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doc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doc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doc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doc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 /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10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 sh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 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sh 词义:列举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2分)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广开言路(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二、(甲)邹忌王之蔽甚矣。”8.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窥:察看 蔽:受蒙蔽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每句各1分(修、余、昳丽)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2分 答出具体内容亦可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浅:狭,窄小 教:这里指教化 张:乐器上弦 修:设置 饬:通“饰”,修饰 论:评定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作战 期年:满一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是”“善”1分,句意1分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故”“胜”1分,句意1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分). 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顺三、甲 于是入朝战胜于朝廷。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 夫子:晏子。 仄陋:狭窄浅薄。 维:维系。 弼:纠正。 高缭辅佐晏子,晏子把他赶走了。其他辅佐晏子的人向晏子进谏说道:“高缭辅佐您三年,您都没有提拔他,却把他赶走了。这从道义上怎么说的过去呢?”晏子说道:“高缭是个没有用的笨人,我身边的人能帮我,我才会提拔他,现在他辅佐了我三年,不曾纠正我的过失,因此就把他赶走了。”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私王偏爱 (2)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侍奉 (4)其义可乎道义翻译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四、(一)于是入朝战胜于朝廷。(二)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小孺子:年轻人。 三旦:三天。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务:一心,一定。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 2 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4 、解释。(2分)(1)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2)期年之后满一年(“一年”也可)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 分“谤讥”“闻”译对得1 分)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 分,“前”“顾”译对各1 分)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2 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赵简子外出打猎,命令郑龙射杀一名农夫,以免让农夫不会惊动他将打猎的鸟。郑龙说:“我们的先帝晋文公讨伐卫国的时候,不曾轻杀一个人,而您却在打猎的时候就想射杀一个普通百姓,简直如同虎狼一般。”赵简子(感慨地)说:“别人打猎得到猎物,而我打猎却得到贤士。”所以说,爬树爬得越高的越感觉到害怕,人的官职越高的越感到危机。能不谨慎吗?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修八尺长,身高 (2)诚知 确实 (3)王之蔽受蒙蔽而不明 (4)出畋打猎 (5)缘木攀援、爬(树)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爵愈贵者愈危。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21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私:偏爱B 刺:指责 C 闻:使听到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2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C)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2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C.今齐/地方/千里, D.今/齐地方/千里,2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六、【甲】于是入朝虽欲言,无可进者。【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私王 偏爱 臣诚知实在、确实 为楚令尹 担任 民去也离开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七)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注释:闬:念hn。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说:念shu,劝说,说服。 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商量对策。公孙?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1解词(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4)田忌遂走。跑、逃走、逃跑、出逃。2译句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C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八、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韩子卢:犬的名字。东郭逡:兔的名字。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田父:农夫。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谢:辞谢、辞退。 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而抓获它们,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害怕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今齐地方千里 方方圆,纵横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天下之疾犬也 疾快,急速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 九、(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被:穿上。谄谀:奉承拍马。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偏爱(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2分)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十、(甲)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ng,连续)和(h,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臣之妻私臣 (偏爱)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讽刺 ) 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爱好、喜好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C ) 由此观之 B 皆以美于徐公 A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乃下令:“群臣吏民。” 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C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 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 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2分,每点1分。) 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分。)十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日:“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 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zhi)。 【注释】 、 虐:暴虐。堪:能忍受。卫巫:卫国的巫师。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 使监谤者: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形容政治黑暗,人民敢怒不敢言。 弭:消除,禁止。障:堵塞、阻隔。壅:阻塞 决:疏通水道。导:通行、通畅。宣:放,开导。 善败:治乱。卓:增多。 成:成熟。 行:有“自然流露的意思。 与:赞许,赞助。流:流放,放逐彘:晋国地名,在现在山西省霍县。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偏爱) (2)期年之后 (满一年) (3)厉王虐 (残暴无道) (4)乃流王于彘(流放)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的人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17.甲乙两文都是写大臣的进谏,两位君王对于进谏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又分别导致怎样的结果?(4分)齐威王的态度:称“善”,开门纳谏,广开言路,而且大加奖赏;结果: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周厉王的态度:“怒”“不听”,派卫巫监视敢于批评王的人,堵塞言路,进而屠杀谤者;结果:“国人莫敢出言”,最终落得个“国人流王于彘”的下场。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3分) 甲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纳谏,这种比喻说理方法,情理兼备,非常贴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乙文的召公全部谏词的中心论点是:“民言胡可壅?”“为民者宣之使言”。用“防川”来喻“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又用“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喻,说明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将会产生的危害有多大。这些比喻自然贴切,使说理形象生动。( ) 从思想价值来看,乙文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思想,是古时臣子向君主提出的建议,这在今天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 )19.根据上面两则文言材料,简要概括齐威王和周厉王各自的性格特点。(2分).齐威王: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知错就改,从谏如流,有所作为。周厉王:暴虐凶残,专横而愚蠢,刚愎自用,拒不纳谏。十二、【甲】邹忌修八尺有余,.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乙】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元嘉末,为湘东王国常侍。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