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作者是(C)。A、杨炯 B、卢照邻 C、王勃 D、骆宾王2、从军行是一首(C)。A、咏物诗 五律 B、怀古诗 五绝C、抒情诗 五律 D、抒情诗 七律3、“西陆蝉声唱”中的“西陆”是指(B)。A、西方 B、秋天 C、水边 D、夏天4、登幽州台歌的风格可以表达为(C)。A、自然质朴 B、清丽婉转 C、深沉幽微 D、雄浑悲壮5、陈子昂在感遇(兰若生春夏)中以兰若自比,表达了( D )。A、对皇帝的忠心 B、自己品德的高尚C、希望归隐的心情 D、怀才不遇的忧伤6、“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暗喻了(A)。A、不甘心闲居无所作为B、期望能归隐闲居C、认为过分热衷于功名是不对的D、希望能像鱼一样自由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C)。A、王维终南山 B、李白古风 C、王维山居秋暝 D、孟浩然宿建德江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旧典,原典出自(C)。A、诗经 B、古诗十九首 C、楚辞 D、汉乐府民歌9、古曲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一首诗翻唱的,这首诗的原名是(C)。A、凉州词B、出塞C、送元二使安西D、别董大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指(D)。A、终军 B、冯唐 C、周亚夫D、李广11、高适燕歌行是一首(D)。A、田园诗B、山水诗C、叙事诗D、边塞诗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C)。A、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B、别董大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古从军行13、唐代边塞诗人中,对边地风物描绘最生动形象的是(C)。A、高适 B、王之涣 C、岑参 D、李颀14、“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难中共重复了(B)。A、两次B、三次C、五次D、四次15、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之“陈王”指(D)。A、陈叔宝B、陈子昂C、曹丕D、曹植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含义是(A)。A、时间一去不返,人生恨短B、忧愁如流水一样无穷无尽C、正是夏季涨水时候D、我将从此隐居,永不回头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是指(D)。A、商人之女B、经商之女C、商朝之女D、歌女钟嵘诗品称颂(曹植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18、下列诗句中,表现杜甫对老百姓关怀的是(B)。A、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B、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C、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D、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C)。A、丽人行B、新婚别C、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D、石壕吏20、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B)。A、春望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C、登高D、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2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一首(C)。A、七律B、乐府诗 C、词D、杂言诗22、游子吟“慈母手中线”作者是(B)。A、韦应物B、孟郊C、刘长卿D、李益2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说他“欲为圣明除弊事”,这“弊事”是指(A )。A、佞佛 B、党争 C、苛税 D、徭役24、韩愈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中对“愚人”的指责是( C )。A、不耻相师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耻学于师 D、择师而教之25、下列诗句中,暗示了作者遭受迫害的是(D )。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6、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首篇是(D)。A、小石潭记B、钴鉧潭记C、钴鉧潭西小丘记D、始得西山宴游记27、西塞山怀古诗所回顾的历史事实是(B)。A、 越王勾践灭吴B、西晋灭亡东吴C、西汉吴王造反失败D、曹操伐吴28、下列对长恨歌的描述,正确的是 (B)A、真实的叙事和深刻的批判精神相结合B、完整的故事性和哀婉的抒情性相结合C、以讽刺为主,以同情和歌颂为辅D、是对神话传说的再创造29、下列诗句中,用典的一句是(B)。A、甲光向日金鳞开B、报君黄金台上意C、塞上燕脂凝夜紫D、提携玉龙为君死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D)。A、李白B、李贺C、杜牧D、李商隐1、上官体: 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因其位显,“绮错婉媚”的诗歌广为流传,时人多仿效,世人就称之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格调以颂美为主,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2、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3、王孟:是王维与孟浩然的并称,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趣味相投得莫逆之交;共同开创了盛唐诗坛上一个主要的创作流派山水田园诗派。他们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此,他们成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田园诗派也被称为王孟诗派。4、高岑: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因此以“高岑”并称。5、七绝圣手:指王昌龄。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还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他把七绝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6、诗仙:李白。其诗歌往往脱去笔墨蹊径,不受常规所限制,能够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号广为流传。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7、诗圣:杜甫。