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意识女性意识 第一节第一节 性别的双重性性别的双重性 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 n生理性别(sex):生物学概念。指男女不 同于彼此的生理解剖特征和生理机能特征 ,即人的第一性征(出生时)和第二性征 (青春期后); n社会性别(gender):社会文化概念。属 人的第三性征,即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形 成的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及两性的行为方 式,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整合 的结果。 如果说人的生理性别是与生俱 来,那么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 ,它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不同 社会群体、不同文化而具有了不同 内涵。 生理性别永远是社会性别的物 质基础。 n不同文化对不同性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 与认同。 n人的性别的自然生理属性与社会文化属 性,永远是同时并举的。 男女性别的真正奥秘是什么? n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人体细胞中的细胞 核所含有的染色体,是决定人类代际繁 衍的一种奇妙物质。 真正决定性别特征的生理因素 ,有三个方面: n遗传 n性激素 n人脑功能 “男女有别”:在生物结构上 确实如此。 n两性生理结构的不同,除了体现在体型 、骨骼、重量、肌肉等方面,同时也体 现在生理功能、感官、认知能力上。 两性在生物特性上确有 区分,却并无优劣之说。 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又委 实与生物差异有关 n故性别差异的社会性是性别差异的 焦点,或者说,正是生理性别和社 会性别共同构成了“性别”的基本 内涵。 n生理性别: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前提。 n社会性别:是表示给定社会文化对男性 或女性的看法与评价。它是社会基于个 体的性别类型,而期待或要求个体遵从 的行为规范与行为模式。 男女两性存在的生理差异, 导致社会对其行为的期待也各 不同。 n社会依据一定标准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 角色,并希望其符合这种标准。 人类学家认为: n性别角色来自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 ; n同时,分工的差异延伸出两性的人 格倾向和地位的分化。 男子在对外活动中发展了独立性与果断 性; 女子则在对内活动中发展了亲和性与依 赖性。 正是由于男女生理性别的差异, 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 衍生出社会性别; 而当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画上等号时 , 性别的社会不平等也就开始了。 第二节第二节 女性神话的由来与解构女性神话的由来与解构 一个女性,如果要遵从社会期待做 个“女人”,就必然不能做独立自 主的“自由人”。 n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自父权制以来,社 会的构成模式与行为规范基本上是以男权 标准与理想构建的;换言之,男权价值谱 系所设计的女性角色规范与女性的自我独 立意识是彼此对立的。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主 要为: n将女性的生命核心集中于婚姻、家庭与子女; n依赖男子提供的物质与地位; n强调女人的抚育功能、爱与人际取向等特质, 以及母亲、教师、护士等助人角色; n鼓励女性为他人而存在,而不是直接来自她自 身的成就和满足; n强调女性的美丽、性感及其他取悦男性的特征 ; n抑制并处罚女性的主动性、坚定性及对权利的 追求。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 同时也是同时也是 女性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历史。女性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历史。 或者说,或者说,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社会化进程而产生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社会化进程而产生的 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 正是女性独立的丧失过程。正是女性独立的丧失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母系 社会的社会形态。 n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氏族关系是严格 按血缘关系划分的。 n由于母亲在血缘关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导致女性自然而然地成为氏族的管理者, 拥有社会的支配地位,人格上相当独立。 当社会发展到父权制,就开 始将女性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 开始了对女性的压抑与禁忌 n在诸多宗教仪式中,女性不任要职; n许多神坛圣殿,女性不准入内; n旧约:“感谢上帝,宇宙的主宰,我并未 被生为女人”; n亚里士多德:妇女是发育不全的; n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 福的工具”; n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在宣布“人人生 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 将人口半数的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 女性作为社会的边缘人或非主体 人,仅仅是证明男性社会强大的 一种陪衬。 