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 1 1 月( 第 2 3 卷第 11 期 ) E a st C h in a E con om ic M an a gem en tN ov1, 2 00 9( V o .l 2 3, N o. 1 1 )p 理论述评=DO I 101 3969 / j1 issn1 1007 - 50971 200911 11 031公共治理理论述评任声策 1, 2, 陆铭 1, 尤建新 1( 11 同济大学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 上海 20 009 2; 21 上海 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 00 135 )摘要 文章从公共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核心逻辑、主要 的研究内容 出发, 概览了 国内外关 于公 共治理理论的研究进 展。从未 来研究方向看, 无论是关于公共治理的不同治理模式安排还是治理绩 效的 评价, 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国内 , 关于中 国的公共治理问题,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总方针 指导 下, 深入研究非常值 得期待, 以期为中国的公共管理变革提供决策支持。国内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借 鉴国 际上的经验 和方法, 开展公共治理的比较研究、实证研究, 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共治理的理论逻辑 开展 一般性的理 论研究或者是公共治理在一些领域的应用研究, 例如在创新型国家假设中加强科技创新 管理 的公共治理 研究等, 这些研究都需要特别注意中国实际。关键词 公共治理; 网络; 多层级; 多中心; 述评中图分类号 F0 62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 7) 5 097 ( 20 09 ) 11) 013 4) 04P u b lic G overn an ce:A L iter a tu r e R ev iewREN Sh eng2ce1, 2, LU M in g1, YOU Jian2x in1( 11 T ong j i Un iversi ty, Ch inese S ci & T ech M an ag em en t In st itu te, Shang ha i 20 009 2, Ch ina;21S ch ool of E con om ics M an ag emen t, Shang ha i Ma ri tim e Un iversity, Sh ang ha i 2 00 135, Ch in a )A b s tr ac t: T h is rev iew focu s on th e fo rm at ion and th e d evelopm en t, the core log ic and m a in res earch con ten ts of pu b l ic govern an ce litera2 tu re. Th ere are m an y top ics des erve fu tu re s tu dy , su ch as to con s tru ct d ifferen t govern ance mod el an d to evalua te the p erform an ce of th e governan ce. Ch in a d om es t ic pu b l ic govern an ce stud y is we ll wo rthy to su ppo rt th e chang e of Ch in a p ub l ic m anagemen t. Comp ar ison and emp irica,l theo ret ical and its ap p licat ion res earch w ith referen ce to in tern at ion al exp erience an d m e th od are expec ted. A ll th is k in d re2 search sh ou ld esp ecial ly n ot ice the Ch in a s ett in g.K ey w o rd s: pub lic gove rn an ce; n etw ork; mu lti leve ;l m u lt i cen ter; rev iew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 西 方发达国 家的政 府管理 出现了 从/ 统治 0 到 / 治理 0 