气流量也称量 式空气流量。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内部组成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信号特征 通的流是空气 量流量的一函数,流 与气量成正比,如何 将此算信号?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工作原理(主流测量方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热线温度与进气温度差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电路原理 热线温度与吸入的空气温度差保持在恒定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自清洁作用 热线式空气流量计都有自清洁功能,即:发动机 转速超过1500r/min,关闭点火开关使发动机熄火后,控 制系统自动将热线加热到1000以上并保持约1s,使附在 热线上的粉尘烧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4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热膜式不使用白金丝作为热线,而是将热线电阻、补偿电阻及桥路电 阻用厚膜工艺制作在同一陶瓷基片上构成的。 增加了发热体的强度,提高了空气流量计的可靠性。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1.5 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分类:有三种,膜盒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 歧管压力传感器;电容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1. 膜盒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膜盒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 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进气歧管进气压力传感器 1半导体应变片;2混合集成电路;3真空室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 电容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电容式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 1真空腔;2进气歧管;3氧化铝片;4硅片;5引线 当进气歧 管压力发生变 化时,氧化铝 片弯曲变形, 使硅片间的距 离随之改变, 从而引起电容 的变化。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作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及开度变化,此信号输入 ecu,控制燃油喷射及其他辅助控制。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类型: (1)电位计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线性输出型) (2)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开关量输出型) 2.3.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线性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利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滑动来改变电阻值,测得节气门开度的 线形输出电压,可知节气门开度。全关时电压信号应约为0.5v,随 节气门增大,信号电压增强,全开时约为5v。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怠速触点 3、全开触点4、滑动触点 5、节气 门轴 由滑动触点和两个固定触点 (功率触点和怠速触点)组成。 节气门全关闭时,可动触点 与怠速触点接触,当节气门开度 达50以上时,可动触点与怠速 触点接触,检测节气门大开度状 态。如右图 2.开关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3节气门体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怠速空气分流 怠速调整螺钉旁通道 空气总管 节气门 空气滤 清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怠速空气阀 怠速空气阀 自空气滤清器 节气门 至进气总管 怠速调整螺钉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自电路开 启继电器 空气阀 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至进气总管 双金属片式空气阀 门阀 加热线圈 双金 属片 自空气滤清器 在低温状态下 加热后状态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温度对空气流量的影响 温度 空气流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石蜡式空气阀 怠速调整螺钉 自空气 滤清器 热敏阀 冷却液 阀门 节气门 至进气总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自空气滤清器 至进气总管 节气门 冷却剂 低温状态 门阀 高温状态 弹簧b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空气道 自空气滤清器 至进气 歧管 辅助空气阀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3.3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 一体式 分体式 进气总管 进气歧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common service concerns and solutions 进气系统漏气 普通检修 注意点和解决方案 检查漏气处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进气阀沉积物 沉积物 进气阀沉积物的 标准状态量 用管道镜 检测 不需清洗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沉积物超过以下标准必须要清洁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4 2.4 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功用: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电 脑指令喷油。 