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螺旋CT.doc_第1页
核磁共振和螺旋CT.doc_第2页
核磁共振和螺旋CT.doc_第3页
核磁共振和螺旋CT.doc_第4页
核磁共振和螺旋CT.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层螺旋CT功能及适应症简介 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影象诊断系统之一,它沿用了西门子公司的多项专利及领先技术,并开发了全新的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使其在性能和细节成像能力上超越了以往所有的CT。更重要的是,16层螺旋CT旋转一周能获得16层图象,使被检组织信息量的获得大大提高,并能极大的减少病人所受的放射剂量;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10秒左右完成扫描,尤其适用于小儿、危重、躁动的病人),层面薄(0.6mm/层),图象质量高,比单层螺旋CT更适合于作高级的图象后处理。另外,该机有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的特殊技术,非常适合于解剖关系复杂的部位。 16层螺旋CT适用范围: 全身各个部位的常规扫描;包括(头部、五官、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及关节)。 头部:脑出血、脑梗塞诊断及治疗后复查;突发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头痛持续性加重怀疑有脑肿瘤;不明原因脑出血怀疑有血管畸形或血管瘤,需做增强CT扫描;外伤后可疑有颅内出血或颅骨骨折;外伤后或手术后,头部不适,反映迟钝,怀疑有硬膜下积液、脑积水或脑萎缩;怀疑有脑部转移瘤等等。 五官:面部损伤导致的鼻骨骨折、颧骨骨折、眼眶各壁骨折、下颌骨骨折、眼球异物及出血积气;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怀疑眼球及球后有肿瘤;头痛眼痛怀疑副鼻窦炎症、息肉、囊肿或肿瘤等;耳聋耳鸣,外耳道流脓、流水怀疑有中耳炎、乳突炎、胆质瘤、听神经瘤等;声音嘶哑,饮食困难怀疑喉部肿瘤及声带肿瘤等。 颈部:颈部肿块,甲状腺疾病,颈部淋巴结肿大。 胸部:胸闷、气短、咳嗽、胸痛、咳血怀疑有以下病变,如肺炎、胸腔积液、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炎性假瘤、霉菌感染、放射性肺炎、囊肿等,以及治疗后复查随访等。胸膜病变、间皮瘤、畸胎瘤等。 腹部:腹涨腹痛食欲下降怀疑有胃肠肿瘤或肝部肿瘤,如肝血管瘤,(需增强CT扫描与肝癌鉴别)肝囊肿、肝硬化、腹水、脾大,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胰腺癌,胰腺炎,胰腺囊肿。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脾外伤。腰腹痛尿血怀疑肾结石,肾脏肿瘤,肾囊肿,肾外伤破裂出血,肾癌,畸胎瘤,错构瘤等。 盆腔:妇科子宫及附件病变,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畸胎瘤,肿瘤等;膀胱肿瘤、炎症、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外伤后骨盆骨折;盆腔积液,骨转移瘤等。 脊柱、四肢及关节:外伤及不明原因骨折,股骨头坏死,关节脱位,骨瘤,骨囊肿,需三维重建,腰痛怀疑脊椎间盘膨出、脱出,骨质增生,腰椎结核,骨转移瘤等等。 计算机辅助肺小结节分析;支气管树成像;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低剂量扫描;用于健康体检,随访复查;对肺部疾病的普查筛选有重要作用。 冠状动脉成像:用于冠脉狭窄,软、硬钙化斑块的诊断,支架或搭桥术前、后的随访; 全脊柱成像:用于诊断脊柱侧弯畸形,椎体畸形;肋骨、面颅骨、关节三维成像,用于解剖关系复杂的部位及微小骨折的诊断。 CT血管成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血管,用于血管畸形,夹层动脉瘤,动脉狭窄等病变的诊断以及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有利于术前分析; CT灌注成像:用于超早期脑梗塞的极早诊断。 CT仿真内窥镜:包括仿真支气管镜,仿真胃镜,仿真肠镜,仿真血管内镜,仿真膀胱镜,仿真中耳镜,仿真鼻窦镜,仿真喉镜,仿真胆道内镜等,用于观察空腔器官内的变化,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无痛苦,能够观察到内窥镜无法达到的部位的优越性。 齿科成像技术:用于口腔矫治及牙齿整形,口腔科专用。 骨密度测量技术:通过腰椎检查及计算机特殊处理,测得骨密度值,以分析体内钙的含量,了解体内缺钙程度。 增强扫描层次清晰:临床上通过B超彩超检查,怀疑某种疾病,建议CT检查,可以直接作增强扫描,这样可以减少病人第一次平扫的费用,该机设置的增强扫描程序分四步:.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 16层螺旋CT是目前影像诊断最理想的扫描仪。由于功能多,操作复杂,特殊部位扫描需要做准备。希望临床各科室能充分发挥16层螺旋CT的优势,运用该机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使该机的各种功能运用到临床。如有特殊需要请与CT室联系。 CT扫描费用:普通扫描300元;增强扫描420元,另加药费。 三维重建(矢状面,冠状面,斜面,曲面)可根据临床需要特殊提出,收费150元(另收)。 仿真胃镜肠镜扫描,因为需要二次扫描,还需要另做三维重建。扫描前需做好胃肠道准备。具体情况请与CT室联系。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技术的发明,是医学影像诊断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超越CT诊断的优越性,是医学影像诊断的一个里程碑,使以往困扰临床诊断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技术成熟。三维成像使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血流成像则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对脑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对脑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脑梗死、脑与脊髓肿瘤、血肿、脊髓先天异常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价值较高。MRA使颅内血管清晰显影,对脑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及其并发病如出血和脑血管闭塞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更由于其无创性,使之更易于推广应用。FMRI使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得以实现。 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优越性很大,在眶内病变,特别使肿瘤的诊断,由于其高的软组织分辩力和三维成像,使之对肿瘤的定位、定量诊断,乃至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对鼻窦的肿瘤、粘液囊肿诊断很有价值。水成像技术使膜迷路显示清晰,从而对内耳前庭、耳蜗及半规管显示清晰,有助于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 纵隔在MRI上,脂肪与血管形成良好对比,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对肺癌的诊断与肺门淋巴结的观察,帮助也较大。 