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学位制度之分析比较摘要:科举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宋明清不断发展,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首要选择。现代学位起制度源于中世纪西方行会之中,渐有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学位制度随之产生。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现代的学位制度有着必然的相同之处,当然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关键字:古代 科举制度 现代 学位制度一、简述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学位制度(一)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始于隋朝,到明清时已形成了完整的一套体系。可归纳为四个等级:院试:由各地学政主考,及格者称生员,即秀才,每三年考两次。 乡试:每三年考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称“秋闱”。设于省城贡院考试,中央特派委员主考,参加者为秀才,及格者为举人。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又称“奉阁”。由钦差大臣主考,参加者为举人,及格者为贡士。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中大殿上亲自主持。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称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称进士出身。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以孔孟之道为作文核心,不允许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联系实际。这种考试制度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古代走科举道路是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进入仕途的目的似乎又是功名利禄,因此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于1905年下令于次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终结了。(二)现代学位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学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授予个人学术成就的一种终生有效的称号。学位的授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考核的基础之上,获得学位,不仅是国家给予获得者的一种荣誉和鼓励,而且是获得者学习成绩和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志。现代学位制度起源于西欧中世纪(12世纪)的手工业行会中,原意是任教执照。当时,大学只是聚徒讲学,使得受学者获得教师称号,能独立开门授徒的场所或组织,受学者在大学接受教育(是以类似于手工业行会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的),学成后,经过一定的鉴定程序,被授予博士或硕士称号,表明受学者具有了从事教师行业的资格,同时也就获得了开门授徒的营业执照。最初,只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没有什么区别和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大学对教师的称谓不同而已,如波伦亚大学将教师成为博士,而巴黎大学则将教师成为硕士,而学士学位是大概产生于13世纪。随着中世纪大学高低科的分离,学士学位被明确授予在艺科学完文法、修辞和辩证法三艺的毕业生。这样,就有了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学位制度随之产生。学位教育开始了等级差别。进入19世纪,洪堡在其所创立的柏林大学率先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把科学研究引入传统的大学,大学已不仅是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进行科研、创造知识的场所。德国大学中开始建立起大量的研究所,教师不仅自己进行科学研究,还承担培养科学研究者的任务,招收博士生,培养学科接班人。博士生在研究所中跟随导师以科研助手身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接受教育和训练,完成一篇对科学发展有贡献的学术论文,并经常答辩或考试,获得学位。至此,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研究生教育诞生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学位。各国也纷纷效仿德国建立起自己的研究传统型大学,进行博士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现代学位教育开始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并出现了研究生院制。学位制度是指不同等级或类型学位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它规定着不同等级或类型学位教育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衔接与转换的关系。世界上多数国家将学位分为三级,即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但是,由于各国学位学位制度建立与发展情况不一以及高等教育传统的差异,学位的分级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学位等级上各个国家所代表的水平也是有所不同的,如我国的硕士学位与美国的硕士学位。二、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学位制度之异同(一)二者相同之处科举出身与学位等级,都是一种等级标识。科举出身,不同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等级,不同等级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最高的便是进士,可以直接出任官吏。现代学位也是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的。而且这些所谓出身和等级,都是要通过考试获得的。科举制中,中院试者为秀才,中乡试者为举人,中会试者为贡士,过殿试者即为进士。现代学位制度中,学士、硕士、博士也是要通过相关的入学考试才能举得就读的资格,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研究和通过相应学位的课程考试和最后的论文答辩获得相应学位。同时,即使是同一名称的级别、等级也有不同的档次和内容。在科举制中,通过殿试的都会取得进士出身,但是不同名次的所代表的地位高低档次是不一样的。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可考庶吉士、给事中、主事、中书、行人、太常博士、国子博士,或授地方府推官、州、县。而在现代学位制度中,比如在英国,博士学位也按水平高低分为高级博士学位(文学博士、科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二)二者不同之处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学位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单一的官吏选拔制度,无论是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与学习经历无关。科举取士,实际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术”无关,即便是涉及学问,也就是策论或者文学,即诗词歌赋一类。比如在唐朝时,进士科就十分看重诗赋,看重文笔。一旦中进士者便可以立即任县级官员,未婚者还有可能有选为驸马,一跃成为皇亲国戚。而当时的读书人也把科举作为当官发财的有效途径,有的一生就致力于科举考试了。在这样一种官本位的观念下,专制制度下的科举制,是难以培养出所谓科学技术或者专业技术这样的业务概念的,不会有人去搞被世人认为是偏门邪路、不务正业的“高科技”,也致使中国的古代文明就停止在超稳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而现代的学位制度讲究的是真才实学,科学研究能力。其次,是在价值观上的不同。现代学位制度倡导的价值本质是“发明创造”,在我国的学位条例上对于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就有一条明确规定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所以现代学位制度强调的是创造,而古代科举制度强调的是做官第一,孔老夫子都说“学而优则仕”。科举被视为是士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途径,一个个争先恐后想去做官,“金榜题名”便是人生四喜之一。从现今的社会来看,做官只是职业选择之一,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一个想着做官发财的社会,注定是文明程度不高的社会。学位制度被异化为不伦不类的科举制度,那就违背了国民教育的宗旨,即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专业人才与知识精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课件方案模板
- 培训班课件语
- 石化三级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土地污染面试题及答案
- 铣工四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建营改增考试题及答案
- 民警执法面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试题及答案
- 通风管道考试题库及答案
- 职业比赛测试题及答案
- 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 2025-2030中国氙气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食堂工作人员纪律要求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等数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小额采购管理办法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高考命题改革及备考导向分析 课件
- 产后出血病例讨论分析
- 肿瘤病人疼痛护理课件
- 酒店餐饮英语培训课件
- 2025年长沙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外科术后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