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2.doc_第1页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2.doc_第2页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2.doc_第3页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2.doc_第4页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讲《易经》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谦先生讲课录易经1-B序卦时间:西历2000年11月16日地点:台中教育大学记录:哲萱 木木“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乾、坤、屯,序卦传作者要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就着已经排好的顺序,来想一些理由,然后把这个理由贯穿起来。所以这些理由呢,有些时候非常合理,有些时候比较牵强,那我们无所谓。早上讲过了,读易经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读,像这三个卦,乾、坤,然后是屯,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屯是物之始生,你看屯这个字,就是植物刚刚生长的时候,它长叶子,这里是它的根,然后长了以后他会冒出土地,这个字就是屯,所以屯是物之始生也,是没有错的,这是本意。那么什么时候物会始生呢,就是太阳出来,暖和的时候,所以屯下面加一个日,就是春天的春,本来春应该这样写,后来我们把它写成这样子,因为许多字都用这个头,用这个三划两撇,其实不应该这样。“春”就是“屯”, “屯”就是春天到的时候。好,然后万物生从什么时候说起呢?从它最先发生的时候说起,而万物之发生,你要知道乾坤的创生力无穷,所以它一创生就是整个天地全部饱满。因为内在饱满,所以创生出来的万物,就充满着整个天地,在这里有一种直觉的智慧,什么智慧呢?就是宇宙的创生并不是先创一个星球,然后再创第二个星球,越创越多越创越多宇宙不是这样的。宇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是如果它有开始,它是一下子就这么丰满的,应该是如此。乃至于再讲比较玄的话,宇宙什么时候结束?如果有结束的话,宇宙老早已经结束了,什么意思?宇宙就是如此如此,既然是如此如此,它就不能有开始,也不能有未来,它是如此如此,所以宇宙就是一个“在”,一个永恒的“在”,就是他如此如此地充实饱满,所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这万物的生,你不要用一般的逻辑去推理:先生一个,再生两个,再生三个不是这样。是一下子生,全部生,过去现在未来,全部都生。接下去马上是“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用“屯”来代表一下子充满的状况,屯既是满、盈,也是始生。所以屯者盈也,是一种永恒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一种现象界的看法。“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是本体界的看法;“屯者物之始生也”,是现象界看法。 物始生后要怎么办呢?“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刚生的时候一定是蒙,这蒙是覆盖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物刚刚生的时候,不清楚,不明白,叫作蒙,它要长大长大才明白起来,所以“相见乎离”嘛。所以“帝出乎震,齐乎巽”,“齐乎巽”的时候也是一个蒙,因为他还不明不白的,这个蒙后来就引申为智慧未开的一个人生阶段儿童时期是蒙的,所以叫童蒙。儿童的蒙,心智还没有开朗,我们对他教导,就是启蒙。英文叫作“discovery”,“cover”不就是把他盖起来吗,把盖子掀开就是“发现”,“启蒙”。“蒙者,蒙也”,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蒙的意思。你读到这个地方一定会奇怪,这还用讲吗?我当然知道,蒙者蒙也。你不要这样想。其实这是一种训诂法,叫作“同字训诂法”。这个同字训诂是有用的,“蒙”者蒙也,前面的第一个“蒙”应该用引号引起来,物生必蒙的蒙不需要引号,故受之以“蒙”要用引号。用引号代表“蒙”卦,这个卦为什么称为蒙呢?以山跟水,就是以坎卦和艮卦合起来的这个卦为什么叫“蒙”呢?此卦何以称为蒙?曰:它表示天地人生之蒙昧的状况。所以上面的“蒙”是蒙卦,下面“蒙也”的蒙,是蒙昧。“蒙者蒙也”,意思就是说,所谓“蒙卦”的意思,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蒙”的意思了。这样就有意思了,你会说这样解我也会,老师如果考试考一个词,比如说考乾坤,你解释说:“乾坤”者乾坤也,这样你不能说我错吧?你不能这样子推理哈,“蒙”者蒙也是有意思的。“物之稚也”,就是物在孩童的时候。我们把蒙卦引申到童蒙,又说启蒙,这就变成一种教育的理念,所以蒙卦是教育之卦。可见我们古人对于人的蒙昧有相当的感受,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乾坤两卦不算的话,蒙卦算作第二卦。