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doc_第1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doc_第2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doc_第3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doc_第4页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河南筝曲汉江韵 作 者:王 纪 指导老师:郝 方摘要: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筝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清代以来,古筝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更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南筝是这颗明珠的一个耀眼闪光点,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地域性风格的乐曲、独特的旋律手法、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演奏技法和润色手段,包括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优秀演奏家,使河南筝派以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曲目和技法特征、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流派之一。本文对河南筝曲的特点,及其代表作汉江韵的分析。关键词:河南筝派;汉江韵;现代传承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筝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故人们又称为古筝。清代以来,古筝音乐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更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泱泱大河之中,河南筝派具有自己独特又独立的艺术风格,占据着重要的艺术地位。然而,河南筝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受地域方言,民俗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形成了不同的支系,也正是这些丰富的艺术表现与千姿百态的艺术魅力才缔造了河南筝派的辉煌。 一、河南筝派艺术特点 (一)风格的特征从演奏风格上来说,无论是慢板或快板,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1(p32)。从音乐风格上来说,不仅富有歌唱性,而且大量吸收了河南地方戏曲、曲艺的艺术营养,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 从曲调风格上来说,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使用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二)演奏技法的特征1.右手技法的特征河南筝派右手演奏是以腕关节、大拇指关节为活动关节。其一,在摇指技法方面,采用大指连续托劈完成的技巧。由于在河南地方方言中强调字头的咬实,从而形成了河南筝在摇指的音头上有较强劲的倾向性,这样的演奏增加了乐曲的起伏感。其二,河南筝派除对右手大指较多使用外,对中指、食指的使用也相当频繁。其中,踢指的使用是河南筝派独特的指法。踢指是由在演奏时因中指像踢腿时的动作那样迅速向外弹出而得名,踢指同勾指相比更为强劲有力。在河南筝派中,这种演奏方法也叫做“倒踢正打”2。 2.左手技法的特征主要包括大颤音、小颤音、速滑音、揉弹间奏等。这些演奏技法的应用,代表着河南筝曲独特地域特色的音乐风格。以下是几种演奏技法的讲解。 大颤音:颤音的幅度比一般颤音要大,通常要超出一个小二度。在表现激烈的情感时常用到。 小颤音:表现极为悲伤的情绪时使用,其特点是细而密,幅度小。它是利用左臂肌肉临时处于紧张形成的抖动而产生的。弹奏后,左臂应立刻恢复松弛状态。速滑音:弹奏时左手先将弦按至需要的音高,弹奏后由于按指放松而降低小二度,再滑至原音高,需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二、汉江韵的简介 (一)乐曲作者介绍此曲先前主要是由乔金文先生作曲和任清芝先生演奏的,现今各地流传版本多为王中山老师改编。王老师在乐曲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演奏技巧。接下来就针对有关乐曲汉江韵的作者及乐曲的背景,将由河南各地方多方面文化所形成本曲的特色和旋律进行介绍。 任清志(19242000),河南叶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喜爱大调曲子,十三岁时学打扬琴,唱小调。十四岁时师从赵均安学习大调曲子演唱及古筝演奏。由于记忆力佳、刻苦勤奋,曾享有“一弹惊四起,三唱万家乐”的美誉。1955年、1962年两次参加全国性观摩表演,弹奏山坡羊、新开板等获得优秀奖。他的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极具舞台感,多年的伴奏生涯使用长又厚的指甲,运指刚健有力,自成一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别于曹东扶的细致、王省吾的古朴。乔金文,河南作曲家,汉江韵是乔金文先生于1962年春为河南筝演奏家任清芝先生创作的一首筝曲。数十年来,它不仅是任先生及他的学生们经常演奏的曲目,并且在我国筝界(包括台湾省)及东南亚等海外筝界河南作曲家,广为流传。王中山,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现执教与中国音乐学院。 (二)乐曲的创作背景 汉江韵是属于河南小调筝曲类的,虽是创作性乐曲但表演的风格和音调都是离不开小调筝曲的表现风格的。小调筝曲是指与大调筝曲相对而言的,据弹奏河南小调筝曲最著名的筝家任清芝先生所说:大调筝曲在河南被认为是正统的音乐,它是由手工业者,文人和一些商贩有空时在茶馆和客室或者庭院坐着奏,唱。而小调筝曲则认为是由一些农民,一些比较世俗的百姓在广场或者比较嘈杂的地方进行奏,唱,表演。小调的表演风格和演奏风格比较强烈,戏剧化,有时还带有一些夸张的色彩。 汉江韵最早是由乔金文先生作曲,任清芝先生演奏的。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汉江韵是由王中山先生改编和演奏的。乐曲的快板事用汉江曲牌,慢板是用书韵曲牌。汉江和书韵连在一起,加上古筝化的演奏法使它的效果听起来非常的有效果。王中山老师把原来的汉江韵改编成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汉江韵,他认为这首乐曲在曲剧里面吸取了坠胡的演奏因素。像汉江这一曲牌一般在曲剧的过场乐中出现。如西厢记中小姑娘出场时用的就是这种音乐。 三、对乐曲演奏特征的分析 乐曲的风格和河南筝派代表性的演奏技巧是河南筝曲的关键,河南筝曲也是对河南人性格最好的一种诠释表现。(一)掌握风格特点,发挥演奏技巧了解和掌握汉江韵的风格特点,是弹好这首曲子的关键。乔金文先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都充分的考虑到鲜明的地方风格,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质朴、热情的。任清芝先生的演奏则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彪悍、豪放的特点,运指刚劲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乐段与乐句多次使用(任先生称之为“扫”),不同于一般的双托,要求右手出手快,力度强。