世人把杜甫简称为“诗圣”,则突出了其道德含义,认为杜甫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如忠义仁爱、民胞物吾、忧国忧民等。宋人称杜甫“圣于诗者”,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认为他无体不工、无美不备。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杜甫的其他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8、诗豪:指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才学过人,气度非凡;政治上即使被贬,他也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诗的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由于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推为“诗豪”。9、诗鬼:指李贺。他的诗受楚词、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其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喜用“鬼、泣、死、血”字,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也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因而被称为“诗鬼”。10、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11、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故并称“元白”。12、孟诗韩笔:.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欧阳修有“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之句。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又载:“孟东野奇杰之笔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由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奇险、冷僻、新巧,富于独创性。韩擅文,孟工诗,因此称“孟诗韩笔”。13、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二人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因此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14、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是学杜而登堂入室的诗人,他的诗律对精切,文思幽深,笔意宛转,辞彩秾丽华美,是格律诗中的精品。杜牧学李,虽然豪气不足,但其诗清新俊爽,风调流美,在当时尤为难得。他们的诗歌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他们的出现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加上他们的关系也不错,两人之间,也有互赠诗文,世人就称之为“小李杜”。15、唐传奇:唐传奇得名于晚唐裴鉶小说集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络,传奇闻异事。唐传奇是在六朝笔记小时的基础上衍变、进化而来,但又有很大不同,与传录鬼神之怪、粗陈梗概而无甚作意的六朝小说相比,唐传奇叙述婉转、文辞华美,始有意为小说,其兴起标志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5、传奇: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传奇这一名称,在不同的时代还有其他的含义。唐传奇是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16、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xun和王禹偁chn等人。他们是宋初朝廷过着优游生活的文臣,因此,其诗歌主要是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34217、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xin 、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lng 、魏野、林逋b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与九僧稍有不同,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学习白体诗平易流畅,因此,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34418、西昆体。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杨亿、刘筠yn 、钱惟演等十七位馆阁文人在秘阁编书、制诰的余暇,写作而成的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优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体裁上基本上都是近体诗。他们推崇李商隐,主要学习其字句锤炼、典故应用,追求形式技巧。因而,是一个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美的诗歌流派。34319、江西诗派因北南宋之交的吕本中的江西诗派宗派图而得名。为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开创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诗派名称,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并形成了一个诗风大体相近的作家群的诗歌流派。其理论主张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等,因而专门在形式、手法上出奇出新,形成了新奇瘦硬的诗风。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尊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影响极大。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诗人都是出自江西诗派。401 40420、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21、“中兴四大诗人”。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他们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mo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44522、“诚斋体” 杨万里善于继承前人,善于创新,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诚斋体” 的特点:一是善于发现与捕捉自然与日常生活中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三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46523、辛派词人。