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009届 ) 题 目: 艺术,拥抱大众 论宋代民间文艺的演出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占媚媚 学号: 05016430 指导教师: 陈开勇 职称: 教授 合作导师: 职称: 完成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 成 绩: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 录摘要1英文摘要1前言1一 演出场所2二 演出方式5三 “现实”的内容 10四 宋代民间文艺演出对精英文化的影响 12结语 15参考文献 16 艺术,拥抱大众论宋代民间文艺的演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占媚媚(05016430)指导老师:陈开勇(教授) 摘要: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地流淌过宋代时,由于城墙坊限的打破,经济迅速地发展,市井百姓作为社会的最底层,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对艺术有了源源不断的追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娱乐场所和民间文艺表演,以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需要。宋代民间文艺有特殊的演出场所、特殊的文艺演出方式及其内容,这些民间文艺演出对精英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艺术;市井大众;演出;民间文艺;戏剧; 精英文化Art, embrace the pubiicsomething about the literature and art performance of Song Dunasty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ZHAN Mei-mei(05016430)Director: CHEN Kai-yongAbstract: Whe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 ran past Song Dynasty with great strength and vigor , the population began to flow quickly,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urthe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people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ubstance , they began to pursue the spirit of enjoyment. The populace, as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started to pursue art continuously .Under such backgroun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spirit pursues, a large number of puclic place entertainment and folk art shows turnd up.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 the place of Song Dynasty folk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e ways of theatrical performance, folk drama of Song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f Song Dynasty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o the essential culture. And it reveal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f Song Dynasty, wich add a bright colour to the study of Song culture and show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ulture.Key Words: art; populace; performance; folk; reality; drama; essential culture 前 言劳动与闲暇,是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构成面。“闲暇”,从机能上看,既有生理性的养精蓄锐,又有身心并与的情怡意悦的消遣。即使是身在社会民间的百姓阶级、市民底层,也对劳动之余精神生活的闲暇有各种各样的追求、欣赏、享受。娱乐活动开始面向平民的现象,发端于唐代中后期,而到了宋代,城市中坊墙推倒,文化下移,终于涌起了一个汪洋恣肆的大众娱乐新潮。宋代民间文艺演出无处不在,演出方式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演出场所 瓦子勾栏风靡于宋代城市的瓦子勾栏,是民间大众娱乐演出新潮的主要场地。瓦子,又叫瓦舍、瓦肆、瓦市,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商业娱乐中心,比现代的游乐场内容还要丰富多姿。之所以叫“瓦子”,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古人发现流连于瓦舍的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瓦舍”、“瓦子”。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79.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北宋东京的瓦子至少有9座:朱雀门外的新瓦子,潘楼街附近的桑家瓦子、中瓦子和里瓦子,旧曹门外的朱家桥瓦子,梁门外的州西瓦子,保康门大街的保康门瓦子,旧街丘门外的州北瓦子以及宋门外瓦子 南宋临安,瓦子更多,据梦粱录记载,共有瓦子17座,如:南瓦,在清冷桥西,有熙春楼。