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組91430705陳彥君91430714李宛庭體態語言學 以中小學教師之體態語言為例壹、研究動機與目的體態語言,或稱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在人類社會行為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社會心理學家和其他學者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些信號的重要性遠超過我們了解的程度,而其運作的方式,也要比我們過去所了解的更為複雜。體態語言在許多範圍裡亦有極高的實用意義,例如:教育、精神病患的治療、傳播系統的設計、種族關係,以及國際事物等。因其應用廣泛,無法一一介紹並加以解說,故本組將其範圍縮小,希望能藉由研究中小學教師體態所代表之意義及其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以輔助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使大家能進一步了解體態語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貳、教師體態語言之定義體態語言學指的是所謂的非語言信號,依Leathoys(1992,p.12)所歸納是指:以視覺、聽覺及非視覺的溝通系統或次級系統,在特定的溝通內涵中,為達交換同一意義的目的,所做的非語言符號系統的譯碼與解碼。依使用頻率的多寡,主要成分如下:一、動作學(Kinesics)此為非語言溝通中,使用最多且範圍最廣者,包括:(一)眼神接觸(eye contact)眼睛在溝通中具有多重功能,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是維持人際的互動,促進情感的交流,增加親密感(Mehrabian,1968,1970,1971;Argyle,1989,p.40)。教師的眼神可傳遞出令學生警覺(不愉快)或愉快的不同訊息,前者通常在教室控制上,教師以凝視來減少學生的干擾行為;眼神的接觸愈頻繁,愈能維持班級秩序(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7;Smith,1988,p.470;Cooper,1995,p.76)。後者則在建立師生關係、提高學習的動機上,教師以眼神來表達對學生的喜愛與溫暖,增進學生的參與感及師生間的相互了解與親密度,維持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7;Cooper,1995,p.76)。另外,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與在教室較遠角落的學生眼神接觸,也是一種師生溝通的象徵,表示歡迎學生隨時與教師溝通(Hansford,1988,p.122)。而且在大團體當中,教師無法與每一個學生接觸,所以須設法以眼神與學生保持聯繫。(二)表情(facial expression)教師可運用表情來控制教室互動、調節溝通的進行、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增強或削弱、表達個人的情緒等。尤其是教師的微笑,可營造出支持的、無威脅的教室氣氛,增進師生間親密或溫暖的感受,促進學生正向成就與態度的發展(Smith,1988,p.470;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4)。另外,點頭具有如微笑般增進師生親密度的作用。教師對學生微笑,還表示對學生專心聆聽及了解時的回饋(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5)。(三)身體動作、姿勢與手勢(body movement, posture and gesture)教師的身體動作主要指在教室中移動的狀況或位置,這又象徵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如果教師經常站或坐在講桌後,可能因為他覺得與學生太接近會不舒服。久之,學生也會感受到這種訊息,而不喜歡接近教師;於是師生間的情緒距離與日俱增。若教師已能在全班走動,卻會避免停留或面對某個角落,可能因為那個角落有某個學生令他感到不適。所以教師應注意自己上課中的移動狀況,儘量在全班經常且自在的走動(Cooper,1995,p.73-74)。當然移動也不要過於頻繁,以免影響師生眼神的交流。我國教師為了板書方便,較常待在講臺上、講桌後。又因學生座位通常為向前的排列式,所以教師也較常站在前排,移動的頻率較少、幅度較小。一個人的身體姿勢常是不由自主的,它會透露出對他人的態度,也顯現出個人的自信心、自我形象及情緒狀態(Argyle,1989,p.37)。身體姿勢若較緊張(如雙手抱胸、雙腳交叉、身體向後),即代表防衛的、冷淡的、不舒服的、不喜歡對方。反之,較為放鬆及開展的姿勢(雙臂張開、雙腳放平、身體前傾),代表親密的、溫暖的、舒服的、喜歡對方的。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姿勢,避免 使學生產生教師冷酷、不友善及不喜歡學生的負面聯想(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5-106)。Mehrabian(1971)認為手勢較多的教師,較能營造合作的班級氣氛,促進學生的正向態度。Willett(1976)的比較研究發現,有效能的教師比一般教師更會運用較多的動作,以促進師生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增進對教學的說明。手勢不僅可協助教學的解說,也在傳達更多的溫暖與教學熱忱(Andersen and Andersen,1982,p.106)。