辛弃疾的朋友陈亮、刘过,以及在他之后的南宋末年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都在刻意模仿效法辛弃疾的词风,与辛弃疾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它们都是以词抒发抗金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风格是恣肆粗旷,文学史上称他们为辛派词人。48824、永嘉“四灵” “四灵”,原是出于永嘉(今温州)的一个诗人小团体。“四灵”的赵师秀(字灵秀)、徐玑(字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 他们都是中下层文人,有的当过小官,有的终生未仕,本来有满肚子的愤懑不平,但他们却力图从庄禅以及理学中学会自我平衡和自我压抑,在山林自然寻找解脱愁苦的寄托。在诗歌方面,他们把人生遭遇和情趣与自己最为接近的贾岛、姚合作为楷模,以五律为写作的主要体裁,苦心雕琢推敲,锤炼字句,以表现一种凄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怀。 所以,他们诗歌的意境写得清远幽深;语言则是在固定的形式、狭小的境界中翻空出奇。50425、江湖诗人江湖诗人因南宋杭州书商陈起刻印江湖集而得名。广义上的江湖诗人,人数众多,情况复杂,并且也没有明确提出过公认的诗学标准,但大体上都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其一,他们多属于流宕江湖的下层文人,他们把政治理想与个人功业上的失望,转化为对一种高逸情趣的追求,参禅访道,交友吟咏,以此求得心理的平衡。其二,他们大多对诗歌的抒情性比较重视,因而都反对江西派诗风,而提倡一种清丽尖新的诗歌风格。 5061、试以“三吏”、“三别”为例,简要分析杜甫爱国、爱民思想变化的阶段性。答:杜甫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人民经历了九死一生、妻离子散的痛苦。但他把改善人民生活处境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因此,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忠君思想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社稷和人民的关切,是他爱国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一生同情人民,坚定而真诚地为江山社稷忧愁。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曾沦为胡虏,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这阶段的爱国、爱民思想在组诗“三吏”“三别”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路过石壕村,见证了征兵给人民带来走赴边疆、家破人亡的惨痛,石壕吏中的老妪一家让人心酸哀痛;新婚别中新婚夫妇成婚一日之后竟成永别的悲惨让人同情;垂老别中的花甲老人拜别老妻的无奈,毅然而上战场的悲壮士兵们战场上九死一生的遭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对返京的思念。杜甫是第一个如此真实地写“民”的诗人,有着一种患难与共感同身受的共鸣,同样的遭遇使他的诗中对人民有了深刻的同情。而且他不只是表面的描写受苦的现象,也进一步揭示了人民受苦的根源。2)、 杜诗中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在石壕村,在新安道,他目睹了官府抓丁的场面、聆听了新婚少妇送丈夫出征时的哭诉。他在谴责的同时,从维护国家安定大前提出发,含着眼泪劝勉人们走上前线。诗歌中歌唱的人民忍受最大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也代表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他诗情澎湃,再也平静不下来,抑郁的情感在诗中得以宣泄,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动人肺腑的爱国诗篇。2、简述杜甫的生平及其沉郁诗风发展的关系。(一)读书游历时期:1、杜甫早慧,“七龄思正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2、“往昔十五四,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3、十九岁前后,出游晋魏齐赵诸地。4、与李白、高适、岑参等聚首梁宋。“昔与高李辈,晚登单父台。”5、与李白等游历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回到长安,准备应试。“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总结: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少年时期的刻苦学习,使诗人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青年时期的四出漫游,又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著名诗人文人的互相切磋,更提高了诗人的写作素养。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盛世青年,杜甫保持着不断进取、终获成功的锐气。“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扬的精神,为日后沉郁诗风的形成埋下了生命力旺盛的种子。(二)困居长安十年1、参加天宝六年制科考试,被无理黜落。“且随诸彦后,方觊薄才伸。”2、先后投书韦济、张垍、韦见素、歌舒翰等权贵,请求推荐,没有着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3、向唐玄宗进雕赋、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南郊赋),待制集贤院。“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4、授河西县尉,不就。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从八品下)。5、请假回奉先探亲。写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总结:此间,与文人郑虔、苏源明等交密。“忘形到尔汝。”困居长安的十年,诗人过的是“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穷困生活,遭白眼的生活,“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生活,使诗人备尝艰辛;但同时,生活,又使诗人饱览世情。虽然诗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穷困,但反过来,诗人的精神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富有:“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经过长安十年困顿生活的磨练,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在精神境界方面,还是风格技巧方面,都较前一时期有质的飞跃,达到了当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为杜甫沉郁诗风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诗歌风格也变放声高歌为慷慨悲歌。