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学和地理的关系.doc_第1页
探讨文学和地理的关系.doc_第2页
探讨文学和地理的关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文学和地理的关系,其本质意义就在于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怎样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的表达,物质的空间是怎样转化为精神的空间。文学地理学研究,是近年学术研究进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地理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地理如果没有人就没有精神,人如果没有地理就没有立足的根基,这本来是很明白的一个事情。但是我们以前的一些研究不太注意这一点。讲文学地理学,就是使文学回到它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探讨文学和地理的关系,其本质意义就在于关注人在地理空间中是怎样以审美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生命的表达,物质的空间是怎样转化为精神的空间。这个问题可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文学地理学的本质意义和历史渊源,二是文学地理学的四大领域,三是文学地理学的三条思路。文学地理学的本质意义和历史渊源易经中就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在古希腊,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的词源就是大地的描绘的意思,也就是描绘和分析地球表面的自然山川、生物群类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变化,把握它们的区域类型和相互关系。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和由此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保护的是地球母亲。跟文学有关系的两个分支是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包括历史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口(涉及人种)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与文学的影响也很深,比如世界上的大文化区、国家区域的划分以及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这些组合都是区域地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把文学发生发展从时间的维度进入到地理的空间维度时,就可以发现文学在地理中运行的种种复杂的曲线和网络。在探究中国文学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时,有四大领域和三条思路值得注意,即区域类型、文化层面、文化层析、族群分布四大领域,空间的流动整体性、互动性和交融性三条思路。把它们统合起来就是七个字:“区”、“文”、“群”、“动”、“整”、“互”、“融”。中国早期区域文化如何形成四大领域所要回答的,是文学地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内涵是什么。首先就是区域类型这个“区”字。中国早期的区域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是由部落兼并、联合和凝聚形成的。周朝分封了七十一个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候的扩张兼并,留下少数邦国,这就沉积下文学的区域类型。重要的有秦、楚、齐、鲁、燕、三晋(三晋就是韩、魏、赵)、吴越这些区域类型。其后又开发了岭南、塞北、西域、关东、西藏、大理和闽台等一些区域类型。中国思想文化底蕴深厚,流派迭出,这跟区域文化的相互作用有关系。比如周公长子伯禽分在鲁国,鲁国原来是东夷之地,东夷民族很容易跟华夏民族融和。到了汉以后,东夷、山东、江淮一带的东夷民族到哪去了?几乎都到中华民族、都到华夏里面来了。周公的后代封于鲁,春秋时期礼败乐崩,周公的礼乐在鲁国保留的最完整,所以当时有韩国的使者到鲁国去就感叹说,“周礼尽在鲁矣”。因此,孔子在鲁国创立儒家学派的条件得天独厚,有周礼作为其思想的轴心。但孔子是宋人的后代,商朝的后代、商朝的孝文化也进入了儒家文化脉络里。鲁国的民间是东夷民族,东夷的风俗是喜欢仁,仁而好生,对自然界、生物界,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采取友好的态度。仁字也进入到孔子的核心概念里面来。所以这三个东西因为鲁文化的作用,使孔子的儒学既能够在鲁的本土区域生根又能够传之久远,成为这么一个思想体系。孔子之后最有名的两个大儒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是邹人,邹是鲁国的附庸国,所以邹国的思想也就是鲁国的思想。孟子在邹接受了子思传下来的思想,所以他的儒学思想比较纯粹。三晋地区是法家的大本营,商鞅、韩非子这些人都是三晋区域的人,而且荀子早年还经历了一个很大的事情,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荀子,他的学问虽然属于儒学,但他把儒学法家化,他的学问叫礼法。