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常见病诊疗.ppt_第1页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ppt_第2页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ppt_第3页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ppt_第4页
肛肠科常见病诊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痔(混合痔) 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 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在肛 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本病以便血、痔 核脱垂、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 ”的范畴。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 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 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 病理性改变和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 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 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 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 便困难。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度:便时带血、 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度:常有便血;排便时 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 、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 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 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 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 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 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 常;对反复脱出的、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 化痔组织。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 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 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 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三)鉴别诊断 1.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痔病应与肛裂、直肠癌、直肠息肉相鉴别: 肛裂便血色鲜红,多为粪便表面、手纸带血,也可表现为少量滴 血,伴肛门灼热疼痛或典型的周期性疼痛,肛管前后方可见纵行溃 疡或裂痔。 直肠癌大便带血及粘液,色暗红,排便次数及性状改变。直肠指 检可触及表面不平质地较硬的肿块。内窥镜检查可见肿物呈菜花样 、表面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病理学检查多为腺癌。 直肠息肉 便血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粘液,一般无滴血或射血。直 肠指检可扪及带蒂质地柔软肿物,活动度大。病理学检查多为腺瘤。 2.以脱垂为主要表现的痔病应与直肠脱垂、肛乳头肥大相鉴别: 肛乳头肥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呈锥状或鼓锤状,表面灰白,一般 不出血。 直肠脱垂脱出物呈环状,色淡红,表面光滑,一般不出血。 (四)常见并发症 包括贫血、嵌顿性内痔等。 二、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PPH 术、RPH术。 1适应症:非环状混合痔反复出血、脱垂、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2术前准备 (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 肝功能、肾功能等)、四抗病毒(乙肝五项、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 测)、胸部X线片、肛门镜检查、心电图,必要时可行腹部超声及结肠 镜检查。 (2)术前禁食4小时以上。 (3)术前局部备皮,开塞露外用排空直肠。 (4)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3.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等麻醉方法。 4术后常规处理 (1)术后6小时禁饮食。 (2)无需禁食,但忌辛辣之品。 (3)术后当日注意出血情况和小便情况,活动出血应及时处理,术后 8小时未排小便应采取措施。 (4)酌用润肠通便药物,防止便秘和粪便嵌塞;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 剂或乳果糖口服液。 (5)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选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 (6)便后坐浴,换药,可选用微波治疗仪、红光治疗仪、熏洗仪等。 (7)观察伤口情况,术后l周,应注意肛门功能情况,注意有无肛门 狭窄。 5.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肛门疼痛可根据疼痛评分选用曲马多缓释片100mg口服或曲马多针 100mg肌注,静滴萘普生钠等,严重者可选用吗啡。 (2)尿潴留 术后超过8小时未解小便,可拔除肛管直肠内填塞的敷料,以解除对 尿道的压迫,但要注意观察有无创面出血。 诱导刺激法:利用自来水流水声刺激,产生条件反射,帮助排尿。 热敷法: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下腹部或会阴以缓解括约肌痉挛。 针灸:可给予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或肌注新斯的明0.5mg。 导尿:经使用以上方法无效,膀胱已充盈或术后超过12小时仍未排 尿,尿潴留症状明显者,可予导尿。 (3)继发性大出血:指术后1次出血量超过lOOmL者,多发生在术后5 10日。 全身处理:估计出血量(包括已排出体外和积存在肠腔内的血量);建 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 志和尿量。 局部处理:在良好麻醉下,用肛门镜或拉钩显露创面,清除肠腔内积 血,仔细寻找出血点,对搏动性出血须作缝扎止血;如为静脉渗血可压 迫止血。 使用止血剂和抗生素。 (4)排便障碍 药物疗法:可选用软化大便药物或轻泻剂,如聚乙二醇4000散剂、石 蜡油等。 灌肠法:可用生理盐水500mL或开塞露23支灌肠。 必要时用手法挖出嵌塞在直肠内的粪块。 (5)肛缘水肿:用中药熏洗(金玄痔科熏洗散),药膏外敷局部(肛泰软 膏),微波理疗。 (6)肛门狭窄:轻度狭窄可用食指扩肛直至痊愈;对食指扩肛无效的重 度狭窄者,需手术治疗。 (二)中药坐浴熏洗 术后首次排便之后,选用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熏洗,也可用中草药, 利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水肿、疼痛。 推荐处方:蒲公英、生侧柏叶、花椒、苦参、芒硝、苍术、生地榆、防 风、黄柏、赤芍、生甘草、五倍子。 上药煎取药液,于排便后坐浴熏洗。 (三)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 1术后可选用肛泰软膏、湿润烧伤膏油纱条换药,每日一次。 