的广泛变 革, 强调市 场、企业、 NGO 和各类 公 民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的作 用, 公共 管理研 究领域 也在快 速发展, 公 共治理一 词逐渐得到世 界的广泛认可, 20世 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 来, 许多公共管理领域著名专 家开始研 究这一 问题, 学 术界对 公共治 理 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 势头, 如哈佛 大学肯 尼迪 政府学 院的研 究 项目: / 二 十一 世纪的 治理 0, 美国 布鲁 金斯研 究院 也将 / 政府 研 究 0 项目更 名为 / 治理 研究 0 ( C1 J1 H ill & L1 E1 Lynn, 2005 ) 1 。 F rede rick son和 Sm ith ( 2003 ) 认为治 理实际 上已 成为公 共管 理和 公共行政的同义词 2 。治理理论按 照应用领 域的不同, 分为公司 治理 和公共治理两个迥异的 研究领域, 公 司治理 理论在 经济 学和管 理学 界都得到了广泛的研 究, 然而, 公共 治理理 论的发 展只 是在近 期得 到重视, 上述学者关注的正是这一主题, 麦科迪 ( M cC urdy) 曾把公 共管理学称之为治理之 道, 一门致力 于寻找 管理政 府和 公共事 务之 最佳途径的学问。本文评述公共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一、公共治理理论的产生治理理论的思想和行动渊源久远, 如同蓝志勇和陈国权 ( 2007 )认为的: 历史上的统治活动 都可以被 认为是治 理 3 。 但是关于 公共 收稿日期 2 009) 01) 1 4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委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项目 / 中国科技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0 ( 06D Z229 24 ); 上海市科学 技术管理会软科学 资 助 ( 0 969 210 27 00 ); 上 海市 教 委 支 出预 算 项 目 ( 2 008 01 04 ); 上 海市 教 委 科 研创 新 项 目 ( 09Y S254 ); 上海海事大学重 点学科资助 ( XR 01 01 ) 作者简介 任声策 ( 197 5) ), 男, 安徽寿县人, 讲师, 同济大学博士, 研究方向: 科技创新管理;陆 铭 ( 196 9) ), 男, 上海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委副主任, 同济大学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科技创新管理; 尤建新 ( 196 1) ), 男, 江苏 苏州人, 同济大 学中 国科技 管理 研究 院副院 长, 教 授, 博导, 管理 学博 士, 研究 方 向: 管 理理论与工业工程, 科技发展与管理。治理理论被国际社会实践界和理论界所重视 只是在 20 世纪 90年 代,人们也逐渐对治理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从这一轮治理理论热潮 的发展 来看, 最初 主要 源于世 界银行 和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之后以欧 盟为主要 代表的 区域 组织对 这一理 论 积极实践, 促进了治理理 论的发 展, 当下, 世 界各 国无论 发达国 家 还是发展 中 国 家, 都 开始 关 注 治 理理 论 在 公 共 管理 领 域 的 应 用。1989 年世界银行首次在其 报告中使 用治理危 机一词, 1992 年世界 银行将年度报告定题为 / 治理与发展 0。联合国还专门成立了治理委 员 会, 1995 年联合国 50周年之际, 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了 5天涯若 比 邻 6 的专题报告, 2000年的联合国千 年大会秘 书长报告 阐述了全 球 治理问题 (魏涛, 2006)。魏涛 ( 2006) 4 认为治 理理论 迅速得 到全球 的关注 主要 有两 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管 理危机。政府机构臃 肿, 效率低下。治理理论作为一种 既重视发 挥政府 功能 又重视 社会组 织 群体势力相互合作、共同管 理的方 式和理 念登上 了历史 舞台。二 是 与市场和等级制 的调节 机制发 生危机 有关。