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ppt_第1页
肺结核.ppt_第2页
肺结核.ppt_第3页
肺结核.ppt_第4页
肺结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 结 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重庆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 呼吸内科 江兵,2,概述,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俗称痨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1882年,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杆菌,1945年,链霉素问世。60年代起结核化疗使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95以上。80年代中期,由于HIV、多重耐药、贫困、人口增长和移民以及放松和削弱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出现全球性恶化趋势。WHO1993年宣布“全球紧急状态”,实施DOTS项目。,3,全球疫情,感染人数:约1/3(20亿人)受感染 患病人数:2000万 死亡人数:300万/年 新发病人:800万 WHO把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4,高感染率:年感染率0.72,约5.5亿。 高患病率:2000年活动性、涂阳、菌阳分别500万、150万、200万。 死亡人数多:约13万/年。 地区患病率差异大:西部高,东部低。,我国疫情:,5,病原学,6,结核分枝杆菌,属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包括人型、牛型、非洲型及鼠型。 形态:多形性。 抗酸染色阳性:耐酸染色呈红色。又称抗酸杆菌。,7,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为需氧菌,营养有特殊要求。 抵抗力强: 耐干燥、冷、酸、碱。 对湿热、70乙醇、紫外线敏感。 结构复杂: 类脂质: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及变态反应相关。 蛋白质:结核菌素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 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8,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9,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咳嗽、喷嚏,继发性肺 结核患者,健康者 (易感人群),消化道进入:牛结核菌(牛奶),(少见)。,皮肤、泌尿生殖道传播(罕见)。,10,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 影响易感性的因素:遗传及社会因素 影响传染性的因素 传染性大小取决细菌量多少、空间含细菌微滴的密度、通风情况、接触密切程度和时间、个体免疫力 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1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12,原发感染,肺泡巨噬细胞 内外生长繁殖,炎病(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直接或经血流播散,淋巴管,结核病,结核 杆菌,结核菌,原发综合征,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对结 核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炎症吸收、纤维化、钙化,细菌消灭,细菌休眠,可重新生长繁殖发生结核病,肺结核病自然过程示意图,肺外结核 V型,14,结核病免疫,免疫力 自然免疫:非特异性 获得免疫:特异性的,结核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CD4+T(Th1)细胞有重要作用。,15,感染结核菌后4-8周,机体对结核菌及代谢产物所发生敏感反应。,变态反应,(36周后)再次,2至3天后,局部红肿,溃烂,播至全身、死亡,初次,+,10至14天后,局部红肿,表浅溃烂,然后愈合结痂,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初感染与再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17,免疫力与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不等同于免疫力 变态反应对人体有利和不利 有利面:对结核菌产生特异免疫力。 不利面:反应过强、组织损伤(渗、坏、洞),18,感染两种方式 内源性复发 外源性重染 明显的临床症状,传染性,须积极治疗 是防治重点 发病有两种方式,继发性结核,19,病理学,20,基本病理改变 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继之由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取代。 增生: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中间可出现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镜检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肉眼呈淡黄色。 三种改变存在同一病灶中,以一种为主。,21,结核病变的转归 抵抗力强、菌量少: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空洞好转、闭合; 变态反应强烈,菌量多:病灶增多,或增生性病变恶化为渗出性病变,进而发生干酪坏死、液化、空洞形成以致播散。,经化疗后干酪样病变:吸收缩小或钙化。 未化疗的干酪样坏死病变:液化或空洞、支气管播散 结核菌数量、毒力、人体免疫力、变态反应的高低,决定感染后结菌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人体与结核菌斗争的结果,人体抵抗力强,合理治疗,病变愈合,反之恶化。