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宾语无条件前置的情况较少。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有四种,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1) 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基本情况 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谁”、“何”、“胡”、“奚”、“曷”、“安”、“焉”、“恶”、“孰”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前置,要求很严,很少例外。例如: 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欺”是动词,“谁”作宾语时前置,名词“天”作宾语时不前置) 孟子告子上:“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敬”是动词,宾语“谁”前置,“兄”不前置)范仲淹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 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加焉?” 贾谊论积贮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胡”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 庄子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缚者曷为者也?” 韩非子难一:“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乎”是介词,作用同“于”)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是介词) 如果动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即助动词),那么疑问代词宾语要放到能愿动词前面。例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 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凝固结构 何如,如何。“何如”中的“如”是动词,“何”是前置宾语。但“何如”不是“像什么”的意思,而是“怎样”、“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意思,是个凝固结构。“何如”又说成“如何”。例如: 论语子路:“乡人皆好之,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战国策楚策:“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左传僖公四年:“与不谷同好,如何?”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 ,如何勿重?” 何若,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的含义,与“何如”相同。例如: 老子:“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如何,若何,奈何。这三个凝固结构,是“如何”、“若何”、“奈何”的扩展,可将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插入其间,表示“对怎么样”、“拿怎么办”的意思。例如: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如之何?”(之,代“年饥、用不足”)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行)、王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你。奈若何,拿你怎么办) 如之何,若之何。这两个凝固结构有时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译作“怎么”;有时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例如: 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蓺,种植) 何之。这种格式是加强感叹的。“之”是指示代词。“何”后面一般是名词或动词,“之”后面是形容词或动词,译成“怎么这样”、“怎么这么”。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史记外戚世家:“嚄!大姊,何藏之深也!” 何其。这种格式中的“其”是指示代词。这也是感叹句式,译作“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例如: 荀子法行:“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史记孔子世家:“汝来何其晚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其无大体也!” 2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在用了否定词“不”、“毋(无)”、“未”、“莫”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放到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如: 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通“已”,动词)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国语晋语:“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 韩非子五蠹:“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要求不是很严,也就是说,可以前置,也可以不前置,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同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前置。例如: 诗经魏风园有桃:“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我”前置) 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不前置。“何”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3 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 (1) 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的基本情况 在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就将宾语前置,而以代词“之”、“是”等来复指它们(“之”、“是”等也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之”、“是”等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这里有两种情况: 前置宾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时,用“之”、“是”等来复指。例如:用“之”复指的: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即“君不恤亡,而忧群臣”) 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所复指的前置宾语是名词性词组“何厌”,而不是疑问代词“何”) 论语乡党:“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正常词序为:“吾以子为问异,曾问由与求”。“由与求之问”不能错误地理解为“由与求的提问”) 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持竿之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唯鱼之念”即“唯念鱼”)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戎狄之与邻”即“与戎狄邻”。“与”是介词,其宾语“戎狄”前置)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正常词序是:“我且用贤,使能,论劳。”意思是: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论功赏赐有功劳的人。) 用“是”复指的: 左传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即“将灭虢”。)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正常词序是:“岂为不谷?继先君之好。”)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吴是惧”即“惧吴”。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吴国是害怕了”。) 诗经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氐,根本;均,本指制陶器的转轮,引申指国家的权柄;毗, 辅助;俾,使。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尹氏啊,你高踞太师之位,是周王朝的根本之臣,掌握国家的大权,你应当维持四方的安定,辅助天子治理国家,使老百姓不迷 失方向。“四方是维,天子是毗”即“维四方,毗天子”。)用“实”、“斯”、“焉”复指的: 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正常词序是“鬼神非亲人,唯依德。”) 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朋酒,两壶酒;斯,代词,复指“朋酒”;飨,音xin,这儿指乡人在一起饮酒。“朋酒是飨”即“飨朋酒”。) 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晋郑焉依”即“依晋郑”,国语周语作“晋郑是依”,可见“焉”相当于“是”。) 前置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用“之”复指。例如: 孟子离娄上:“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此之谓”即“谓此”。) 孟子滕文公上:“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谷梁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即“其谓斯与”。) 左传宣公二年:“我之怀矣,自诒伊慼。其我之谓矣!” 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自”是介词,“我之自出”即“自我出”。) (2) 用代词“之”、“是”复指前置宾语的凝固结构: 是之谓,此之谓。“是之谓”即“谓是”,“此之谓”即“谓此”。在这两个凝固结构的后面,有时带有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是(此)之谓”实际上是一个双 宾语结构,其中宾语“是”或“此”前置,另一个宾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不前置,可译成“称它”、“把它称作”等。例如: 荀子王霸:“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是之谓”、“此之谓”这两个凝固结构也可以单独形成分句,后面不带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译成“说的就是这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左传隐公元年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孟子公孙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左传宣公十六年:“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 唯(惟)是,唯(惟)之。这两个凝固结构对前置宾语的强调作用更加突出,其中“唯(惟)”是语气词,意思是“只”、“只是”;“是”、“之”是复指前置宾语的代词。例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即“唯求敌”。)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僖公五年:“周书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左传宣公十五年:“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荀子王霸:“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是求。” 何之有。在这个凝固结构中,“何”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作前置宾语;“之”是复指“何”的代词;“有”是动词。这个凝固结构表达比较强烈的反问语气,意思是“有何”,可译作“有什么”。例如: 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国语越语:“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晋书周处传:“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韩非子杨权:“为主而无臣,奚国之有?”(“奚”,作用同“何”。) 4 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除了上述疑问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和用“是”、“之”复指的宾语前置之外,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些没有任何语法形式作标志,仅凭语序手段来表现的宾语前置。这种宾语前置不多见,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仔细辨别。 (1) 动词的宾语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是征”即“征是”;“是问”,即“问是”。)诗经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濩,音hu,煮)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2) 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山名)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左传僖公十五年:“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单元考点必刷卷 (一)(含答案)我上学啦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高升专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体育文化特征主要包括
- 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课件
- 93阅兵精神主题班会学习阅兵精神争做时代少年
- 2025年多媒体电脑超声诊断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保育师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入学拼音考试题目及答案
- 慢性乙肝肝炎课件
- 离职交接事项协议书范本
- 2025-2026学年陕旅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 【高考真题】海南省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含答案)
- 体育教师自我介绍课件
- 局工作秘密管理暂行办法
- 银行员工职业操守课件
- 初中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课
- 艺康servsafe培训课件
- TDT1067-2021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
- 加气站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