滕 世华 ( 2003 ) 5 认 为 在各国政府改革运动、全球公 共治理和 全球公 民结 社运动 三股潮 流 的推动下, 形成了崭新的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 如何在 日益多样化的政 府组织形式下保护公共利益, 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以灵活的手段回 应社会的公共需求。0 (陈 振明、薛澜, 2007 ) 6 在公共 治理的概 念 界定上, 当下学界尚未达成 一致的 结论, 不像 公司 治理理 论的概 念 那样明确 ( C1 J1 H il,l L1 E1 Lynn, 2004) 7 。一般而 言, 治理是 指/ 权力的运用 0, 其中权力是指责 任和控制 体系; 公司 治理是指 / 设计一套制度, 使得管理 者能将 利益相 关者 的福利 内在 化 0 ( T irole,2001 ) 8 。MUELLER ( 1981) 9 把治理定 义为 / 关注制 度的 内在 本质和目标, 推动社会整合 和认同, 强调组 织的适 用性、延 续性及 服 务性职能。治理包括掌控 战略方 向、协调 社会经 济和文 化环境、 有 效利用资源、防止外部性、以服务顾客为宗旨等内容。0 对公共治 理 给出 的 定义, 全 球 治理 委 员 会 ( Comm iss ion on G loba l G overnan ce,1995 ) 的定义比较权威, 认为治理是个人和制度、公共和私营部门管 理其共同事务 的各 种方 法的 综合。它 是一 个持 续的 过程, 在其 中,冲突或多元利益能够相互 调适并能 采取合 作行动。 它既包 括正式 的 制度安排也包括非正式安排。世界 银行 ( The W orld B ank, 1997 ) 这样定义治理: 在管理一国经 济和社 会资源 中行使 权力的 方式。治 理 的内容主要有: 构建政治管 理系统; 为 了推进 发展 而在管 理一国 经济和社会资源中运用权威 的过程; 政府制 定、执行 政策以 及承担 相 应职能的能力 (朱德米, 2004 ) 1 0 。治 理理论的 主要创始 人之一 詹 姆斯 # 罗西瑙在其代表 作 5没有政 府的治理 6 和 5 21世 纪的治 理 6 等文章中将治理定义为一 系列活动 领域里 的管理 机制, 它 们虽未 得 到正式授权, 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魏涛, 2006 ) 4 。国内研究者也对治理概 念进行 了分析, 我 国著 名学者 俞可平 教 授认为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 是指官方 的或民间 的公 共管理 组织在 一 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 权威维 持秩序, 满足公 众的需 要。顾建 光 ( 2007 ) 11 认为必须从具体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来理解人们关于公共 治 理的定义, 即对于不 同国家 以及不 同的相 关群 体来 说 / 公 共治理 0 是有着不同的背景含义的, 他 将公共治 理定义 为相 关各方 为影响 公 共政策的结果而开展互 动的方式。 张昕 ( 2007 ) 12 则认 为治理的 概念有三个层 面的 内涵, 即 过程 层面 (通 过一 定程 序来 选择、课 责、监督和替代政府 )、能力层面 (政 府对资 源的有 效管理, 以及制 定、执行和实施健全的政策和管制 ) 和制度层面。二、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公共治理理论 发源与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即公共选择理论 的发展。 在 20世纪 60 年代初, 布坎南和图 洛克两人合写的 5允 诺的微积 分: 宪政民主的逻辑基础 6 尝试用 经济学理 性经济人 的假设来 解释政 治运作和决策过 程, 这 就是大 家所 知的 公共 选择 学派。新 公 共管 理、新公共行政 /服务以及治理等前沿理论都与公共选 择理论有着密切 的关系, 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 或是在批 判公共 选择 学派的 过程中 形 成的理论 (蓝志勇和陈国权, 2007) 3 。公共治理理论的发展, 主要 是因为 公共管 理改 革中的 一些方 法 存在缺陷。在公共治理得以 运用之 前, 公共管 理中 主要采 用两种 方 式, 一种是层级制的集权式 政府管 理方式, 另 一种 是市场 化的管 理 方式。但是, 在实践中, 这 两种方 式都存 在缺陷。 在社会 资源的 配置中, 既存在市场失灵, 又存在 政府失 灵。市场失 灵是 指仅运 用市 场的手段, 无法达到经 济学中 的帕雷 托最优, 市场在 限制垄 断、提 供公共物品、约束个人的 极端自 私行为、克 服生产 的无 政府状 态等 方面, 存在着内在的局限 性, 单纯的 市场手 段不可 能实 现社会 资源 的最佳配置。 同样, 仅 仅依 靠政府 的层 层计 划和 行政 命令 等手 段, 也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 最优化, 最终 不能促 进和保 障公 民的政 治利 益和经济利益。