中瓦,在市南坊北,咸淳六年更并三元楼等等。在武林旧事中,则说临安城内外共有瓦子23座。而在一些一般的州县城市之中,甚至某些较大的镇子上都出现了瓦舍勾栏,这在一些地方志上均有记载,如温洲有瓦子巷等。这些都说明了在当时瓦舍发展迅速,数量之多。某些瓦舍中还有酒楼、饮食店、卖药、卜卦、剃剪、纸画以及赌博等多种经营活动,但瓦子的主要成分是勾栏。大城市中的瓦子,独勾栏者少,一般每个瓦子都有好几座甚至10多座勾栏。这是适应市民阶级的不断扩大和他们文化娱乐的需要而出现的。勾栏,又叫勾肆,或者叫棚、邀棚、游棚。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的载车,又叫太平,上有箱无盖,箱如构栏而平,其实勾栏的外型与方形木箱无异,周围以板做壁。勾栏是市井固定的演出场所,也就是今天所称的剧场。因为是经营场所,所以很多勾栏都有个性化的名号,如羊棚,金刚棚,还有东京的夜叉棚等。东京城里还有个莲花棚,为什么取名为莲花呢?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花之君子也。”不少人推崇莲花的高洁,而在古代,往往用金莲来形容美人的双足,故取名莲花棚,多有宣传美女的噱头。勾栏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容纳千人,但一般的勾栏不太大,毕竟在宋代没有现代装备先进的音响条件。勾栏中,最要紧的设置是木结构的舞台,它的两侧有低矮的栏杆遮挡。舞台下,观众活动区一般都安置了位置,与露天演出的观看情景不大一样。宋代的勾栏经理人,已经十分重视商业性的宣传,里里外外有不少宣传装饰。勾栏门口贴了招子、旗牌,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广告、明星海报。招子、旗牌上书写了节目名称、演出时间以及主要演员的名字。演出时,观众入场,由工作人员在门口收钱留守。宋代的勾栏,是历史上最早出现于市井民间中的商业性剧场,它完完全全是为了满足市民的消遣娱乐而出现的商业性演出,这说明在宋代人们对闲暇娱乐的重视越来越高,在中国历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勾栏的舞台是狭小的,一般只供三五个艺人活动,甚至只供一个演唱。但是这种小舞台的出现,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标志着文化艺术的演出不再仅仅属于宫廷、寺院和达官显贵的府第,开始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社会大众群体。 茶肆酒楼除了瓦舍勾栏这种最普遍的演出场所之外,茶肆酒楼也是民间文艺演出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皆市大夫期朋约会聚之处。”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40. 这是梦粱录对茶肆的记载,可见当时茶肆的普遍。茶水适宜于慢慢的啜饮,趁此慢饮之机,听听动人有趣的说唱,一饱口福耳福,是闲余时间的放松,是超脱物质的精神享受,所以被大众所接受喜爱。因此,许多顾客上茶坊,就是为了听书,这样茶馆老板和艺人都各得其所。宋代时期,茶肆极有特色,重视店内装饰,十分讲究,经营方式多样,茶类饮料多样,四季更换,是会友、学艺、洽谈的好去处。酒店里一般没有安排定期的文艺演出,但临时性的小唱,尤其是三五个“乐人”来酒店闹点“荒鼓板”是很常见的事情。梦粱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之梅花引曲破卖之”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40.酒店老板为了卖出更多的梅花酒,在酒楼设置乐队锣鼓吹奏梅花引来吸引顾客,招揽生意。 街巷闹市无法插足瓦子勾栏的江湖艺人,叫路歧人,也有叫“市人”的,专赶春场、看潮、赏花以及去酒店闹“荒鼓板” 的艺人,都属于这一类。路歧人的演出,主要在稠密街巷的空地上进行。这种场景,在现代生活中电视里播放的古装剧里面常常出现。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吞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稽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五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鼓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164-165.上面就是东京梦华录对元宵那天街市演出的描写,而梦粱录里面也对百戏杂技魔术有大量的记载与刻画,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宋代街巷闹市文艺演出的繁荣景象,歌舞百戏,杂技魔术,各显特色。还有一些更加落魄的艺人,沿街叫卖,形同乞讨。梦粱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村落百岁之人,拖儿带女,就街坊桥巷呈百戏使艺,求觅铺席宅舍迁就之赀。”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194.这些路歧人的演出,主要是刀棍杂耍,也有讲说弹唱。当时谓之“打野呵”。其演出水平不一定很高,但流动性大,更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大众。还有一些演出其实是无意识地被表现出来。梦粱录中有这样一个情景:夜市上,一人边唱小曲边招揽顾客前往他的小摊子买糖,他的曲子动听有趣,吸引了不少顾客这样的文艺演出虽然是无意识地为做生意而进行的,但深层所反映出的文化艺术却是深刻的,有内涵的。 寺庙此外,寺庙的宗教性集会、节目集会也有文艺演出。某些大节日,常常集中文艺界的精华,形成大检阅式的汇演,声势不小。艺人们也愿意趁此良机,以逞风骚。“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姓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制造戏玩,如球杖、弹弓、戈射之具,鞍辔、衔勒、樊笼之类,悉绵精巧,作乐迎引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钩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太官局供食,连夜二十四盏,各有节次。