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doc_第1页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doc_第2页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doc_第3页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doc_第4页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文化对比与应用之典故 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大量的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下来的典故。运用典故可以润饰语言,还可以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 一、典故的来源 1、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于文学宝库,其中的人物或名称已成为具有类似特征的人或物的代名词。例如: A.Cleopatra(克娄巴特拉),指绝代佳人这是莎士比亚喜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中的人物。 B.Shylock(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C. Dr. Jekyll and Mr. Hyde(吉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指有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善良、温和(吉基尔医生),另一方面凶恶、残暴(海德先生)这是史蒂文生的小说吉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传中的人物。 D. Sherlock Holmes(歇洛克?福尔摩斯),指具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歇洛克?福尔摩斯是阿瑟?柯南道尔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 E.Uncle Tom(汤姆叔叔),指逆来顺受的人,尤其是黑人这个词有贬义,来自哈利特?斯托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主人公。 F. Catch-22 situation(第二十二条军规式的处境),指不可摆脱的困境:各种因素相互依存,A决定B,而B又决定于A,所以是一种无出路的、连锁性绝境这一用语出自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写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GHamlet(哈姆雷特),指优柔寡断的人这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的主人公 汉语中的许多典故也来自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儒家、道家等学术流派的作品。例如:“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出自红楼梦 “猪八戒倒打一耙”出自西游记 “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出自三国演义 “一鼓作气”、“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 “众口铄金”出自国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出自史记 “一暴十寒”、“三过家门而不入”出自孟子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 “开源节流”、“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荀子 “大器晚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大惑不解”、“逍遥游”出自庄子 2、英汉的典故还来自传说和古代神话,而英语尤其受希腊、罗马和斯堪的纳维亚神话的影响。如: Europe(欧洲)来自欧罗巴(Europa)公主的名字。在希腊神话中,她被化作白牛的主神宙斯劫往克里特岛。 Paris(巴黎)来自希腊神话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的名字。他拐走美丽的海伦(Helen)引起特洛伊战争。 Mercury(水银)来自罗马神话中诸神的使者、商业与科学之神墨丘利(Mercury)的名字。 Mars(火星)来自罗马神话中的战神(Mars)的名字。 Jupiter(木星)来自罗马神话中主神(Jupiter)的名字。 Herculean task(艰巨的任务)指需要巨大的体力或智力才能完成的任务。Herculean是希腊神话中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英雄。他曾被罚去完成12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成功后被封为神。 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指一个人(或组织、国家等)的弱点。在荷马的伊里亚特中有一位希腊英语阿基里斯(Achilles),出生后被他的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以便使之刀枪不入。阿基里斯全身浸入水中,唯独脚跟抓在他母亲手里未湿,所以脚跟成了唯一弱点;以后阿基里斯在战斗中恰恰因脚跟受伤而死。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在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妇女潘多拉因受惩罚,被众神贬下凡间,宙斯(也就是Jupiter)给她一个盒子,让她带给娶她的男人。当盒子打开时,所有的罪恶、不幸、灾难都跑出来了,从此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祸害。 汉语中源于古代神话故事的典故如: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还有一部分汉语典故源于民间传说,例如: “班门弄斧” “百鸟朝凤”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 3、宗教是典故的另一来源。英语中的许多典故来自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例如: Messiah(弥赛亚救世主)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者或期望中的解放者。圣经;旧约全书中预言,有一天弥赛亚将要降生,把犹太人从压迫中解放出来。 Solomon(所罗门)指聪明人。贤人所罗门是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希伯来人的国王,以智慧著称。 Judas(犹大)指叛徒(尤指伪装亲善的背叛者)。