公共治理理论在综合两 者的基础上, 加入第 三部门, 这样公共治理理论事实 上是由政 府、市场和 第三部 门共 同治理 国家 和社会的一种理论。可以 说, 公共治 理理论 既是对 福利 经济学 关于 市场失灵论的 超越, 也是对 公共 选择 理论 关于政 府失 败论 的超 越。 公共治理是在各相关学科 对政府理 论研究发 展到一 定阶 段上互 相渗 透、相互融合、综合发展的产物 (滕世华 2003) 5 。治理理论的发展路径 主要有 三条: 其一 是国际 组织 如世界 银行和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等机构提出的一系 列评估治理状况 的指标、 对世界国家治 理状 况的 评估 报告、以 及关 于各国 改进 治理 的建 议。 例如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 许多发展 中国家因 国家整 合能 力和执 行能 力的下降导致的治理危机 是许多援 助项目无 法发挥 效益 的一个 主要 原因, 于是开始关注国 家建设, 关注公 共部门 能力的 提高。另 一条 发展线路是战后在竞争 性选举体 制的压 力下, 西方 发达 国家的 各个 政党竞相向选民许诺, 导 致福利 支出越 来越多, 再 加上 凯恩斯 主义 的政策导向, 导致国 家承担 的职 能增多, 高 成本, 低 效率, 这 种情 况下国家围绕公共治理 方法进行 政府改 革, 关于公 共治 理与改 革绩 效的实践和研究较多。第 三条路 径是一 些超国 家的区 域性组 织, 最 典型的如欧盟, 形成了区域治理模式, 积累了较多经验。早期公共治理理论主要研 究主要 地区和 部分国 家在 治理中 形成 的一些经验。外交部驻欧盟使团郁序忠、高德毅 13 总结了欧 盟的治 理经验, 西欧国家在推进欧 洲一体化 建设的 发展道 路中 逐步建 成了 一套多层次综合治理的体系, 即超国家治理 (欧盟层次 )、国 家治理 (成员国层次 )、地方治理 (成员国地方当局层 次 ) 和社会 治理 (民 间团体、行业组织层次 ), 并确立了诸如分权原则、欧盟法优 先等指 导处理多层次治理内部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 体化建设得历史 性进展。 严双伍、喻锋 ( 2008 ) 也对欧盟区域公共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 14 。随着公共治理理论研 究的活 跃, 研究内 容逐渐 从单 个国家 或者地区的经验研究、少数国 家的比 较研究, 慢 慢深入 到关 于公共 治理 与治理绩效的一般性研 究, 研究结果 也逐渐 客服了 早期 的个案 研究 中缺乏一般性的不足。 H il l& Lynn ( 2005) 1 对公共治理的实 证研究 文献做了系统总结, 他们认 为这些文 献中多 数是关 于公 共治理 的国 家及其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 主要是关 于公共 治理中 的各 种措施 及其 影响, 但是对一般性的因果关系研究不够。在国内, 我国学者开始一 方面对 公共治 理的分 支方 向进行 积极研究。例如, 党秀云讨论了公 共治理 中政府 与第三 部门 的合作 伙伴 关系 15 ; 韩志明研究了公共治 理行动 体系的 责任结 构 16 ; 刘 圣中 考察了公共治理中的信息可追溯机制 1 7 ; 孙柏瑛、李卓青分 析了公 共治理的政策网络治理途径 1 8 ; 俞可平研究 中国公民社会问 题 19 , 王锡锌研究了我国公共决策专家咨询制度 20 ; 王锡锌、章永 乐从专 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角度分析行政规则制 定过程 2 1 ; 王绍 光研究 了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等等 2 2 。另 一方面是将公共 治理理 论开始运用到公共管 理的细 分领 域, 如环境、 水、交通 等的宏 观管理。如任志宏、赵细康 ( 2006 ) 2 3 依 照公共治 理新模式 有关市 场化运作、主体多元化、治理网络 化和层 级化以 及注重 沟通 与协调 等特 点, 将环境治理的新 工具分为 三大类; 程 真、 赵红 ( 2006 ) 2 4 将公 共治理理念引入图书 馆领域, 探 讨我国 公共图 书馆经 费问题; 张成 福、王耀武 ( 2008 ) 25 用公共治理理论研究反贫困问题; 等等。三、公共治理理论的逻辑世界各地关于公共治理理 论研究 的发展 并没有 按照 统一的 框架 推进, 各种研究非常分 散, 如前 所述, 由于 许多研 究侧 重与个 别国家的具体治理问题研究 或者比较, 导 致在形 成一般 性结 论方面 存在 很大的局限。因此, 非常有必 要总结 适合世 界各地 研究 公共治 理的 共同逻辑框架。