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doc_第1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doc_第2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doc_第3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doc_第4页
初中文言文拓展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1. 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1) 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 )( )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 )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 )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语段中斜体字注音。2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溯黄河(逆流而上)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 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语段中发表作者观点与态度是 ,可作为主旨句的是 ;木兰诗中相似的句子是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gu),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 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yun)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宄(gu):坏人。钞:掠夺。 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客谢之 监试者异之 窃为郡内忧之 以病去 4. 翻译下列句子。 (1)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图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作者:元结选自唐文粹,有删改)【注】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圆:圆滑。卿:公卿,泛指高官。季川:元结的堂弟。预:参与。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 (听说) B及见之 (等到)C趋焚之 (追逐) D长必好之 (喜欢)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皆以美于徐公 D.以光先帝遗德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若见而不收养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若见而不收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村 陌 有 犬 为 人 所 弃 者 张 元 见 之 即 收 而 养 之。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义 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注】潞安:县名。郡关:州府。及扫腰橐:扫,清理。橐,钱袋。冲衢:交通要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 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 (3)返客疾驰( ) (4)金亡其半(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假借: (2)以是:2.翻译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衡乃穿壁引其光。 3.【甲】【乙】两段在选材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分别概括两段内容。 4. 结合上面文段,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苏秦之楚 刘向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选自战国策) 【注】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曾:竟然。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因:依靠。 就舍:回到馆舍。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三日乃得见乎王( ) 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愿闻其说( ) 今令臣食玉炊桂(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苏秦之楚 A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4.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