他后来向韩非和李斯传授帝王之术,所以子夏、荀子这条学脉是通向汉学的,汉朝的儒学。中国儒家最大的两个学派,一个汉学,一个宋学,就是由于地域文化对儒学的作用所造成的。区域文化、三晋文化和邹鲁文化作用于儒学,就形成儒学里面的汉学和宋学。文化是什么文学地理学的四大领域之二就是文化的“文”字,文化层面的分析。那么文化是什么东西呢?文化是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到人间的各种现象和生活方式里面,赋予人间现象和生活方式以意义、以特色、以思维的那个东西。就像盐融在水里,你看不到哪个是盐,但是你喝那水就是咸的,这个是滋味。随着这种观念、这种现象、这种方式、这种意义、这种滋味的不同,文化就分离出很多层面。比如说有官方文化、民间文化、日常生活的文化、山林隐士的文化,这些都是不同层面。雅的层面、俗的层面,又有城市文化、乡土文化。从地理上看,有边缘的文化,有中心的文化;有主流的文化,有非主流的文化等。(二)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冲突,除了革新、保守等政治原因,还有一个南北家族文化性格差异的问题。王安石跟曾巩是姻亲。宋神宗要曾巩评价王,曾曰“勇于有为,吝于改过”。曾巩是曾家的大哥,要对家族负责任,所以王安石变法时,曾巩就请辞外任。而其弟曾布后来成为王安石的左右手。前面讲到了文学地理学四大领域的前两个领域:“区”字和“文”字;接下来谈一谈“群”字和“动”字。族群的分合与划分文学地理学四大领域之三,是“群”字,族群的分合,族群的划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域、生产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和语言系统。这些东西相互对峙又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在长期的发展中越来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讲中国文学,不讲少数民族就讲不清楚汉族,不讲汉族也讲不清楚少数民族。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过了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汉族,南方的汉族和南方的少数民族DNA的接近程度,超过了南方的汉族和北方的汉族。再一个是家族问题。汉族自古就有“家为国之本”这么一个传统,古代的家族不单是一个血缘的单位,而且有着经济、政治的功能。这些家族各有自己的家学和家风,沿袭着一种独特的家族文化传统,因此不研究家族民族问题,是很难把握中国文化的深层奥妙的。空间流动文学地理学四大领域之四,是“动”字,动是对事物原本的状态和位置的改动和推动。吕氏春秋讲“阳气始生,草木繁动”,高诱注的时候这个“动”就是“生”,把“动 ”和“生”并列,“动”是生命的表征。无论是区域的类型、文化的层分、族群的组合,只要它一流动,就产生新的生命形态,就产生文化之间、文学之间的新的选择、新的换位、新的组接和新的融合,就可以在一种变动的情景中来锤炼文学的品质和性格。比如在广东、江西、福建、台湾这些地区有一个客家民系,就是秦汉以后两千多年间中原的汉人南迁、在唐宋以后形成具有自己特殊的方言和文化的一个民系。空间的流动往往可以使流动的主体眼前展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区域和文化视野,这种“双世界的视景”是很重要的。有了两个世界的对比,可以接纳、选择、批判的东西就多了。比如鲁迅,他1919年12月离开北京回绍兴,准备把祖屋卖掉,带母亲和妻子朱安到北京定居。这时的鲁迅已然不是当年绍兴的周树人了。自从他的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之后,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到了南京读到天演论,到了日本接触到尼采、易卜生、拜伦、裴多菲的思想和文学,又在北京感受过新文化运动,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他在这么多姿多彩的地理区域和文化领域里流动,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家乡,他的故乡观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两千里、别了二十年的故乡,天气阴晦,冷风吹到船舱里面来,远远看到几个萧索的荒村,心不禁悲凉起来,这就是我二十年前的故乡吗?鲁迅的三篇小说(故乡、在酒楼上和祝福)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文学地理学的三条思路整体性、互动性和交融性,是文学地理学的三条思路。地理学给我们展开一个很大的空间,材料是分散的、零碎的、纷繁复杂的,要从横向上整理出它的类型,又要从纵向上去发掘它的深层意义,因此需要有一种非常有透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首先是整体性的思想。就是从中华民族这个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性来考察一些具体的专业性的问题,把博通和专精统一起来。其次是互动性的思维。我们分出不同的区域文化层面和族群,不是要把它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是为了更好地看它的特征,看它在互动的过程中的功能,看它的转化,看它轻重、浓淡、正反、离合间的那种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