所以教師要留意自己有意無意的手勢,以免使學生覺得(或誤以為)教師是不親切、不支持、不耐煩、不關心、不滿意的。Ecroyd(1969)對教師教室演講的手勢及姿勢,有相當詳細的解說。他認為教師的手勢最好能輕鬆而自然,可惜一般教師不是過於草率、散漫,就是過於呆板、僵硬。若要表現得恰到好處,可依下列原則進行:1. 傾向(toward)學生而不要遠離(away from)學生,要看起來對學生及教學很有興趣的樣子。2. 注視學生,保持眼神的接觸。3. 保持雙手自由,以便隨時能協助你更明顯、有效的表達。4. 手勢的範圍不要高過眼睛或低於腰帶,寬度則約在兩肩之間。總之,手勢及姿勢最主要是為了與學生建立緊密、直接的聯繫,傳達教師的溫暖、友善、熱忱,以及和學生分享的期待。以我國教師而言,也許是傳統教師嚴肅形象的限制,以致於教師的手勢較含蓄,甚至侷限在拿課本、拿粉筆或拿教鞭上,無法發揮手勢的影響力。教師班級經營的成敗,端賴開學最初兩週,對班規、班風及師生關係之建立。有經驗的教師會借助非語言的工具來達成此一目的。尤其是運用表情、身體動作及手勢,使學生認為教師是有效率的、有自信的、溫暖及友善的。初任教者,則會顯得較焦慮與無助(Cohen and Manion,1989,p.133)。所以,不論初任教或資深教師,都要善用表情、身體動作及手勢,以建立自信、溫暖的教師形象,營造有秩序、有效率的班級氣氛。二、聲音學或準語言(Vocalics or Paralanguage)語言的意義需透過聲音來傳達,而聲音本身的特質又會影響語言的含意。聲音的特質包括:音量(voice volume)、音調(voice pitch)、語速(voice rate)、語氣(voice tone)及某些贅詞或口頭禪(intruding sounds)、停頓(pause)等;這些特質的變化即會改變語言的含意。研究發現,人際聯繫或親密感,大多取決於聲音的表現(Andersen and Andersen,Jensen,1979)。聲音可以表達個人的情緒狀態,例如焦慮時語速較快、音調較高,憂鬱時語速較慢、音調較低(Argyle,1989,p.40)。聲音也可以傳達對他人贊同或支持與否的態度,音調較高、音量較大,代表贊同;音調較低、音量較小,帶有諷刺的語氣,則代表不贊同。聲音還可以傳達對自己或他人的情感,表達正向情感時,語速較快、音量較大、語調較高;反之則可能是負向的情感(Cooper,1995,p.78-79)。教師聲音特質的變化是否影響學生的知覺,尚有待證實;但在停頓這個部分,傳統的教師說話,很少停頓以給予學生思考或反應的機會,等候學生回答問題(候答)的時間亦不足(Smith,1988,471-472)。教師在教完一個單元後,若能停頓較長的時間,則學習效果可能較好(Hamer,1976)。教師常會給能力較強學生較長的候答時間,而對能力較差之學生,反而要求他們快點回答(Rowe,1969)。在音色及語調方面,教師愉快、溫暖的聲音,可促進教室的氣氛。再者,教師的聲音也是學生判斷教師人格特質的指標,如果教師的語氣顯得較不耐煩、不關心及不親切,學生會因而對教室或學習不喜歡或沒興趣(Cooper,1995,p.79)。要使聲音有助於教學,需注意兩個部分,一為有良好的音色,另一為出色的聲音變化。前者的關鍵在正確的呼吸或橫隔膜的運用,後者則在善用聲音的各項特質。正確的呼吸即是能運用及控制橫隔膜的作用,方法如下(Ecroyd,19,p.24-25):1. 左手指輕壓在上腹部(皮帶上方、胸骨及肋骨連結處的下面),然後像狗一樣的喘氣,此時左手指會自然的向內及向外移動。2. 站直,背靠牆,頭、肩、臀及腳跟均靠牆,請另一個人拿一本書壓著你的腹部。當你吸氣時,腹部會將書本向外推。3. 把雙手手指放在腰部(肋骨最底部),大拇指向前,深呼吸時會感到腰部到背部的擴充。正確的發聲不僅可使音色更好,也可避免喉嚨的受傷。我國教師教學時數較多、聲帶負荷較重(學生人數多、教室內外噪音較大),實在有必要學習呼吸或發聲的方法。至於善用聲音的特質,基本上要避免音調過高或過低、語速過快或過慢。若要了解自己的聲音狀況或表現,可以錄音下來客觀評估。三、近體學(Proxemics)與接觸學(Haptics or Touching behavior)教學中的近體學是指師生間的身體距離,以及師生溝通時教師身體的角度或方向。教師與學生的身體距離,主要與教室中學生的座位安排有關。座位安排確會影響師生關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認知與情意的學習。教師對坐在較前排的學生,會有較正向的知覺與互動;而且高成就的學生,也傾向於坐在較前排(Rist,1970,Brophy and Good,1970)。在傳統排列式座位安排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區(zone of action),為向前的T形區或倒三角形區,教師與後排及兩側的學生互動較少(Hansford,1988,P.126)。所以,為避免師生互動的比率不均,而影響師生關係與學業成就等,教師應有多樣化的座位安排,或經常變換學生的座位。並且在上課中經常的移動、變換自己的位置,以與每一學生能有較公平的身體接觸(Hurt,Scott and McCroskey,1978,p.92-99)。教師肯走入學生當中,與學生縮短身體距離,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會較為正向(Berstein,1977,p.54)。這也代表教師對學生有較正向的態度,顯得較喜歡學生,與學生較親近。教師與學生溝通時,身體應正向面對學生,否則,會減少師生間的親密感,也沒有視覺的接觸。若不能經常注視及環顧學生,則較不能發掘學生的問題,較不能覺察學生的非語言訊息。所以,有經驗的教師會儘量在課前將板書寫好,以便上課時充分面對學生講課(Barker,1982,p.102)。