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doc_第1页
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doc_第2页
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doc_第3页
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doc_第4页
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备考之考前文言文易错题训练文言文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史思明略境,郡守召宁摄东光令御之。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郡守恐怒贼令致死,即夺其兵,罢所摄。始,宁过平原,见颜真卿,尝商贼必反。及是,闻真卿拒禄山,即遗真卿,真卿喜,署宁河北采访支使。宁以息属其母弟曰:“苟不乏嗣,足矣!”即驰谒真卿曰:“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既而贼攻平原,宁劝固守,真卿不从,夜亡过河,见肃宗行在。帝问状,真卿对:“不用穆宁言,故至此。”帝异之,驰驿召宁,将以谏议大夫任之。会真卿以直忤旨,宁亦罢。上元初,为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住埇桥。李光弼屯徐州,饷不至,檄取资粮,宁不与。光弼怒,召宁欲杀之。或劝宁去,宁曰:“避之失守,乱自我始,何所逃罪乎?”即往见光弼。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答曰:“命宁主粮者,敕也,公可以檄取乎?今公求粮,而宁专馈;宁有求兵,而公亦专与乎?”光弼执其手谢曰:“吾固知不可,聊与君议耳。”时重其能守官。累迁鄂岳沔都团练及租庸盐铁转运使。当是时,河漕不通,自汉、沔径商山以入京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不奉法,设戍逻以征商贾,又纵兵剽行人,道路几绝。与宁夹淮为治,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大历初,起为监察御史,三迁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治有状。后刺史疾之,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贬泉州司户参军事。子质诉其枉,三年始得通。诏御史覆视,实增户数倍。召入拜太子右谕德。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执政者恶之,虽直其诬,犹置散位。宁默不乐,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遂移疾,满百日注屡矣,亲友强之,辄复一朝。德宗在奉天,奔诣行在,擢秘书少监,改太子右庶子。帝还京师,乃曰:“可以行吾志矣!”即罢归东都。 注满百日,古代指官吏休假一百天。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州县并力捍贼 捍:抗击 B后刺史疾之 疾:疾病C宁以息属其母弟曰 属:托付 D史思明略境 略:侵犯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表现穆宁以气节自任的一组是()(3分)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力捍贼 贼遣使诱宁,宁斩以徇檄取资粮,宁不与 惮宁威,掠劫为衰,漕贾得通以天宝旧版校见户,妄劾宁多逋亡 宁性不能事权右,毅然寡合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叛贼攻打平原时,穆宁曾经向颜真卿提出过坚守平原的建议,颜真卿没有听从。肃宗知道原委后认为穆宁不一般。B李光弼对穆宁不给资粮的行为很生气,穆宁认为自己奉公办事,不能擅自发资粮。最后,李光弼就此事向穆宁道歉,时人也推重穆宁能格守职责。C大历初年,穆宁被起用任监察御史,多次升迁任检校秘书少监兼和州刺史,但因在任时有大量逃户,因而被贬为泉州司户参军事。D穆宁刚正、有气节去并不得志,被人诬陷,冤情得到申雪后也未得到重用,被安置在闲散官位上。穆宁因此闷闷不乐,以有病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朝会。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光弼曰:“吾师众数万,为天子讨贼,食乏则人散,君闭廪不救,欲溃吾兵耶?”唶曰:“时不我容,我不时徇,又何以进乎!”4B【疾:憎恨】5A【表现穆宁有威严;指继任和州刺史的人诬陷他】6C【“在任时有大量逃户”是被别人诬陷】7(1)李光弼说:“我统率数万兵马,替天子讨伐叛贼,粮食缺乏士卒就会逃跑,你紧闭粮仓不予救济,想使我的军队溃散吗?”(2)感叹说:“时势不容纳我,我也不会舍身曲从时势,又凭什么来进取呢!”(二)文言文阅读(19分)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宋史卷四百五十,有改动)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摄祁阳县,县大治 摄:代理、管理B.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乘:趁机C.民始帖然 帖:安定D.芾杀之以徇 徇:示众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3分)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芾独无所问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ABC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初以荫补安南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5分) (2)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5分) 4.B(乘:登,升)5.B(表明李芾“不畏强权”。表现其“以家许国”。表现其为官清廉。)6.C(应为“朋友劝说李芾不要前去上任”)7.(1)他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2)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脚一样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参考译文:李芾字叔章,他的祖上是广平人。他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随后)代理祁阳县知县,该县被治理得很好,(又)被征召做了湖南安抚司幕官。当时永州盗寇四起,(官府)招降他们,一年多都未成功。李芾跟参议邓炯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了盗寇的巢穴,活捉贼首蒋时选父子而回,他们的余党也随之平息。后又做湘潭县知县,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脚一样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咸淳元年,调回临安府做府尹。当时权相贾似道主持朝政,前任府尹事无巨细都事先禀告才去实行。唯独李芾不禀报什么。福王府有逼人致死的事,贾似道竭力营救,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去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还是依法处置。李芾曾经外出视察火攻战具的生产情况,百姓有不生产这种战具的,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用杖责打他。贾似道知道以后大怒,让谏官黄万石以贪赃罪诬告他,(随之)罢免了他。元军攻取鄂州,朝廷才起用李芾做湖南提刑。当时湖南各县盗寇骚扰,百姓大多四散奔逃,李芾下令所属各部征调百姓武装自卫,县里授予他们一面黑旗,下令道:“作乱者斩于旗下。”另召民兵聚集在衡阳一带做防守准备。不久,贾似道兵败芜湖,于是朝廷恢复李芾官职,让他掌握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被元军占领,他的朋友劝他别去上任,李芾流泪道:“我难道会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犯湖涂吗?只因(我家)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很幸运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当时他的爱女死了,他痛哭了一场就上任去了。德祜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潭州的军队被调将尽,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湘阴、益阳各县。仓卒中李芾召募了不到三千人,命令刘孝忠统率各军。十月敌兵攻打西壁,孝忠等人奋力迎战,李芾冒着流箭和滚石的危险亲自督战。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多到堆叠在一起,人们还是登城拼死一战。元军方面有来招降的,李芾杀了他来示众。李芾的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处事精明机敏,奸猾的人骗不了他。并且他还精力过人,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晚上常常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他平生为官清廉,家无余财。(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帝皆行之。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 “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注蠲:jun,免除,除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 以乱易整,不武 B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豪猾因缘为奸利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 徙倚久之而归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年富造福于民的一组是 () 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 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 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富做事老成持重,刚刚超过二十岁的时候,就严肃稳重得像老年的儒生一样。 B年富在巡抚大同时,上述请求裁减多余的兵卒,淘汰劣等的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获得了皇帝的认可。 C年富曾经因为果敢有为招致权势之人的憎恶诋毁,林厚和李贤就是其中的代表。 D户部缺少尚书,年富被推选,皇帝身边的大臣对此强烈阻止,但最后皇帝特意召见年富任他担任尚书一职。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5分) 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5分) 4-6 DCA7(1)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 (“名重天下”,天下闻名;“侧目”,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相与”,互相;句意2分) (2)户部不是年富不能(管理的很好),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 (否定判断句1分;多,大多、多数;“所以”,的原因;句意2分) 译文: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又有人说年富严厉残暴,皇帝命令审核查找说这话的人,将要治他的罪。后来查出指摘年富的人是少师杨溥,皇上的怒意缓解。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四)文言文阅读(19分)诸葛亮论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统治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C不过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