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2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解释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原理 描述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步骤 归纳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要点知识梳理1实验原理: CuSO4 x H2O CuSO4 + xH2O 160 g 18 x gA g B g (A-B) g x =2. 操作步骤:(1)研磨:在 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2)称量:准确称量一干燥洁净的瓷坩锅质量(W0 g)。(3)再称:称量瓷坩埚+硫酸铜晶体的质量(W1 g)。(4)加热:加热至 色晶体全部变为 色粉末,并放入 中冷却。(5) :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瓷坩埚+硫酸铜粉末的质量(W2 g)。(6) :把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冷却。(7) :将冷却后的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次称量(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 g)。(8)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简称:“ ”、“ ”、“ ”、“ ”。(9) 依据理论值计算误差。 绝对误差 = _ ;相对误差 = _。3注意事项晶体加热后先放在石棉网上稍冷却,之后一定要放在干燥器内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引起测得值偏 。晶体要在坩埚底上摊开加热,有利于失去全部结晶水,以免引起测得值偏 。加热时间不充分、加热温度过低(未全变白),都会使测得值偏 。加热过程中,应慢慢加热(可改垫石棉网),以防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晶体溅失,引起测量值偏 。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硫酸铜少量分解,使测得值偏 。学生练习1下面是学生甲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记录的数据。 坩埚质量:m1 g, 坩埚硫酸铜晶体质量:m2 g 坩埚无水CuSO4质量为:m3 g 则硫酸铜晶体CuSO4nH2O中的n的计算公式为: 2根据实验室中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 从下列仪器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 A.电子天平 B.试管 C.试管夹 D.酒精灯 E.蒸发皿 F.玻璃棒 G.坩埚 H.干燥器 I.石棉网 L三脚架 除上述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 3 以下是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流程:取样 称量 操作1 操作2 操作3 重复操作1、2、3(1) 写出操作名称:操作1 操作2 操作3 。操作1完成的依据 。(2) 重复操作1、2、3,这叫做 操作,如果操作3得到的质量还在减少,则 直至 ,目的是 。(3) 操作2必须要在 中进行。4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时,学生乙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有一些疑问,你能帮他作答吗? (1) 为什么将硫酸铜晶体放入瓷坩埚中加热,而不用蒸发皿? (2) 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较纯的硫酸铜? (3) 为什么要对盛有硫酸铜晶体的瓷坩埚慢慢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银行资料员培训课件
- 信息技术 wps版 教学大纲
- 河南省灵宝市2024-2025学年小学毕业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 邮政内部作案管理办法
- 造价部部门管理办法
- 企业消防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纽约枪支管制管理办法
- 2025年泌尿外科手术器械使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外国学者谈新质生产力
- 语文课程教学技能课件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人体工程学》本科设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模特老师培训课件模板
- IATF16949内审员培训资料
- 艾梅乙反歧视培训课件
- 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材料
-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考大单元一 第一章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
- 敢于提问班会课件
-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