事实上, 每一 治理体 系都可 以认为 是一 种核心 逻辑 动态发展过程的结果, H il l& Lynn ( 2004) 7 认为这种过程将 各种集 体行动联系起来, 他们用 等级间 互动刻 画这一 过程, 提 供了一 种研 究公共治理理论的逻辑, 如图 1 所示等级间互动。图 1 治理的政治经济逻辑 (H i ll & Lynn, 2 00 4)( a ) 通过政治表达的公民偏好 及利益的政治 ( c it izen p re fe ren ce s and in te re sts expressed politica lly) 与 ( b) 通 过立 法和行 政政 策体 现 的 公共选择之间 ( pub l ic choice exp re ssed in en ac ted le gis la t ion or execu2tive polic ie s);( b) 公共选择与 ( c ) 公共机构的正式结构和流程之间;( c ) 正式权力结构与 ( d) 自主组织、管理 者及行政部 门 ( d is2c re tiona ry orga n iza tion , m ana gem en t, and adm in istra tion ) 之间;( d) 自主组织与 ( e ) 由公共机构监督的核心技术、主要工作和它用来描述跨国家组 织、欧盟、 国家、地区 和地方 政府 之间的 持续 谈判体系 0, 1996 年他又在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洲一体 化: 国家 中心论对多层治理 0 一文中, 用此概念 描述 / 隶属 于不同层 级 (跨 国家、欧 盟和 国 家 ) 的 政府 单 位之 间的 合 作, 而 不是 科 层关 系。0 (朱德米, 2004 ) 4 H ooghe和 M a rks ( 2003 ) 27 在 5美 国政治科 学评 论 6 上发表了 / 拆开中央国家, 但如何 拆? 多层治 理的类型 0 一文 中, 把多层治理分成了两种基本类型。有很多研究者分析了多层级治 理中权力分配等问题, 例如 W ang, Susheng and X ia o, Jun ( 2007 ) 28 研究了公共资源配置权是置于高层还是低层级的问题。21 多中心治理多中心突破了传统的 政府大 包大揽 的管理 方式, 并 在引入 市场化管理改革后, 进一步 拓展治 理主体, 考虑到 第三部 门、公众 参与 等作为治理的主体, 实际 上更多 的是强 调治理 主体的 多元化。 奥斯 特罗姆夫妇等人所创立 的多中心 理论, 多中 心意味 着公 共物品 的多 个生产者, 公共事务的多个处理主体。 / 多中心治理 0 作为一 种治理 思路, 首先意味着在公共 物品生 产、公共服 务提供 和公 共事务 处理 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 主体。多中 心治理 意味着 政府、市 场的共 同参 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 用。第三 部门理 论发展 推动了 / 多中心 公共 治理范式 0 的确立。有相当多 的研究从 伙伴关系 等角度 探讨公 共治 理中政府与第三部门 的关系 问题。有 关公共 参与, 公 民社会, 专家 决策, 政府与非赢利组织合 作等均可 以看作 研究实 现多 中心治 理的服务交易之间;( e ) 主要工作与 ( f) 工作成果、产出之间;( f) 工作成果与 ( g) 利益相 关者 对机 构和 项目绩 效的 评估 之途径如俞 可 平 ( 2006 )( 2003 ) 21 等研究。31 网络治理2 9 、王 锡 锌 ( 2007 ) 20 王 锡 锌、章 永 乐间;( g) 利益相关者评估与 ( a) 公共利益和偏好之间。为了研究的方便, H ill& Lynn ( 2004) 将上述这些因素简化表达为函数式: O= f ( E, C, T, S, M ), 其中:O 表示产出 ( ou tpu ts / outcom es ( ind iv idu a l or organ iza t iona l) );E 表示环 境因素 ( environm en ta l fac tors ( politica ,l e conom ic, andso on ) );C 表示顾客特征 ( c l ien t or con sum e r cha rac terist ic s);T 表示措施 ( tre atm ents ( prim a ry work, core p rocesse s, or te chno lo2gy) );S 表示结构 ( stru ctures ( adm in is tra tive or organ iza t iona l) );M 表示管理角色 ( m anageria l role s, s tra te gie s, or a ct ion s)。他们认为上述逻辑表达可以 将各种 分散的 研究 纳入到 一个体 系之中, 利于研究的深入。