至二十四日,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朴、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殿前两幡竿,高数十丈,左则京城所,右则修内司,搭材分占上竿呈艺解。或竿尖立横木列于其上,装神鬼,吐烟火,甚危险骇人。至夕而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205-206. 上面是东京梦华录里面写百姓祭神的日子,寺庙演出的热闹景象,各种各样的杂耍戏剧,被搬上舞台,展现无穷的魅力。二、演出方式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后期临安城里的大众娱乐,分为51种技艺:演史、说经浑经、小说、影戏、杂剧、杂扮、傀儡、唱赚、小唱、嘌唱赚色、鼓板、清乐、弹唱姻缘、唱京词、诸宫调、唱耍令、吟叫、唱拨不断、合笙、商谜、说药、学乡谈、覆射、舞绾百戏、神鬼、撮弄杂艺、泥丸、头钱、踢弄、顶撞踏索、角毡、乔相扑、女抵、使棒、打硬、举重、打弹、蹴球、射弩儿、散耍、装秀才、沙书、教走兽、教飞禽虫蚁、弄水、放风筝、捕蛇、七圣法、消息、烟火。这些技艺大体上可归纳为4大类:1、杂耍;2、歌舞;3、戏剧;4、说唱。许多技艺,彼此交融,互相渗透,这是发展过程中很普遍的一种方式。文艺演出如此细密精致,充分说明了宋代城市中通俗文艺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杂耍有这样精彩的一幕,描绘了一个身怀绝技的艺人表演杂耍的惊人画面。他的道具是一个直径四五尺的大转盘。转盘上绘了1000多个人物、花鸟与器物图像。他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用一支小羽箭射向转动的大盘。他先声明,几支小羽箭打算射中哪些部位。然后拨动转盘,使之飞速旋转。只见他运气凝神,手起处,一支支小羽箭嗖嗖飞出。刹住转盘,请观众检查,果然箭箭命中,毫发不偏。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杂技。杂技和魔术,在宋代则被成为杂耍。它是个十分古老的艺术门类。汉代叫“百戏”。扛鼎走索,吞刀吐火,一直令人着魔。两宋时,这些表演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它们本身的内容形式和技艺水平也大有发展,推陈出新,愈加丰富多彩。瓦舍勾栏与露天广场经常演出的杂耍项目主要有:上竿、打筋头、拗腰、踏高跷、弄枪、舞剑、打硬底(硬气功劈砖等)、弄腕、弄斗、弄花钱、踩滚球、踏索、踢缸、钻圈、驯兽以及魔术等等。有些技艺,在宋代以前水平就很好,但更多的一些不完善的杂耍技艺也在汉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趋近于完美的境界。例如绳技,汉代叫走索,宋代叫踏索。宋代杂技艺人为了刺激观众的胃口,在表演中加大难度,创造了“索上担水” 、“踏跷上索”及“索上装神弄鬼”等许多新节目。诗人刘言史的诗集中有抒发其观看绳技表演感受的诗句:“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还有像驯兽、奇幻魔术等,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均有记载。杂耍之所以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观赏性娱乐,是因为它没有情节,不需要观众有特殊的鉴赏素养,老孺男女都可以接受。加上技艺奇妙惊人,或恐怖,或刺激,可以紧扣观众心弦,获得心里上的特殊满足。而且其表演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装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表演,所以比较普遍地进入大众视野。因此,这种文艺演出在宋代的社会更加蓬勃发展,为百姓市井阶级所接受。 说唱 在茶坊、勾栏甚至空阔的街巷中风靡着的说书艺术,是宋代大众娱乐中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当时叫说话,话者,故事也,说话即是说故事。其实,它是说唱兼之的表演艺术。说话,不需要过多的道具与表演空间,不需要众多人员的配合。同时又把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巧地编织起来,通过艺人们高超的语言艺术,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它十分容易接近社会大众,也十分适宜当时宋代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条件。武林旧事列举的南宋后期临安的著名说话艺人,就达96位。 说话表演容易为人们接受,市场需求量大,竞争激烈,分蘖渐多,根据梦粱录中“小说讲经史”可归纳为3类:1、讲史;2、说经;3、小说。其中,讲史和小说最受欢迎。讲史,就是讲历史故事。主要讲说历代兴衰、征讨争战等历史政治斗争,一般为长篇连续故事。人们喜爱坐在瓦舍勾栏、茶肆酒楼或者市井街巷,品位古往今来。作为通俗文艺的“讲史“,实际上也是一种通俗文学,故事的基本框架以及大量的情节是忠于历史记载的,至少七分是真的。市井大众的历史知识,常常就是从中获得的。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纷争中,冲突与悬念跌起,失败与成功交错,鲁莽与机智映趣,仇杀与宽容相称,最能搅动市井大众是非爱憎的鉴赏趣味。尤其是那些蕴涵在历史经验教训中的道义与卑污,社会势力的纵横交错与历史人物的升沉起落、更能深切地寄托市井大众的政治见解与政治理想。而小说,是最能吸引听众的。小说,短小的说话,一般为短篇故事。这些动人的故事,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或者捏合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传奇轶事。线索较为简单,人物形象的刻画较为细致,主题比较突出。由于小说取材广泛,所以门类比较丰富。小说故事,几乎篇篇打动听众。在勾栏、茶坊,听众们不仅自己认识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熟悉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而且又通过他们的复述和改造,使故事广为传播。