工作原理如图 2.4.1燃油供给系统功用及组成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油由汽油泵从油箱中泵出,经过汽油过 滤器,除去杂质及水分后,再送至汽油脉 动减振器。这样具有一定压力的汽油流至 供油总管,再经各供油歧管送至各缸喷油 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 、脉动阻尼器及油管组成。如下图: 压力调节器 汽油滤清器 油箱 燃油分配管 2.4.2 燃油供给系统元件位置 油箱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电动燃油泵 2.4.3 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电动燃油泵的类型 2.4.3 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元件 根据泵体结构的不同分类 涡轮泵、滚柱泵、转子泵和侧槽泵。 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分类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结构:主要由燃油泵电动机、涡轮泵、出油阀、卸压 阀组成。 2.涡轮式电动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原理:油泵电动机通电时,电动机驱动涡轮泵叶片旋转,由于离心力 的作用,使叶轮周围小槽内的叶片贴紧泵壳,将燃油从进油室带往出油室 。由于进油室的燃油不断增多,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将燃油从进油口吸入 ;而出油室燃油不断增多,燃油压力升高,当达到一定值时,顶开出油阀 出油口输出。出油阀在油泵不工作时阻止燃油流回油箱,保持油路中有一 定的压力,便于下次起动。 3)优点:泵油量大、泵油压力较高、供油压力稳定、运转噪声小、使用 寿命长等优点。此外,由于不需要消声器所以可以小型化,因此广泛的应 用在轿车上。如捷达、本田雅阁 2.涡轮式电动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结构:主要由燃油泵电动机、滚柱泵、出油阀、 卸压阀等组成。 3.滚柱式电动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原理 当转子旋转时,位于转子槽内的滚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压在 泵体内表面上,对周围起密封作用,在相邻两个滚柱之间形成工作腔 。在燃油泵运转过程中,工作腔转过出油口后,其容积不断增大,形 成一定的真空度,当转到与进油口连通时,将燃油吸入;而吸满燃油 的工作腔转过出油口后,容积不断减小,使燃油压力提高,受压燃油 流过电动机,从出油口输出。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 电动燃油泵的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发 动机 ecu 间接 控制 燃油 泵电 路 起动瞬间 丰田corolla 机ecu接控制的燃油 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发动机运转期间 丰田corolla机ecu接控制的燃油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别克君威发动机ecu间接控制的燃油泵电路 通用别克君威汽车的燃油泵 控制电路,与丰田corolla燃 油泵控制电路不同,是通过 控制汽油泵继电器的供电来 控制汽油泵的工作 。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燃油泵速度控制 发动机ecu、燃油泵继电器和电子共同控制 丰田凌志ls400轿车燃油泵控制电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发动机低速、中小负荷工作时 发动机ecu中的晶体管vt2导通 ,燃油泵继电器线圈通电,使触点 a闭合,由于将电阻串联到燃油泵 电路中,所以燃油泵两端电压低于 蓄电池电压,燃油泵低速运转。 发动机高速、大负荷工作时 发动机ecu中的晶体管截止 vt2,燃油泵继电器触点b闭合,直 接给燃油泵输送蓄电池电压,燃油 泵高速运转。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发动机起动、大负荷时。 发动机ecu向燃油泵端子fpc端子 提供高电压信号(约为5v),则 燃油泵ecu会提供蓄电池电压给 燃油泵,燃油泵高速运转。 两速燃油 路 发动机怠速、小负荷运转 时。发动机ecu向燃油泵端子fpc 端子提供低电压信号(约为2.5v ),则燃油泵ecu会提供低电压 (约为9v)给燃油泵,燃油泵低 速运转。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发动机ecu和燃油泵ecu共同控制的三速燃油泵电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燃油泵关闭控制 燃油泵惯性开关的安装位置与结构示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燃油泵惯性开关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安全气囊充气膨胀时燃油泵关闭控制 当驾驶员空气囊 、前排乘客空气囊或座 椅侧空气囊充气膨胀时 ,燃油切断控制装置使 燃油泵停止运转。因发 动机ecu从空气囊中央传 感器总成探测到充气信 号时,发动机ecu便会断 开开路继电器,使燃油 泵停止运作。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 燃油泵的就车检查 用专用导线将诊断座上的燃油泵测试端子跨 接到12v电源上,如:丰田车系诊断座上有电 源端子“+b”,将其与燃油泵测试端子“fp” 跨接即可。也可以拆开电动燃油泵的线束连接 器,直接用蓄电池给燃油泵通电。 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但不要起动发 动机。 旋开油箱盖应能听到燃油泵工作的声音,或 用手捏进油软管应感觉有压力。 若听不到燃油泵工作声音或进油管无压力, 应检修或更换燃油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 脉动阻尼器 功用:减小在喷油器喷油时,油路中的油压可能会产生微小的波动 ,使系统压力保持稳定。 组成:由膜片、回位弹簧、阀片和外壳组成。 原理:发动机工作时,燃油经过脉动阻尼器膜片下方进入输油管, 当燃油压力产生脉动时,膜片弹簧被压缩或伸张,膜片下方的容积稍 有增大或减小,从而起到稳定燃油系统压力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 装在燃油轨下游的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燃 油回油量的多少使油轨中的油压力随进气压力变化而相 应地变化,从而保持变压差不变,一般在250400kpa 。 