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1页
第三章_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2页
第三章_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3页
第三章_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4页
第三章_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成本费用的归 集和分配 3.1 生产要素费用 生产费用要素:按费用的经济内容(或性质) 不同所做的分类,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外购材料 外购燃料 外购动力 工资 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 其他支出 2 生产要素费用核算的原则 按照要素费用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 各种要素费用区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要 素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要素费用; 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 还应按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分配;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间接 费用先归集,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 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中。 3 生产要素费用核算的程序 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 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分配 表,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 记各种成本明细账;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成本类总账。 4 3.2 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 材料费用归集的核算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燃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5 1、材料费用归集的核算 材料费用归集的基础工作 建立和健全发出材料的计量制度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建立和健全领发料凭证制度 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 建立和健全材料退库和盘点制度 “假退料”手续 6 材料费用归集的核算 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7 实际成本法 (1)材料采购成本为采购时的取得成本或 自制完成时的生产成本等。 注:这是“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同种材料购入成本会有所不同 8 实际成本法 (2)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按收入时的实际 成本计价。在几次收入的实际成本(计 价)不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9 1 先进先出法 a、假定价值转移规则:先购进材料先领 用 b、存料实际成本最接近市场价格,较为客 观 c、在收发业务频繁及单价变动较大的情况 下,计价工作量较大,且产品成本偏低 ,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d、适用于收发不很频繁的材料计价 10 先进先出法举例 日期收入出存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2.17502.21650 2.6用5002.211002502.2550 2.12入8002.31840250 800 2.2 2.3 550 1840 2.16用250 200 2.2 2.3 550 460 6002.31380 2.20入 10002.252250600 1000 2.3 2.25 1380 2250 2.28用600 300 2.3 2.25 1380 675 7002.251575 2.30本月 合 18004090 185041657002.251575 11 2 一次加权平均法 a、期末计算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一次 作为发料实际单位成本。 12 期初结存材料 本期收入材料 本期材料加 实际成本 + 实际成本 权平均单价 = 期初结存材料 本期收入材料 数量 + 数量 一次加权平均法 b、日常计价工作量大大简化,但影响成本 计算的及时性,且不利于材料的日常管 理。 c、适用于各期材料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 13 一次加权平均法举例 日期收入出存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2.17502.21650 2.6用500250 2.12入8002.318401050 2.16用450600 2.20入 10002.2522501600 2.28用900700 2.30本月 合 18004090 18502.2541657002.251575 14 3 移动加权平均法 15 a、每次收入材料时计算材料平均单价 材料平均 = 结存材料实际成本+本批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 单价 结存材料数量 +本批收入材料数量 b、克服了加权平均法的不足,但日常计价工 作量较大 c、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 移动加权平均法举例 日期收入出存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数量 价 金 2.17502.21650 2.6用5002.211002502.2550 2.12入8002.3184010502.282390 2.16用4502.2810266002.281364 2.20入 10002.25225016002.263614 2.28用9002.2620347002.261580 2.30本月 合 18004090 185041657002.261580 16 4 个别认定法 a、以某批材料收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 为该批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 b、能正确反映耗用成本和库存成本 c、管理较烦 d、适宜于进货批次不很频繁,且易于区 分保管的材料 17 按计划成本 “原材料”账户:借贷两方均为计划成本 (即按计划成本结转至“生产成本”或“ 制造费用”)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归集和分配材料成 本差异 18 分配的公式: 19 直接材料 月初存材料的 + 本月收入材料的 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数 成本差异数 分配率 月初存材料的 + 本月收入材料的 x100% 划成本 划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举例 某企业“原材料”账户和“材料成本差异”账 户2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月初余额 200,000 420 本月收入 300,000 -6,000 合计 500,000 -5,580 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340,000元。 