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doc_第1页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doc_第2页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doc_第3页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doc_第4页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摘要: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因此要注重充分发扬主体的道德自觉。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内心的自省,从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结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对目前高校中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因此,要注重充分发扬主体的道德自觉。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内心的自省,从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结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对目前高校中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一)黑客的侵入破坏。网络世界中,黑客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成为对电脑接触较多、电脑知识丰富的大学生所效仿和追求的榜样。而互联网中频频出现的极具破坏力的黑客主体也是青少年。他们非法入侵政府、企业、学校或个人的电脑系统,偷阅、篡改或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尤其是破坏一些上网企业的信息资料,窃取科技、经济情报,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黑客行为不仅对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且也严重地扰乱了网络社会中的正常社会生活秩序,从而对其他网络行动者以及整个网络社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物质、精神和心理的损失,已成为网络空间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二)网络病毒的制作传播。与黑客行为紧密相连的就是网络病毒的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就如一颗毒药,随时侵害网络肌体的健康。一部分大学生利用他们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系统的资源和信息。计算机病毒具有扩散面广、种类翻新迅速、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清除难度大以及针对性强等特点,对网络安全和网络运行秩序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破坏。(三)恶意攻击他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开放和自由,迎合了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心理。同时,由于大学生缺少一种客观分析的理智和能力,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而以个人的喜好和意志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部分大学生借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恶意发泄个人私愤,在网上随意发表不满言论,散布种种虚假信息和流言蜚语,在网上互相谩骂,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毁人形象。(四)侵犯他人隐私。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然而,一些大学生破译、窃取、盗用他人的网络账号和密码,窥视、利用他人的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或肆意地对个人资料进行多方传播,揭人隐私,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或对个人信息进行任意歪曲。这种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五)网络信息污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大量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恣意横行和蔓延。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诱惑和侵蚀。他们对于情感和性爱有着极其强烈的欲求,但由于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条件的不足,有些大学生不满于或不善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产生了强烈的甚至是扭曲变形的网恋、网婚甚至网上情色等诉诸虚幻网络的心理倾向。此外,网上还存在许多反动的思想言论,一些“邪教”分子在网上散布歪理邪说,扰乱人心。这些信息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而且使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混乱。二、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的精神依赖在网络社会这个高度自由的时空里,这些道德规范对于统一道德评判标准,解决道德认知矛盾,规范道德行为,进而治理网络社会的各种道德失范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坚持“慎独”的道德准则。礼记中庸中诠释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境界,“慎独”的核心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指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时,也能自觉地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慎独”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首先,要以“慎独”的自觉性来指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自主性。网络是一个具有极大自由、自主的社会,大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参与网上活动。在这里,大学生自由的个性可以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发挥,每一个上网的大学生都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或者说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这种自由性和自主性行为就迫切需要“慎独”的自觉性来进行道德上的指导和规约。其次,要以“慎独”的真诚性来指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开放性。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时空局限性,同时也使人们的道德生活具有了空前的开放性。在网络中,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思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语言的大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在网上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人的思想,不同的价值观、伦理观、意识形态之间可以实现相互碰撞与融合。但同时也为一些大学生发出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只有坚持“慎独”,诚心实意地维护网络环境秩序,才能接受对方的异质价值和文化,才能认同对方的思想观念,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和平共处。最后,要以“慎独”的自律性来指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独立性。大学生和其他网民一样,都是作为一个个网络终端用户而存在,分别构成其独立的生活空间,在上网的过程中大家是互不干扰的。网络行为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自己的网络行为,不受他人的限制。加上大学生上网场所的监控不力,致使在这里他们做什么都会觉得肆无忌惮,忘乎所以,难免不出现一些不良道德现象。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良好的自律能力,以正确引导他们网络生活的独立性。(二)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大学生在缺乏必要监控的网上漫游,或许好奇、或许无聊、或许想证明自己、或许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很可能冲动性地搞一些小的破坏性操作。诸如聊天室肆意“灌水”、账号密码非法盗用、网络病毒恶性传播、网络色情大势泛滥、网络黑客蓄意攻击等等。结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教育上网大学生,便能较好培养其自律精神,认真做好对网络小破坏的防范工作。首先,要让上网的大学生不要低估“微”、“小”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自觉形成“恶小不为”的正确认知。互联网没有最高权力的中央控制设备或机构。无论谁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见解,并能即刻被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所看到,任何细小的破坏行为都能随时传遍各地,造成对整个网络的巨大影响。针对这些细节,引导大学生自觉冲破“网络可为小恶”的认识误区,并从中走出来,就显得相当必要。其次,教育上网的大学生时刻谨慎自己网络行动的细枝末节,自觉防微杜渐。互联网没有中心,没有明确的国界或地区界限。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人们甚至可以随意地在网上作出破坏行为。放眼整个互联网,小小操作释放巨大能量,造成极大破坏作用的事例有很多。只要通过“恶小不为、善小为之”的教育,使其重视自身行为的细微之处,规范和约束自身网络行动的细节,尽量降低自己为恶的可能性,就能自觉防微杜渐。(三)坚持“言之有物、言而有信”的网络诚信。互联网提供给人们更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人们身处其间完全可以轻易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言论。于是,谣言、谩骂之言随处可见,形成大量“网络垃圾”。通过对上网大学生“言之有物、言而有信”的思想引导,可以促使其认真做好网络言论的诚信。首先,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到网络言论的不慎具有严重危害性。网络需要积极健康的语言环境,因此,我们在网上一定要注意管住自己的口,严格自律,积极履行维护网络信用的义务,不造谣,不传谣。对自己不能准确判定的事物、观点和现象,不在网上随意评论,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信口开河地乱说一通,也不传递来路不明、是非模糊的信息。其次,大学生要准确理解网络语言的特性,自觉做网络言论诚信的使者。在网络中,语言的作用远远大于人的作用,不是人控制语言而是人反被语言所控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话在说我”,人们在网上进行的交流、对话、沟通、理解等活动都是借助语言来“牵线搭桥”的。要体现出对他人人格的尊重,人们在网上必须自觉谨慎而言,不该说的不说。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言之有物、言而有信的网络文明人。(四)坚持“克己复礼”的意志约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行动符合礼,这就是“仁”,而要做到“仁”,全在于自己。孔子还把克己的办法具体化为四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网络社会到处充满了五花八门的消极诱惑,面对网络社会中泥沙俱下、色彩斑斓的各种信息与形形色色的陷阱,大学生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自制力,就难以用自己的理性控制情感,从而不能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儒家伦理中“礼”、“仁”来克制欲望、约束行为的道德修养思想与方法,对网络时代的人们锤炼道德意志、完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抵制消极诱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首先,大学生要认识到“欲”的负面效应,确立正确的动机和网络行动目的。网络中包装精美的信息随时都在诱惑着上网的大学生,并可能将他们不断引入消极颓废的境地。只要通过准确认识欲望的负面效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过程,使正确的认识动机不断战胜非正确的认识动机,就能达到确立正确网络行动的目的。其次,通过“克己”的修养,让大学生自觉克制欲望冲动,逐渐磨炼抵御网络诱惑的坚强意志。大学生自制力还不够成熟,往往经不住网络信息的诱惑,对网络信息常常感到新鲜、刺激,产生兴奋和冲动,容易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经常怀着好奇的心理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