3. 燃油压力调节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安装位置第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内部结构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二种燃油压力调节器安装位置第二种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喷油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喷油器的功用:是根据ecu的指令,控制燃油喷射量和喷 射时间。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电磁吸力,将衔铁 吸起并带动针阀离开阀座,同时回位弹簧被压缩 ,燃油经过针阀并由轴针与喷口的环隙或喷孔中 喷出。当电磁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回位 弹簧迅速使针阀关闭,喷油器停止喷油。喷油器 不喷油时,回位弹簧通过衔铁使针阀紧压在阀座 上,防止滴油。 在喷油器的结构和喷油压力一定时,喷油器 的喷油量取决于针阀的开启时间,即电磁线圈的 通电时间。 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喷油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喷油器可分为轴针式、孔式两种。 喷油器按燃油进入的部位的不同分成上部 给油、底部给油两种方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轴针式喷油器单孔式喷油器多孔式喷油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上部给油式喷油器的燃油分配管 底部给油式喷油器的燃油分配管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v各车型装用的喷油器,按其线圈的电阻值 可分为高阻(电阻为1316 )和低阻(电阻 为23 )两种类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v喷油器的驱动方式可分为电流驱动和电压 驱动两种方式。 电流驱动方式只适用于低阻值喷油器, 一般应用在单点喷射(节气门体喷射)系 统中。 电压驱动方式对高阻值和低阻值喷油器 均可使用,一般应用在多点喷射系统中。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电压驱动 电流驱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附加电阻与喷油器的连接方式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喷油器的检测 (1)简单检查方法 在发动机工作时,用手 触试或用听诊器检查喷油器针阀开闭时的振动 声响,如果感觉无振动或听不到声响,说明喷 油器是或其电路有故障。 (2)喷油器电阻检查 拆开喷油器线束连接器 ,用万用表测量喷油器两端子之间的电阻,低 阻值喷油器应为2-3 ,高阻值喷油器应为13- 6 ,否则应更换喷油器。 注意:低阻喷油器不能直接与蓄电池连接,必 须串联一个8-l0 的附加电阻。若为低阻喷油 器,还应检测串接电阻是否正常。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喷油器电路控制电路检测方法 可以使用led试灯将led测试灯连接在喷油器插 头两个插孔中,打开点火开关。 v起动发动机,如果led灯仍不亮,表示三极管c 极和e极断路。 v起动发动机时,led灯会闪亮,说明传感器和 电脑是好的 v如果led灯一直点亮,表示三极管c极和e极短 问题。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led试灯制作方法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4)喷油器加压后的检查与清洗 超声波清洗 喷油量检测功能 均匀性/雾化性检测功能 密封性测试功能 自动清洗检测功能 免拆清洗功能 最小开启脉宽检测 喷油器雾化情况 喷油器滴漏检查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燃油供给系统输油管路测试 2.4.4 燃油供给系统检测与检修 1.燃油供给系统检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电动燃油泵及其控制电路的故障形式 1)油泵不转 2)油泵无高(低)速 3)油压不够高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用专用导线将诊断座上的燃油泵测试端子跨接到12v电源 上; (2)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但不要起动发动机; (3)旋开油箱盖能听到燃油泵工作的声音,或用手捏进油软管 应感觉有压力; (4)若听不到燃油泵的工作声音或进油管无压力,应检修或更 换燃油泵; (5)若有燃油泵不工作故障,且上述检查正常,应检查燃油泵 电路导线、继电器、易熔线个熔丝有无断路。 2)燃油泵的就车检查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拆装燃油泵时注意:应释放燃油系统压力,并关闭用 电设备。拆下燃油泵后,测量燃油泵两端子之间电阻,应 为23。用蓄电池直接给燃油泵通电,应能听到油泵电 机高速旋转的声音,注意:通电时间不能太长 3)燃油泵的拆装与检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目的:防止在拆卸时,系统内的压力油喷出, 造成人身伤害和火灾。 方法: (1)起动发动机,维持怠速运转; (2)在发动机运转时,拔下油泵继电器或电动燃油泵电 线接线,使发动机熄火; (3)再使发动机起动23次,就可完全释放燃油系统压 力; (4)关闭点火开关,装上油泵继电器或电动燃油泵电源 接线。 1)燃油系统的压力释放 2. 燃油供给系的检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目的:为避免首次起动发动机时,因系统内无压 力而导致起动时间过长。 方法一: 通过反复打开和关闭点火开关数次来完成. 方法二: (1)检查燃油系统元件和油管接头是否安装好。 (2)用专用导线将诊断座上的燃油泵测试端子跨 接到12v电源上。 (3)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使电动燃油泵 工作约10s。 (4)关闭点火开关,拆下诊断座上的专用导线。 2) 燃油系统压力预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检查燃油,释放燃油系统压力。 (2)检查蓄电池,拆下负极电缆。 (3)将专用压力表接在脉动阻尼器位置(对于韩国大宇 或通用)或进油管接头处(对于丰田)。 (4)接上负极电缆,起动发动机使其维持怠速运转。 (5)拆下燃油压力调节器上真空软管,用手堵住进气管 一侧,检查油压表指示的压力,多点喷射系统应为0.25 0.35 mpa ,单点喷射系统为0.070.10mpa。 (6)接上燃油压力调节器的真空软管,检查燃油压力表 的指示应有所下降(约为0.05 mpa)。 (7)将发动机熄火,等待10min后观察压力表的压力, 多点喷射系统不低于0.20 mpa,单点喷射系统不低于0.05 mpa。 (8)检查完毕后,应释放系统压力拆下油压表,装复燃 油系统。 3) 燃油系统压力测试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2.52.5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电子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构造与检修 电控单元:接受来自各个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完成对这些 信息的处理和发出指令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组成: 各种传感器:把各种反映发动机工况和汽车运行状况的参数(非 电量参数)转变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提供给电控单元,使电 控单元正确地控制发动机运转或汽车运行。 执行器 :用来完成电控单元发出的各种指令,是电控单元指 令的执行者。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蓄电池 水温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 传感器 起动信号 空气流量计 (或进气压力 传感器) 转速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氧传感器 稳 压电源 输 入 接 口 a/d 转换器 喷油控制 点火控制 怠速控制 egr控制 蒸发排放控制 故障诊断 cpu 存储器 输出 接口 传感器 ecu 执行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功用 (2)类型及工作原理 (3)应用实例 1.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cps) 一、传感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给ecu提供曲轴转角基准 位置(第一缸压缩上止点)信号,作为燃油喷射 控制和点火控制的主控信号。 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曲轴转角位移,给ecu 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和曲轴转角信号,作为燃油 喷射和点火控制的主控信号。 (1)功用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电磁感应式传感器 磁电式 传感器 触发轮 气缸识别槽 输出信号 当转子旋转时,线圈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产生 感应电动势。磁电式转速传感器的转子信号盘通常安装 在曲轴或凸轮轴上,也可安装在分电器内。 (2 2)三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三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霍尔效应式传感器 永久磁铁 霍尔元件 触发轮 当触发叶轮上的叶片进入永久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 时,磁场被叶片旁路,不产生霍尔电压;当缺口部分进 入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时,磁力线进入霍尔元件,传感 器输出电压信号。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信号盘随分电器轴转动,产生透光和遮光交替变化。 当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照到光敏二极管时,光敏二极管产生 电压;当发光二极管光束被挡住时,光敏二极管电压为0。 光电式传感器 发光管 分火头 密封盖 信号盘 电路 光敏二极管 输出信号 光敏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遮光盘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组成:上部分为曲轴位置传感器, 有带一个凸齿的g转子和两个感应线圈 g1和g2组成。下部分为曲轴位置传感 器由一个带24个凸齿的ne转子和一个 ne感应线圈组成。如图 原理: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脉冲信 号来确定发动机转速和各缸的工作位 置。 检测:检查感应线圈的电阻,冷态 下的g1和g2感应线圈电阻应为125 200,ne感应线圈电阻应为155 250。 电磁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 (3)应用实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g转子 2g1感应线圈 3g2感应线圈 4ne转子 5、9ne感应线圈6g和ne转子 7g1和g2感应线圈 8分电器壳体 电磁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电路 上一页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组成:由转子、永久磁铁、霍尔晶 体管和放大器组成。 原理:如图,ecu通过电源使电流 通过霍尔晶体管,旋转转子的凸齿经 过磁场时使磁场强度改变,霍尔晶体 管产生的霍尔电压放大后输送给ecu ,ecu根据霍尔电压产生的次数确定 曲轴转角和发动机转速。 (见视频) 霍尔式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 永久磁铁 霍尔元件 触发轮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1转子 2永久磁铁 3霍尔晶体管 4放大器 同步信号传感器电路 上一页 检测: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如图,检测a、c 之间的电压应为8v,b、c间输出的信号电压应为5v到 0v交替变化。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组成:由转子、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和放大器组 成。 原理:如图,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信号源。随转子转 动,当透光孔与发光二极管对正时,光线照射到光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