因此小说中宣传的思想,观念与好恶,常常作为一种文化原质长久地沉淀在市民心态意识之中。 歌舞历史的舞台延续到宋代时,歌舞的发展越发完善,分工仔细精致。宋代承袭传统,也设立了歌舞团隶属的礼仪乐舞管理局太常寺。同时,宋代的统治者又沿袭唐代先例,设立了“教坊”,也归太常寺管理。教坊设立了13个专业单位: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其管理机构,色有色长,部有部长,上有教坊使、钤辖、都管及掌仪范者,都是杂流明官。教坊的专业训练正规,艺术素养比较高,也网罗了许多高水平的人才。但是,它不能不受到城市生活发展的影响,尤其是不能不受到民间大众文艺的影响与冲击。它毕竟是官办的艺术机构,总不如市井艺人那样能够自由地呼吸大众社会的新鲜空气,所以当民间歌舞演出蓬勃向上,兴旺发展起来的同时,教坊却渐渐失去生气,一些官方的活动,不得不借助与瓦子勾栏的艺人演出,这在梦粱录中有所记载。在当时的宋朝,也有流行于市井的流行歌曲,为人们所吟唱,流传。北宋晚年,东京市井最出名的女性,要数名妓李师师。一般,我们只知道她是超等的青楼妓女。其实,李师师还是当时艺坛上最有名的歌星之一。在东京梦华录中,她的大名就挂在了主唱的名单上。当然,当时歌唱的名家,还有徐婆惜、左小四等。宋代民间的流行歌曲,与现在的追求个性化的音乐风潮大不相同,追求的是柔软甜蜜,有点像现代社会邓丽君风靡乐坛时期流行的歌曲小调。像李师师所擅长的“小唱”,重起轻杀,浅斟低酌,充满无限的柔情蜜意。流行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宋代城市生活的发展,为“清乐”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大好的时机。从形式上看,一是“小唱”,艺人们手执拍板,唱些慢曲、曲破之类。二是“嘌唱”。艺人门敲着小鼓唱些短小的歌曲,与“叫果子”(模仿市井叫卖声并加以提高)、“唱耍曲儿”融为一体。如果不上鼓面,只敲杯盏的,叫做“大拍”。三是“唱赚”。它囊括了慢曲、曲破、嘌唱、耍令、番曲以及叫果子等多种音乐成分,成为最难的一种演唱方式这些在梦粱录中均有记载。这些动人的音乐在瓦舍勾栏,酒楼茶肆吟唱表演,然后逐渐传播开,成为流行于时代的乐曲,为人们所欣赏品味。十分遗憾的是,这些歌曲,大多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文献中去了解。当时十分流行的这些民间音乐,陶冶了一代有一代的城市居民。通俗音乐充满了浓烈的市井气息,深深地扎根于市民群众之中。音乐的姐妹艺术舞蹈,在唐代已经发展到极盛。唐玄宗李隆基改造的霓裳羽衣曲,历来被人们所赞叹。但是,这些属于上层社会的高级舞蹈,舞者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教高的艺术素养。观者也需要对舞蹈语汇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它只属于社会上层狭小的艺术圈子,与劳苦大众相距较远。宋代,舞蹈艺术出现了新的气象。集体舞蹈风行,在市井间,风靡“舞队”。梦粱录中提到当时还有小儿队舞和女童队舞的大型群体舞蹈活动。宋代的舞蹈,突破了唐代歌舞分离的传统舞者歌,歌者舞,融为一体。舞蹈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当时的大众娱乐之中求得发展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它开始与故事情节相结合,配合着音乐、诗歌、对话、插科打诨,逐渐孕育了我国古代戏剧。 戏剧宋代戏剧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由于城市的繁荣,城市居民的快速增加,瓦肆勾栏的大肆兴起,戏剧在宋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宋代是我国戏曲得以形成并趋于成熟的时期。在南宋的时候,市井艺人可以进宫去演出。因为宫中的教坊被宋高宗逐渐地废除后,宫里的演出都到市里面找市井的艺人,所以市井艺人也能够进宫去表演,那么就是说不仅只有统治阶级能享受到戏剧,普通百姓也同样能得到欣赏的机会。那么,他们劳动之余就要去观看,工作之余也要去看,所以这样戏剧就拥有了广大的观众群体,要看戏,场地不够,于是开始建起瓦肆勾栏,那么就提供了演出的场地,瓦肆勾栏那么多, 瓦肆勾栏里面都可以演出,提供了演出的场地,就又提供了多种伎艺交流的便利。在瓦肆勾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可以演参军戏,可以演歌舞,各种各样的表演,还有各种各样杂技,都可以在里面献技,这样,民间艺人们就可以互相交流切磋。这些便利都为宋代戏剧的繁盛、提高和成熟创造了条件。到了宋代,戏剧趋于成熟和繁盛。那么宋代的戏剧主要有哪些形式呢?主要有下面详细讲解的北方杂剧和南戏。而下面提到的傀儡戏和影戏,在宋代可以说是戏剧的分支,至少是戏剧的边缘之术,所以归为戏剧一类,稍略提到一下。1、傀儡戏傀儡戏,是宋代示井间颇为流行的一种观赏性艺术。艺人手提戏具,表演各种各样的故事内容。戏具,也就是傀儡,在汉代仅仅只是舞蹈的一种道具,而在宋代却作为主角表演各色的故事。傀儡的品种不少,有“悬丝傀儡”(提线布偶),“仗头傀儡”(木偶)等等。傀儡戏的表演内容,一般都是些烟花粉黛、铁骑公案以及历代君臣将相的故事,更多的是巨灵神姬大仙们的各种虚幻莫测的经历。小小的傀儡,演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2、影戏影戏,堪称傀儡戏的姐妹艺术。它是出现在宋代城市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在北宋中期,东京街头正式出现了影戏。最初,影戏用素白纸制作。到南宋,改用薄羊皮雕刻,并绘上色彩图饰,后世称为皮影戏。影戏品种多样,有“皮影戏”,“手影戏”,还有已经失传的“大影戏”。在幕布上出现影像,一般只能在夜间进行,艺术形象也只是平面的,但它与傀儡戏一样,没有生机的影子在艺人巧妙的操作下显得富有灵性,完美生动。3、杂剧宋杂剧,它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歌舞戏和其他的伎艺发展而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沿用晚唐时已经出现的杂剧的名字。在宋代,宋杂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都城纪胜里面也记载说:“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耐得翁撰.都城纪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86.