类似于 此的逻 辑框架 将促 进公共 治理理 论 一般性结论迅速从诸多个 案研究中 总结出 来, 为公 共治理 理论体 系 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四、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 展, 公共 治理理 论研究 内容非 常丰富, 各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 但又不限 于政府的 社会 公共机 构和行 为者。( 2 ) 治理意味着在为社 会和经济 问题寻求 解决方案 的过程中 存种观点众多。公共治 理理论 专家斯 托克 ( Ge rry S toker, 1998 ) 2 6 认 为各国学者们对治理理论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观点。分别是: ( 1 )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 3 ) 治理明确 肯定了在 涉及集体 行 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 赖。 ( 4) 治理 意味着参 与 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 5 ) 治理意味 着办好事 情的能力 并 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 不限 于政府 的发号 施令或 运用权 威。一般 而 言, 公共治理体系包括治理的主体如政府、公 共组织、非营利组 织、 私人组织、社会个人等; 治 理的对 象或客 体, 当前 已应用 到各个 领 域; 治理的方式如强调 各种 机构、团体 之间的 自愿、平 等合作。 在 公共治理研究中, 非常关注不 同治理主 体针对 某一 治理对 象采取 的 治理方式所产生的绩效。 因此, 关 于公共 治理的 研究, 主 要分为 两 大类内容, 第一类是关于各 种公共 治理模 式的研 究, 第二 类是关 于 公共治理绩效的评价的研究。(一 ) 公共治理模式的研究11 多层级治理/ 多层级治理 0 这个概念开始主要用来描述欧盟治 理方式。 1993 年美国学者加里 # 马克斯在 / 欧盟 的结构政 策和多层 治理 0 一文 中 提出 / 多层治理 0 的概念。多层治理是 / 欧盟结构政策的明显特 征,网络治理理论是网络 组织理 论与治 理理论 结合的 产物, 在 公共治理领域, 网络治理模式 是个热 门研究 方向, 许多 研究 者围绕 这网 络治理中关系、信任、伙 伴等方 面的问 题开展 了大量 研究。鄞 益奋 ( 2007 ) 30 对网络治理理论进行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 总结 了网络 治理 的 理 论 主 张、 治 理 结 构 和 治 理 机 制。 孙 柏 瑛、 李 卓 青 ( 2008 ) 18 专门讨论了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网络治理模式认 为, 在一 个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中, 治理只 有在政 策网络 中才显 得可行, 因为 网络提供了一个相互依赖 的行动者 之间的互 动及利 益的 水平协 调的 框架。网络治理的实现需要 网络成员 之间建 立起信 任机 制和协 调机 制。 S tok er ( 2006) 3 1 研究了最适合网络治理的管理方式, 他 认为公 共价值管理是建立在网 络治理的 对话和 交换体 系之中, 人们因 为参 与到网络和伙伴中获得 的相互尊 重和共 享学习 而受到 激励, 因 此管 理网络治理关键是在网络中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二 ) 公共治理评估的研究公共治理的评估是 个非常 主要的 领域, 有 许多机 构、学者 对此做了研究。在国际 上, Ch ris Ske lche r等 ( 2005 ) 32 将 公共参 与、内 部治理、成员行为和责任 性四个 方面作 为评价 标准, 每 个方面 包含 若干具体指标。国内, 吴 晓峰 ( 2006 ) 33 综述 了几种国 际上权 威的 治理评价体系。周业安 教授 ( 2007 ) 34 对度 量公共治 理问题进 行了 深入研究, 他综合了国际 各种公 共治理 的内涵 及其度 量指标, 对这 些不同的度量体系进 行了分类, 认为国 际上所 流行的 评价方 法, 种 类虽多但从大类上可以 划分为两 类: 基于客 观数据 的评 价和基 于主 观调查数据的评价, 前者如 R otb erg在哈佛大学肯 尼迪学院发起的公 共治理评价的系列研 究; 后者 如, 世界 银行的 综合指 标体系, 不断 修正并扩大数据来源以 及数据的 覆盖面, 最 新一期 治理 评价指 标体 系已经包含有六项综合指标: 呼声和责任 ( vo ic e and a ccoun ta b ility)、 政治稳定性和暴力免除 ( politica l stab ility and absen ce of violenc e)、政 府效力 ( gove rnm ent e ffec tivene ss)、管制质量 ( regu la tory qua lity)、法 律规则 ( ru le of law) 以及腐 败的 控制 ( control of corrup tion)。