四、生理特質與修飾(Physical character and artifacts)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研究已發現,外表會影響自信心(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與人際關係,甚至是能力表現與學業成就(Lerner et al,1990;Lerner et al,1991)。類似的研究亦指出,外表較有吸引力的教師,也被認為是較有能力及較能激勵學生的教師(Buck and Tiene,1989,。教師的體型,也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知覺。瘦長型(Ectomorphs)的教師常被認為是緊張焦慮的、自我意識較強、沈默謹慎的,但也可能是有智慧的。矮胖型(Endomorphs)的教師可能被認為是動作慢、沒活力、較懶散,但也可能是溫暖的、自得其樂的。骨質型(Mesomorphs)的教師則被認為是可靠的、獨立的、有人望的、有能力的,但也可能是固執的、好支配的(Cooper,1995,p.71)。總之,教師應增進自己非語言的溝通行為,尤其是中小學教師。Love and Roderich(1971,p.295-299)發現:較有效能的教師,會主動表現非語言的溝通行為。教師有必要經由訓練以改善非語言的溝通,所需訓練包括:接納學生、讚美學生、顯示學生的意見、表示對學生行為的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給予學生指示、對學生顯示教師權威、使學生集中注意在重要事務上、輔助教學說明、忽視學生行為。參、教師的體態語言的影響或功能教學情境中,教師的非語言溝通具有哪些影響或功能?Smith (1988,p.472-474)歸納出下列三部分:1. 反應教師期望:教師對於能力強或弱的學生之不同期望,會不由自主的表露在非語言訊息上。對較排斥(rejected)的學生,師生的距離較遠。這類學生常被安置在教室的邊陸地帶,不論看黑板、聽教師說話或參與教學活動,都比較困難。而有經驗或無經驗的教師(以教學年資五年為準),在非語言溝通上也不太相同。有經驗的教師對於較高層次及較低層次的學生,均有較多的非語言鼓勵。如身體傾向學生、靠近學生、眼神凝視、點頭、微笑等。無經驗的教師則只對較高層次的學生,有較多非語言的鼓勵。但不論有無經驗,教師均對中層次的學生關注較少。2. 形成學生的教師知覺:學生可透過教師的非語言溝通方式,而形成對教師喜歡與親切,或覺得不可接近的感受。經常對學生點頭、 微笑、眼神接觸、靠近學生、身體傾向學生的教師,學生較喜歡,這是種可親 (close) 的教師。而表現相反者,學生較不喜歡,這是種與學生保持距離(distant)的教師。3. 影響教學及班級經營:學生較信任那些能有效表達非語言溝通行為的教師,良好的非語言溝通對教學及班級經營均有正面影響。Cooper(1995,p.56-61) 認為教師的非語言行為對學生的影響甚鉅,能決定學生對學校的態度。教師的非語言溝通愈有效,則師生關係、學生的認知及情意學習也都能獲得改進。因為每一個溝通訊息都包含內容及關係兩部分,所以學生能從教師的非語言溝通,辨別教師與自己的人際關係。依Cooper的歸納,教師的非語言溝通具有下列六項功能:1. 自我形象(self-presentation):教師自認應表現何種形象(權威或民主),即會顯現在各種非語言線索上。2. 班規及教師期望的確認(identification of rules and expectation):教師的期望或班規,大多靠非語言訊息來傳遞。3. 回饋及增強(feedback and reinforcement):教師對學生行為表現的贊同與否,大多以非語言溝通來表示。4. 對學生的情感(liking and affect):教師對學生的正向或負向態度,是否友善、親切、溫暖、輕鬆等,大多透露在非語言溝通的線索上。5. 會話的調節(regulation of conversational flow):教師對於上課時學生何時可以說話、說多久、說幾次等,其有決定權。教師希望誰說、說多一些、該停止了,都可透過非語言線索來暗示。6. 教室控制(classroom control):教師可運用非語言的方式鼓勵所期望的行為,或控制不當的行為。如:學生上課閒聊,教師可以運用眼神、身體的趨近、搖頭等來制止。反之亦可運用點頭、微笑、觸摸學生等,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態度。綜上可知,教師非語言溝通其有多重的功能,包括:班級管理、調節師生對話與學生問答等教室語言的進行、建立教師形象、表達教育熱忱及對學生的情感、營造班級氣氛、對學生的回饋與增強、傳遞教師期望等。肆、各學科教師的體態語言中小學階段,使用體態語言頻率最高的是音樂與體育學科,其次是國語、英語學科,最後是普遍應用說明性的體態語言,即數學與自然學科。語文與音樂同是人文學科,有書畫同宗之感,都具有表情達意、喚起審美體驗的特點。以下是各科老師體態語言之舉例:(一)音樂教師要上好音樂課,教師除了要有文字、音樂語言外,還應有恰到好處的體態語言,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的肢體動作,以及豐富的面部表情。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如指揮學生合唱時,起音、收音、兩聲部進入等都用指揮手勢來表示。如在欣賞西洋舞曲時,教師可跳幾組簡單的舞,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意境;又如在教節奏時,讓學生用手打節拍,使學生在動作中掌握音樂的主要節奏。面部表情也是教師體態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在唱歌過程,當力度、速度等方面需要做出對比時,教師若用有聲語言就很可能破壞了歌曲的美,而用無聲的口型加以提示,則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二)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體態語言美,從體態形象方面來說,主要是指健康勻稱的體魄、優美的姿態、高雅得體的舉止、意韻灑脫的神情、大方的儀表,以及敏捷、熟練、協調優美的演示性操作等。