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排查文言实词1-2.doc_第1页
一级排查文言实词1-2.doc_第2页
一级排查文言实词1-2.doc_第3页
一级排查文言实词1-2.doc_第4页
一级排查文言实词1-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文言实词排查篇目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苏武传 张衡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对下面实词的解释,每组都有一个错误,请选出并在后面的框中改正。第一组1鄙2辞3举4谢5如6军7坐8胜9引10兵11使12诚13顾14穷错题改正题号改正题号改正1829310411512613714答案1“鄙”应为“目光浅陋”2.“辞”应为“推辞”3“举”应为“副词”4.“谢”应为“道歉”5“如”应为“唯恐”6.“军”应为“名词用作动词,驻军”7.“坐”应为“介词,因为,由于”8.“胜”应为“副词,尽”9.“引”应为“拉,牵引”10.“兵”应为“士兵,武士”11.“使”第一个“使”应为“动词,让”12.“诚”应为“连词”13.“顾”应为“连词,不过,只是”14.“穷”应为“走投无路”第二组1一2夫3信4坐5修6临7歌8胜9危10道11观12文13名14悲15然错题改正题号改正题号改正192103114125136147158答案1“一”应为“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的”2.“夫”应为“发语词”3.“信”应为“诚意”4.“坐”应为“动词,坐”5.“修”应为“高”6.“临”应为“副词,将要”7.“歌”应为“名词,歌词”8.“胜”应为“副词”9.“危”应为“形容词,正”10.“道”应为“方法,途径”11.“观”应为“观察,考察”12.“文”应为“碑上残存的文字”13.“名”应为“识其本名”14.“悲”应为“动词”15.“然”应为“形容词,对、正确”第三组1加2数3发4或5强6闻7假8绝9制10将11信12遗13师14传15道错题改正题号改正题号改正192103114125136147158答案1“加”应为“把本来没有的加上”2.“数”应为“副词”3“发”应为“征发”4.“或”应为“连词,如果”5“强”应为“名词,有力的弓”6.“闻”应为“声誉、名声”7.“假”应为“借”8.“绝”应为“与世隔绝的”9.“制”应为“统领,统率”10.“将”应为“动词,扶持”11“信”应为“副词,随便,随意”12.“遗”应为“wi,动词,给予”13.“师”应为“动词,以为师”14.“传”应为“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15.“道”应为“风尚”第四组1请2引3负4顾5会6使7相8会9当10数11属12征13就14观15发错题改正题号改正题号改正192103114125136147158答案1“请”应为“敬辞,希望对方做某事”2.“引”应为“延请”3.“负”应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4.“顾”应为“副词,难道”5.“会”应为“名词,时机,机会”6.“使”应为“使者”7.“相”应为“代词,偏指一方,你”8.“会”应为“副词,会同,一起”9.“当”应为“动词,抵押”10.“数”应为“规律”11.“属”应为“名词,类”12.“征”应为“离乡远行的”13.“就”应为“就职,赴任”14.“观”应为“观摩、游学”15.“发”应为“起,出身”第五组1行2乘3策4绝5尽6故7引8志9名10息11图12薄13卒14凶15见错题改正题号改正题号改正192103114125136147158答案1“行”应为“行为”2.“乘”应为“坐同一辆车子”3.“策”应为“拄着”4.“绝”应为“与世隔绝的”5.“尽”应为“名词,死”6.“故”应为“旧交情”7.“引”应为“连接”8.“志”应为“做标记”9.“名”应为“名声”10.“息”应为“风”11.“图”应为“计划、打算”12.“薄”应为“轻视”13.“卒”应为“死”14.“凶”应为“名词”15.“见”应为“动词,通现,显现”1属高考必考点,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均为实词考查,设问形式几乎全是“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多数省份只考单音词,但有的省份如天津年年单双兼考,并涉及到通假字。3所考词语很少有生僻的,多为“常见”且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考题示例(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C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累:堆砌,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解析应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答案B技巧点拨当:适合,得当。金针度人实词词义的断定:1代入检验法2课文迁移法3识别通假法4语法推断法(验证词性)5语境推断法6成语印证法7语言结构推断法【参考译文】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在它的前面作序,副考试官在它的后面作序,这是他们的职分。大凡书也像是这样,而且如同国家刚建立时,州府县的地方志写成,一定推选他们乡里年长受尊崇的有才学的先生为书写序,如果没有这样的人,就选在州府县做官的。请的人一定是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在这里做官的人,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于是就不在乡里推让了。乡里的先生,他的文章好,他对这本书有功劳,那么官员就不敢写序了。义在独自决断中取得,就由自己做这事,不推让给乡里和官员了。大凡这样的,就是所谓的职分啊。所以,序文只写一篇,有人另外有所创造,这就有了后序。也有只记年月而没有序文的。现在却有了有两篇序文的,有累积三四篇序也不止的。两篇序,不合乎文体,不是适合的人写,就不合乎职分。当世的君子不学习却喜欢多说话啊。在书上有所发明,(再)写一篇序就可以了。无所发明,只记写成书的年月就可以了,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替人作序。唐朝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自古为别人作序的人,都是可为后世宗师的人,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要给你没写完的文章作序,当然不可以。”读了这番话,当今那些喜欢替人作序的人就可以停止了吧。娄坚在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中说:“序,是叙述写作的目的,大概从子夏写诗序开始的。这之后刘向把校对书籍作为职业,每校对完一编,就有一篇序文,很是规范。左思写成三都赋,自认为名声不显扬,请求皇甫谧为他作序。