犹大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据记载,犹大为了30块银币把耶稣出卖给犹大教祭司。 Thirty pieces of silver(30块银币)因叛卖获得的钱财或其他报酬。(见上条) A kiss of death(表面上友好实际上坑人的行为)此语来自犹大出卖耶稣时吻了耶稣。 Noahs ark(诺亚方舟)指避难所 Handwriting on the wall(墙上的手书)指不祥之兆 a good Samaritan (好心的撒玛得亚)指乐善好施之人 kill the fattened calf(宰杀肥牛)指热情款待 汉语的典故则多与佛教和道教有关: “临时抱佛脚”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借花献佛”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4. 寓言故事是英汉典故的另一来源。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说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汉语典故如: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 “黔驴技穷” “对牛弹琴” 英语中的寓言典故主要来源于伊索寓言。例如: cher-sh a snake in ones bosom用蛇比喻恩将仇报的坏人,告诫人们不要养虎为患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则说明只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与“杀鸡取卵”寓意相同 cats paw比喻受人利用的人或物 the grapes are sour指可望不可及之物 二、典故的结构形式 汉语典故大多为词组性短语,用词简练、结构紧凑,并逐渐演变为四字成语,如 “得陇望蜀”、“怒发冲冠”、“东施效颦”、“毛遂自荐”、“杯弓蛇影”、“高山流水”、 “完璧归赵”、“掩耳盗铃”。 偶尔有两字或三字组成的情况,如:“赋闲”“鸡肋”“逐客令”“孺子牛”。 少数为对偶性短句,如:“既来之,则安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英语典故结构灵活,字数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是十几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如: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喻意与“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样的。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矢志不移,定能成功)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ones cup runs over (幸福极了)、 短的则只有一个单词,如: Ark(避难所;救星)Eden(乐园)Arcadia (世外桃园)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如: open sesame(秘诀;关键)a Sphinx riddle(难题)Blue beard(恶丈夫)cupboard love(醉翁之意不在酒)三、典故的设喻形式 虽然英汉典故结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喻体引发联想,引申语义,达到以古喻今、以事明理的目的。并且由于二者的来源大体相同,所以在设喻形式上比较相似。 (1) 以人设喻:英语中Shylock指“贪婪无情的放债人”,Man Friday是“忠仆、得力助手”的代称, Cinderella(一时未被赏识的人)、 Pickwick(宽厚戆直的人)、 Scrooge(吝啬鬼)、 Peeping Tom(窥视者,尤指喜欢偷看裸体女人或其他场面的好色之徒)汉语典故中“姜太公”指 淡薄名利的人 “愚公” 指坚忍不拔的人 “诸葛亮” 象征足智多谋的人 “华佗”象征医术高明的人 (2)以事设喻,英语典故中以事物或事件设喻的有 Sphinxs riddle(斯芬克斯谜语)cry for the moon(异想天开)Ring of Amasis(阿玛西斯的戒指)the stone of Sisyphus(西西弗斯的石头)汉语中,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孟母三迁”、“衔环相报”、“沧海一粟”、“黔之驴”、“背水一战”、“草船借箭”等以事物或事件设喻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 (3)以地名或动植物设喻: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Waterloo(滑铁卢)、cross the Rubicon(越过卢比卡河)等是地名设喻, paint the lily(多此一举)、ass in a lions skin(冒充有智慧的愚人)、Analtheas horn(丰饶的羊角)等则是以动物或植物设喻 在汉语典故中,以地名或动植物设喻的有 “东山再起”、“垓下之围”、“沉鱼落燕”、 “一丘之貉”、“一叶知秋”、”人面桃花”等 有些英汉典故的喻意也相同,比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可译为“趁热打铁”;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可译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如表示朋友间纯洁高尚的友谊、莫逆之交,汉语有“管鲍之交”,英语有Damon and Pythias(达蒙和皮西阿斯);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汉语典故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英语典故有Romeo and Juliet ;表示自强不息,汉语有“夸父追日”,英语有“the stone of Sisyphus”;表示不劳不获,汉语有“守株待兔”,英语有If any would not work, neither should he eat.但也存在设喻形式完全不对应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民族色彩造成的。如paint the lily和“画蛇添足”都表示“多此一举”,但各自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又十分明显。再比如a flash in the pan和“昙花一现”喻意相同,而喻体完全不同,也是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动脑筋:猜猜下面句子斜体部分是什么意思? The terrorists had been caught and jailed. But the two leaders had escaped with machine guns and explosives. This fact hung like the sword of Damocles over the police co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