2、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材料费用分配的原则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某种产品直接耗用的材 料,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 接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 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材料,计入“制造 费用”明细账; 21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材料费用分配的原则 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 料,如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 原则,也可以全部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的 材料,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 细账; 22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材料费用分配的原则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材料,计入“管理 费用”明细账;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耗用的材料,计入“销售 费用”明细账; 企业为修复废品耗用的材料,计入“废品损 失”明细账。 23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选择分配标准(确定原则:合理与简便)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在各项材料消耗定额健全且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在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直接联系时采用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在产品的产量与所耗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在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 24 计算分配率 分配率=分配对象的总金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 之和 计算某个产品应负担的费用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分配对象=该种产品的分配标 准分配率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共同耗用某种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 。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40件,单件产品 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的实际产 量为8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 公斤。试计算分配甲、乙产品各自应负 担的材料费。 方法1: 1、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 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2、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560440)1.2 3、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5601.2672(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4401.2528(公斤) 合计 1200(公斤) 4、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72 4 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28 4 2112(元) 合计 4800(元) 方法2: 1、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 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2、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4)(560440)4.8 3、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5604.8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4404.82112(元) 合计 48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 辅助生产成本-y车间 制造费用-x车间(材料费) 管理费用-材料费 销售费用-材料费 贷:原材料-主要材料(a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29 3.3 燃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燃料费用的归集 燃料和动力消耗不大的企业,可不单独设置 “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将其列入“直接材料 ”成本项目中; 消耗燃料较多的企业,应单独设置“燃料”科 目,并在产品成本明细账内设置“燃料及动 力”成本项目来归集本月生产产品消耗的燃 料费用。 30 燃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燃料费用的分配 产品生产工艺本身消耗的燃料费用 a) 若为一种产品耗用,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 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及“燃料及动力” 成本项目; b) 若为几种产品共同消耗,可按定额消耗量、定 额费用、重量、体积或生产工时等标准,分配 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 细账; 31 燃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燃料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费用,分配计入“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费用,分配 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费用,分配 计入“管理费用”明细账;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使用的燃料费用,分配 计入“销售费用”明细账。 32 3.4 外购动力费用归集的 核算 外购动力费用不需要单独的科目进行归 集,只需要通过计量装置记录某一会计 期间消耗的数量。 企业外购动力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计量和确认。 33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 核算 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原则 基本生产车间用于生产产品的外购动力费 a) 如果只和一种产品有关,就直接计入“生产成 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b) 如果同时几种产品共同耗用,采用一定的方法 (一般按各种产品定额工时或实际工时消耗量 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成 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34 分配方法 (以外购电力为例) 对于各车间、部门耗用的电力,都有电表加以计量。 因此,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应按下式计算: 每度电费 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 分配率 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 某车间、部门 该车间、部 每度电费 应分配的电费 门用电度数 分配率 对于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 由于不能按 产品分装电表计量其耗用的数量,因此, 一般采用工 时的比例(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其计算 公式如下: 某车间产品用 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 该产品的 该车间产品用 配的电费 生产工时 电力费用分配率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 核算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外购动力费,分 配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外购动力费,分配计 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外购动力费,分 配计入“管理费用”明细账;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耗用的外购动力费,分 配计入“销售费用”明细账。 