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doc_第1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doc_第2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doc_第3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doc_第4页
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毛概论论文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 -关注我国环境保护问题 班 级计算机2班学号、姓名11710201 徐海峰(组长) 11710202 邱 成(副组) 11710204 董 博(副组) 11710205 陈虎山 11710207 周文强 11710208 史潇尧 11710209 李 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 5月 22 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 -关注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内容提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人类在漫长的奋斗中,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我国环境现状及影响出发,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主要论述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 发展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来,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营造生态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我国环境现状及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伴之而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残酷的现实。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2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 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其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3我国大气环境的污染此起彼伏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的城市超过60%。首要污染物仍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煤、工业粉尘、地面扬尘、建筑工地尘、土壤风蚀尘等。目前我国燃煤量约1.5亿吨,大约有 2/3的工厂能源还在主要靠燃煤。这些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是形成酸雨和沙尘暴的主要污染物。4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隐患重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近郊土壤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污染的土地面积早已超过1.5亿亩,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耕地约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且每年还在以大约15% 的速度递增着。这些污染土地大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的污染物有石油类、化肥农药类有机物、放射性元素以及重金属类等。其中有些难降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一些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段,土壤中发现的有害物质多达近百种。(二)严重后果1、经济损失巨大。2006年9月7日,2004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绿皮书正式公布,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报告。报告指出,2004年因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如果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的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全年GDP的6.8%左右。2008年河南省民权县成城公司向大沙河排放含有大量的砷和数百吨劣质矿石的废水,造成沙河的严重砷污染。污染事件发生后,安徽省连夜筑起5道大坝拦截来自河南的污水。经过4个月,花费2,000余万元治污“清毒”后的大沙河,依旧难觅昨日踪迹,而成城公司仅是一个向当地财政年贡献不过百万元的企业。成城公司应让我们引以为鉴,但类似的环境事件,还在一些地方上演。2、危害健康。2007年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指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012003年记录的中国25%的出生缺陷归因于环境污染;有超过2.7亿的城市居民生活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环境中,大约有2.3万人死于各种呼吸道疾病,1.3万人死于心脏病;约有3亿人每天都在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其中约有1.9亿人患病,每年约有3万儿童死于腹泻。另据肿瘤专家统计,每年200多万癌症患者中,70%与环境污染有关。3、影响社会稳定。就国内来说,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呈显着上升趋势。以2005年为例,全国共发生5.1万起环境纠纷,上访投诉40多万起,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上下游水污染和跨界污染纠纷近年来日益增多,甚至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冲突。一些企业与周边群众因污染问题也矛盾重重,并不断尖锐化。国际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像日本、韩国最关心的是沙尘暴,他们认为沙尘暴100%来源于蒙古和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抗议我们在上游修水电站,破坏了他们的生态等。与周边国家存在的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成为外交摩擦的隐患。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环境问题的根源。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根源是什么?原因很多,如技术落后、地方保护主义、环保法制与体制不得力但归根究底是发展观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发展问题上,我们一直在思想上存有误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片面”:一是片面认识“发展”。狭义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而出现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诸多问题;二是片面对待“发展”。一些开发和建设活动不尊重客观规律,甚至违背自然准则,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对自然界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造成难以弥补的环境后果;三是片面追求“发展”。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推动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在制定重要的规划、开发计划时,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许多环境问题的防治主要依赖于末端,大大提高了防治成本;四是片面评价“发展”。政绩考核偏重经济增长、忽视全面发展,偏重短期效果、忽视长远利益,未能把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行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9.8%的奇迹,然而这种增长是以资源高速损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全国高利税企业,排在前面的全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现在世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中国不能再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比发达国家要紧张得多,发达国家可以在人均8,00010,000美元的时候改善环境,而我们却要在人均3,000美元时就面临生态的严重压力,我们那微薄的经济成果根本无法抵挡。所以,中国环境问题如此严重,当务之急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促进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他们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努力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既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也不利于人们保持良好舒畅的心情,不利于生产的进行。另外,污染治理和资源短缺不但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和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就难以奏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恩格斯曾经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历史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只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不能再以“天之骄子”自居,而必须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保护问题。(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要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建立循环型社会。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必须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清洁生产指生产过程中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排放物的排污量和毒性,同时也要求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传统生产是一种孤立的、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环境的生产方式,由于它已延续很长时间,成为传统习惯,要使这种观念得以根本转变,需要不间断地施以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强化环保责任意识。保护环境,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做到保护环境,把绿色GDP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保护环境,还应强化各方的环保责任意识。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其次,加强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第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要成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更要成为人们参与环保的自觉实践。(三)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和宣传工作。环境保护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用以规范和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决取缔一些污染重、耗能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要强化新项目的审批制度,防环境污染于未然。增强全民的环境法律法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忧患意识、保护意识、监督意识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