这也说明它的地位。武林旧事记乾淳教坊乐部部色,索性把杂剧色摆在最前面,杂剧演出,一般分三段,宋杂剧的演员已经由唐代参军戏的两三角色增加到四五个角色。到南宋时候宋杂剧的内容涉及的面已经相当广泛:像天下太平爨是歌功颂德、祝颂天下太平;另外还有骰子六幺、棋盘法曲、食店梁州,那肯定是写赌博的、游戏的乐趣, 还有饮食的乐趣,等等。宋代勾栏中演出的杂剧节目,丰富多彩。武林旧事记录的官本杂剧名目就有280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把乐曲的名称直接加入剧目中。如莺莺六幺、三萦梁州、打毯大明乐等。也有少数剧目没有标明乐曲的,如李勉负心、王宗道休妻。极为遗憾的是,这些杂剧的脚本,已经失传。我们难以准确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宋杂剧的表演形式现在还保存着的像董颖的道宫薄媚、西子词,它就是演唱西施的故事,从头到尾叙述西施的故事,然后用音乐伴奏,在叙述过程中,有歌,有唱,有说。曾布的水调歌头、冯燕传也是一样,现在还保存着,从它就可以看到大曲的大概情况。宋杂剧一共280种,有一百五十多种都标明了用曲,那么既然是杂剧,它就决不会是单纯的说唱,所以它一定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伴以音乐,伴以表演,伴以歌舞。其余没有标明乐曲的本子有一百多种。宋杂剧,是一种综合了多种伎艺演出的故事,已经具有了戏剧雏形的一种戏剧,它多用叙述体,剧情简单,往往只表现故事的一个片段,时间又比较短,所以它离成熟的戏曲还有一段距离。4、南戏南戏在杂剧的基础上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加连贯,而且更加灵活自然,角色分工更加细密,运用音乐手段更为自由,歌唱色姿更加丰富多姿,音乐更为优雅柔和,具有更为浓烈的戏剧色彩。南戏的发源地就是在现在的温州,所以在刚开始叫“温州杂剧”,也叫“永嘉杂剧”,温州跟永嘉其实是一个地方的两个名称。后来,为了与盛行的元代杂剧区别开来,由于元代杂剧是用北曲的,所以叫温州杂剧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南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戏曲样式,它开始是由民间小曲和宋人词调过来的,后来它就吸收了各种各样的曲调发展起来,成为比较成熟的戏曲。徐渭南词叙录曾经说过:“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徐渭.南词叙录注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15.按照徐渭的意见,就是说,南戏是从民间的顺口可歌的曲调里面“随心令”里面发展来的,它没有宫调,也没有节奏。那就是说,初生的南戏,只是从村坊小曲和宋人词调,演唱的民间歌舞小戏而来,只是这么一种戏。这种戏曲活泼自由,能够从多方面吸取营养,所以很快就发展成为一种比较丰富的戏曲。在宋代以前,也有一些简单的戏剧,但是戏曲,那是宋代南戏才开始的,它是开创了我国民族传统戏曲的新纪元,对我国戏剧的发展有着深远和重要的影响。傀儡戏和影戏,在宋代可以说是戏剧的分支,至少是戏剧的边缘之术。而典型的完整的戏剧要算正在转型的杂剧和南戏。宋代戏剧是最形象的,而且也是十分深刻地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它比杂耍、歌舞更深沉,更丰厚;比小说、说唱更直感,更生动,深受市民垂青。尽管在当时正在形成的这种艺术形式不够成熟,仍然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为市民所钟爱的名角。武林旧事在南宋后期杂居的名演员有赵太、慢星子等42人,又有擅长杂剧散段的杂扮名角铁刷汤、自来俏等26位。整个宋代戏剧表现题材,广阔多样,纷呈繁杂,深刻表现现实生活,符合人民大众在闲暇时间娱乐取悦自身的口味与需求。三、“现实”的内容作为形成初期的中国戏剧,宋代戏剧呈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精神气质。而宋代民间戏剧以它巨大的影响力在市井中传播开来,在宋代戏剧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无论是文人记载中宋代民间戏剧所体现的批判斗争精神,还是民间杂剧艺人对民主平等理想的追求,或是民俗活动下的民间戏剧文化都丰富了这一时期戏剧的精神内涵。 勇于斗争的现实批判精神宋代民间戏剧富有斗争精神,由于一开始是平民创作或者是即兴创作,创作者并没有什么多余的顾忌,民间的戏剧是不管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要求的。创作者们创作这些富有斗争批判精神的作品,就是用戏剧作武器来进行斗争,所以民间戏剧都具有对现实批判斗争的特点。 像很多的作品就是争对当时社会贵易妻这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产生并且被流传开来的。像杂剧王魁三乡题,李勉负心,还有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王魁等等,都是演男子负心故事的。这些戏剧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这些忘恩负义的新贵,它表现了民间的戏剧富有斗争精神的特点 。创作赵贞女蔡二郎的这位民间作者对这种贵易妻的现象,是非常生气、满怀愤慨的, 但是又无可奈何,所以只好在戏文里面借天神的惩罚,让那个蔡伯喈被雷劈死。王魁的作者也是一样,戏文里他借鬼魂来复仇,最后桂英(用)鬼魂来复仇,把王魁的魂勾走。这些民间作者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发泄仇恨和警戒世人,让世人小心,你如果要忘恩负义的话,你会被雷劈死的,你会被鬼魂勾走的。他们想用这种办法来告诫世人。作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反抗斗争和美好愿望。这是我们从宋代民间戏剧里看到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讽刺批判精神。 赞美平等自由的爱情、婚姻故事宋代戏剧有很多都是写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唐代两性关系过度放荡之后,宋代在男女行为上采取了收敛政策。朱熹提倡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总是让现代人认为宋人是刻板守旧,重男轻女的。