37 3.5 工资费用归集和分配的 核算 工资费用核算的内容 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 工资费用的计算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38 1、工资费用核算的内容 职工薪酬:指企业为了获得职工提供的 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及其他相 关支出。 39 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奖金; 津贴和补贴; 职工福利费;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非货币性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劳务相关的支出。 2、工资费用核算的原始记录 考勤记录 产量和工时记录 工作通知单; 工序进程单; 工作班组产量记录; 其他凭证。 41 3、工资费用的计算 1. 计时工资的计算 月薪制计时工资的计算 根据职工的月工资标准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工资 的一种方法。采用月薪制时,只要职工出满勤 ,不论该月份是多少天数, 都可以得到固定的 月标准工资。如果出现缺勤, 则应从月标准工 资中将缺勤工资予以扣除。 42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 月标准 缺勤 时工资 = 工 资 天数 日工资 在按小时计算缺勤时间时,上式可写成: 应付计 月标准 缺 勤 日 工 资 时工资 = 工 资 小时数 每班工作小时数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 月标准工资可从职工的工资卡片中记录的职工工资 的数额取得,只要职工的标准工资不调整, 该数字 每个月份的金额都是相同的。缺勤天数或小时可从 考勤记录中取得。 日工资也称日工资率, 指每位职工每日应得的平均 工资额。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其具体计算方 法如下: 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 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 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日工资: 是用月标准工资除以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标准工资 日工资 = _ 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全年平均每 全年工作日数 365-104-11 月工作日数 = _ = _=20.83(天) 全年月份数 12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只要职工的月标准工资不变, 计算出的各月 份日工资都是相等的。 由于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不包括在日工资内, 因此,星期天和节假日不付工资。当然, 缺勤期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也 不扣工资。 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8年10月份缺勤 4天( 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 休息日, 其计时工资的计算结果如下: 900 日工资= =43.21(元) 20.83 应付计时工资=900-243.21=813.58(元) 在上述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用的是天, 这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缺勤期间若有 星期天或节假日要照付工资,所以,在缺勤期间有星 期天或节假日也不扣工资。 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 工资除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 下: 月标准工资 日工资= _ 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 全年平均每月 全年日历日数 365 日历日数 = _ = _ =30(天) 全年月份数 12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时,只要职工月标准工资不 变, 各月份日工资也是相等的。但由于日工资中包括 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工资, 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付工 资,所以, 缺勤期间若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按缺勤处 理,照扣工资。 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8年10月份缺勤 4天( 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 休息日, 以按月标准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 计算的日工资的例题为例,计算职工周颖的应付计时 工资的结果如下: 900 日工资 = _ = 30(元) 30 应付计时工资=900-430=780(元) 在本例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用的是天, 是因为采用这种方式计算日工资时,缺勤期间如果有 节假日和星期天也扣工资。 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日工资是根据月标准工资除以当 月满勤日数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标准工资 日工资 = _ 当月满勤日数 当月满勤日数 = 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由于每个月份的星期日、 节假 日天数不相同,所以,每个月份当月满勤日数也不相 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既使月标准工资不变, 在 各月份满勤日数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各月份的 标准工资也不一样。 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8年10月份缺勤4天( 缺勤 期间有星期日2天),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 以按月标准 工资除以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的日工资的例题为例,计算 职工周颖的应付计时工资的结果如下: 当月满勤日数=31-8-3=20(天) 900 日工资 = _ = 45(元) 20 应付计时工资 = 900-245=810(元) 在本例计算应付计时工资时,缺勤天数按天计算, 是由于在当 月满勤日数中,不包括星期天和节假日,即星期天和节假日不计 算工资, 所以缺勤期间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扣工资。 工资费用的计算 1. 计时工资的计算 日薪制计时工资的计算 根据职工的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应付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 上式中的日工资可按月薪制下计算日工资三种方法中 的第一种方法计算。 采用日薪制计算职工应付计时工资时, 有利于正确计 算生产工人的工资成本。但是由于每个月份实际工作 天数不同、职工出勤的天数不同,所以每个月份都需 要计算,计算工作量较大。 例: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08 年10月份缺勤4天( 缺勤期间有星期日2天 ),10月份有3天节日,8个休息日,若采 用日薪制时,职工周颖应付计时工资的 计算结果为: 应付计时工资 = 1843.21=777.78(元) 工资费用的计算 2. 计件工资的计算 按照产量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品 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工资单价计算支付的 工资。 根据计件工资计算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个 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两种计算方法 。