(三)为官及弃官逃难时期(公元756759)1、安史乱起,携家避难鄜州。2、闻肃宗即位,赴灵武勤王,中路为禄山叛军俘获。3、冒死逃出京城,赴凤翔,授左拾遗(从八品上)。4、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坐贬华州司功参军。5、官禄入不敷出,弃官避难。总结:天宝之乱,杜甫从为官至弃官,前后虽不足四年,但诗人的诗歌创作,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这几年中,诗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北征、羌村三首、述怀、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月夜、春望等名作,特别是“三吏”、“三别”的写作,更标志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颠峰,奠定了杜诗的“诗史”地位,也是杜甫沉郁诗风发展的黄金时期。(四)飘泊西南时期(公元759770)1、发秦州。发秦州:“无食思乐土,无衣思南州。”2、趋成都,建草堂。“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3、严武尹成都,给杜甫以资助。4、严武入朝,徐知道反,避乱离草堂。“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5、严武回,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6、严武死,杜甫离蜀东下,寄住夔州。“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醉里纵为客,诗成觉有神”。7、东下江汉岳阳,客死舟中。“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总结:杜甫飘泊西南十余年,十多年中,除在草堂和云安这两段时间生活较安定外,其余时间,几乎是在逃难、流浪和乞讨中度过。处境极其困苦艰难。难能可贵的是,不管生活如何困苦,岁月如何艰辛,身体如何衰病,处境如何险恶,诗人的政治热情、爱国热情、创作热情始终旺盛不衰。十余年中,诗人留下了近千首诗作。不仅作品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艺术技巧更加成熟,感情更加深沉,风格更为突出,是沉郁诗风向更深更广方向继续拓展时期。3、比较分析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异同。答:同:1)、他们继往开来,熔铸陶、谢,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在他们的笔下,抒情和写景有机融合;2)、他们的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风格、情调丰富多彩,语言自然而又精炼、准确。3)、在思想作风上都以“高人”、“隐士”著称,在诗歌体裁上有共同的好尚,都擅长五言诗。异:1)、王维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除山水田园诗外,政治感遇诗和游侠、边塞成就也很高,他的诗大多借用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或用乐府古题来写怀抱、抒发感慨,诗作大体以无言为主,但年轻时他还擅长七言歌行体。孟诗题材狭窄,所表现的往往是其村居闲情逸致和游赏山水时的情致襟怀。2)、王维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统一,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各人感情。孟浩然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并不断地在所描写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着,作者的感情是直抒出来的。这种抒发往往淡而有致,余味无穷。3)、王维的诗,静中有动,往往以动显静,静中观照的心理状态。孟诗中,首先使人感觉到的,是诗人情感的波动,他所描绘的往往是静美,万籁俱静的。4)、王维诗是以清秀精工著称,语言锤炼,时有警策之句,行人耳目的“诗眼”;对景物的描摹,则善与彩绘。孟诗清新自然,篇幅大多短小,语言平淡,擅长白描手法。5)、王维诗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孟诗则不甚明显。王诗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清淡而韵味悠长。4、 试论王维诗歌的风格特征。答:1)、内容: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A多样性:题材多样,有边塞诗从军行、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禅诗过香积寺、酬赠送元二使安西等B独特性:儒、道、佛、禅的结合。2)、境界:诗画乐的统一:A视觉与听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B、线条与色彩: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精确地捕捉景物的变化,通过合理的构图、和谐的色泽,显示事物之间远近、高低等空间关系以及动静、疏密等的配合,使画面通过近体诗队长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映衬之美。3)、技法:艺术辨证的完美统一艺术辩证法的完美统一:远近、虚实、冷热、疏密、动静。例如山居秋暝描写秋夜山中清新静谧之美,不仅具有构图美、色彩美,而且呈现难得的动态美。4)、情味:浓厚的禅趣A认识:B体现:静、闲、空C、方式:关照万物、关照自然5、结合具体作品,试论高适、岑参诗歌风格之异同。答、同:1)、安定边疆得壮怀与功名受挫的悲愤相纠结:高适“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某”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2)、明朗超脱的精神与豁达狂放的风度相表里:高适“且与少年饮酒美酒,往来涉猎西山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3)、险恶的边塞生活为一往无前得精神所统摄:高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岑参:“万箭千万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具体的不同点是:1)、形象塑造直陈胸臆与借形象说话:高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描写技巧“以常感人”与“以奇制胜”如:高适的燕歌行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常见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3)、结构严谨与灵活:高适的燕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借鉴了他人的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4)、语言质直与清俊:高适诗的语言精练整饬,又平易流畅,如燕歌行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诗句,宛如一幅幅画面,互相照应对比,引起读者的联想思索,揭示出比画面本身更为丰富的内容。