但是蒙卦不能作为第一卦,因为第一卦一定是物之始生,物一生出来,人一到世界上来,我们就马上要知道,必须加以教导,所以要有蒙卦,这个蒙卦是讲教育。我们古时候的私塾,所读的书叫蒙学,又叫蒙书,比如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是最流行的蒙书。我们说童蒙要养正,这个养不是生理的养育,乃是一种人格的教育。怎么教育呢?要用正道来教他。所以重视教育,使他能够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物质性的成长,也是心灵性的成长。“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有需求而不知节制,就会有争端,这就是荀子“性恶说”的原理。荀子为什么说性恶?因为他看到人间有许多的争斗,为什么会争斗?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需要。衣食需求不足的时候,就会互相争斗,于是看到人性之恶。在易经这里就表现了,“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一方面是表示一般的情况,往往如此;一方面是警醒一般的人生,在这个地方要有所注意。怎么注意?为政者就要让人民饮食有所满足,所以“文王发政施仁” 文王为政的时候,一定先要让百姓生活无虞,所以“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为政者必须使民生充足,不要因为饮食而走到“讼”。“讼必有众起”,像现在的政治也是有“讼”,不过现在政治的“讼”大概不是因为饮食之道,不过他是另外一种需求,“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这个饮食不一定把它看成现实上的饮食而已,而是有所需求。人的需求有多样不是吗?首先就是生理的需求,然后心理的需求,再来是名位的需求,等等,这些需求不知节制,一定有讼。权位分配不均,大家有所需求而不满足就有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讼,一定朋比,就是朋党,“故受之以比。比(b)者,比(b)也”这样念比较好,比是相比。两个人在一起叫“比”,以前讲过了。我们说鳞次栉比,这个栉就是梳子,梳子上面的齿一根一根的排起来,所以比是排比的意思,像梳子一样的成排并列,像鱼鳞这样的“次”,次也是行列的意思,行次。古代的街道上房子都小小的,矮矮的,一间挨着一间,叫作鳞次栉比。“比必有所畜,”比必然有些朋党临近的人,所以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物的集中集合的地方,一定要有所安排,这个安排就是礼,礼是有条理的意思,你要有条理才能安排它。所以物畜一定会产生礼的问题,物畜而无礼,这个物就纷乱。“故受之以履”,有礼才能够实行,践履。所以我们依礼而行。“履而泰然后安,”依礼而行,就能安泰和详。近代有一个名人叫陈履安,他的名字就从这句话出来,可见他的父亲是读过易经的。不仅是陈履安的名字从易经来,他的父亲叫作陈诚,字辞修,这也是从易经出来,你去看乾卦“修辞立其诚”。还有蒋中正,字介石,也是从易经豫卦出来,“介如石”,“以中正也”,是易经的句子,什么叫“介石”?为什么蒋公要字介石呢?介是耿介,名字就代表一个人,你看他有一种耿介的性格,我们学校的校训叫作什么?“礼义廉耻”,号称是蒋中正提的,他的书法是学柳公权,柳公权的字也很耿介,像石头一样。好,“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通达,安泰;“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句话很有意思,物不可以终通,这里有一个提示。“否”排在“泰”后面,对于读易经的人就是一种提醒:物没有终通的。这个物就是事的意思,我们说事事物物,不一定是东西、物质叫“物”,人事也可以叫做“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两句话应该合起来看,事物有本末,事物有终始,事物有本末终始,两句话其实是一句话,从本末来看,就是终始,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注意什么后注意什么,“事”就是“物”。“格物”的物不一定是物质性的物,因此“格物”不一定是指科学而已。朱子比较往物质性的“物”、存在性的“物”去思考,所以朱子主张“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格物而穷理”,而王阳明呢,就比较往事方面思考,事就有关于德,所以格物是使行为归于端正,“格物者,格事也”不是你把物研究安排,乃是使你所作所为的事,都依理而行,依天理而行,依良知而行,这样叫“格物”,所以“格物”者格事也,“事”就是“物”。你读中文呐,要了解这个问题喔,要不然有时候你的解释会有一点偏差。“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事物不能够永远通的,所以在泰的时候你要想到否,这叫居安而思危。因此没有常“泰”,你要想到否,既然你常常想到否,就会有所警惕、有所谨慎。天地的运转是自然的,它的自然运转是循环的,所以春夏以后必然有秋冬,秋冬以后必然有春夏,春夏秋冬就这样运转。至于人生呢,生必然有老死,所以生老病死是自然生命的运转,不过易经除了讲自然生命之外,它要从自然生命当中指点我们内在的智慧生命。而这个智慧生命它告诉我们“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这固然是一个原则,但这个原则只是一种提示,一种点化,点醒你,意思是什么?