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doc_第1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doc_第2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doc_第3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doc_第4页
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附言:拙文是笔者多年的教学讲稿,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数学的公式表明和概述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和关系,搜集例证很翔实。 摘要:本文比较细致深入地讲述了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定义、特点、辨别方法、发展变化情况、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偏差,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习古汉语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学生不认识繁体字的困难,应很好地认识和理解此文,才能提高我们掌握文字的水平和学好古代汉语。拙文有自己的见解,并用数学公式表明这三种字的特点。多年来,本讲稿曾多次作为教案和刻印给学生参考,得到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学生的称赞。关键词: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一、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书写形体不同的字。一个字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应字,分化字和原来字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代表的义项有多少,这种文字现象就叫做古今字。古今字,是古字和今字的省称,古字是指古代使用的字,如甲骨文、金文、籀文;今字是指由汉隶一直通行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字,如汉隶、宋体、楷体等字。 (一)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汉字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随着书写工具的发达,人类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逐渐要求文字在记录语言上更精确细致,尽量减少文字兼职过多而造成歧义的现象,因而为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便另造了一批新字,尽量以求一字一职,更好地清楚地记录语言,便出现了古今字。例如“贾”是一个古字,它的本义是“商贾”的“贾”(g),引申为“物贾”的“贾”(ji)使用,甚至读音也变了,为了便于区分,人们便另造了一个新字“價”(ji)来代表这个引申的意义,形成了古今字“贾價”。又如“说”在先秦具有“解说”、“喜悦”等意义,为了加以区别,人们便造了一个从竖心旁的“悦”来加以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意义。总之,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是通假字、同源字的逐渐分化、孪生,以及多义字在书写形式上的分工所造成的,这是一种文字繁化的趋势。设若古字形用“x”代表,它有多个义项a、b、c,新字形为“y”、“z”等,那么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即为:x(a、b、c)x(a) y(b)z(c) (二)常见的古今字 古今字实际上也是一种使用有时间先后的异体字,是语言中的同词异形现象。阅读古书时,常见的古字是该词早期的写法,故文字学家又称为“初文”;今字是根据所要代表的意义在古字上添加偏旁造成的,又称为“后起字”。大多数古今字都是一对一的,例如(古字在前,今字在后):大太、弟悌、閒間、說悅、孰熟、竟境、赴訃、馮凴、賈價、屬囑、伯霸、皃貌、康糠、采採、云雲、責債、禽擒、知智、田畋、反返、錯措、戚慼、景影、莫暮、嘗嚐、縣懸、取娶、道導、章彰、虛墟、卷捲、舍捨、斂殮、沽酤、自鼻、其箕、然燃、要腰、奉俸、展輾、原源、昏婚、州洲、內納、見現、志誌、益溢、暴曝、契鍥、冥暝、合盒、兩輛、尊樽、陳陣、為偽、名銘、隊墜,等等。 有的古字兼职过多,因此同它对应的今字不止一个。例如:敝蔽弊、厲礪勵、或域國、豈愷凱、共供拱恭、辟避嬖僻闢,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也得注意:有的古字产生今字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字又会产生较晚的今字,可称为“再今字”或“再后起字”,形成古今字的一种递变关系。如“猒厭”是古今字,稍后的“厭饜”又成为古今字。“气氣餼”、“或域國”也是这样的关系。 (三)古今字的造字关系形声字的构字能力最强,故大部分的今字都是用形声字的方法造成的。