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师.doc_第1页
也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师.doc_第2页
也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师 -感知作文的实践与思考化州市丽岗中学 苏心清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事实。农村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更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虽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也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喜欢作文。但效果都不甚理想,自参加田玉教授感知作文培训后,我才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中走了不少的弯路,未能让自己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更未能调动学生真真切切的感知去作文,这才是学生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真正原因。于是,我对感知作文教学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既感受到了温暖人心的作文教学的乐趣,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游戏”让作文课堂乐起来。在田玉教授的感知作文教学流程中,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能让枯燥的作文课堂快乐起来,更能让学生的作文思维活跃起来。第一次上感知作文课时,是星期五下午的作文课。以往上作文课时学生总是无精打采、心情沉重的。那天我说:“同学们,我们相处这么久了,老师还没有送过礼物给你们。今天,老师决定给每位同学都送点礼物,然后和大家玩个游戏。”同学们先是面面相觑,继而掌声雷响。我拿出一袋珍珠番茄,说明了游戏的规则,整个教室乐开了锅。能吃、能玩有礼收的语文课堂,谁会拒绝呢?拿着手中的礼物去写作,谁会言之无物呢?学生写作的思维,就让游戏和礼物发散开去了,枯燥的作文课堂也立即温暖了起来。二、“追问”让写作思维活起来。长期的应试思维,长久的模仿背诵,学生往往忽略了甚至关闭了自己的感知器官,使得对事物的感知变得麻木了。在第二次写作前对学生进行五级追问:是什么?像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何评价?是引导学生感知事物、发散思维的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处理的好与坏,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引导学生感知“番茄”时,我先让学生充分调动“眼、手、耳、鼻、口”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然后同桌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感知结果,在交流中引导,在交流中共鸣。我问一个学生:“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是番茄”。“能说详细点吗?”“是一个颜色鲜红、椭圆形、有几点花斑的番茄”“你的观察力很强。我的颜色、形状和你的差不多,但我的没有花斑,”我适时引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有和别人不同的发现。你觉得像什么?”学生顿了一会,说:“像公鸡的卵子。”“为什么这样说?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见过公鸡的卵子?”就这样,学生在我的级级追问下,说出了他由番茄想到某次在家里看兽医从公鸡肚里阉割出卵子的经历,并强调卵子的大小、形状、颜色都和珍珠番茄差不多。全方位的感知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好文章、好作品不就是这样出来的吗?这样的课堂,谁还会觉得枯燥无味 呢?三、“点评”让创作欲望鼓起来作文点评是师生相互交流对事物的感知过程。田教授的感知作文教学课中有两次作文点评, 前次教师点评,后一次由学生朗读,师生共评,田教授用点评把学生创作的欲望鼓动起来了。应当看到,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当他们的这种认识用作文表达出来之后,教师最先发现了解。教师对作文评价如何,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影响到对学生生活认识的指导。有人把教师批阅评讲作文比作在开掘人生的金矿,确实不无道理。因此,作文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哪怕是一点闪光的东西,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作文成功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诚挚的感情交流、中肯的评价、热忱的鼓励提高,是作文点评的主旋律。那种在点评中指责、在评讲中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认可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催化剂。诚于内,才能行于外。佳作自不必说,就连佳句或一个好的过渡照应,都应给以肯定。评讲要以情动人,要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公正评价和热情鼓励,会使学生写作积极性经久不衰。例如:我在五分钟作文后朗读点评一位同学的作文,他这样写:“这是一粒番茄,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那鲜红的颜色,椭圆的形状,不正代表了老师火热的心吗?”明显,这是一篇跑题了的作文,作者未能按自己的感知进行作文,但我不批评他,反而赞扬他运用了视觉器官对番茄的形状和颜色观察细致,如果再多用几种感觉器官去写,一定会写得更好。经过感知引导后,第二次写作完成后,我叫他再读自己的习作,他是这样写的:“这是一颗刚摘不久的草莓,果柄上的叶片还沾着些泥斑,鸡心般大小,鲜红中带点嫩黄,放在手心,滑滑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清香,可以想象,那风吹欲破的薄皮包裹的果浆,定是玉液琼浆般的鲜美,我迫不及待的放进嘴里,玉液四射,甜甜的、酸酸的”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我相信,他以后写作的欲望也会像这掌声一样经久不息的。 四、感知作文探索后的思考可见,学生在心理上惧怕写作,一到上作文课便两眼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单调的,生活是平面的,学习是枯燥的,没有什么写头。即便是硬着头皮写了,言辞也缺乏个性、缺乏想象力、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既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缺乏真情实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上,有人把写作素材比作米,我们把写作素材叫做“写作能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开发学生感知作文的能源。 写作能源埋藏在生活中,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能源。中学生有没有生活呢?有。他们平时朝气蓬勃,机智敏捷,思想非常活跃,在课堂上争着发言,在辩论会上滔滔不绝,可为什么一听上作文课就发愁,立刻变得头脑迟钝起来了呢?他们生活在学校里,家庭中,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可面对着老师留下的写身边生活方面的作文却感到一筹莫展。 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不胜枚举。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如滔滔江水,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感知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