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需要考虑班组职工技 术等级因素,按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比 例或按实际工作时间比例分配。 53 个人计件工资 当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分清每个人的经济责任时, 可采取个人计件工资的方式。 如果工人在月份内仅生产一种产品其计件工资可按 下式计算: 应付计 合格品 料废 计件 件工资 = (数 量 + 数量) 单价 如果工人在月份内生产多种产品,且各种产品计 件单价不同, 则计件工资按下式计算: 应付计 某种产品合 该种产品 该种产品 件工资 = ( 格品数量 + 计件单价可按下式计算: 计件单价 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 (按产量定额计算) = _ _ 产量定额(按日或小时计算) 或: 计件单价 制造某种产品 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 (按定额工时计算) = 所需定额工时 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 集体计件工资 当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职工 的经济责任时, 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方式。 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 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品 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然后,再采用一定的方法, 将集体计件工资 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 分配的主要方法有: (1)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 (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 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 按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是指在计算计件工资分 配率的基础上,按职工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计件工资的方法。 它主要适 用于集体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并且集体内职工工资等级差 别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职工应付 该职工应付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分配率 某职工应付 该职工实际 小 时 计时工资 = 工作小时数 工资率 计件工资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 分配率 =_ 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 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 = 集体完成工作量总和计件单价 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 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集体计件工资, 是指 将集体计件工资在集体内部采取平均分配的一 种方法。 适用于集体所从事的工作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 且集体内部职工工资等级差别不大的情况下采 用。 其计算公式为: 每人每天应 集体计件工资总额 付计件工资 = _ 集体职工实际工作天数之和 某职工应 该职工实 每人每天应 付计件工资 = 际工作天数 付计件工资 4、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费的分配原则 基本生产车间从事产品生产的职工工资, 分配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 账; 基本生产车间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工作的职 工工资,分配计入“制造费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车间的职工工资,分配计入“生产 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59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费的分配原则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分配计入“ 管理费用”明细账;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分配计入“ 销售费用”明细账; 企业福利部门的职工工资,分配计入“应付 福利费”明细账。 60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 工资结算汇总表 账户设置 “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会费”、 “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 利”、“股份支付”等明细科目) 61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的分配方法: 生产工人工资中的计件工资,属直接人工费用,应 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帐 计时工资及其他工资一般属间接人工费用,应在各 受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62 计时工资分配标准 产品的生产工时 (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 计时工资分配公式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 品实际(定额)工时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额各产品实际(定额) 工时分配率 63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 根据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64 3.6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辅助生产的特点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65 1、辅助生产的特点 主要对企业内部提供产品或劳务,一般 很少对外提供服务; 以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为对象归集费用, 期末计算出各种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本期发生的费用应由受益的车间和部门 根据接受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多少负担, 即“谁受益,谁承担”; 66 辅助生产的特点 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的高低和分配 合理与否对企业产品成本水平影响很大 ; 除了向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服务之外,还 经常同时为管理部门、非工业事业单位 提供劳务或产品,此外辅助生产车间之 间也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典型的辅助生产车间有供水车间、供电 车间、供汽车间、运输车间等。 67 2、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1. 首先按辅助生产车间分别进行归集,然 后再按照不同的产品或劳务并区分成本 项目进行归集。 2.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费用,应直接 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及所属明细账。 68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3.