n女性作为人种之一,她们具有自身的性别 ,并未消失于历史,但作为大写的人,却 已消失于历史,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性别和 精神性别。 女性如何打破这一既定文化模式,叩问自 己的命运,追回业已丧失的自我独立,恢复自 我之尊严激励女性既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 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 清醒地知道自身特点,并以独特方式参与社会 生活,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使自己成为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就成了女性 意识层面的一个哈姆莱特式的永恒命题。 第二性女人:20世纪 60年代,(法)西蒙娜波伏娃 n此书以社会性别差异论为基石,其主题是 : 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因素,不是两性的生理差 异,而是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n此书被认为是女性意识史上一本最重要、 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女性拒绝再做第二 性的里程碑。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 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心理上 、生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 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 这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 波伏娃 在波伏娃解构“女性神话”前, 女性对自身意义的思考早已存在 : n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立场和女 性理论。 伍尔芙以其著名演讲一间自 己的房间证明: n英国这个崇尚尊严的国家,表面上对女 性讲礼貌和尊敬,其实充斥着对女性的 蔑视与压制,这是整个文化环境对女性 的合围。 伍尔芙在忧愤社会扼杀女性独立 的同时,对女性的丧失自我独立 更是感到悲哀。 n当她们将男权强加给自己的禁锢当做自己 的行为法则时,就意味着女性作为一个族 类,已经完全被男权社会所改造,她们的 自我意识也就在此时全面丧失。 伍尔芙一直试图探索一条重建女 性自我、树立女性自信的道路。 n“什么是一个女人?除非她在所有赖 于人类技能的职业和学科中都表现了她自 己。” n“当我在脑子里搜索的时候,我发现我对 于做别人的伴侣,做与别人相等的人,以 及去影响这世界为了去达到更高的目的都 没有什么高尚的感觉,我只很简单很平凡 地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成为自己” 是伍尔芙对现代女性意识的形象阐释 , 其实质是重建女性自我, 也是对传统“女性神话”的率先解构 。 第三节第三节 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 女性主义(feminism) n最初是指一种争取妇女获得相对于男性在政 治、经济、文化和人权等方面的完全平等为 目标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n以后逐渐扩展为一种世界文化思潮:即从广 义上说,女性主义要弘扬女性被男权遮掩了 的价值,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身,看待世界 ,达到真正的妇女解放。 积极行动起来,挣脱男权文化锁链 ,粉碎千百年来的男权统治机制 女性主义, 在20世纪这百年起伏中, 一步步汇入了时代主流。 百年欧美女性运动史,相继涌现 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 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 义女性主义等主要理论流派,并掀起 了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 n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 n代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标 志,以男女平等所有人都有权实现个 体自由为最终目标。 n结果: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权、财产继 承权、受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等基本权 利 第二次浪潮。 n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n运动中心:由欧洲转移至北美 n主要目的:在思想文化领域反抗对女性的无形 歧视 n标志性开端: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的著作女性的奥秘(1963)的问世。 n论争的重点:已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 经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 意识形态色彩。 n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还同时涌现了社会 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两大流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n认为:妇女压迫主要是经济事件,但性别 关系在社会关系中与阶级关系同样重要, 妇女压迫必须与她们在家庭和生育的私人 世界中的位置相联系,这就批判了传统文 化中关于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划分。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n父权制社会关系为妇女压迫的主要原因。 