他 还 根据国内情况, 提出了一套治理评价指标, 很有价值。五、结 论本文从公共治理理 论的产 生、发展 以及理 论的核 心逻辑、 主要的研究内容出发, 概览了 国内外 关于公 共治理 理论的 研究进 展, 许 多分支只简单提及重 点, 没有展 开详细 阐述。公共 治理 理论是 随着 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 的发展而 产生和 发展的, 因此, 早 期的许 多公 共治理研究是对各国家 或地区治 理实践 的总结, 结 论的 一般适 用性 受到了较大限制。现在, 逐渐 有越来 越多的 研究开 始注 重探讨 公共 治理的一般性问题, 围绕如 何开展公 共治理 提升治 理绩 效这一 主要问题开展基于实践经验提 炼的研究, 更 有研究 者开 始将公 共治理 问 题抽象假设为一些普遍情况利用模型开展了研究。从公共治理已有的研究 成果看, 有 关于许 多发 达国家 的治理 经 验的总结, 这些 文献 对我国 开展 公共 治理 实践 有很 大帮 助。但 是,正如蔡拓 ( 2004) 3 5 认为 的, 中国需 要一种区 别于西方 主流全球 治 理理论的特殊理论视角。公 共治理 这一实 践性极 强的领 域, 需要 与 治理的实施主体所在环境 实际情况 紧密联 系, 所以 中国的 公共治 理 研究需要给予中国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环境足够的重视。从未来研究方向看, 无论是 关于公 共治理 的不 同治理 模式安 排 还是治理绩效的评价, 都存 在很大 的研究 空间, 尤 其是在 统一的 公 共治理理论逻辑之下开展 相关研 究。在国 内, 关于 中国的 公共治 理问题,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 的总方 针指导 下, 深入 研究非 常值得 期 待, 以期为中国的公共管理 变革提 供决策 支持。国 内的研 究一方 面 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 方法, 开 展公共 治理的 比较研 究、实证 研 究, 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公共治 理的理论 逻辑开 展一 般性的 理论研 究 或者是公共治理在一些领 域的应用 研究, 例如 在创 新型国 家假设 中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的公共 治理研究 等, 这些研 究都 需要特 别注意 中 国实际。参考文献 1 Caro lyn J H il,l L au ren ce E Lynn J r. Is H ie rarch ical Gov2 e rn an ce in D ecl in e? E v iden ce from Emp irical R es earch J . Jou rn a l of Pub lic A dm in is trat ion R esearch an d T h eo2 ry, 15, ( 2 ): 1 73 - 195. 2 F red er icks on, G eorge H, K ev in B Sm ith. Th e pub l ic ad2 m in is trat ion th eory p r im er M . Bou lder, CO: W es tv iew P ress, 20 03. 3 蓝 志 勇, 陈 国 权. 当 代 西 方 公 共 管 理 前 沿 理 论 述 评 J. 公共管理学报, 200 7, ( 7 ) : 1 - 1 2. 4 魏涛. 公共治理理 论研 究综 述 J . 资料 通讯, 2 006, ( 7, 8 ): 56 - 6 1. 5 滕世华. 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引发的变革 J . 国家行 政 学院学报, 2 003, ( 1 ): 44 - 45. 6 陈振明, 薛澜.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 点领域和 主 题 J . 中 国社会科学, 2 007, ( 3 ): 140 - 152. 7 Ca ro lyn J H il,l L au ren ce E Lynn Jr. G overn an ce an d Pu b2 lic M an agem en t, an In t rodu ct ion J . Jou rn a l of Po l icy A2 na ly s is an d M an ag em en t, 20 04, 2 3 ( 1 ): 3 - 11. 8 T iro le J. Co rpo ra te gove rn an ce J. E con om et rica, 2 001,6 9 ( 1 ): 1 - 35. 