其实,我们误解朱子的原意了。要知道,朱熹说这番话是在宋朝的国家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这时,东京失守,二帝被俘,国家局促于东南一隅。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和学术领袖,这个时候提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似乎不再关系男女伦常,而是关系政治人物和天下士人的民族气节和国家忠诚。现代人总是将其误解为寡妇不能再嫁,不人道,窒息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愿望。其实,宋杂剧里面有很多就是写恋爱婚姻故事的,像很多北宋时候流传下来的民间流行的本子,如崔护六幺、莺莺六幺、裴少俊伊州、相如文君、柳毅大圣乐等等很多。崔护六幺讲的是崔护与恋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莺莺六幺显然是写西厢记的故事,裴少俊伊州就是写裴少俊墙头马上的故事,后面的六幺、伊州等都是大曲曲牌的名字。相如文君那是演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为爱情私奔的故事,柳毅大圣乐那就是演柳毅到海底给龙女传书,于是也成就姻缘,等等。像这些杂剧, 那都可以说是写恋爱婚姻故事的。另外,像南戏王焕戏文,那是描写书生和妓女的爱情故事,赞美他们自主、纯真的爱情 ,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用双双出走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个戏表现了劳动人民不畏权贵的,为了获得终身的幸福,积极抗争的精神。宋人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可以从这些戏剧里表现出了来。 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反映历史的长河流淌过宋代的时候,刮起了一股喜华靡,尚歌舞的风潮。宋代百姓常常以歌舞来自娱、娱人,上及文人士大夫,下及平民百姓,全民娱乐。宋代的戏剧通过全民娱乐在前人的基础上愈加丰富多彩。在民俗节日,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戏剧被人们搬上舞台,展现宋代多姿多彩的民间戏剧文化。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212. “构肆乐人”就是瓦肆勾栏里面的乐人,表演的这些乐人,每年过了七夕,就要搬演目连救母杂剧,这也是一个杂剧,叫目连救母,一直演到十五号才结束。中元节是阴历七月十五号,所以它演到七月十五号,七月十五号俗称鬼节,那天佛教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会”就是用盆子装了五味百果供养佛僧、神仙、和尚,求他们能够救饿鬼倒悬之苦。相传这个习俗是就是从佛经目连救母故事里来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一直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佛教故事之一。它一再成为俗文学的题材,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这个习俗说明目连救母故事已经在佛教寺院俗讲中广为流传,并与儒家的“孝为德之本”的观念相调适而通向民间。就是说,戏剧发展到宋代这个时候已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娱乐项目,更带给人们一种文化的传承,丰富了宋代的民间戏剧文化。南宋诗人刘克庄的长诗观社行用实之韵再和就对福建乡村戏剧演出活动作了具体描绘。“陌头侠少行歌呼,方演东晋谈西都。淫哇奇响荡众志,”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十三M,四部丛刊初编本.可见社火演出的戏剧既有历史剧,又有神话剧,情节有趣,化妆夸张,表演者十分投入,这么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确实是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诗人在田舍即事十首之九也提到是霸王别姬的戏剧,在当时就很受欢迎。通过欣赏戏剧,人们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为之感慨兴叹,进而加快了戏剧发展的进程。这也是历史文化和戏剧文化在民间百姓生活中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四、宋代民间文艺演出对精英文化的影响由于宋代的全民娱乐的广泛性,民间文艺演出对精英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深远的。民间文艺演出不再是单一的、普通的一种娱乐方式,它开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传播。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精英文化的滋生和发展,同时影响着宋代文化精英的思想和心态,引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艺术的文化的产物扩大了对外文化的交流,是中国文化的衍生和传承。 宋代民间文艺演出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随着宋代民间文艺演出的普遍和发展,民间文艺演出不再只是一种百姓生活的娱乐方式,它开始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民间文艺演出作为一种艺术,丰富着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汇集数千年中国多少先贤的思想和智慧。其中,宋代民间文艺演出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宋代的节日民俗,有如七夕节中的磨喝乐,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十二月初八的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往往都是在城市的闹市区庆祝的,当然其中少不了的就是民间艺人的演出助兴。