左手快速迎音滑上,奏出滑按的效果,以此强调音头。听起来更加明快,烘托欢快、热烈的气氛。 游摇弹奏时右手从离筝柱较近处由弱至强逐渐向岳山移动,左手则同时从按变音边滑边颤地放回原位音。奏时两手配合协调,音色和力度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指法是在弹奏一些较悲哀的旋律时使用的。 超音域的演奏:在倍高音“1”上再按出“2”“3”两个音,这是在筝史上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后面的九个音,要在一根弦上来完成,也是本曲一大特色。 (二)乐曲的分析 乐曲以欢快热烈的音调,铿锵奔放的节奏,表现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曲的结构是采用A-B-A三段体传统的曲式结构。音乐的构成直白明了,犹如中原人的朴实个性。乐曲一开始,右手在倍高音区主音“1”上的起拍,以强劲的大撮跳到属音“5”上,接着在低一个八度的高音“1”上稍作停留,紧接着奏出的是一小节爽快的游摇,热情的快板由此动机展开。乐曲的第一段是热烈的快板,以速度为J=152贯穿全段而结束。 此曲的特点是左手的压弦、按滑,这一装饰性的技巧是全曲风格的关键所在。再有就是曲中的“7”不是稳定的固定音高,而是一个游移的“7”,这种在“7”音上下浮动并级进变换音高的弹奏方法,在中段慢板里就有出现。左手不断的颤音,在颤的过程中音高逐渐下滑回原音。河南筝曲中,往往大量出现滑音。这种手法产生的旋律颇有中原方言的特色,让人感受到中州儿女粗犷豪放的气质,是河南筝乐最富有特色的表现技法。谱例:接下来的部分,音乐非常的刚烈泼辣。这段旋律节奏明快,情绪饱满,每句的音头都由强劲的大撮带出,直抒胸臆,与河南的地方语言发音声调十分吻合。游摇表现的是内心的酸楚,哀伤、愤懑。如谱例:乐曲的慢板由汉江的唱腔和间奏音乐组成,夹叙夹议。仿佛是人们互相问候的亲切对答,里面既有对艰难辛酸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但演奏难点应是左手6和3两音上多次求出的小三度按颤。 慢板里面比较难的一个技巧(手法),这一技巧就是多指摇。一般在练习的时候要先进行分解,在这里出现的三指摇要分解为中指或食指能够单摇了以后再进行三指摇奏,这样的分解也能够避免三个指同时摇的时候用力不均,听起来也比较的和谐。转快板之前有一些要注意的就是左手的滑音和颤音,滑音在弹奏的时候不是完全的回到“6”上。 慢板结束前,速度稍微有加快,使之与连接过渡性段落自然的衔接,一气呵成。直至把音乐带到音乐奔放的极板。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而不同的是情绪更加的高涨,速度更为欢快。有力的大撮,快速的点滑,铿锵的节奏,加上右手在倍高音区奏出的明亮的音调把人们热烈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一段演奏的难点在于右手快速连续的大撮时,左手随之以快速的点奏,另外由于采用D调定弦,需要在倍高音“1”上快速按出倍高音2和3从而增加了演奏的难度,是原来的五声音阶便于演奏的音符变的十分难以驾驭。在演奏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乐曲中乐句反复和同音反复出现得较为频繁,在音乐处理上要表现出反复时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起到对比的效果。按、滑音的处理在快板段和慢板段中是截然不同的。快板段中的按、滑音很直爽,从起始音到预定音的过程非常迅速;慢板段的按、滑音则要求在按、滑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起始音到预定音之间的韵味,并通过它将音与音之间连接起来,使音乐更加抒情、舒展。慢板段开头第一小节和最后几小节中出现的倍高音3,如在D调上按不到音高,可降低八度弹奏。 结 语 要想把汉江韵这首曲子弹好,只懂得以上这些还不够,还要把音色、强弱、速度处理好,弹的风趣一点,活泼一点,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定要把河南的高亢、泼辣的性格表现出来,再加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一首完美的汉江韵才能活泼的展现在你的面前3。 汉江韵作为河南筝曲的代表,将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以及地方的文化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河南筝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光芒,不论是现代的传承还是传播都具有着自身的文化职能,为中国古筝艺术曾添色彩。汉江韵经过王中山老师的改编作为现代河南筝曲的代表将河南筝派以蓬勃的生命力向前发展,不论前景如何,我们相信其深厚的民间文化根基加上后辈筝人的努力,河南筝派定会前途光明,稳定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参 考 文 献1 李书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 赵冰妍.古筝的传承与发扬J.北方音乐,2011,(7).3 梁毅夫,杜鹃.汉江韵演奏心得J.秦筝,1996,(1).4 司荔荔.王中山筝乐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11,(2).5 周耕.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4).6 连会红.论河南筝曲汉江韵J.乐器,2009,(5).7 曹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中国音乐,1981,(1).8 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6. He nan harp on song the hanjiang rhyme WANG JiAbstract: zheng is of the old Chinese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zheng music art in 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 Since the qing dynasty, Chinese music in the history of thousands of years under the culture more great developmen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become a shining pearl. Henan zheng is the pearl of a brilliant sparkle, its form is a long-term process of accumulation, the local styles of music, unique melody method, different from other schools playing techniques and polishing method, plus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larger excellent performer, make henan zheng sent to a long rich history of the music and skill characteristics, simple beautiful art style, a famous at home and ab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