體育教師在其體態語言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健康美、形體美和動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過身體姿勢或姿態,展現心靈美和藝術美的一面。教師的一舉一動潛藏著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審美意義。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身為教師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冬季教學中,教師不畏嚴寒、精神抖擻,表現出自信、樂觀、泰然自若的體態面貌,仍然完美的姿勢完成各種動作示範,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體態印象,也鼓舞了士氣,增強學生練習的信心和勇氣。若教師動作敷衍、馬虎,甚至瑟縮著身體將兩手插於褲袋中,這種體態印象留給學生的是怕冷,是懦弱,根本就無美可言。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體態語言所帶來的好壞美醜,把美的體態語言傳授給學生。體育教師以身作則的體態表達,既增加了藝術感染力,亦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三)國語教師國語教師在上到課文中令人感傷或振奮的片段時,能以激昂的語調配合手勢及動作,帶領同學們誦讀,或不時以眼神環視所有同學,或走到台下,拉近同學的注意力,相信這些體態語言會讓每個學生被感動。而品質欠佳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或面無表情斜靠在學生桌旁,或邊聽學生討論邊整理教案,或用拿著課本的手點學生起來回答,或四十分鐘從未離開講臺,或授課時未掌握節奏等等不良體態語言的示範,是我們該避免的。(四)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由多種方式並列進行的。由於英語的重要性與其體態語言逐漸受到重視,故英語教學情景創設成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1)如果英語教師言語表述時面無表情,會讓學生產生乏味感。反之,如果教師面帶微笑,說話時語調優美、表情豐富,學生會受到教師的情緒感染,顯得心情愉快輕鬆。學生會因為對英語和英語教師的喜愛而激發其學習熱情,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2)在教學“laugh、cry、happy、angry”等單字時,教師用體態語言表現出大笑、放聲地哭、高興得直拍手、氣乎乎地等表情或動作,突顯辭彙所表達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官印象。(3)我國的英語教學缺乏語言學習環境,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顯得格外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要儘量少說中文,因此,體態語言便成了促進交流很重要的方式。英語課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特殊情境,課堂教學應以活動為主,在不同的情境中,師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來交流。體態語言可以讓表演繪聲繪色,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它的作用不僅是用口頭語言表達所能表現出來的。(五)物理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依靠聽覺獲取的外部資訊是有限的,也是比較抽象的;一旦恰當、準確地加入了體態語言,物理教師的描述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從而使得學生能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接受資訊、加深理解、強化記憶。例如教師在講述振動和波的內容,橫波傳播過程中,波峰和波谷向前傳播時,教師伸出右手,手掌與地面平行,由左向右斜方伸出,就可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物理教師最常用的食指動作是:握緊拳頭,伸出食指。物理教師在課堂上常用這一動作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指示、引導。比如我們在對照黑板上的掛圖解說時,常用手指輔助,要求學生集中觀察,在指示準確後,食指還經常點幾下予以強調,從而使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集中同學的注意力。每個學科皆有其專業性與技術性的體態語言,如音樂的指揮、劃拍,舞蹈與情境表演;國語教師的示範讀寫、情境表演、演講辯論;數學的算式演練、教具操作、幾何繪圖等等,這些是教育教學的專業基本功,必須透過訓練以及經驗的累積方能擁有良好的體態語言技巧。