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docx_第1页
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docx_第2页
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通过对初一学生的调查,我感觉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缺乏规范大型的统考,所以对作文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并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也不够系统。这样一来,虽然学生写作语言的通顺和流畅性这两年我的感觉是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选材单一,语言不够生动,思想不够深刻,缺乏真情实感。如何使他们的文章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我一直在寻求一个突破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觉如果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描写来写记叙文,对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体验感情和提升语感都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叙述性语言,什么是描写。叙述:叙述就是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述下来。其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描写: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示例:叙述性文字:下午,放学后,我们正在教室上辅导课。小明把我叫出去接了一个电话。描写:“下午,放学后,我们正在教室上辅导课”改写为“夕阳西下,喧闹的操场已经渐渐平静了下来。我们班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分析:这里运用的主要是环境描写,用“夕阳”“操场”来表现下午放学后,也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但和原句比起来语言变得更为生动。而我们现在所写的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而人物描写在其中又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我们的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人物描写。人物描写一:“当当当”,几下轻轻的敲门声在这空旷的教学楼里却显得异常的响亮。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抬起了头,向门口看去。老师说道:“请进!”门被慢慢地打开了一条缝,探进来一个脑袋。我一惊: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明!他显然是跑上楼来的,满头大汗,微微喘着气。“对不起,老师!小华的家长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好像有急事,能不能让他出来接一下。”老师点了点头,对我说:“小华,你跟他去吧!”我慌忙的站起身,急匆匆地走出了教室,临出门没忘记说了一句:“谢谢老师!”人物描写二:“咣当”,门突然被推开了,只见一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男生闯了进来,我们都被吓了一大跳。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明!小明显然没想到我们是在上课,也吓了一跳,伸了伸舌头,慌不迭声的对着面带怒容的老师说:“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往门口退去,并把手放在耳边冲我做了一个接电话的手势。“有事吗?”老师问道。“小华的爸爸给他来了一个电话,好像有急事!”我一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老师犹豫了一下,对我说:“小华,你出去吧!”我赶紧站起身,急匆匆地往门外走。“谢谢老师!”小明在刚走出两步之后,又回头向老师喊道。老师微微的笑了一下,算是回答吧。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语言、肖像、神态、心理描写,生动的刻画了两个性格迥然,形象鲜明的人物小明,一个是懂礼貌的小男孩,一个是有点儿莽撞的冒失鬼。两个片段都没有一处叙述性的文字,但是叙事清楚、具体,语言又很生动。而且,这是一个扩写训练,把一句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扩写成了300字的小文章,通过这个联系,想让学生明白如果能够大量的运用描写的话,写作文没得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当然,这里面又牵扯到了如何抓住重点的问题了,我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平时的作文中关注这个问题,随时解决,而不是用专门的时间来讲解。经过这每一个环节之后,我归纳出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内容),即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因肖像描写在平时的作文中运用的比较少,学生也容易掌握,所以我侧重从心理描写、语言那描写和动作描写来给学生讲解这些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一、心理描写:1直接的心理描写:“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接的心理独白,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例如要描写上文中那位同学的紧张心理就可以这样写: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玩游戏,而且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2.环境描写渗透人物心理。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这个片段以“阴冷的风”以及我的生理感受“不由自主地打颤”来表现我内心的不安,采用的就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二、动作描写: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片段中细致的描写了我的动作,“掀、抖、合、伸、翻、瘫”等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将我内心的担忧以及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实而又富于感染力。三、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以孔乙己和闰土为例。)“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要领:1.要学会分析并学习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描写。鲁迅药中的一段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2.要学会观察生活,体会情感。景物描写:“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