意思是要你去注意这个问题,注意了这个问题以后,它并不是期待你泰了一定会否,否了一定会泰,它不是做这样的期待,它乃是期望否了以后,希望你否极泰来,在否中能够反省,而在泰中能够警正,于是就能常保康泰,这是易经对于我们的教导。所以这里“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否也不会终否的。不过,人生不是像天气的运转一样,你说冬天深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快来了,夜黑到最后一定会有天亮。你不可以这样想你生命的历程。你自己的生命走到“否”的境况下了,如果不用智慧来挽救,这个否的生命是不会回归到泰的,你不可能说我顺着它就泰起来了,不可能的。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如此,在十年前,我们台湾可以说是一片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几乎钱用不完,至少像我们学校这种公家单位,有时候到年终,会计要结算的时候,都要努力花钱,不然钱花不完,这是泰的时候。台湾几百年来最好的时候,就是十年前。后来呢,你不能居安思危,于是经济就渐渐走向现在危机的来临,这就渐渐走入否了。这时候你能不能够这样想:没关系啊,否极会泰来啊,我再等几年。那不一定的,否之又否,你没有挽救他,就只有一条路,就是亡国。你看看历史上国家怎么亡的?罗马不是也曾经风光过吗?你去读罗马兴亡史,他强盛的时候,真的是光辉灿烂,但是,他不能常守光辉,贵族生活糜烂以后,就渐渐走向否,乃至于亡国,于是罗马终究灭亡。他们生活糜烂,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他们贵族的餐厅外面一定有一个水缸,那个水缸不是洗手的,也不是养莲花的,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吃是一种享受,于是他们就去吃,吃到肚子饱了,吃不下去了,就走到水缸那里吐掉,然后再来吃。像这样的生活,难怪会亡国。你想想我们台湾有没有人在这样过生活?虽然不是用吐掉的方式,但是用别种方式,也是如此奢靡浪费,尤其是十年来,所以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习惯?当然你还没有长大,可能习惯还不深,但是有很多人是有这种习惯的,全世界喝XO最多的是台湾,整个世界台湾喝掉一半以上,台湾这么小小的一个岛啊,像这样的生活是不行的。我听说有人组团去法国旅行,旅行团到饭店的时候就指定喝XO,世界最有名的酒,在葡萄产地来喝,感受不一样,于是大家就满桌喧哗,互相敬酒,一下子就把这几瓶XO喝完了,然后就说,再订酒,服务生说我们没有了,他说你们柜台上不是有吗?服务生说我们不卖你们了,为什么不卖?他说我们的酒被这样喝,我们觉得是对酒的浪费、不恭敬,所以连卖都不卖台湾人,这也是台湾注定受苦,这叫作“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以后就这样读,自己去了解,解释,底下序卦就不再讲了。王昌龄的出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是名句,光这样念就使人很舒服,或者是一股苍茫之气迎面而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呃,这个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喔,用“秦”用“汉”这两个古时候这么有名的朝代,用“明月”还有“关”,出塞要过关。“秦时明月汉时关”,现在的明月也是秦时的明月,现在的关就是汉时的关,把整个历史压缩了,压缩在一个当下,当下就是千古,千古就是当下,一片的苍茫之气,就这样油然而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好,我们今天唱诗不用唐诗新唱,我们用一种天籁调。古时候在台湾文坛上面流传着一些唱诗的调子,这些调子是可以套用的,有鹿港调,也有宜兰调,以前我们讲过一个歌仔调,现在我介绍天籁调。天籁调就好像天籁一样,很自然的调,自然地唱出来的调。我们说它是一个调式,是一个形式,而这个调式就可以应用到其它的诗上面去。以前我们教过唐诗新唱,它是每一首都有不一样的歌曲,为每一首做歌曲,是一种吟诗唱诗的方式,另外一种方式呢,是一种调式,每一个地方有一个调子,或是一个老师教出一个调子,这个调子就可以到处用。不过在用它的时候呢,也要随着每一首诗不同的气氛、风格乃至于平仄的不同而稍微有变化,当然你要比较熟的时候才容易有变化,我们先学一首比较固定的,以后你再去变化。好,天籁调。(教授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比较不好唱哈,(教唱多遍).平平、仄仄、仄平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中国字大概两个字为一个词,从诗经就这样,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老早就是两个字为一个词,“秦时”对“万里”,“明月”对“长征”.重复、相同和相对都会产生美感的作用。相对的美感作用就是变化,平行的美感作用就是让它好像很丰富,中间很丰富,两边对照起来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在四句诗中,就是气息,也做这种调配,所以非常厉害。很好,所以读中国诗,如果会读,真的是一种享受喔OK,好,回去唱唱看,(唱),“秦时明月汉时光”,我很喜欢唱这首,很好。走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