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汉语部首举例.doc_第1页
文字学汉语部首举例.doc_第2页
文字学汉语部首举例.doc_第3页
文字学汉语部首举例.doc_第4页
文字学汉语部首举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王力汉字部首举例学号:090141003 姓名:陶丽平单位: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0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 邮编:230001提要:部首是为辞书检索的需要,通常是表意符号,故部首能起到区别词义的作用。王力先生归纳了21类共97部,大体上将生活中最常见及最普遍的词概括在内,如天文、地理、衣饰、房屋、动植物等。但仍又部分部首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在此作一个小的归纳。本文主要涉及音乐、度量等方面,如音部、斗部等等。关键词:音乐;度量;鸟兽一、与音乐相关的几部龠、音、壴(一)龠部说文龠部:“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龠本身指管乐器,和声之用,由此可知,龠部字应和音乐有关,以龠作部首的字不多,常见一点的如籥,龢。籥,古代的一种乐器。有吹籥、舞籥二种。诗经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司马相如上林赋:“盖像金石之声,管籥之音。”后引申为鼓风用的管子。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又通“钥”。锁。也为钥匙之意。 龢,说文龠部:“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吕氏春秋孝行:“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龢,古和字。但实与和音同义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与口部和音同义别,经传多假和为龢。”按许慎的说法,“和”本为“唱和”之“和”,“和睦”“调和”之“和”应为“龢”。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也没有把“和”与“龢”归为一个字。(二)音部说文音部:“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古言、音本一字。“音”从言从一,口中一画,代表从口中发出的声音。“音”本义当为“言之声”。音部字常见的響、韶、章、竟。 響,说文音部:“声也。从音,郷声。”“響”指回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引申为“响应”之“响”。后泛指声音。也指发出声音。 韶,说文音部:“虞舜乐也。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从音,召声。”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荀子:“舞韶歌武。”引申为美好之义。柳永笛家弄词:“韶光明媚。” 章,说文音部:“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章”本义为乐章。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引申为文章或作品的一章。三国志魏书陈思曹植传:“下笔成章。” 竟,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从音从人。”引申为完毕,终了。王充论衡正说:“义穷理竟,文辞备足。”晋书谢安传:“看书既竟。”(三)壴部说文壴部:“壴,陈乐,立而上见也。从屮,从豆。”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认为,许慎析形有误,甲骨文字形像鼓之形。古代鼓横放,鼓面在两侧,中像鼓面形,上像其饰,下像支架。“壴”当为“鼓”之本字。故壴部字应与鼓类乐器有关,常用的有彭、鼓。也有特殊如嘉字,表示美好的意思。 彭,说文壴部:“鼓声也。从壴,彡声。”甲骨文字形,彭左像鼓形,右表示从鼓上连续不断发生的响声。本义为击鼓之声。 鼓,说文壴部:“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从壴支,象其手击之也。”“鼓”本义为一种乐器,又动词击鼓。荀子礼论:“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嘉,说文壴部:“美也。从壴,加声。”诗经小雅頍弁:“尔酒既旨,尔殽既嘉。”引申为赞美、嘉奖之义。 二、与度量相关的几部 十、斗(一)十部十,说文十部:“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认为许慎之说不通,甲骨文字形十字是一竖画加上一圆点构成,圆点后来变成短竖。十部之字仅有丈、千、博。丈,说文十部:“十尺也。从又持十。”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蚁蝼之穴溃。”苏宝荣认为十尺乃“丈”的引申义,“丈”像人手持柴枝之形,“丈”乃“杖”之本字。千,说文十部:“十百也。从十从人。”苏宝荣引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千之初意当是一千之合文。”博,说文十部:“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离骚:“思九洲之博大兮。”引申为广泛之意。荀子天论:“风雨博施。”(二)斗部斗,说文斗部:“十升也。象形。有柄。”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许慎说“十升也”当为引申之义。因为量器之斗与酒器之斗形状相似。段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盖象北斗。”汉书律历志上:“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斗部字或为名词,度量之器,如魁、升;或为动词,度量之用,如料、斟。这里以魁、料举例。魁,说文斗部:“羹斗也。从斗,鬼声。”本义指勺子、调羹。段注:“魁头大而柄长,引申之凡物大皆曰魁。”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十年之后,魁、碗、瓶、榼、器皿,无所不任。”引申为头目、头领,又引申为高大、魁梧。料,说文斗部:“量也。从斗,米在其中。读若辽。”本义称量。史记孔子世家:“尝为季氏吏,料量平。”段注:“称其轻重曰量,称其多少曰料。其义一也。”引申为计算、统计之意。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三、与鸟兽相关的几部羽、角(一)羽部羽,说文羽部:“鸟长毛也。象形。”本指鸟的羽翼,后泛指羽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羽部字,或指羽毛类,如翦、翁;或与鸟类有关,如翰、翟;或与飞翔有关,如翥、翏、翔。这里以翦、翰、翥举例。翦,说文羽部:“羽生也。从羽,前声。”段注:“羽初生如前(即翦)齐也。”引申为剪断义和消灭义。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翰,说文羽部:“天鸡,赤羽也。从羽,倝声。”天鸡,又叫锦鸡或山鸡。逸周书王会:“文翰者,若皋鸡。”(文:彩色的;皋鸡:羽毛很美丽的一种野鸡。)引申为毛笔。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翥,说文羽部:“飞举也。从羽,者声。”方言卷十:“翥,举也。楚谓之翥。”楚辞远游:“鸾鸟轩翥而翔飞。”(二)角部角,说文角部:“兽角也。象形。角与刀鱼相似。”墨子经说下:“牛有脚,马无脚。”引申为形状像角的东西。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本处举角部解、觭、触为例。解,说文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本义为“分解牛的肢体”。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惠文君解牛。”引申为把系起来的东西解开;又引申为分解、融化。觭,说文角部:“仰也。从角,奇声。”尔雅释畜:“角一俯一仰,觭。”引申为偏向一边。又引申为单,只。汉书五行志:“匹马觭轮无反者。”触,说文角部:“抵也。从角,蜀声。”本义用角顶撞。周易大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