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 (1)若辅助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或 只提供一种劳务,记入“生产成本辅 助生产成本”科目; (2)若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和多 种劳务,先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车间”科目,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 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科目。 69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4. 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生产费用,比照 基本生产车间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 算本期生产的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实际成 本。 70 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特点 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应在产品完工时 结转入库,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或“低值易耗品 ”等科目的借方;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按各受益单位所 消耗劳务的数量比例进行分配,从“生产成 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的借方。 71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方法 1. 直接分配法 特点:只对外分配,不对内分配。 优点:计算简便。 缺点:计算结果不准确,不利于调动辅助 生产车间相互节约消耗产品或劳务的积极 性。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不提供劳务 或只提供少量劳务的企业。 72 计算公式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 某辅助生产车间 接发生的费用总额 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 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 某基本生产车 该基本生产车间 间或行政管理 = 或行政管理等部等 费用分配率 等部门应分配部门劳务耗用量 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方法 2. 交互分配法 特点:先对内分配,再对外分配。(也可 以先对外分配,然后再追加分配) 优点:分配结果较准确,有利于降低辅助 生产车间之间的相互消耗。 缺点:计算工作量较大;成本核算的及时 性较差;交互分配率的计算缺乏合理性, 不够准确。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 劳务的数量较多的企业。 74 计算公式 第一阶段的交互分配: 某辅助生产车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 间费用分配率 = 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 该辅助生产车间 应分配 其他辅助= 耗用其他辅助生 其他辅助生产车 生产车间的费用 产车间劳务量 间 费用分配率 第二阶段的直接分配(对外分配): 该辅助生产车间 分配转入 分配转出 某辅助生产车 直接发生费用 + 费用 - 费用 间费用分配率= 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 某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 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 辅助生产车间 等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 费用分配率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方法 3. 计划成本法 特点:平时按计划成本对内和对外分配, 期末计算差异,计入当期损益。 优点:计算简单,及时性强。 缺点:计划单位成本制定得不准确,会影 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计划管理水平较高,计划单位 成本制定比较准确的企业。 76 计算公式 各车间、部门应分 该车间、部门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 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的劳务耗用量 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 某项辅助生产费用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 分配转 按计划成本 分配的差异额 = (接发生的实际费用+入额 ) - 的分配数额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方法 4. 代数分配法 特点:通过一元方程组求解辅助生产车间 单位成本,同时对内和对外分配。 优点:计算结果准确。 缺点:如果企业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多, 则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数量较少或者成 本核算实行电算化的企业。 78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 该产品或 该辅助生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 某辅助生产 车间提供产 劳务 = 产车间直接 + 用其他辅助生产车 车间产品或 品或劳务数量 的单位成本 发生的费用 间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务的单位成本 各车间、部门应分配 该车间、部门 产品或劳务 的辅助生产费用 = 的劳务耗用量 的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方法 5. 顺序分配法 特点:确定顺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优点:计算较简单。 缺点:结果准确性差,不利于调动排列在 先辅助生产车间降低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 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积极性。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 劳务存在明显顺序,且排列在先辅助生产 车间耗用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 务数量较少的企业。 计算公式 某辅助生产车 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 + 分配转入费用 间费用分配率 = 其他车间、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 各车间、部门应分 该车间或部门耗用 辅助生产 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费用分配率 3.7 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及其特点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82 1、制造费用及其特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 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固定 资产使用费、维修费等费用。包括: 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车间); 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 修理费; 办公费; 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 劳动保护费 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83 制造费用及其特点 制造费用的特点 内容繁杂项目多、性质不同、管理上有 难度; 一般采用定额(预算)管理。 制造费用核算任务 按车间、部门进行费用的归集、控制与考核 ,促进制造费用的降低; 合理分配制造费用,保证制造成本的正确计 算。 84 2、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大部分属于间接费用 ,按其用 途和发生地点进行归集和分配。