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doc_第1页
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doc_第2页
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doc_第3页
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doc_第4页
龙湖镇休闲的好去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湖镇泰山村 来源:本站作者:原创 字号:大 中 小 泰山村景区位于107国道龙湖镇西3公里,距郑州市15公里,机场20公里,新郑22公里。黄帝会盟、百业拜祖、百姓祈福、美女岛、马武庙、观音禅寺、千年古槐、溱水源。景区看点:樱桃花、桃花、梨花、油菜花,石磨杂粮,CS野战基地适宜游玩的月份:3月5月 地址:107国道龙湖镇广场十字路口向西3公里,泰山村 联系电话峰山庄 来源:本站作者:原创 时间: 2011-03-25 字号:大 中 小梅峰山庄位于新郑市龙湖镇梅山村,全年对外开放,以采摘樱桃为主要项目,周围环境优美,适合度假。地址:新郑市龙湖镇梅山村电话:62572088百合园生态园 来源:本站作者:原创 时间: 2011-03-25 字号:大 中 小百合园生态园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南3公里,107国道西,本园店内装修极具生态环保,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址:新郑市龙湖镇南3公里,107国道西侧客服电话湖樱桃风光游 龙湖栽种樱桃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地貌多姿,环境幽静,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龙湖镇西侧的梅、泰二山,面积2万亩,初春花开,五月初成熟,色香味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居百果之先,是天然的无公害果品。每逢花开果熟的季节,青山碧水,红果绿叶,吸引无数游客尽情观光采摘,留连望返,还可尽赏泰昊岭农业观光园,感受现代农业的气息。游人可进入碧波万顷,果香四溢的樱桃园,尽情体味乡土气息,登山游乐、烧烤垂钓、赏果采摘和农舍野饮。龙湖镇大樱桃介绍: 龙湖镇位于新郑市西北部,距郑州12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镇内岗峦起伏,沟壑纵横,龙湖水库婉蜒曲折。碧波荡漾,雾气蒸腾,变化万千,从空中鸟瞰,恰似巨龙舞爪,遂得名龙湖。樱桃沟两侧绝壁干仞,造化神奇,恰如长江三峡,险峻奇秀,万亩樱桃深藏其间,连天碧树临风玉立,流连戏蝶妙趣横生。红红的樱桃,个个晶莹剔透,珍珠玛瑙般点缀在绿叶丛中,个大皮薄,醇香四溢令人涎欲滴,是踏青旅游、赏春光品美果的绝好去处。游人沐浴和煦的阳光、拂面的微风,在曲曲折折的樱桃沟中,自由自在地游玩,不但可以观赏红红的樱桃繁星般地挂满枝头,而且可以亲手采摘、油品尝早春第一果的风味。郑州地理:宝相寺的变迁 宝相寺,这是个寺村合一的名称,现位于新郑龙湖镇(原小乔村)南一华里,107国道东侧。据1915年修编的郑县志,卷三寺庙目内有“宝相寺在州南三十里”的记载。寺内原有一通龟石碑,当地群众又习惯叫该寺为“石古寺”或“石龟寺”。据石碑记载,宋祥符年间(10081016),这里原是宋朝总兵孙光 普的家福堂,后改为佛道合一的禅院,取名宝相寺。“宝相”,原本为佛教词汇,佛家称庄严的佛像为宝相。以“宝相”命名的宝相花即是集中了莲花、牡丹、蔷薇、菊花等多种花卉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宝相花纹饰,具有符号意义,是富贵和吉祥的象征。 据村民相传,这里的居民最早是为寺庙种地的农户,在寺外定居下来,形成村落后随寺名叫宝相寺村。原郑县七区总图上,标定该村为“宝像寺”,时属仁亲区三段。 该庙宇在1928年冯玉祥主豫时,搬走神像,房舍改为村小学校。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由本地乡绅司心铭等人倡导办起宝相寺农中,该处的村校迁至小乔村赵氏家庙内。农中当年招两班100多人,校名定为“郑县宝相寺民有农艺职业学校”。建国后农中停办,1950年郑县简易师范在此开办两期,培养师资100多人。1953年宝相寺划归新郑后,原村小学从小乔又搬回来,此时原有庙宇已基本不存,校舍都改为现代建筑。就在宝相寺这个原址处,先后办过新郑八中,小乔初中、高中,现为龙湖一中。 后来那个石龟在建设龙湖一中是被挖了出来,现在还在宝相寺街上呢。龙湖镇泰山村文化大院简介泰山村位于龙湖镇镇区西南方向,袁张公路南侧,辖7个村民组,计369户1511人。现有耕地2800余亩,荒山、荒沟1500亩。泰山村积极相应上级领导号召,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松手,先后通过上级拨款,资金自筹等方式筹资150余万建成占地5000余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的泰山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设有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并余2008年11月建成篮球场地和文艺舞台。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泰山村成立了戏迷娱乐班和中老年秧歌队、农民文艺演出团体,定期开展“泰山周末大家乐活动”,把那个邀请专业指导老师前来指导、帮助开展工作;2007年10月与郑州大学升达学院成为共建单位,开拓了泰山村文化大院发展的新空间。文化大院的建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学习、健身、娱乐的场所:图书室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思想青草提供了良好环境;多媒体教师利用电教设备给群众介绍国内外时事、收看科普知识讲座;文艺舞台有效的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参与踊跃,组织管理科学,活动开展有序。