岑参诗的语言清新俊逸,大胆新奇,如白雪歌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把漫天大雪比作春日遍地盛开的理化,使严寒的冬天充满浓郁的春意,把雪景写得壮观可爱。6、结合具体作品,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答:1)、风格豪放飘逸:李白诗歌之所以形成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是由于他在作品中表现出轻视世俗,飘逸洒脱而又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同时,也由于他作品的格调清新奔放,豪爽俊逸,具有超凡绝世的韵味,造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例如:李白往往通过“我”来凸现鲜明的自我形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入京求功业时;“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是政治上失意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是思念长安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想念朋友时。这种“我”的反复出现,体现出李白豪放、率真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为诗篇造成一种气势的亲切感。李白诗中的山水,也是诗人主观感情和个性的影子,带有他本人的个性色彩。诗中的山水,已成为李白的山、李白的水,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崇高的美感,山水形象与其性格浑然一体。如:写山峰:“连峰去天不赢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写长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2)、想象丰富奇特 写黄河“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吟颂的是黄河中游峡谷段的壮观景色,登华山顶,望见黄河如一条线般,仿佛自天而降。把黄河想像成线。写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把飞泄而下的瀑布想象成银河。写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望庐山五老峰)3)、情感炽烈端直:诗情的表达喷薄而出,跌宕起伏:迸发式的抒情,如:“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跳跃式的抒情,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名朝散发弄扁舟。”全诗仅十二句,但情绪几度起落,首二句由忧愁着笔,从第三句到第八句情绪由低沉到高昂,而九、十两句又从天上跌回人间,愁绪再度涌来,而最后两句又挣脱怨苦,飞向自由的空间,情感大起大落。4)、结构大开大合: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是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5)、境界阔大高远: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例如:蜀道难,在诗中,作者写山川自然,以奇幻的想像与极度的夸张,从表达主观感受、强烈的反应中去显现蜀道慑人心魄的奇险之势。诗人的想像,出入古今,如大河奔流;所有的想像与夸张都临近或逾越了事物性质的极限。由此形成的意象,一个接一个地急促奔涌,奇意迭出。其中又间以诗人的感叹、惊呼、反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如同乐曲的主旋律,一唱三叹,反复出现于其间,构成了强烈的节奏。这样,这首诗便不仅充分显示了蜀道山川雄奇险峭的境界,而且表现着诗人激情的跌宕,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灵魂的飞动和广阔的胸襟。7、人们为何尊称刘禹锡为“诗豪”。答:刘禹锡被称作诗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刘禹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他的驳斥是教人不要听从摆布,任人宰割,而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安排人生。这对他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在长期贬谪中依然保持顽强乐观的精神苗毛有着重要影响。刘禹锡得诗歌特别是贬谪期间得作品,表现出一种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的清醒认识。他在备受打击的情况下,百折不饶,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2)刘禹锡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文学事业,给中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财富。诗歌风格雄浑豪迈,他的诗中绝少中晚唐使人普遍表现的感伤情调,总是给人以奋发向上得启示和鼓舞。3)他的诗的题材比较广泛,由于他终生为官,所以有反映中唐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诗;由于他外迁时间较长,接近民间,所以有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更由于他多次贬官、外放,受到打击,心情不畅,所以又有咏怀古迹,讽谕时事,寄托身世的诗。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等,都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高度概括的结晶,是很能发人深省和引人深思的。综上,因此刘禹锡赢得了“诗豪”的美称。8、 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答:李商隐诗集中有几十首以“无题”二字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得作品,称为“无题诗”。这类诗的特点:一个是意境浑融深隐,二是情调缠绵悱恻,三是语言秾丽精工。这类诗几乎无不像“比体诗”,即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寓托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诗中主任公流露出来的那种依恋、追求和难以言说的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的某种追求和志向难酬而造成得失意、苦闷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韩屋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吴伟业、冯班、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从不同方面学习他,在诗的风格上受过他的影响。