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总分类核 算 企业一般要分别不同生产单位归集制造 费用,进行明细分类 “制造费用”按照费用的用途可设置“工资 和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办公 费”、“水电费”等明细科目 85 3、制造费用的分配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 发生的制造费用可 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里,发生的制造费用属 于间接费用,应由本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负担 ,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方法, 在各种产品中进 行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实际分配 率方式 、预算分配率方式和累计分配率方式等 三种。 制造费用的分配 1. 实际分配率方式 生产工时比例法:以实际或定额工时为标准 分配制造费用。 优点:资料容易取得,方法比较简单; 缺点:忽略了各种生产工时制造费用水平的不同 87 在一些机床型号较多、精密度相差悬殊的企业 里,必须根据这一情况, 将机床分为若干类, 以各类机床每小时的折旧、修理、 保养等费用 或每小时机加工价格为依据,确定工时折合系 数。然后, 将各种产品的各类生产工时按系数 折算成为标准工时,据以分配制造费用更为合 理准确。-折合工时(标准工时)计算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总额 分配率 = 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 该产品实际 制造费用 的制造费用 = (或定额)工时 分配率 直接工资比例法:以产品成本中直接工资为 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 适用于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 企业 当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是采用生产工时分配时 , 应用这种方法实质上同按生产工时分配的方 法是一样的,不如直接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 机器工时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耗用 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适用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车间。 制造费用的分配 1. 实际分配率方式 联合分配法:根据各类制造费用特点,将其 划分为若干类,根据不同类别的性质和用途 ,分别选择合理标准进行分配; 机器设备使用及维修的有关费用-按机器工时或 折合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 的比例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 2. 预算分配率方式 以企业制造费用预算和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 (或标准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 预算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平时留 在“制造费用”科目,年末再按已分配比例分 配到12月份各产品成本中。 92 优点:不必每月计算分配率,简化和加快了 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 造费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缺点:预算水平与实际相差较大时,会影响 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企业计划或定额管理水平较高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 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预算分配率 = 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 该产品实际产量 制造费用 的制造费用= 的定额工时 预算分配率 实际制造费用与按预算分配率 实际制 按预算分配率 计算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 = 造费用 - 分配的制造费用 差异额 差 异 额 分配率= 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某产品应分 该产品按预算分配 差异额 配的差异额 = 率分配的制造费用 分配率 制造费用的分配 3. 累计分配率方式 产品完工一次性分配其应负担的全部制造费 用,未完工产品暂不分配,保留在“制造费 用”账户中。 优点:可以简化生产周期较长企业的会计核 算工作量; 缺点:各月制造费用水平相差较大时,会影 响分配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每月完工产品批次少,且各月份 水平相差不多 95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累 制造费用期初余额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计分配率 = - 各种产品累计分配标准之和 完工产品应分 完工产品的 制造费用 配的制造费用= 累计分配标准 累计分配率 例:某企业本月共生产甲、乙、丙、丁四 批产品,甲产品上月投产,生产工时为400 小时,本月发生工时1 500小时。另外三批 产品均为本月投产,工时分别为2 400小时 、1 800小时和3 250小时。月初制造费用月 初余额为1 360元,本月发生5 652.5元。甲 产品本月完工,其余三批产品均未完工。 制造费用分配率=(1 360+5 652.5)/( 400+1 500+2 400+1 800+3 250)=0.75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400+1 500 )0.75=1 425元。 其他产品由于为完工,所以暂时不分配 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 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 编制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产品 贷:制造费用 3.8 生产损失的核算 生产损失概述 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的核算 1、生产损失概述 生产损失: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由于 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 生产损失的原因 (1)制造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废品损失; (2)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被迫停工而造成的停 工损失; (3)由于对在产品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在产品 盘亏、毁损、变质损失等。 生产损失核算内容 (1)正确归集和计算生产损失的发生数 额。 (2)加强生产损失的控制,及时分析造 成生产损失的原因,明确责任。 (3)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生产损失记入 产品制造成本。 2、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及废品损失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是指经检验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 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废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以及入库或销售后发现的所 有废品。 废品不包括:入库时确系合格品,由于保管不善、运 输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的损坏变质,应作产成品毁损 处理;次品,质量虽不符合规定标准,但经检定,可 以不需要返修即行降级出售或使用的产品。 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种类(按是否可修复) 可修复废品:技术上可修复,经济上合算的 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技术上不可修复,或在经济 上不合算的废品。 