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doc_第1页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doc_第2页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doc_第3页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doc_第4页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楚辞:13、楚辞体:1. 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l 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l 句式灵活,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以助语势,l 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2. 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宋玉九辩3. 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4.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5. 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相对,楚辞奠定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基础。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先秦诸子散文v 分为: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影响: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的写作和思想价值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战国策对苏洵和苏轼的议论文的影响尤其显著。历史散文:v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诸子散文:v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基本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v 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如:儒家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小说家 农家 纵横家 墨家 杂家 代表作有 论语 道德经 荀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v 诸子散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v 体裁v 时代v 特点v 代表著作v 语录体v 春秋至战国初v 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v 论语、老子、墨子v 论辩体v 战国中期v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v 孟子、庄子v 专题论文v 战国后期v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v 荀子、韩非子意义:(二)尚书1. 即上古之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2.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记言的古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3.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今文尚书:济南伏胜 传晁错;28篇 古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发现4.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o (三)春秋1、春秋含义:周王朝和诸侯国的编年史一般都称为春秋。4、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极其简要的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3、春秋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5、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下面是记录各国卿大夫 新兴阶级 的士的言论 以及各国政事 (四)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晋公子重耳之亡 1、作者及成书年代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春秋三传之一。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2、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3、左传的文学特征和成就:(1)叙事:详细记载历史事件的本末和逸闻琐事,春秋列国的国家大事、社会生活、战争及言论。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擅长写战事。(2)写人:1400多个历史人物;(3)语言:叙述语言、人物对话、外交辞令(行人辞令)“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鼓作气” 。行人辞令之美。(4)体现了民本思想、爱国思想和历史家“不隐恶”的原则。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 o 国语:79页o 战国策:90诸子散文:说理散文 ppt 先秦说理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一、在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二、在文风上,勇于言辩,放言不惮、个性鲜明、气势充沛,表现了“士”的独立人格。 三、在语言上,浅显生动,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能和感染力。晏子春秋107写作特点 :(四)论语的文学特征(一)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性格 通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 通过行为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态(二)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 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二、韵散结合体老子 3、老子的文学性 (1)老子一书包含有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2)全书常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玄妙的哲理。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如哲理诗一般。 二、对话体和寓言体 墨子 : 墨子文章的一大特点是尚实尚质讲究实用,不重文采。 墨子文章的另一大特点是讲究逻辑,明辨是非。 墨子还在文体因革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他们的文章往往是长篇大论,有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严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 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5、孟子的艺术特征 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善于掌握对方心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多用比喻和寓言,使其论辩有很大的形象性 ; 气势浩然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指人的正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和气质 第三节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二、庄子的艺术特征 1、在题材的选择上和创作方法上,着意拉大与现实的距离,注目于寓言和神话。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这些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富于浪漫色彩,是庄子艺术魅力之所在。 3、在体物入微的描写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达到了哲理和诗意的交融。 4、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开阖,变化多端,语言奇峭富丽,生动泼辣,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四、韩非子的写作特点 (1)其文多对现实问题而发, 峻峭犀利,锋芒毕露,揭露实情, 无所掩饰。 (2)论证严密,尤以驳论见长。 (3)大量收集、运用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有300多则寓言故 事,居先秦各家著作之首。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武王初年到東周敬王五年(西元前1134西元前515,大约500年),诗歌311篇。其中有6篇有名无辞。其成书有献书说、采书说。v 诗经中的诗本是可以配乐的,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v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风”是民歌作品,有诗160篇;v 雅分“大雅”、“小雅”, “雅”是雅正之声,指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诗篇,今本詩經有小雅80篇,大雅31,合計111篇,實存105篇;v 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章。有诗40篇。v 特点:九、诗经的艺术特点。v 1、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v 单字近三千v 运用双声、叠韵、叠词:如关雎中“参差”“窈窕”“辗转”“关关”采薇中“烈烈”“依依”“霏霏”“迟迟”v 动植物373种 v 2、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v 3、赋比兴的手法。v 意义:1. 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创造和现实主义的基础。2. 诗经内容丰富,既有周部族成长的回忆、王朝的发展,又有各阶层生活状态和心理的写照。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及文化认识价值。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 風有三義:風俗、風教、諷刺。毛詩序:風,風(諷)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曰風。5、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七月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氓兴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认为诗经经过孔子删定而成。4、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多联系左传和尔雅,属古文学家。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仅存毛诗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诗六义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 诗经学名词,也叫“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来讲,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所用的表现手法。风分15国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即铺叙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设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毛诗序也提到“四始”,认为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8、二南:包括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今人多不取此说。这就是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