归纳起来,今字的造字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以古字为声符,另外添加意符形成今字,用这种方法造成的字最多。例如:名銘、采採、要腰、厶私、亨烹、丩糾、景影、反返、竟境,等等。 改变古字的意符形成今字。例如:說悅、赴訃、錯挫、斂殮、沽酤,等等。 声符、意符全换,构成今字,这实际是假借字。例如:“伯”的今字“霸”;“戰”的今字“顫”;“罷”的今字“疲”;“北”的今字“敗”,等等。 对于古今字,我们还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不要受意符的影响而产生错觉,特别汉字简化以后,有的是起用笔画少的古字代替后起字,因此我们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和习惯去衡量古今字,把后起字反误认为古字,而实际情况恰巧相反;第二是古今字实际是区别字,不单纯是先造字和后起字的关系,即古字的职能多,义项广,而后起字的职能少,义项狭,并包含在古字里面。如果古字和后起字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职能相等,字义上没有任何区别,不同场合都可以互相代替,那么它们就不是古今字,而应是异体字了。例如:“网”是先造字,而“網”是后起字,两者只是形体不同,意义完全相等,任何时候都可以互相替换或混用,虽有出现的时间先后特点,但这类字应归入异体字。其它如“竝并”、“处處”、“辠罪”,等等,都应归入异体字了。 一、异体字 (一)何为异体字 异体字就是音同、义同而书写形体不同的字,这实际是文字音同、同义而异形的现象。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把异体字称为“重文”,有的书又把异体字分为“正体”、“俗体”、“或体”。据有人统计,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其中就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异体字;今日收字10000万左右的辞书或字典,异体字就有2000左右。例如“体”字就有“軆、躰、體”几种写法;“啼”字就有“嗁、渧、”几种写法。设某异体字的形体为X,它有a、b、c几个义项,另一形体为Y、甚至还有Z,那么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就应为: X(a、b、c)Y(a、b、c)Z(a、b、c) 一个字本应只有一种写法的固定形体,这才是文字担任交际工具的正常现象、理想和要求,“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非但对社会无益,反而只会造成歧义,并增添了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和掌握、使用文字的困难,因此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1955年12月22日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不过这个“整理表”发布比较匆忙、工作做得不细致,问题较多,需要认真研究和改进,因为其中有的不是真正的异体字,某些场合不能任意代替使用。特别九十年代计算机普及应用以后,为了繁简汉字转换交流的需要,将一些简化字一键切换成繁体字时,就会出现不少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错误情况,这正说明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局限性和存在问题。 (二)产生异体字的根源 由于汉字历史悠久,使用的人众多,地域广阔,言语异声,造字的方法不同,并且过去长期得不到规范等原因,同样一个词用不同的书写形体来代表它,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具体地说,构成异体字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形声字的意符不同,例如:盤槃、暖煖、瓶缾、敺駆、輝暉、窺闚、寓庽、嘆歎、睹覩、坑阬、詒貽、欣忻、婿壻、磚甎、哲悊喆、杯桮盃,等等。 形声字的声符不同,例如:掩揜、馈餽、泄洩、线線、裤袴、仙僊、猿猨、蚓螾、粮糧、砧碪、药藥、担擔、吃喫、烟煙、笋筍、挂掛、污汙、碍礙、踪踨、时旹,等等。 形声字声符和意符的部位不同,例如:略畧、惭慙、群羣、够夠、阔濶、邻隣、峰峯、概槩、期朞、和咊、秋秌、稿稾、花芲、幕幙、鹅鵞,等等。但应注意,有些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位置改变并不完全构成异体字,有的则形成另外的字了。例如:吟含、忠忡、杏呆、召叨、垦垠、帛帕、杳杲(yo、go)、旭旮旯(x、g、l),等等。 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都不相同,例如:袜韈、盌椀、剩賸、村邨、伙夥、鳝蟺、杰傑、俯頫,等等。造字的方法不同,例如:泪涙、恥耻、阳陽、岩巖、仇雠、艸草、羴膻、凭凴,等等,前字是会意,后字是形声;尸屍(象形、形声兼会意);馽絷(指事、形声),等等。其它原因:书法体例不同,产生了异体字,例如“举挙”、“明眀朙”等等;前后字的影响也会产生异体字,例如“凤皇”,可写成“凤凰”。 (三)注意区分非异体字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称一异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这个做法是对的,也起到了不少积极作用,但是有得有失,后来除影响人们学习古籍文献时不能识别异体字外,更重要的是有的字本来不是异体字,它们的义项和职务多少不同,有的交错关系复杂,相通的场合不同,通用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的,但在一异表中也被列为异体字而被淘汰,这就给阅读、学习和计算机繁简汉字库的设计与转换带来不少麻烦和困难,故应认真清理一异表中的非异体字,尽快恢复一些重要的被淘汰的非异体字的使用。 例如“嗔”瞋,虽然都读chn,但一指怒,生气,对人不满;一指发怒时睁大眼睛,二者意义不同,不应是异体字,所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已将此二字只作同音字处理了;“慑”詟,前者音sh,害怕,使害怕,后者音zh,惧怕,所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也只作异音异形近义词处理;“谄”謟,前者音chn,指谄媚,后者音to,指疑惑,二者音义形都不同,只是形近字。此外,一异表中有不少字只是包孕字,即有的字义项多,有的字却义项少,在某种情况下或语言环境中,在某个或某几个义项的使用上,它们可以互相替代、互相通用,无所妨碍,但在某种情况下或使用某个义项时,它们却不可互相替代或通用,这样的字也是非异体字。特别在计算机繁简汉字转换中,这类字最容易出错,若不具备一定的文字识别能力细心校对和检查,那么张冠李戴的文字讹误问题是不容易发现的。例如“置”寘,都音zh,在安放、处置这个意义上,它们是相通的,可以互相替代,左传隐公元年:“遂寘姜氏于城颍。”其中的“寘”,有的版本(如岳麓书社版左传)就排印为“置”;但是,“置”还有设立、购置等义项,那么“设置”、“置办”中的“置”就不能用“寘”来替代。又例如“煇”辉,在光辉、照耀这两个意义上,都音hu,可以互相替代,但“煇”又读xn,指熏灼,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中的“煇”,不能写作“輝”;“煇”,又音yn,指制鼓者,礼记祭统:“夫祭有畀、煇、胞、翟、阍者,惠下之道也。”其中的“煇”也不能写作“輝”。此类例子尚多,诸如:“修”脩、喻諭、岳嶽、云雲、“游”逰、“沽”酤、“升”昇陞、唯维惟、“彫”凋雕琱,等等,都不是真正的异体字。 (三)简化字 繁简字指的是繁体字和解放后公布的简化字。它们的区别大部分仅只是以字的笔画繁简和多少来划分的,繁简字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在同一时期内通行的异体字,这是一种文字从繁到简的趋势。简化字的产生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后来历朝历代都有一批简化字。如汉代就把“壽、國、質、蟁”简化为“寿、国、质、蚊”;六朝出现了“与(與)”、“乱(亂)”、“辞(辭)”等简化字;唐宋时已经把“憐、蟲、親、舊”等字简化为“怜、虫、亲、旧”了。 古代印的书,一般用繁体字排印;今天翻印的书,有的一律用繁体排印,有的一律用简化字排印,还有繁简并用的。因此,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就必须要认识繁体字,才能读懂古代的很多文献资料,特别要注意和识别有些今天的简化字在古书中出现和转换中会引起混淆和歧义的问题。 (一)常见繁简字对应关系 一对一:绝大多数繁简字都是一对一的等同对应关系,我们只要记住哪个简化字对应哪个繁体字就行了。设某繁体字为X,有多个义项为a、b、c,它一对一的简化字为Y,那么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即应为:X(a、b、c)Y(a、b、c)例如:洒灑、宝寳、欢歡、茧繭、爱愛、办辧、达達、递遞、矾礬、窃竊、隶隸、学學、万萬、针鍼、灯燈、礼禮、体體、会會、献獻、粜糶(tio)、籴糴(d),等等。 一对二、三、四:这类繁简字本来都是词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就归并成一个字来代替使用。由于这类简化字的义项增多,我们阅读古书和计算机繁简转换时就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留心区分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否则最容易误解和出现差错。如果设原来的繁体字分别为A、B、C,并各代表不同的义项,新的简化字为X,那么这类繁简字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则应为:XA、B、C例如:当(當噹)、尽(盡儘)、坛(壇罎)、汇(匯彙)、干(干乾幹)、并(併竝並)、台(台臺檯颱),等等。 (二)注意读古书或计算机繁简转换时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简化字 现在出版的一些书,多用简化字。这样一来,就把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简化而混为一个使用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假借字。我们阅读古书或计算机繁简转换时,如果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意义去理解和转换,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现在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后後:先秦的“后”和“後”无关,“后”也可以指君主,也可以指君主的正妻,如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中的“后”指国君;战国策赵策:“赵太后新用事”中的“后”指皇后。