李诫墓 900多年前,有一个人编了一部书,古往今来编书写书的人多了去了,但这个人的这部书却成了建筑界的黄钟大吕,以致于如今全世界从事建筑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部书的,而学习东方传统建筑者,更是从研读这部书开始的,包括今天能够把东方古典建筑诠释和再现得非常明白的日韩人。 因为,在中古社会,能够把建筑从科学到艺术讲的全面而透彻的,也只有这部书,罗马人倒是写过一本建筑十书,但所谈多不过是如何使建筑更加坚固而已。 这里所说的是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李诫墓位于新郑市龙湖镇于寨村西约200多米。2001年11月被新郑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诫(约公元10601110年),北宋建筑大师,字仲明,新郑市龙湖镇于寨(北宋属管城)人。出身官吏世家,父李南公官至户部尚书。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李诫始任郊舍斋郎(办理社稷祭祀事务的小吏),后任曹州济阴(山东省荷泽)县尉。宋哲宗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李诫入将作监(掌宫殿、城郭、舟车营造之机构),历任少监和将作监。曾主持营造许多宫殿府邸寺庙城门等大型土木建筑工程。因专著元佑法式,内容不全,用料浪费,哲宗又命李诫重新编修营造法式。李诫详阅古典考工记、唐六典、木经诸书,访问当时名工巧匠,结合自己建筑实践,分析比较各种营造方式的优缺点,于1100年重新修成营造法式,于1103年刊行。 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共36卷,357篇,3555条。全书共分五大部分:一、释名,对建筑工程中所用术语和构件名称作了统一的解释,并对工程中常用的数据作了统一规定。如规定圆周率为22/7;正方形对角线长是边长的1.41倍。二、制度,列举各种建筑工程的施工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壕寨、石作、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泥作、彩画作、窑作等13种、120项工程的尺度标准和操作要领,提出一套木构架建筑模数设计方法。三、功限,对各种建筑工程和构件所需的劳动定额作了详细规定。按照工匠的技术水平、时间长短、木料的软硬、取土的易难,做到因人、因时、因地灵活掌握。四、料例,对各种工程与构件所需材料的规格、数量作了明确规定,这样便于掌握工料的使用和工程质量的检查,防止浪费和舞弊。五、图样,对建筑的木质构件、屋架、彩画、油漆、装饰等都配有详细图样,既有工程图,也有彩画画稿;既有分件图,也有总装图。图样细腻逼真,丰富多彩,弥补了文字叙述的不足。 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不仅是北宋官修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专用书,而且对后世建筑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不愧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古代建筑最详尽最全面的一部建筑鸿典。 李诫博学多才,工大篆,善绘画。著有续山海经十三卷、古篆说文十卷、琵琶录三卷、续同姓名录二卷。荆王石塔 荆王石塔位于新郑市龙湖镇荆王村东,建于宋代,原有二座石塔,造型、高度、层数相同。东西相距15米,东边的一座在文革中被扒毁。现仅存西边的一座。 该石塔是一座四角七级密檐式仿砖木结构的青石塔,平面呈方柱形,通高3.25米,底层周长2.1米,南面凿有高38厘米、宽29厘米、深20厘米的长方形佛龛,佛龛左右及门额上有人物浮雕和铭文。铭文字迹因年代风化,剥落极甚,难以辨认。自底层向上每层高度和边长逐级递减而内收,各层形制相同,塔刹系直径为30厘米的青石莲花形顶。该塔制做巧妙,造形美观,是石雕建筑的优秀代表。塔东南不远处,还存有一个龟驮大石碑。1982年1月5日,该塔被公布为新郑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郑州老八景梅花繁育的天堂 “梅峰远眺”中的梅峰,即郑州西南15公里处,今归属新郑龙湖镇的梅山。民国五年郑县志记载:“(梅山)高数十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周数里,筋石肤土颇雄厚,郡之镇山也。”又说“其脉来自嵩岳,经密县皆为石山,至北脱为土,隆然突起,状似乳形,为一郡之望。西南诸岗岭多源于此。其称未详,或谓旧多梅花故。山之颠有庙二:一曰三皇庙,一曰碧霞元君庙。” 梅山高约300米,面积4平方公里。 明末清初,因交通不便及战事频仍诸多原因,除土著居民外,梅峰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的发现和开发,应归功于清代的张钺。 乾隆三年(1738年),张钺出任郑州知州。在一次外出察访途中,张钺路过梅峰,被阵阵清香所吸引,于是拾级而上,直至山颠。登高远望,只见山上山下,花团锦簇,千紫嫣红,各色梅花竞相开放,香馨袭人,堪称世外“梅园”。惊喜之余,欣然命笔,写下诗句:“莅郑推名胜,峭杖空。势联嵩少迥,事记楚师雄。平野层层树,危岚面面风。檀香谁剪伐,孤负此穹崇。”寄名梅峰远眺。不久,以此诗为媒,并经张钺极力推荐,梅峰终被列为郑州八景之一。梅山地质奇特,风光旖旎。尤因气候温润,也是梅花繁育的天堂。其中,有红梅、黄梅、绿梅、桃梅、李梅、雪梅、朱梅等10余个品种。冬末春初,各色梅花相继开放,各方人士纷至沓来,登山眺望,也有善男信女,前往三皇庙(即天皇、地皇、泰皇)、奶奶庙上供祭拜,一时香火缭绕,热闹非凡。 此外,梅峰周边古迹亦多。如,奶奶庙不远处的敬德饮马泉,因唐初名将尉迟恭(敬德)当年途经此地,人困马乏饥渴难当,以马踏地,决出一泉之故。 山东五里有“王毅石”,乃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太子侍读王毅少时苦读之处。再是颇为传奇的蝎子洞。传说洞里的蝎子呈黑色,个大刺长,可蜇死人。但似通人性,专蜇坏人,且蝎毒治好了不少人的病,被当地人视为神物,定期祭祀。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