从此,写文章的人多有请托他人作序而流传于世的,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至于那些流传已经很久,刻本已被收存或者模糊不清不能阅读的,又抄写并重新刻板,于是后人又为它作序,这应当只记叙重刻的原因就可以了。可是,现在记述的人,不去追随先前的圣贤,却胡乱地去分辨好坏,过分地称颂好事,太多设置一些浮夸的言辞,都不是我所选取的。”读了这番话,当今喜欢替古人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了吧。考场叮嘱1以课本为基础,联系语境,由已知推未知。2用这个词的常义解释不通的,就要看这个词是否通假、活用。3切忌以今义释古义。小题对点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若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卒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博闻强志(荀子解蔽)()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4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朔气传金(木兰诗)()5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赤壁之战)()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6引引佩刀自刺(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7相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并序)()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8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9矜犹蒙矜育(陈情表)()不矜名节(陈情表)()锄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过秦论)()未尝敢以矜气作立(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鱼矜鳞而并凌兮(后汉书张衡列传)()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10举举头望明月(静夜思)()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并序)()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答案1你/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及、比得上2副词,到底,最终/死/终3听见/见闻,知识/听说/使听见/闻名,出名4读“chun”,传授/读“chun”,流传/读“zhun”,传舍,宾馆/读“zhun”,传文,解释六经的著作/读“chun”,传递、传送5险要的地势/巩固、安定/坚固/坚决、坚持6拔出,抽出/牵攀,招供/延请/调转/拿来,持取/举起/前言,序文7相貌,模样/宰相、丞相、相国/帮助,辅助/副词,互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8副词,尽/承受/超过/优美的/胜利9同情,怜悯/顾惜/矛、戟等武器的柄/得意的,骄傲的/竦动/夸耀,自得10抬起/举动,行动/举荐,推荐/发动大题限时练(时间:20分钟分值: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八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B郁然负公辅望 负:辜负。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D廷和先累疏乞休 累:屡次。解析B项,负:怀有。答案B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凡十余条,皆切至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A B C D解析是杨廷和要出塞请武宗回朝,不属于直言劝谏;是说杨廷和拒绝皇帝提出的回京之日群臣各做旗帜到帐前迎接他这一要求的,不是劝谏的话;是说杨廷和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满足私欲。答案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他。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C杨廷和敢于拒绝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官员催促他们,终于阻止了此事。解析“终于阻止了此事”说法不当。从原文“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来看,杨廷和并没有能够阻止此事。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译文: _(2)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译文: _答案(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杨廷和上书谢恩,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2)反而只听信几个邪恶小人的话,陛下可以只与这二三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吗?【参考译文】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亲杨春,官居湖广提学佥事。杨廷和十二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十四年,杨廷和十九岁,比他父亲先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杨廷和长得英俊潇洒,性格沉静稳重,思维周密审慎,写文章简洁流畅有章法。喜欢考察研究掌故、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心怀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请武宗避开大殿,并请武宗下诏自责,征求正直之言。杨廷和趁此机会与下属官员一起上书,劝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亲自参加九庙祭祀,重视对两宫太后的孝顺供养,勤于每天的经史讲习。又面奏皇上(应)广开言路,通达民情,遣还边兵,革除宫市,节省土木建筑,减少织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