,22,23,临床表现,24,多数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可轻、可重;有的体检发现(不典型表现)。 症状: 一、全身症状 中毒症状:潮热、盗汗、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等。 发热为最常见。,25,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咳痰:最常见症状 咯血 胸痛 呼吸困难,26,体征 多寡不一,取决病变性质和范围。 早期、病变小、位于深部可无异常体征。 肺实变征、肺不张体征、广泛纤维化征、空洞、胸腔积液征等。,27,诊断,28,病史和症状体征,1、症状体征情况 2、诊断治疗过程 首次诊断、排菌、用药等情况。 3、肺结核接触史 主要是家庭内接触。,29,X线检查,重要方法,帮助治疗及其预后判断。 确定范围、部位、密度等;判断性质、活动性。 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变化慢,可见: 渗出病灶: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 干酪病灶:密度较高,浓淡不一。 空洞:环形边界的透光区。 纤维化、钙化、硬结: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缘清楚。,30,CT,减少重叠影,易发现隐蔽病变,减少微小病变的漏诊 诊断及鉴别诊断、引导穿刺、引流和介入性治疗,31,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确诊的主要方法;抗结核治疗的主要依据。 痰标本收集:初诊通常送3份标本。 痰涂片:简单、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 培养:金标准。 药物敏感性测定: 其他:PCR、核酸探针、色普技术、免疫。,32,纤支镜,常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诊断 组织活检及培养,33,结核菌素试验,OT; PPD (5U) 小于4mm阴性,59mm弱阳性,10 19mm阳性, 20mm或水疱、坏死为强阳性。 阳性:结核杆菌感染,强阳性、3岁以下阳性或新近转阳提示活动性结核。 阴性:无感染。感染后变态反应建立前( 4周内)。 免疫低下:激素、重症疾病、免疫缺陷等。,34,诊断程序,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潮热、盗汗;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史。 是否肺结核:难以确定,可经2周观察后复查 有无活动性 活动性病变: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中心溶解及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等。 无活动型肺结核:钙化、硬结及纤维化;痰检不排菌;无任何症状。 是否排菌:确定传染源的唯一方法,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35,36,原发型肺结核,为初次感染结核,多见于少年儿童。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无症状或轻微。 原发综合征:哑铃型阴影 原发病灶:圆形;在上肺下部或下肺上部胸膜下;较淡、边缘模糊。吸收较快。 淋巴结炎:肺门、纵隔旁呈肿块样增大。 淋巴管炎:原发病灶与肺门淋巴结之间的索条状较高密度阴影。 胸内淋巴结结核:只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肿瘤型和炎症型,37,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起病急,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可并结核性脑膜炎,极少有呼吸困难。 呈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 亚急性和慢性 起病较缓,症状较轻。 上中为主,大小不等,密度(融合)、分布不均,新旧病灶共存。,38,继发型肺结核,多见于成人。 症状轻重不一。 易进展;病变局限性(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病灶多形性;病变反复性;痰菌常为阳性。,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 小片状、斑点状影,空洞、小结节、纤维索条影、小钙化灶。 空洞性肺结核 虫蚀空洞,薄壁空洞,张力性空洞,干酪溶解性空洞,“净化空洞”,“开放菌阴综合症” 症状明显。,39,40,继发型肺结核,结核球 24cm;边缘较清楚、整齐,较大者边缘可呈波浪状;密度较高、球内有钙化或空洞;卫星灶。 干酪样肺炎 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和体质衰弱。 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叶、小叶);内有虫蚀样空洞; 可伴支气管播散灶(下肺增殖灶);肺叶体积缩小。,41,继发型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病程长,反复恶化,肺功能严重受损,痰菌阳性且耐药。 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纤维性变;支气管播散灶。肺门上移,肺纹理垂柳状,纵隔移位,胸膜增厚粘连及代偿性肺气肿。,42,结核性胸膜炎,含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及脓胸,其他肺外结核,按部位和脏器命名,43,菌阴肺结核,三次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 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抗结核治疗有效;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疾患;PPD强阳性,血清结核抗体阳性; 痰结核菌PCR和探针检测阳性;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BAL液中检出抗酸分枝杆菌;支气管或肺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具备 中3项或 中任一项可确诊。