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研究.doc_第1页
词类的活用研究.doc_第2页
词类的活用研究.doc_第3页
词类的活用研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类的活用研究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一、词类活用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二、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区别。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如:“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 活用则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三、词类活用的主要内容。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下面分别加以介绍。(1)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作为宾语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见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了宾语。例如: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本是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在例句中带上了宾语,宾语是“之”,意思是“使宾语活”。有时侯,不及物动词的后面不带宾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不及物动词仍用作使动用法。如: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这个“来”是“使远人来”的意思。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从形式上不易分辨,必须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常常用作使动,表示使作为宾语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尊”是“使尊贵”的意思。“尊”用作使动以后,带上了宾语,作谓语动词。3、名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名词有时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生死”与“肉骨”相对,这里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同样, “肉”是名词用如使动,意思是“使白骨长肉”。(2)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和使动用法的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则是主观上的看法,但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事实上不一定具有这个性质或状态。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例中的三个“美我”是“认为我美,以我为美”。形容词用如意动,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或当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句中的“友”和“子”是名词用作意动,在句中意思是“以风为友,以雨为子”。并和后面的名词构成了动宾结构。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住它所表示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这样,就可以把它与表示“使令”意义的使动用法区别开来,也可以把它和表示一般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区别开来。(3)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也属于名词用如动词。但它并不起使动或意动的作用,词义一般产生一些变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比起用作使动和意动更普遍。例如: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句中 “侯”用如动词,有“做诸侯”的意思。古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可以用作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用作动词,如: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例中的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词义变为“向东”。(4)名词作状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时被称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分别表示处所或工具、对待人的态度、比喻。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群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例中的“上、下”、 “面”都表示处所。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如: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范雎说秦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橐、船”都是表示工具的,用在动词前,作状语。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例中的“兄”是“用对待兄长的态度来对待”,其用在动词“事”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4、表示比喻。例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集”是“像云一样聚集”,“景(影)从”是“像影子一样跟着”。此外,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也作状语,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郑伯克段于鄢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四、词类活用的条件一个词是否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看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接下面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作简要的说明。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另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或主语。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的后面,活用为动词。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6、名词后边带介词结构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连词“而”的语法作用之一就是连结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