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doc_第1页
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doc_第2页
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doc_第3页
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doc_第4页
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门岩景区:万载云崖现莲花三门岩景区位于宜州市北郊的婆岩山,距市中心两公里。是集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主要以西竺寺为主,这座西竺寺依山而建的,寺庙的建筑分布在婆岩山的主、侧峰。这里有十八溶洞,洞中有生根石刻成的多尊佛像。婆岩山主峰宛如一尊庄严端坐、头顶三朵莲花的佛像;侧峰则似狮子聆听观音诵经。祖籍湖南株州,出家广东并由佛学院毕业的释来光法师于1999年6月云游至此,顿感这里是示观神奇、瑞象万千、珠胜无比的佛缘胜境。于是他发下大愿,要尽毕生精力在婆岩山雕刻千尊佛像,使未来的西竺寺成为名播天下的千佛山、千佛岩、千佛寺。十多年来,来光法师宣讲佛法、四方化缘,与工人们一起,割茅草、清乱石,在岩石上雕刻佛像,拉砖盖瓦,建造殿堂,历尽艰辛。现在,西竺寺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各地香客应愿而来,香火日渐旺盛。山门西竺寺,原称三门岩寺,因为山腰有一个洞,该洞有三个形同门户的入口,宜州人称洞为“岩”或者“岩洞”,三门岩因此得名。2009年改为西竺寺。因为,历史上的宜州,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西竺寺,其旧址在今宜州市区的龙江南岸边,也就是现在的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明代崇祯年间,我国大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到到宜州,对西竺寺的描述是“西竺寺在郡城西门外,殿宏壮,为粤西所仅见。”就是说当时西竺寺的宏壮规模在广西是仅有的。由此可以想象它的规模有多大了。现在,西竺寺主持释来光法师把徐霞客的这些记录刻在山门石阶上云龙浮雕的两侧上,让游客们到此便可领略有关西竺寺当年的一丝风采。山门楹联“古寺临龙水,心灯照大千”是由作家何述强先生撰联,书法家吴怀民先生题写的,山门上“西竺寺”三个大字的牌匾,也是根据吴先生的墨迹,按原尺寸刊刻的。古寺临龙水,心灯照大千。上联中“古寺”一词,是指西竺寺是宜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龙水”一指龙江,又指宜州、乃至河池。因为唐代时候,宜州曾设龙水郡;下联中的“心灯”,是佛教用语,可以理解作心灵,意思是神思明亮如灯。“大千”一词,就是指大千世界,佛家认为,千个的世界为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此联用字平实,个中意蕴却深含禅意,需一路细细品味。佛寿台登上佛寿台,就看到在石壁上刻有“佛”、“寿”两个大字,还有吉祥经一幅,都是由各地施主捐刻。据说,每天念诵吉祥经 108 遍,连续念一到七天,就可消八万种灾,得八万种吉祥,祈求全家吉祥。在这佛寿台上,可以向右边眺望观音送子山,那座独立起来的高峰就像观世音菩萨站在那里,她前面抱的是一个小婴儿。在这里,每当太阳就要落山时,太阳正好西沉到观世音菩萨的背后,就像菩萨头顶的光环一样,堪称奇观。同样,在这里,我们扶着栏杆,可看到脚下的这片竹林,郁郁葱葱,叠翠扶风。这一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经常有飞鸟在这里驻足,还有很多小松鼠在这里觅食,嬉戏。可见,佛家说的众生平等的观点还是与当今人类的一些追求是不谋而合的。药师佛洞从佛寿台向前进入一个岩洞通道,就来到药师佛洞。这条通道原来有很厚的泥土封住的,经过释来光法师打通后,把佛寿台和这边的药师佛洞连通起来。走过这通道,犹如在黑暗中前行,忽遇大光明。药师佛洞,便是旧称三门岩(洞)的中门了。来光法师在这里刻上药师佛的大雕像后,就改称这里为药师佛洞了。药师佛雕像的两侧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药师佛药师佛面相慈善,仪态庄严,左手执持药器,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站在灵龟背上。这尊药师佛造像通高7.1米,刻工耗资18万元。药师佛,又称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十二愿王,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同为药师佛的二大胁士,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依次递补佛位,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药师佛与胁侍左右的日光、月光二菩萨,并称为药师三尊。