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还会举行热闹的庙会。杂耍、歌舞等民间文艺演出便在街上露天举行,而勾栏里必定上演精彩的戏剧。中国的节日民俗文化因为有了民间文艺的演出而愈加精彩。在宋代,文艺演出已成为庆祝节日、祭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元宵节吃汤圆、食素戒斋、风筝的产生和发展等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都因为民间文艺演出而在民间开始普遍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精英文化。 滋生了中国一系列精英文化的发展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可以说宋代民间文艺演出是胜于宋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的。由于普遍性、多样化和丰富的内涵,宋代民间文艺演出更是滋生了中国一系列精英文化的发展。1、绘画由于宋代民间文艺演出的普遍,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习的风俗画,在宋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宋代风俗画已从唐与五代的世俗画中脱胎,对社会风物的刻画越发细致入微,且注入了极浓的生活情趣。宋代风俗画所体现的是在凡俗世界中提炼出的俯拾可得的琐屑人事的细微且难为人感知的精神。现世生活的情趣也被表现得无所不在。北宋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所绘开封景况,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忠实写照,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另外还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像李唐的村医图,绘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一群妇女儿童被货郎担所吸引的生动情景。 宋人的雅俗观就这样被完全地体现于绘画艺术作品中。而通过体会唐宋雅俗观的转化和风俗画理念的继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人心态,而且能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探索一些文艺的相关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中国精英文化的深刻表现和传承。2、茶文化茶文化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在上文已经提过,茶坊酒店也是民间文艺演出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宋人欣赏民间文艺演出,一边看一边饮茶,就像现代人一边看电影一边喝可乐吃爆米花,所以,民间文艺演出的普遍化必然带来茶文化的发展。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而是茶饮料。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宋时还有斗茶之风,宋朝的诗歌里就时常渗透着茶文化。宋徽宗大观茶论二十篇文章介绍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雅俗共有的文化。3、佛教文化宋代为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时期。自宋太祖赵匡胤以来,历朝的皇帝都对佛教采取了扶植和利用的政策,正因为民间文艺演出的传播,佛教在宋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佛教在宋代开始广为流行,深入民心。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庙神膜拜上。人们纷纷以烧香拜佛、供奉果品、布施斋僧、修建佛寺、塑像造塔、刻印佛经、许愿还愿、放生吃素、念经拜佛、广作法事、传经朝岳、结社集会等方式来表达对佛教或菩萨的景仰和崇拜。例如在如元宵节大型彩灯中骑着狮子、大象的文珠、普贤菩萨像,四月初八日围绕浴佛所展开的一系列民俗活动等等也都颇受佛教影响。上文提过的在盂兰盆会搬演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也体现了佛教在宋代民间文艺演出的传播。 影响文化精英的创作宋代文化精英与民间文艺演出的关系密切,这在这些文化精英在宋代戏剧的创作、评论、研究方面都有表现。随着民间文艺演出的发展,北宋晚期开始,有关民间文艺演出及戏剧的著作陆续出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高承事物纪原、陈旸乐书、王灼碧鸡漫志等,对戏曲起源、曲调来源进行了考索,我们称之为源流考镜类;二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对汴京、临安等地戏剧繁荣的状况作了生动的记录,我们称之为全景描述类;三是洪迈夷坚志、岳珂桯史、张端义贵耳集等,对于戏剧表演有不少记录,并时有评论,我们称之为剧目记录类。文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宋代文艺演出戏剧剧本的创作,欧阳修、宋祁、苏轼等人都写作过乐语。乐语是指演出班子上演杂剧之前的致词,这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在宋代,乐语是作为创作的一种文体的,很多乐语都是由文人创作的。如苏轼文集卷四十五乐语中有不少勾杂剧词,如集英殿秋宴教坊词中勾小儿队杂剧词云:“朱弦玉管,屡进清音;华翟文竿,少停逸缀。宜进诙谐之技,少资色笑之欢。上悦天颜,杂剧来欤。”苏轼.苏轼文集卷十二,孔凡礼点校本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400.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乐语是不避俚俗,这主要是从民间文艺演出角度来考虑的。既然是创作给大众看的,那么必定是要通俗易懂的。对于戏剧,当时不少士大夫的态度是比较通达的,以南宋诗人范成大为例,。