心脏大血管在MRI上因可显示其内腔,所以,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无创的检查中完成。特别是MRA的应用更为有利。 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MRI检查也有相当价值。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骨髓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侵及骨髓的病变,如肿瘤、白血病、感染及代谢疾病,MRI上可清楚显示,在显示关节内病变及软组织方面也有其优势。 MRI还有望于对血流量、生物化学和代谢功能方面进行研究,给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带来希望。 在完成MRI成像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所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我院于2011年引进了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西门子1.5T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相比于以往设备,该机具有短磁体、多参数、多方位成像、流动效应及先进的扫描功能等特点,显示病变的敏感性高,图像清晰,可对脑血管病变、脑肿瘤、脑外伤;脊柱、四肢关节病变;肝、胆、胰、脾等消化系统病变及眼、耳、鼻、喉、咽、颌面等的病变进行明确的检查和诊断。对身体各部位的肿瘤可进行筛查,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该机可进行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国际领先的技术,对于脑梗塞的患者可通过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功能,在发病2小时内检出梗塞部位,确定病变部位,为早期用药、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该设备是目前省内同级医院中最先进的影像检测设备。该设备系统性能优异,成像快速准确,操作更加智能化,检查高度自动化。具有各种高级成像功能,如fMRI、MRS,使得神经外科的诊断准确度越来越高,已由既往单纯的形态学诊断深入至代谢和功能水平,开拓并丰富了诊断的思路,弥补了常规MRI的不足。 (2006-7-6首次发布,2006-7-18修改)核磁共振基本知识 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是医学影象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继CT、B超等影象检查手段后又一新的断层成像方法,与CT相比,MRI具有高组织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无硬性伪迹、无放射损伤等优点,同时在不同对比剂的条件下,可测量血管和心脏的血流变化,广泛应用于临床。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xonanceimaging,MRI)。从原理的发现到目前临床各种先进成像技术的应用,是基于科学家们对原子结构的不断认识。1924年Pauli发现电子除对原子核绕行外,还可高速自旋,有角动量和磁矩。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Percell及斯坦福大学的Bloch分别独立地发现磁共振现象并接收到核子自旋的电信号,同时将该原理最早用于生物实验,在物理学、化学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95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磁共振成像的设想出自Damadian。1971年发现了组织的良、恶性细胞的MR信号有所不同。1972年P.C.Lauterbur用共轭摄影法产生一幅试管的MR图象。1974年作出第一幅动物的肝脏图象。随后MRI技术在此基础上飞速发展,继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由于人体内各种不同组织如骨、软骨、软组织和其他器官的水和脂肪等有机物的含量不同,同一组织中正常与病变环境下质子的分布密度不同,其弛豫时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人体中H原子分布状态进行研究,以组织的二维、三维高分辨力图象加以显示,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磁共振成像法是在80年代初才在医学上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技术,它是目前获得信息最多的成像方法,能对全身进行扫描并在屏上显示病变,是现代医学诊断的先进手段。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侵袭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射线影响。诊断的依据是人体内水分中氢核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信号强弱不仅取决于人体所含氢核密度,而且还取决于氢核在分子结构中的位置和分子周围的环境状态。 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点是不需要移动患者就能获得无重叠的、不失真的、任何解剖方向的断层图像。打破了以往医学影像诊断的惯例,克服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局限性,可以在分子结构的水平上进行诊断。所以,它不仅能描述物质的物理特性,还能观察活体组织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状态。利用核磁共振图像,可以早期并全面地显示心肌运动障碍的范围和位置;还能明确地划分出血栓形成的范围及显示人体组织中含水含脂肪的部分;还能进行早期肿瘤识别,把正常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结构与恶性肿瘤结构区分开。 1、磁共振(MRl)的特点: (1)不仅提供解剖学的信息,而且提供与生化病理有关的信息,因而诊断效果好。 (2)对软组织成像的效果好,密度层次丰富。 (3)可在任意方向作断层,便于诊断。 (4)无骨伪影:较之CT,MRI无骨伪影,对于像后颅凹等CT上易于出现骨伪影的部位,MRI的图像质量和病变的诊断显著优于CT。 (5)空间分辨率高,能满足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要求。 (6)诊断检查时,对病人没有放射性损伤,无须作过敏试验,较安全。 2、MRI检查适应范围: (1)颅脑和脊髓:清楚显示颅脑,后颅凹、五官、脊髓各种病变,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早期发现脱髓鞘病变。 (2)胸部:对纵隔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优点,能清楚显示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关系,帮助诊断肺部疾病,更好地显示肺癌、肺门淋巴结和胸膜侵犯情况。 (3)心血管:可确切地看到心脏和血管内部的结构,观察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并发症。电影MRI可适用于瓣膜病变,缺血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功能研究。 (4)腹部和盆腔:对于肝、肾、膀胱、前列腺、子宫等脏器的疾病均有相当的诊断价 值。与CT相互补充可提高诊断率。 (5)软组织: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优于CT,可观察软组织肿瘤存在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