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学刊徵稿章则.doc_第1页
中华建筑学刊徵稿章则.doc_第2页
中华建筑学刊徵稿章则.doc_第3页
中华建筑学刊徵稿章则.doc_第4页
中华建筑学刊徵稿章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華建築學刊 第卷 第期 第至頁 民國年月Chung Hua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Vol. 1, No. 1, pp.57-64, 2005中華建築學刊徵稿章則本學刊為純學術性質之刊物,供發表有創始性(Originality)之研究成果之用;非本校同仁之論著,亦歡迎投稿,所收稿件將送所屬學門之專家審查。中華建築學刊為中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學術性期刊,投稿領域並以建築、規劃(環境、景觀、休閒、都市計畫等)、景觀、及營建土木管理領域相關的專業文稿為主。投稿須知:一. 稿件請賜予一式三份,並請連同電子檔送交至新竹市東香里六鄰五福路二段707號 中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辦公室 轉至建築學刊編輯委員會或逕寄送本學刊發行人(本校建築學院院長)收。二. 所投稿稿件經編輯委員會審查合格後,即通知投稿人。已刊印之論文,經改寫後,得以在他處刊物發表。三. 文稿撰寫文應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之,並限以 Microsoft Word格式排版。四. 除題目、作者、關鍵詞及摘要外,其餘部分請用雙欄格式並請使用單行間距,英文字體請用Times New Roman5,中文字體請用標楷體。題目請用14點粗體,作者部分及各節標12點,內文請用10點。全文限制在八頁內並請以A4格式繕製且上下左右各留2.54cm之空白。五. 文稿內容編排,應已下列順序為原則:1. 封面:包含論文中英文名稱、作者中英文姓名、作者所屬機關職稱、聯絡地址、電話、E-MAIL及論文研究之相關屬性。2. 中英文摘要:以300字為限,並分別加關鍵字(Keywords)。3. 前言4. 內文:包含文獻回顧、資料來源及形式、研究方法、經驗或實證論述等。5. 結果與討論6. 致謝7. 參考文獻六. 文章章節之編序以一、二、三為章且置中,以2-1、2-2為節,2-1-1、2-2-2為小節來標示。節或小節之下依1、2、3及(1)、(2)、(3)等層級標示之。七. 符號:文稿所有符號須於第一次出現時加以定義。八.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須以引用次序排列且加以編號,先列中文文獻,在列英文文獻,並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之。論文中引用到參考文獻時,需隨文依序編號標明於中括號【】內。各類參考文獻之寫法列舉如下:1. 中文期刊論文:作者姓名,文章名稱,刊物名稱,卷數 (期數):西曆年份,頁碼。2. 中文研究報告或書籍作者姓名,研究報告或書籍名稱,地點:出版處,西曆年份。3. 英文期刊論文作者姓名,”文章名稱”,刊物名稱,卷數 (期數):西曆年份,頁碼。4. 英文研究報告或書籍作者姓名,研究報告或書籍名稱,地點:出版社,西曆年份。5. 研討會論文作者姓名,文章名稱,論文集名稱,頁碼,研討會時間、地點,西曆年份。 論文題目名稱(中文) -標楷體14 單行間距 論文題目名稱(英文) -Time New Roman 14 單行間距第一作者中文姓名*第二作者中文姓名*第三作者中文姓名*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姓名作者英文姓名 -(中)標楷體12 單行間距(英)Time New Roman 12 單行間距(論文修改紀錄)文件收件日期第一次修改日期接受刊登日期 - -皆為標楷體12 單行間距 摘要 -標楷體12 單行間距 段落設定前後1列 (中文)摘要內文 -標楷體10 單行間距中文關鍵字: -標楷體10 單行間距 Abstract-Time New Roman 12 單行間距段落設定前後1列 (英文)摘要內文 -Time New Roman 10 單行間距Key Words: -Time New Roman 10 單行間距* 大學 學系所 助理教授(職稱)身分,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第一位作者)* 大學 學系所 助理教授(職稱)身分,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第二位作者)*大學 學系所 助理教授(職稱)身分,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第三位作者)- (中)標楷體9 單行間距(英)Time New Roman 9 單行間距中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中華建築學刊論文發表資料表本表為日後連絡、送審、出版之重要依據,請以電腦繕打或正楷書寫。論文名稱關鍵字(四個以內)作 者 資 料姓名所 屬 單 位職 稱第一作者無者免填,不足者另紙填寫共同作者1共同作者2共同作者3論文屬性種類請在內打建築領域規劃領域(環境、景觀、休閒、都市計畫)景觀領域營建、土木管理領域論文分類請在內打研究論文:具原創性、開拓性、學術性上有展性者,技術上有貢獻、或學術上具有價值者、助於提升國內學術研究水準或解決重要工程問題者。技術短文:因實際執行工程專案而有具體成果、寶貴經驗之技術或管理性短文。連絡人之方式連絡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其他連絡方式:本文是否投稿其他刊物尚未曾投稿其他刊物部份相同內容已投稿其他刊物著作權本人同意將本論文於接受發表後授權中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印行出版。本論文內容若有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商業宣傳之行為,本人願意承擔一切法律責任。第一作者簽名處報名手續:將報名表及文稿原稿三份,以限時掛號一併寄送至新竹市東香里六鄰五福路二段707號中華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辦公室 轉 建築學刊編輯委員會。TEL:(03)518-6667 FAX:(03)518-2118(以下由編輯委員會填寫,投稿者免填)論文編號受稿日期接受日期專門編審委員推薦評審者 題目 -標楷體14 單行間距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Time New Roman 14 單行間距*中華大學營建管理所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hung Hua University *中華大學營建管理所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hung Hua University- (中)標楷體9 單行間距(英)Time New Roman 9 單行間距AAA-BBB CCC AAA-BBB CCC -(中)標楷體12 單行間距(英)Time New Roman 12 單行間距(論文修改紀錄)文件收信日期dd-mm-yyyy第一次修改日期dd-mm-yyyy接受刊登日期 dd-mm-yyyy -皆為標楷體12 單行間距 摘要 -標楷體12 單行間距 段落設定前後1列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 -標楷體10 單行間距關鍵詞:、 -標楷體10 單行間距 Abstract Time New Roman 12 單行間距段落設定前後1列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Time New Roman 10 單行間距Keywords: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Time New Roman 10 單行間距 、前言 主標題皆為標楷體12 單行間距 段落設定前段為0.5列後段為0.25列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 內文皆為標楷體10 單行間距中華學刊中華學刊【3】,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4】。中華學刊中華學刊【5】,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二、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 次標題皆為標楷體10 單行間距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A.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1)B.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2)3.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表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4】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註: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三、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四、結論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3.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五、誌謝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六、參考文獻1.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 U.S.A,1999。2.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U.S.A,1999。3.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台北,2000。4. 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刊中華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