范成大有上元纪吴下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描绘苏州地区元宵灯会情景,诗中写道:“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里巷分题句,官曹别扁门。旱船遙似泛,水儡近如生。钳赭装牢戸,嘲嗤绘乐棚。堵观瑤席隘,喝道绮丛争。禁钥通三鼓,归鞭任五更”。可见当时苏州地区元宵灯会不仅火树银花,光华四溢,而且各种节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观赏者。对于广大民众这种狂欢的情绪,范成大认为完全可以理解:“末俗难诃止,佳辰且放行。此时纷仆马,有客静柴荆。幸甚归长铗,居然照短檠。生涯惟病骨,节物尚乡情。掎摭成徘体,咨询逮里甿。谁修吴地志,聊以助讥评。”范成大.范石湖集卷二十三,周汝昌校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62:325-326.范成大从民情风俗的角度来看待戏剧,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这些文化精英都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比较开放的文化观念,把各种艺术包括戏剧艺术视为都市精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昔日繁华的追忆,或对目前盛事的记录,不但留下了都市风情的生动图画,而且为戏曲史、戏曲批评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因此,他们的著述,不仅可以作为“风俗记、都邑簿”,而且可以作为兴亡录、艺术志,都是中国文化中宝贵的精英文化,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结 语由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娱乐的日渐兴盛,在宋代,娱乐不再只是上层阶级的权利,作为社会的底层,市井大众推开束缚,追求更多更高的艺术生活。迅速发展膨胀的娱乐场所,纷繁复杂的演出娱乐方式,使中国的戏剧得以成熟地发展,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愈加丰富完善精致。在社会生活重心下移的悠悠岁月中,宋代民间文艺演出趋向丰富多姿,是一次亢奋的跳跃。艺术,开始下降一个高度,以宽广的姿态,拥抱大众。参考文献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2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3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4徐顺旗编.永嘉县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5隋树森.全元散曲M. 北京.中华书局,1964.6脱脱撰.宋史.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7耐得翁撰.都城纪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8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M,四部丛刊初编本.9萧欣桥,刘福元著话本小说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0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1程毅中宋元话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3.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目 录1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 2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4 3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9 4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14 5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23 6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25 7 浙江师范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闲置球馆转让协议书
- 2025年新房子委托代管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外聘文案人员协议书
- 2025年新装饰工程瓦工协议书
- 2025年剪纸艺术中级考试备考策略与技巧
- 2025年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实操案例与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新退出股权激励协议书
- 2025年有机饲料购买协议书
- 2025年大块玉石买卖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市场调查协议书
- YY/T 1766.3-202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第3部分:双能量成像与能谱应用性能评价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艺术概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电气施工图设计审图要点
- 西方语言学史讲稿
- 烟草香味化学
- 临时用水施工专项方案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720全景照片制作方案及发布流程
- 工作责任心主题培训ppt课件(PPT 26页)
- 除尘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54页)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