此外,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的作家,也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于凄凉哀婉中融入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在由五七言诗向词演变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重要,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这样便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欧阳修诗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水人,出身于低级官吏家庭,父早亡,幼时家贫。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仕洛阳,与梅尧臣、尹洙zh等人声气相通,提倡文学变革。有欧阳文忠公集。 2、欧阳修的诗歌内容(1)社会现实性增强。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如食糟民揭露了种粮的农民只能以酒糟充饥的不合理现实,边户描写了宋辽边境地区人民的不幸遭遇。(2)诗歌有了自身的人生感受。这是欧诗更重要的内容。主要是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的情怀,以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如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不屈服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3、欧阳修诗歌的艺术。(1)议论化和散文化。欧诗受韩愈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欧阳修诗中的议论往往能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他学习到了韩愈诗歌的流畅详尽,又避免了韩愈枯躁艰涩的弊端。如再和明妃曲中说汉元帝“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评价王昭君说“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议论精警,富有情韵。(2)流丽宛转的风格。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的清新流畅,这和欧阳修诗歌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总的来说,欧诗的成就不如欧文,但两者的风格倾向是一致的,这种诗风显然是对西昆体诗风的矫正。 苏轼的诗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欧阳修是一个中枢式的人物,那么苏轼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洒脱无羁与无可奈何,随缘自适与失意彷徨,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专制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 (一)苏诗的题材苏轼诗歌的题材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社会与人生。1、社会。苏轼终身从政,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社会内容的诗歌有两方面的表现:(1)关心国计民生之作。他认为“论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之下,他曾写出一些反映民间疾苦、谴责官吏贪鄙、关心国家命运的作品。比如在荔枝叹中,他控诉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罪恶,并怀着“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愤怒,抨击了以人民血汗来“争新买宠”的当朝权贵。(2)担心国家安危之作。苏轼在军事上主张充实兵力,巩固边防,抵抗辽和西夏的侵扰,并认为以金帛赂虏是最下之策。他的少数诗篇如和子由苦寒见寄、祭常山回小猎、阳关曲等,表现诗人要求为国破敌的雄心。而在获鬼章二十韵里,又主张以宽厚的态度对待被俘的西羌首领,并戒边将的倚胜骄矜,提出了“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的忠告,流露了他重视民族团结和关心国家命运的可贵思想。2、人生。苏诗里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二)、苏诗的艺术1、善用比喻。他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如游金山寺:“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荔枝叹中“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等。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并接着比喻联想开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富于幽默。苏轼的诗歌带有很强的幽默色彩,文学是东坡颐养性情,娱乐心灵的一方土地。如苏东坡曾打趣过他的好友陈慥(zo ),陈慥字季常,自号龙丘居士,就是方山子。他有惧内的特点。但又喜好宾客,蓄养家妓。但他的妻子柳氏非常凶妒,所以,东坡曾戏为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河东狮吼典故的由来。河东狮吼:喻妇人之凶悍妒忌者。3、富有理趣。苏轼的诗有时能结合生活中所接触的情景,表现他对事物的新颖见解。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这在苏诗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中体现最为明显。如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春,蒌,正”,再如王维吴道子画、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表现他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殊作风,同时标志北宋时期社会文化所达到的新的高度。5、苏诗各体皆工,七言各体尤其擅长。苏轼的诗今存二千七百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最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以幽默旷远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欧阳修词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词也有所创新。(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后主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感受。