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doc_第1页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doc_第2页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doc_第3页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doc_第4页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文言文翻译的六大误区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点较为固定,所占分值较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但是很多考生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很难得分。为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总结出一些考生在解答文言文翻译题时常犯的错误,并逐一提出对策,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 (2011年高考湖北卷)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误译 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作为准则。 正译 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分析与对策 例句中的“可以”为两个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把”。现代汉语中“可以”是一个能愿动词。如果把文言文中的“可以”直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可以”,译文就不完整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二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此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 (2011年高考福建卷)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误译 我给你一座新的亭子,并改变它的名字为“一柱”,可以吗? 正译 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分析与对策 例句中的“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新修”;“题”,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命名”。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个形容词在句中就具有动词的性质。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考生检验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 (2011年高考安徽卷)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误译 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因为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正译 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分析与对策 “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中的“以”字,应译为“通过手段”。有些考生误以为这个“以”与“有运饷官以弃运走”中的“以”用法一样,都是“因为”,造成翻译的句子不通。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虚词及其多种用法,解题时要根据句意,准确翻译。翻译完一个句子之后,要检查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关联词是否得当。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 (2011年高考四川卷)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误译 一天,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人们不理睬他。 正译 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分析与对策 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人弗之顾”,也应适当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不应简单地翻译成“人们”。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考生对个别词语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把握语境。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序处理不当 例5 (2011年高考山东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误译 不要害怕百姓犯罪,不要阻止百姓出力。 正译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分析与对策 原文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介宾短语移到谓语动词前面,即将“以罪”“以力”这两个介宾短语分别移到“惧”“止”的前面。另外,“惧”“止”后面都省略了代词“之”,也应适当补出,使文句连贯完整。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考生应熟练掌握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等倒装句,翻译时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要联系上下文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合理,看看有没有与文意冲突的地方。 误区六:语言不合规范 例6 (2011年高考重庆卷)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误译 (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缚送大帅那里砍了头,从此驻军肃然,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正译 (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分析与对策 误译句子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白夹杂,“缚”“肃然”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缚”可译为“捆绑”,“肃然”可译为“纪律严明”。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砍了头”显然是口语。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严格遵守“对译”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