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doc_第1页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doc_第2页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doc_第3页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doc_第4页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的有效运用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二小 陈洁静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课堂表演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课堂表演精彩本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表演现象。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使用过课堂表演,发现当我要求孩子们来演演课文里的人物动作、神情、语言时,孩子们或表现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或表现为局促不安、面红耳赤,或表现为嬉皮笑脸、敷衍了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原本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良好效果的课堂表演出现这些不和谐音呢?于是就想到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课堂表演的类型及有效运用(一)运用单项表演理解词语。单项表演没有情节,也没有多个角色,只是通过表演来理解词语。如教学享受森林时,其中有一段:“泥土干了,她就浇水;长出了杂草,就把杂草拔掉;刮大风了,她就为小樟树绑上一根竹子;寒流来了,就在小樟树苗四周铺些稻草”要求学生抓住“浇”、“拔”、“绑”、“铺”四个动词来做做动作,体会盈盈对樟树苗的小心呵护,在表演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些动词,对词义加深了理解,而且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再如教学小冰熊时,“熊妈妈拿来一条小棉被,严严实实地把小冰熊裹在里面。”请学生来做做怎样才算是“严严实实地裹”,通过表演理解“严严实实”就是把东西裹得紧紧的、密不透风,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因为要把小冰熊与外界热空气隔绝,所以要裹得严严实实。“思而不做则空,做而不思则浅”,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积累了词语,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二)运用综合表演理解课文内容。综合表演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化的对话,大多运用于课文的一个片断学习之后。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心理、感官上的快活和满足。这种表演往往安排在课末,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深层感悟,并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角色、表现形式的自由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化的发展。对话表演、同桌配合、感情朗诵是综合表演得较好形式。太阳的家通篇以诗歌的形式描述太阳这个万物精灵对小朋友的关切劝诫,教完课文后让学生同桌对话朗读,把课文内容变化为太阳与孩子的对话形式,孩子们读得亲切自然,生动投入。同桌配合表演就是在学完课文后,同桌一人读课文,另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来配合做动作,如种子发芽一课,一位学生读课文,另一位学生模仿种子喝水、伸腰、挺身,体会它发芽生长的过程,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看着满院姹紫嫣红的花朵,想起了为他栽种这些鲜花的儿子,就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与赞美,鼓励他要为人留下美好的东西。此处信的内容是感情朗诵的好材料,我为高尔基的信配上了一段抒情的音乐,并且激情范读,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抒情的文字中感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再让学生做做高尔基的儿子来读读这封信,也来激情诵读一番,学生的情感通过朗诵融入于课文之中。在情节生动的叙述类文章中,综合表演的运用较为实际、有效。通过表演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对感情的体验。(三)借助小组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小组表演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可以是单组,也可以是多组。单组一般运用于课的开始阶段,能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例如在学习聪明的牧童时,为了帮助多数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揭示课题后,由一组学生先行表演课文内容,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使静止的故事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吸引了孩子们的听课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大家都很活跃、很主动,也很轻松。这样的表演,能让学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多组表演是在课文学完后,让学生按照座位的形式或者自由组合组成小组,对课文内容的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使课文有个更好地总结回味。如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表演,扮演狐狸的孩子演出了狐狸的大摇大摆、神气活现的模样;扮演老虎的孩子就表现出将信将疑、东张西望的样子;扮演小动物的孩子就表现出纳闷、惊慌失措的神情。因为学生对课文有了理解,所以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帮助自己表演,而通过表演又使他们对故事的寓意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效的课堂表演不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营造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读、玩中思、玩中说。又如找骆驼,请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表演,因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孩子们扮演的商人胸有成竹,扮演的老人焦急万分,商人分析得头头是道,老人听得心服口服,通过小组表演使学生准确体悟了人物特点,展示了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进理解力的提高。在以对话为主的文章中,小组表演的运用较为合适,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的思想。(四)利用群体表演感受文章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扩大表演的参与面,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通过表演来感受,这时就要用到群体表演。如教春笋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齐表演笋芽儿是怎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演出许多笋芽儿陆陆续续从地面冒出来的景象。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又如木棉树的种子中“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树种子感到有些害怕。可是,他想起妈妈的话,就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地面,见到了光明。”这句话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观看种子发芽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表演种子顶出地面,接着随机采访让学生说说:你的头上感到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纷纷回答:因为上面是石块,不努力顶就出不来了;只有用力才能冲破泥土,冒出头来;因为妈妈告诉我要勇敢、坚强,不怕黑暗,才能长成大树在畅谈表演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再来表演种子顶出地面的艰辛,老师感情旁白,此时教室里一片种子努力顶出地面的景象,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到种子的坚强、勇敢。在拟人类的文章中,利用群体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世界万物与人一样有感情、有思想、有品质,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事物的特点,树立尊重万物、关爱他人的思想。(五)运用模拟表演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有些课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人间仙境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辞,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还可以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又如课文我是苹果,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第一人称介绍了苹果的功能和特点。学完后,我让学生模拟苹果来做自我介绍,向大家叙述苹果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通过模拟表演,学生对苹果的功效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对课文的语言能更好的掌握、积累。在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一般语言优美生动,好词佳句丰富,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好范本,运用模拟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內化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六)运用创造表演培养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所展开表演。这些细节使学生根据一定语境进行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创造表演一般是课后拓展的一种形式。如教只有一个儿子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两个妈妈回家后是怎么对两个儿子说的,两个儿子听后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再来演演妈妈与孩子回家后的情景。学生通过创造性的表演明白了孩子也应该关心妈妈的道理,为今后的续写作文也打下了基础。又如一颗希望的种子中“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尽管这样,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却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这句话含义深刻,表达了一个孩子对爷爷举动的理解与感激,作为二年级的孩子他们显然理解这句话有困难,那么怎样把这有难度的句子理解透彻呢?这时的创造表演帮了大忙。读完句子,我请孩子们想象:稍大些,我是怎么知道西瓜原来是爷爷搬到地里去的?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后,同桌进行创造表演,演演“我”稍大些后是怎样与爷爷谈起这件事的,通过对话表演,孩子们理解了爷爷的良苦用心爷爷要让我明白只要充满热情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希望“我”对自己要有信心,永不放弃。意思深奥的句子在想象、表演中予以理解,含义深远的课文结尾在想象、表演中予以挖掘。对于一些说理、明志的课文,创造表演的运用不仅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能力都起到较好的作用。二、运用课堂表演的注意点成功的表演介入课堂教学,给语文课堂平添了许多的生趣,也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我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时教师必须予以指导示范,具体到某个动作或某句话,某个表情,教师的旁白更有助于低段孩子对于表演的方向把握。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发展,以及关心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服务时,才是做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要求我们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还指导我们要把教育置身于“生活”、“社会”的大背景中,提倡通过“六大解放”让学生到书本以外吸收,获取更多。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信息资源极具丰富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把身边的信息资源加以好好应用,那将是教育莫大的悲哀。成功的课堂表演就是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来促进教学。当然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表演也必须慎重,并不是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