这种句子中的“后”绝不能写做“後”。又如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几处的“后”都不能写做和理解为“後”。 丑醜:干支的“丑”和美醜的“醜”无关,“醜陋”、“醜恶”、“好醜”等的“醜”简化为“丑”使用时,要与表示地支的“丑”和表示戏曲行当的“丑”区分开,不致产生混淆,如左传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公。”中的“丑”不能写成“醜”。 适適:在古代汉语中,“适”的读音应为gu,而“適”的读音为sh,词义也根本不同。为了减少笔画,用“适”来代替“適”。 例如: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中的“适”和宋代有人叫洪适的“适”都不能写成或切换成“適”。又唐代著名诗人“高適”简化为“高适”也会引起误读误写和转换错误。 飢饑:飢餓的“飢”和饑荒的“饑”含义不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而“飢”是指人吃不饱,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餓”是根本没有吃的。如“饑饉”、“饑穰”、“饑荒”等的“饑”不能写成“飢”,现在简化为“饥”,在使用和繁简转换时需要注意“飢”和“饑”的易混。例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製)衣則寒。(見某書引鼂錯論貴粟疏文,其中的“饑”應為“飢”,“制”應為“製”) 仆僕:“仆”(p)的本义是跌倒,“奴僕”的“僕”(p)简化为“仆”后要注意区别它们的不同用法,不能将“跌倒”的“仆”繁化为“僕”使用。例如:“蝜蝂者,善負小蟲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僕不能起。”(見某書載柳宗元蝜蝂傳文,其中的“僕”應為“仆”);躓僕(zhp),脚被绊而跌倒。(见某书注释,其中的“僕”应为“仆”)宁寜:在古代汉语中,“宁”音zh,指古代宫殿或一般厅堂上门与屏风之间的地方,古代群臣在这里朝见天子;“寜”,音nng,表示安寜、寜静、寜愿、难道等意义,现在简化为“宁”,但如礼记曲礼下:“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中的“宁“和隋书音乐志:“皇帝入宁变服”中的“宁”,都不能切换成“寜”。 其它如:冲(幼冲、冲洗)衝(要衝、衝击);斗(十升、酒器)鬥(鬥争);发發(出發)髪(頭髪);复(恢复)復(反復)複(重複、複数);谷(山谷)榖(榖物、善);几(几案)幾(幾何、临近);折(折断)摺(摺叠);里(里程、乡里)裏(裏外);干(干戈)乾(乾燥)幹(才幹);台(古读y,我)臺(楼臺)檯(檯桌)颱(颱风),等等。 此外,有的简化字通用是有条件的,在某种场合下可以通用,在另一种场合下则不可以通用。这样的简化字在阅读古书和繁简转换中也常出现差错,应引起注意。例如: 征徵:“征”有远行、征伐、征税等意义;“徵”有徵召、验证、徵求等意义,在“征税”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别的意义不可通用。 才纔:在“方才”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才能”的“才”不能写做“纔”。 置寘:在“处置”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置办”、“布置”等意义不能用“寘”。 借藉:在“凭借”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借贷”的“借”不能写成“藉”。 累纍:在“累累”、“系累”的意义上可以通用,但“积累”、“牵累”的“累”不能写成“纍”。 制製:在“制作”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制裁”、“法制”的“制”不能写成“製”。 历暦:在“历法”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在“经历”、“历史”的“历”不能写成“暦”。 御禦:在“防御”这个意义上可以通用,但“驾御”的“御”不能写成“禦”。 只隻:在作为量词使用时可以通用,但“只”作为副词“仅只”的“只”使用时不能写成“隻”。 余餘:在“多余”、“剩余”等意义上可以通用,但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余”不能写成“餘”。 繁简字在人名、地名的使用上和计算机转换方面也容易出现差错,阅读古书和转换时也应当引起注意,不要把一些人名、地名理解和转换错。例如把著名作家“萧乾”写成“肖干”,他非常生气;著名作家李凖不同意把他的名字写成“李准”; “范雎”、“范增”、“范仲淹”等古人常被写为或转换成“範雎”、“範增”、“範仲淹”;汉代有人叫“云敞”、“郁成”、“鍾會”、“种辑”却误转换为“雲敞”、“鬱成”、“鐘會”、“種輯”;又如把“萧”、“肖”二姓,“丘”、“邱”二姓互相混用、替代,屡见不鲜,这都是不可取的。 “熔”和“镕”在现代汉语中已几乎没有多少差别,故一异表中已将“镕”淘汰,只用“熔”,但从人名的用字角度来看,“熔”和“镕”的意义尚有差别:在熔化这个意义上,二字相通,但“镕”尚有“型范”等意义,如汉书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镕,唯冶者之所铸。”颜师古注曰:“镕,谓铸器之模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