经济上合算标准为:修复费重新制造同一产 品的支出 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种类(按产生的原因不同) 料废:由于材料质量、规格、性能不符合要 求而发生的废品。 工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技术、工 人操作方法、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缺陷所产生 的废品。 废品及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由于生产原因而造成的废品 所形成的损失。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残值后的报废 损失 根据成本补偿原则 ,废品损失应计入产 品成本 5.2.2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帐户的设置“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帐户,按车间和产品别设置明 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通常情况下,期末在产品不负担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全部由本期完工产品负担。“废品 损失”帐户月末没有余额。 产品成本明细帐内可单设“废品损失”成本 项目,以反映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 归集不可修复废品 的成本和可修复费 用,以及退回废品 而支付的运杂费等 残值、赔偿 结转废品净损失 由合格产品成本负 担 计入“基 本生产成 本” 废品损失的计算 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 计算时间确定(与发现废品时间无关):在 废品修复时计算,即如果当月发生废品下月 修复,损失就表现在下月的成本计算单上。 计算程序:与合格品发生的费用一样,是通 过各种费用分配表或直接根据有关凭证计算 而得。 可修复废品损失=废品修复耗用材料成本+废 品修复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废品修复应负担 的制造费用过失人赔偿金额 废品损失的计算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计算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因包括在合格品之内,较 为复杂。 其关键是确定废品成本,即截至发生废品时 ,在该废品上已经耗用的费用合计。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方法 1.按废品所消耗的实际费用计算 即将产品成本明细帐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废 品与合格品之间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 当原材料在开始生产就一次投入时,材料费 用可按合格品与废品的数量比例分配; 如果不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的,而是随 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的,则可采用适当的方 法, 将废品折合成合格品的数量进行分配。 其余各成本项目, 可按合格品和废品的工时 比例进行分配。 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总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 = 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的材料成本 = 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某项其他费用数额 其他费用分配率 = 合格品工时+废品工时 废品其他费用 = 废品工时其他费用分配率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方法 2. 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根据废品的数量、各项消耗定额及计划单价 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 适用于定额资料比较准确、完整的企业 账务处理: 可修复废品修理费用发生时 借:废品损失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职工薪酬原 材料等 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成本时 借:废品损失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账务处理: 计算废品残料价值时 借:原材料银行存款 贷:废品损失 计算应由他人或外单位赔偿的废品损失时 借:其他应收款某某 贷:废品损失 期末结转废品的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 3、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 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 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帐户设置“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 帐户:按车间设置明细帐,帐 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借方登记发生的停工损失。 贷方登记予以转销的停工损失 产品成本明细帐内可单设“停工损失”成本项 目,以反映产品成本中包含的废品损失。 下列情况不作为停工损失处理: 因季节性停工和设备大修理停工而造成的损 失,应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 因自然灾害原因停工而造成的停工损失,应 在“营业外支出”中归集; 停工时间不满一个工作日的,为简化核算, 也可以不计停工损失。 账务处理 发生停工损失时 借:停工损失 贷: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 账务处理 结转: (1)应取得赔偿的停工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停工损失 (2)期末结转停工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停工损失 3.9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 品之间的分配 1、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 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 关系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 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模式 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再计算在产品成本 先计算在产品成本,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采用适当的方法,同时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 品成本 2、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是指处在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 产品 广义的在产品:包括正在加工中的产品 和加工告一段落留存在半成品库和以后 各步骤的半成品 狭义的在产品:仅指正在加工中的产品 ,不包括已完工的半成品 可以通过“在产品动态核算明细表”进行 在产品数量核算 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企业应定期对在产品进行清查 在产品清查的结果,要编制“在产品盘存 表” 财会部门应对盘盈盘亏情况进行相应的 账务处理 盘盈在产品的账务处理 ()发现盘盈的在产品时,应按定额成本 入帐,作如下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经批准后对盘盈的在产品进行处理时 ,一般是冲减“制造费用”,应作如下的会计 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制造费用 盘亏在产品的账务处理 (1)发现在产品盘亏时,应根据帐面的实际成本, 作如下的会计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