,44,病变部位、范围,肺结核病变部位按左、右侧、双侧, 范围以二、四前肋内端下缘作水平线,将肺分为上、中、下肺野。,45,痰菌检查记录格式,涂(+),涂(),培(+),培() 无痰或未查时,则注明(无痰)或(未查),46,治疗状况记录,分初治和复治 初治:未开始抗结核治疗、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用药而未满疗程、不规则化疗未满1月之一。 复治:初治失败、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不规则化疗超过1月、慢性排菌之一。,47,肺结核的记录方式,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书写。如: 原发性肺结核 右中 涂(-) 初治 继发性肺结核 双上 涂(+) 复治 原发性肺结核 左中 (无痰) 初治 继发性肺结核 右上 (未查) 初治,48,肺结核的记录方式,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可注明(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肺结核可注明(浸润性)、(纤维空洞)或(干酪性肺炎)等。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肺不张等),并存病(如矽肺、糖尿病等),手术(如肺切除术后、胸廓成型术后等)可在化疗史后按并发症,并存病,手术等顺序写。,继发型肺结核(浸润性)、右中、涂(-)、初治,18岁青年男性患者,因乏力、盗汗半月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右中肺结核(渗出性病变为主),入院后查痰,连续三次痰涂片未找到结核杆菌。既往无肺结核病史,类型 病变部位及范围 痰菌 化疗史 并发症 并存症 手术,肺结核诊断记录方式举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栗粒型)、双肺、涂(+)、 复治、肺不张、糖尿病、胸廓成形术后,35岁的中年女性患者,因拔牙后高热、咳嗽、咳痰一周入院,既往30年前因佝偻胸行胸廓成型术;2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规范治疗一个疗程至临床痊愈;有糖尿病史5年;入院后胸片示双肺弥漫性栗粒样结节,呈毛玻璃样改变,右中肺钙化灶并右中肺不张,入院后查痰,连续三次痰涂片均找到结核杆菌,类型 病变部位及范围 痰菌化疗史 并发症 并存症 手术,51,鉴别诊断,自学,52,治疗,53,化学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早期:更好发挥药物杀菌、抑菌作用,利于病灶吸收,减少传染性。 规律:治疗成功关键。 全程: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复发。 适量:发挥最大动力,产生最小副作用。 联合:防止或减少耐药菌产生,药物协同作用。 坚持上述治疗:痰菌阴转率可达95%以上,5年内复发率2%。,54,化学治疗,主要作用 杀菌作用 防止耐药菌产生 灭菌,55,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病灶中的结核菌,根据生长速度不同分四群。 结核菌生长速度 慢 快 B细胞内菌(酸) Z、R、H A不断繁殖 D休眠菌 H、 S 、R、E C偶然繁殖 R、H,56,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耐药性: 自然菌群中存在少量耐药变异菌,单一用药造其成为优势菌群;强调联合用药,不能中断,最好全程督导化疗。 继发耐药;交叉耐药;单向耐药(耐KM,同时耐SM;耐SM,而对KM敏感)等。,57,间歇用药 结核菌有延缓生长期(此为间隙用药的理论依据)。 6-24hr 菌死 一定浓度的药物放入结菌 生长延缓 INH69天、 RFP23天、 SM810天、EMB45天。氨硫脲无延缓生长期,不适于间歇应用。,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58,化学治疗生物学机制,顿服 血中高峰浓度的杀菌作用优于经常维持低药物浓度水平的情况。 顿服比2或3次产生的高峰浓度高3倍左右。 临床研究证实顿服效果优。,59,常用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两阶段 强化 巩固,61,统一化疗方案,(一)初治涂阳者: 每日用药方案:2HRZE/4HR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E3/4H3R3 (二)复治涂阳 每日用药方案:2HRZSE/46HRE 间歇用药方案:2H3R3Z3S3E3/6H3R3E3,62,统一化疗方案,(三)初治涂阴者: 每日用药方案: 2HRZ/4HR 间歇用药方案: 2H3R3Z3/4H3R3 上述间歇方案为我国结核病规划所采用,但必须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以保证患者不间断地规律用药。,63,耐药肺结核,详细询问用药史 选择至少4种可能敏感或未使用过的药物 强化期最好由5种药物,巩固期至少3种 痰菌阴转后,继续治疗1824月 选药时注意交叉耐药性 药敏试验;经验;二线药。,64,(一)一般处理:合理化疗下一般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无需特殊处理。止痰祛痰、抽胸水等。 (二)咯血处理: 绝对休息 适当镇静 止血,对症治疗,65,小量咯血 以安慰、消除紧张,卧位休息为主。 氨基己酸、止血敏、安络血等。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缩肺小A,肺循环减少止血。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孕妇禁用。 支气管动脉栓塞法。,对症治疗,66,咯血窒息 表现:大咯血时,突然停止咯血,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 治疗: 应及时抢救。 体位 头低脚高45的俯卧位,同时拍击健侧背部,保持充分体位引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