据说,药师佛誓愿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家人在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挂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可得以延生续命。在药师佛像的左上方石壁上,刻有“灵岩”两字。这两个字镌刻的准确时间一时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镌刻时间最晚不超过明代崇祯年间,因为在徐霞客游记中描述到这里时,是这样写的:“中门之内,设神像于中,上镌灵岩二字。”当时,这里所供的神像,是地方上信奉的雷王、花婆等神,一直供奉到上世纪末。后来释来光法师请来四川的石刻师傅到这里刻药师佛的造像时,把原来的泥塑神像搬移,并专门在这里刻上雷王神像,继续供养。磬石这块大石头叫磬石,上面刻“磬石”二字,之所以称之为磬石,不仅因为它底部有三只脚支撑,形状像一个古磬,也因为用石块或木槌敲打时,这石头能够发出铿然如古磬的声音。据说,来到这里敲打磬石的人,过后都能够保持很好的听觉。过往行人和香客,都喜欢亲身体验。今天的人们听惯了电子音响,听惯了那些金属的声音,到这里,就可以亲耳听一听石头的声音。 燃灯佛、卧佛洞在卧佛洞洞口左侧的这尊菩萨是燃灯佛,据说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或普光如来、灯光如来等。人们看到他那庄严清静的神态,不禁产生欢喜心。在燃灯佛右侧就是卧佛洞了。在这洞里刻有卧佛、十八罗汉的雕像。这些雕像造型各异,神情生动活泼,惟妙惟肖。这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是举钵罗汉。这位手托佛塔的叫托塔罗汉。这位叫探手罗汉,因为他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这位叫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有是称。这位背一布袋笑口常开的叫布袋罗汉。那位是长眉罗汉,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护法金刚、滴水观音在滴水观音洞口的这位护法金刚叫韦驮菩萨。在中国的寺院殿宇里,原印度血统的韦陀已经汉化了,成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武将,他身披铠甲,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降魔去妖,威风凛凛。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陀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护法金刚。在滴水观音洞里,刻有观世音菩萨的雕像,她侧骑在龙背上,右手持净瓶,左手自然下摆。神态端庄自然,令人产生恭敬心。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形象众多,有持莲观音、滴水观音、合掌观音、持经观音等,这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关于观音菩萨的名号,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光世音、观世音、观自在等好几种。后来其中的“观世音”这一译名通行全国。到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在滴水观音洞的两侧石壁上雕的这两个小孩童,一个是善财童子,一个是小龙女。世人称这两个可爱的小孩童为“金童玉女”。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说红孩儿被观世音菩萨收伏后,成为她身边的善财童子,其实这只是作者吴承恩自己编造的,与佛家典籍的记载不相符。但是,红孩儿,这个名字,却已经深深地刻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了。地藏殿这里供的是地藏菩萨,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地藏菩萨曾发过誓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大致的意思就是,只要世间还有人痛苦,还有人堕入地狱,我就不成佛,誓要普度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何等宏大的胸怀!据说,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观自在殿在这里,观世音菩萨骑的是一只老虎。观世音在不同的场合,所现之相不同。