9 MU ELLER R K. Ch ang es in th eW in d in Co rpo ra te G overn2ance J . Jou rn al o f Bu s in ess Strategy, 19 81, ( Sp r ing ):8 - 14. 1 0 朱德米. 网络状 公共 治理: 合作 与共 治 J . 华中 师 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 004, ( 2 ): 5- 13. 1 1 顾建光. 从公 共服务 到公共 治理 J . 上 海交 通大 学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 07, ( 3 ): 5 0 - 5 5. 1 2 张昕. 转型中 国的治 理与发 展 J . 中国 人民 大学 出 版社, 20 07. 1 3 严双伍, 喻锋. 略论 区域 公共治 理的 缘起 - - - 以 欧 盟为个案 J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 8, ( 2 ): 3 6 -42. 1 4 郁序忠, 高德 毅. ( 外交部驻 欧盟使团 ) , 欧盟多层 次治理模式及 其经 验教 训 EB / OL . h t tp: / /www. fm2p rc. gov. cn / ch n / zi liao /w zzt / jjyw j / t3 35 020. h tm, 200 8- 07 - 16. 1 5 党秀云. 公 共治理 的新 策略: 政府 与第 三部 门 的合 作伙伴 关系 J. 公共管理, 20 07, ( 10 ): 33 - 3 5. 16 韩志 明. 公 共治理 行动体系 的责任 结构 分析 J . 重庆社 会科学, 2 006, ( 2 ): 107 - 113. 17 刘圣 中. 可追 溯机制的 逻辑与 运用 - - 公共 治理中 的信息 、风 险 与 信 任 要 素 分 析 J . 公 共 管 理 学 报,20 08, ( 2 ): 3 3 - 3 9. 18 孙柏 瑛, 李卓 青. 政 策网 络 治理: 公 共治 理的 新途 径 J . 中国行政管理, 2 008, ( 5 ): 106 - 10 9. 19 俞可 平. 治理 与善治 M . 北 京: 社会科 学文献 出版 社, 200 0. 20 王锡 锌. 我国 公共决策 专家 咨询 制度的 悖论 及其克 服- - 以美国 5联邦咨询委 员会法 6 为借 鉴 J . 法 商研究 , 20 07, ( 2 ): 1 13 - 121. 21 王锡 锌, 章永 乐. 专 家、大 众与 知识 的运 用 - - 行 政 规则 制定过程的 一 个 分析 框 架 J . 中 国社 会 科学,20 03, ( 3 ): 1 13 - 127. 22 王绍 光. 中 国公共 政策议程 设置的 模式 J . 中国 社会科 学, 20 06, ( 5 ): 8 6 - 9 9. 2 3 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付款合同编写指南与法律条款
- 物资装备仓库管理办法
- 特殊吸毒人群管理办法
- 车位转让合同经典版范本5篇
- 2026届赤峰市重点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海西市重点中学2026届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兰高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右玉三中学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智能盘点仪在物流仓储行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报告
- 2026届北京市中学国人民大附中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医院医学伦理培训课件
- 物业保盘行动策划方案
- 烹饪实训课安全教育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重点中学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矿山安全供电讲义
- 最全婚礼筹备清单:婚礼流程婚礼采购必备清单
- 混龄教育完整版本
- GB/T 19520.21-2023电气和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9部分:嵌入式计算设备的机箱尺寸
- 龙湖地产集团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五篇)
- 土壤退化与生态恢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