伍、教師提昇體態語言修養的方法教師有意識地運用體態語言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與學生取得心靈的溝通,產生情感的共鳴,輔助言語行為傳遞資訊,擴大資訊發射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釋疑解難,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體態語言對於教師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求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訓練自己的體態語言,不斷提昇自己的體態語言修養,提供更好的為教學品質。(一)加強道德修養加里寧1.加里寧(俄語: ,1875年11月19日-1946年6月3日),為蘇聯的政治家與革命家,以及早期的國家領導人。曾說:老師彷彿每天都蹲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測教師優缺點的孩子眼睛,在不斷的盯著他。學生就在這種盯視的過程中,把教師的言行與公共道德標準相對照,從而做出關於教師品格的評價,並不斷接受其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道德修養,擁有一顆美好的心靈。這顆心愛教育、愛學生、愛人生,這行為使得教師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形象,成為他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二)加強知識修養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素養、有系統的教育理論,三者合一,構成教師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具備這三方面的知識修養,教師在課堂上才能揮灑自如,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知識海洋裡遨遊,才能舉止得體,氣度儒雅,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三)加強美學修養柏拉圖曾指出:對於有眼睛能看的人來說,最美的境界是不是心靈的優美與身體的優美和諧一致,融成一個整體?答案是肯定的。馬克思從更高的層次闡釋了對美的追求的意義:社會進步就是人類追求美的結晶。教師應當加強美學修養,確立高雅的審美情趣,力求美的心靈和美的體態語言和諧統一,使學生產生尊敬和模仿的心理,從而引發學生積極而愉快的情緒體驗。(四)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的學習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等方面的教育專著,只有懂得教育規律,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去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人,才能把書教好;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怎樣教育和管理學生。即使教育工作並不輕鬆,再忙再累還是需撥出時間學習,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昇自身的教學素質,使教育教學工作更上層樓。陸、結論體態語言除了在課堂上的運用之外,在教師的平常工作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掌握體態語言能對自身的心情隨時加以調控。例如:老師心情高興時慈眉善目,心情沮喪時垂頭喪氣,生氣時橫眉豎目,這些平常的體態語言,在教師身上有時卻需要有意識的加以調控,不能任感情隨意表露,還需要用理性來調控,以免影響到學生的教育。因此,沒有豐富的、協調的體態語言,就不可能有生動感人的課堂效果,也不可能有融洽的親密的師生關係,如果教師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口若懸河的講個不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教学工作总结
- 2025年信息、零售和物流杂志:用人工智能塑造未来报告 INFOSYS CONSUMER,RETAIL,AND LOGISTICS JOURNAL SHAPING TOMORROW WITH AI
- 2026届安徽省滁州来安县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2026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级)电厂水化验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导游业务试题库简答题附带答案
- 2026届吉林省长春七十二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巴中学市恩阳区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李白课件教学课件
- 车床上下料方案一对二
- 公墓建设申请审批表
-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临建标准化(2023版)
- WelcomeUnit单词讲解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医用耗材供货应急服务方案
-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国军标
- DL-T5707-2014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制订研学课程目标
- (正式版)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