观世音也称观自在,她的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钟鼓楼“晨钟暮鼓”是我国寺院中的一种传统。据佛教律典记载,钟、磐、石板、木鱼、砧槌等,凡是通过敲击而能发声的法器,无论瓦木铜铁所作,皆称为犍椎。钟、鼓是僧团内集众和生括安排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法事甚至社会礼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佛事活动中,犍椎则配合念诵或唱赞的曲调敲击,作为伎乐供养,使道场更庄严,故又称法器。钟,是主要的法器之一,据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所载“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钟的材料,主要以铜、铁铸就,其种类以大小功用来分则有报钟、大钟、小钟、斋钟等。大钟又名梵钟,挂于钟楼之上,并设钟头专门管理。除了迎接佛门高僧,及举行重大法会时敲击之外,每天只是早晚各撞一次,每次一百零八下。钟头在撞大钟前,必须先默诵钟声偈,再边撞洪钟,边吟宝偈,使洪钟起到警世醒人、断除烦恼的作用。佛祖统纪智者传中说:“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鼓,是丛林中与钟一样重要的法器,据经所说,早在佛陀时代就与钟共存。直到现代,钟鼓常鸣仍是寺院的一大特征。鼓的种类有法鼓、大鼓、茶鼓、手鼓等。这里的这个鼓叫大鼓。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故名“晨钟暮鼓”。击鼓不像撞钟那样有专门偈语。据说我国早期寺院,讲究建筑上的对称,在今鼓楼位置亦有建楼的,但只是作为保存佛典之用,后来寺院内藏经渐多,另置藏经楼于大殿之后,原藏经之亭阁式小楼则改为鼓楼。说到藏经楼,就得顺便说一说这西竺寺将来的藏经楼,这里的主持来光法师已迎请了一部大藏经,全套经书共计100册。据说,他准备于钟鼓楼附近建一座藏经阁,将这部大藏经藏于其中,并将各地书画名家净手誊抄的佛家经书和佛教美术作品收藏于藏经楼上。形成一定的规模后,还邀请远近的一些佛学爱好者和研究者前来研读佛经,讲经论学。到那个时候,这里将是佛学繁盛之地了。佛教装饰用品捐请阁这里供的都是有关佛教的护身符、装饰品以及经书典籍等。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捐请。相关物品的用途,可以向这里的居士询问。捐请与否,看个人发的心愿。这里的居士都是自愿来这里工作,不计报酬。这里所得的款项,是为建设庙宇所用。普贤洞普贤洞,是一个天然的岩洞,地面修整平坦,洞里的石壁刻上了普贤菩萨骑象的雕像。一般我们在一些地方看到有骑着大象的菩萨,那就是普贤菩萨了。普贤菩萨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在佛教里,他是真理的象征。千手观音殿、玉石佛像在婆岩山主峰与侧峰开始划分之处,建有一平台,有几亩地宽。在平台的正中央,供有玉石大卧佛一尊,玉雕坐佛一尊。平台南面建有千手观音殿,殿里供有玉雕千手观音像一尊。这里的玉石雕像,都是千里迢迢从缅甸迎请。前年,这些玉石雕像请到这婆岩山下后,来光法师与几位工人搭好架子、滑轮,利用力学原理,将之一步一步拉上这半山腰,并一寸一寸地架上这座台上。那场面,见者无不为他们建庙的艰辛而叹服,也不禁为他们运用的智慧而折服。很多人都在这里给菩萨、佛祖烧香。佛家认为,供香不是给佛菩萨吃的,也不是给佛菩萨闻的,是用来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佛菩萨的教诲,才不会做出错事,不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人内有烦恼,外有诱惑,财令智迷,色令智昏,供香,是在提醒自己,待人处事做判断的时候,要有佛菩萨的智慧,要有佛菩萨的心肠。一路上山来,大家也看到了,在菩萨或者佛像案桌前,经常看到有人供花、供果,这个很普遍。平时也常常看到有人带著香花水果到寺院去供佛、供菩萨。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代高僧净空法师曾这样说过: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报,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让你看到,常常想到种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这一点,光明照耀,你的心里面放光!花,不是供给佛菩萨看的、给佛菩萨欣赏的,佛菩萨是泥塑木雕,它怎么会欣赏?供果,佛菩萨也不会吃,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教学,千万不要把意思错会了!有人问,哪些花不能供佛菩萨?哪些果不能供佛菩萨?那这就是迷信。在佛法里头,无论什么样的花都能供,无论什么样的果也能供佛,为什么?表法!看到花就知道修因。灵岩大殿、大佛雕像经过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