(2)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使同朝着通俗化发展,积极地学习民歌,借鉴诗歌创作手法。(3)开始创作长调慢词,创作了千秋岁、 摸鱼儿等长调。(4)其词的风格是用典雅精致的语言、流贯的结构、含蓄的风格,描述恋情中男女细腻的心理。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的词写得深婉幽曲,有些词还带有一定的艳情意味,而其诗文的创作却与词迥然相异,判若两人,这充分地体现出了欧阳修也是士大夫们的诗庄词媚观念。柳永词的新变柳永一生主要致力于词,他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在宋词史上,柳永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词这一文学体式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展现出了新的活力。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1、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2对繁华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的描写这是柳永对宋词题材内容的新开拓。柳永一生浪迹于都市,对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均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曾经描写过当时汴京、洛阳、苏州、扬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游乐之情景。3尤工于羁旅行役。柳永长期的浪迹江湖、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对飘泊天涯有着强烈而深刻的感受。他的感慨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作品,往往在山村水驿、川林溪石、夕阳风雨的描绘中寄托自己凄凉心境。他的羁旅行役词,或写临歧离情,或写凭栏凝思,将其“游宦成羁旅”、“谙尽宦游滋味”的深切感受,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柳词的艺术创新柳永词在艺术上的创新,首先是他大量地写作长调慢词。慢词,是依据慢调填写的词。慢调是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故名。一大量地创作长调慢词。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在词坊中占优势的体式仍是小令。到了柳永,为了在词作中反映丰富的城市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情感,他开始全力写作慢词,从而促进了慢词词体的发展,使慢词和小令得以平分词坛秋色,为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长于铺叙白描。为了与其长调慢词的内容包孕的丰富性相适应,柳永采用了铺叙手法。其词的显著艺术特征就是长于铺叙,构思细密,布局完整、层次分明。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词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喧染,而是直抒胸臆。三善于吸收俚语,俗语入词。柳永浪迹江湖,大量地吸收当时通俗的语言入词,促使词的通俗化,而其词又不乏雅量高致之处,故其词是雅俗并存,通俗流畅又极富音乐性。柳永的词在于以新鲜、通俗的语言,铺叙白描的手法,大量地发展的长调慢词,并运用这种新体歌唱了北宋的都市文明和市民生活,抒发了自己羁旅行役的苦闷情怀。他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了词的表现力。苏轼词苏词认识上的突破1诗词并重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2词自是一家为了使词真正能和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主张。苏词内容上的突破1抒发性情怀抱,表现人格个性苏东坡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和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和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2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道佛两家思想的影响下,曾在词中多次提到过“人生如梦”之类的话语。如“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笑劳一生梦”;“万事到头都是梦”等等。人生如梦的浩叹,源自于东坡的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冷静的思考。而在冷静的思考中,东坡并没有沉沦,而是在力求突破尘世纷扰,力求自我超脱,保持一种宠辱不惊、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3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苏词既注重向内心世界开拓,也注重朝外在的世界发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罕见病药物研发进展及市场准入策略报告
- 2025-2030中国管理咨询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发展趋势报告
- 2025-2030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客户需求变化与业务转型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人才需求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报告
- 2025-2030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下游应用拓展及资源整合与价格走势预测报告
- Module 9 Friendship Unit 2 Writing 说课稿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统一及答案解析
- 2021届北京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测试试题(含解析)
- 铁厂安全培训教育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风电齿轮箱润滑油生物基滤芯
- 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 课件 第4、5章 PaaS层与工业大数据治理、应用层与工业APP开发
- 消化内科护士进修汇报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只有一个地球》完整
- 管路清灰施工方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全套】
- 兄弟之间宅基地互换协议书
- 中学教职工参加升旗仪式的规范要求
- INVOICE商业发票样本格式
- 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