n将父权制定义为男人优于女人的“权力性 别系统”,确认父权制为自主的历史因素 ,并将性别关系(男人对女人的性控制) 视为社会压迫的基本形式。 n性别的产生,为其他形式的统治建立了一 种前提条件,而世间一切压迫形式无非是 性别压迫的一种延伸。 有五个问题涉及“男女之别”, 曾被广泛引证和争辩 n生物学的差异; n经历上的差异; n话语上的差异; n无意识的差异; n社会经济条件上的差异。 第三次浪潮。 n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女性主义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 的影响,涌现了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n这些后现代主义思潮包括: 拉康心理分析 德里达解构理论 福柯权力话语研究 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后现代女性主义: n以解构主义为指针,去消解隐匿在人的主 体性和思维习惯背后的深层文化枷锁。 n后现代是整个男权消解的时代,在这时期 ,承认相对“平等”和绝对“差异”比单 纯追求“平等”将更有利于妇女解放。 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传统女性主 义者轻视大众文化的做法,并以 文化批判的立场介入。 n她们既要批判大众文化中内在隐匿的性别观 念,努力打破男性中心的文化霸权,又要超 越解构主义的虚无,重建女性文化新秩序; 既要反对父权社会对妇女的压制,又要反对 压制差异的倾向。也因此,后现代女性主义 并无单一认同的文化共识。 第四节第四节 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 女性主义在中国,历来就 是波澜不惊 几千年来,男权为中心的专制制度 使女性深受礼教的多种束缚和多种 压迫: n政 权 n族 权 n神 权 n夫 权 妇女解放命题本始于西方异质 文化的输入。 n20世纪初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 使中国女性的传统角色定位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挑战。 n但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最先思考女性问题 的,更多的是男性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男 人接过了女权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而中国 妇女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力量。 n中国近代史上妇女解放的呼声,首先发自 于受西方启蒙思想熏陶的维新派: 在引进西方“天赋人权”及进化论学说的同时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男女平等”, 并以兴办女学为具体措施,倡导女性解放。 n被誉为“女界的卢梭”的金天翻: 为女性提出了六种权利(包括受教育权、社交 自由权、经济独立权、婚姻自主权等)以及妇女 参政问题。 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1949年间,中 国女性解放所呈现的时代特征,与农民 战争及其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呈同步性 。 n这就是说:就总体而言,中国妇女解放不是 一个独立运动,而是被融入了社会革命的大 潮,妇女更多的是被作为夺取政权、巩固政 权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用,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从 属地位。 在西方, “妇女解放”的含义 是女性从男权统治下的解放, 要实现的是女性个体的自由发展 ; 但在中国条件下, 女性解放则被赋予 意识形态上的政治化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劳动妇女委实 扬眉吐气,一样被赋予了政治、经 济、文化、家庭和社会之权利。 n1949年后,当共和国女性终于以真正的“人” 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妇女解放便演变 成了千百万妇女的实践行动。 n女性在经历了“非性化”的过程后,终于由女 性而中性,由中性而男性,完成了自身意味深 长的蜕变。由此,中国女性陷入了一个对性别 问题既敏感又模糊,既言不由衷又无法言说的 窘境。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重提女性问题。 n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西方现代思潮,再次 借中国加速现代化之契机涌进国门。当代 中国女性开始独立地反思自我之价值,女 性意识开始走向自觉,“男女都一样”的 平等误区也逐渐被女性的本性、特殊性等 思索所穿越。 当下,中国女性发展面临着扑朔 迷离的复杂形势:社会的复杂化和多 元化、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残酷, 使女性面临机遇也受到挑战。 妇女解放究竟向何处去? 目前,中国女性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 己不可能回到从前的“非人”状态中,但 她们还未能建立起一种融新与旧、本土与 外来、传统与现代之精华为一体的新文化 女性模式。 “一旦妇女被看做一个具有无限人类潜力 的人,与男人平等的人,任何妨碍她充分发挥 潜力的东西便成了应予解决的问题。一个 女子不应该期待因自己的性别享受特权,但她 也不应该去适应偏见和歧视。她必须 学会竞争,不是作为一名妇女,而是作为一个 人。只有当大批妇女走出边缘、汇入主流时, 社会本身才会为她们实现新生活之计划提供安 排。”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女人所需要的, 不是作为女人去行动或说话, 而是作为一个自然人去发展, 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去辨别, 作为一个有灵魂的人去自由生活, 从而顺利发挥自己的能力。 玛格丽特富勒 关注两性关系的和谐维系与共同 发展,当是妇女解放的新思路。 反对和根除一切男女不平等或两性不 自由的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