2术后创面水肿可选用高渗盐水纱条外敷。 (四)中药塞药法 便后或睡前或换药时选用栓剂纳肛,如:肛泰栓、复方角菜酸酯栓等。 三、出院标准: 1、混合痔住院时间7天左右,环状混合痔10天左右,患者自觉症状较轻 ,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直肠指诊集束结扎线头脱落。 2、出院后每隔3至4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 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探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 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 ,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 1.急诊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 加重; 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 适,伴发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等; 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 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 1.根据脓肿形成部位,一般可以分为以下6个类型: 皮下脓肿:在肛门周围皮肤下面形成的脓肿。 粘膜下脓肿:在直肠粘膜下层内形成的脓肿。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在坐骨直肠间隙形成的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在骨盆直肠间隙内形成的脓肿。 肛管后脓肿:在肛管后间隙形成的脓肿。 直肠后间隙脓肿:在直肠后间隙内形成的脓肿。 2.根据脓肿的致病菌和性质可分为: 急性化脓性脓肿:多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所引起。 慢性化脓性脓肿:多为结核杆菌引起。 3.根据脓肿解剖位置的高低可分为: 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粘膜下脓肿。 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仲):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 、肛管后脓肿。 (四)鉴别诊断 1肛周毛囊炎、疖肿 好发于肛门周围皮下,因发病与肛隐窝无病理性联系,破溃后不会形成 肛瘘。 2肛旁皮脂腺囊肿 肛旁包块,但无皮肤红肿和压痛,表面光滑成圆形,边缘清楚,无全身 症状。 3克隆氏病之肛周病变 常伴结肠克隆氏病,局部红肿,疼痛较轻,肛周感染也可成克隆氏病的 首发症状。结合病史、全身症状、肠镜和活检可鉴别。 二、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挂线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切开引流术。 1适应证 脓已成,及时切开引流或行一期根治术。 2禁忌证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3、术前准备 (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生 化全项(肝功能、肾功能等)、四抗病毒(乙肝五项、丙肝、 梅毒及艾滋病检测)、胸部X线片、肛门镜检查、心电图,肛 周彩超,高位脓肿需行核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可行腹部超声及 结肠镜检查。 (2)术前禁食4小时以上。 (3)术前局部备皮,开塞露外用排空直肠。 (4)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 4手术方式 低位脓肿可行切开引流术,高位脓肿可行切开挂线引流术。 5注意事项 (1)切口大小适度,使引流通畅彻底,脓液易于流出,脓腔充分 打开,用手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腔内纤维隔,不要遗留死腔导致 以后复发。 (2)要争取找到原发病灶,也就是内口,一次手术彻底处理,以 免形成肛瘘,未找到内口者,先切开排脓,最好待炎症消退,局 部病灶纤维化,待形成肛瘘再行二期手术。 (3)对肛提肌以上的脓肿要慎重处理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不宜一 次性切断,宜挂线处理,否则易引起肛门失禁,如果完全切断了 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或肛提肌,就会引起肛门失禁。 6术后处理 (1)术后每日或每次大便后用中药外洗液。 (2)肛门局部每日换药l一2次,酌情选用肛泰软膏等。 (3)早期换药(术后7天之内),伤口放置康复新液或复方黄柏液 水纱条,7天后创面新鲜放置烧伤膏油纱条。 (4)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用微波治疗仪、红光治疗仪、熏 洗仪等。 7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1)肛门疼痛根据疼痛评分选用 曲马多缓释片100nmg口服或曲 马多针100nmg肌注或萘普生钠,疼痛严重时可选用吗啡。 (2)术后肛门伤口出血 肛周脓肿术后伤口出血属于原发性出血 ,多属于术中止血不彻底,可在局麻下,用肛窥镜或皮钳暴露 好术野,寻找出血点,如为搏动性出血,用小弯针及可吸收缝 线在出血部位作“8”字缝扎止血;如为静脉渗血,可用明胶海 绵或肾上腺素棉球加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 8.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等。 9.中药熏洗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使用中药熏洗或使用金玄痔科熏洗散。 10.基础治疗 感染、发热、疼痛等合并症的治疗,可选用抗生素。肛周脓肿 患者只要未破溃,需抽取脓液送细菌培养。 三、护理:辨证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 1、辨证护理:肛痈病人的体质多属阴虚、偏热,在整体护理中, 应首先考虑这个因素。安排病床时应注意病房的朝向,衣被适当 减少。要注意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为主的护理措施,要以患者疾 病本身变化,情绪不调,饮食不节,调护不当等因素对健康的影 响综合考虑。 2、情志护理:由于肛痈患者大多数是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入院 ,同时又伴有发热等症状,所以易产生烦躁、焦虑不安等紧张情 绪。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做好身、心两方面的护理工作,减轻患者 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应对患者的社会 背景、文化层次,组织结构、家族内部情况及其患者本人的性格 等加以了解,开展全方位的护理。 3、饮食护理:饮食对肛痈的治疗、康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嘱 病人忌烟酒,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进营养丰富、清淡、少渣 、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瓜果,预防便秘。不能过度劳累, 配合服用润肠通便中药,使之尽早康复。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颂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伤口愈合,积分较治疗前降低2/3 好转:症状改善,病灶或伤口缩小,积分较治疗前降低1/3 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不足1/3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指标: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 出血 0级:正常 0分 1级:轻度 2分 带血 2级:中度 4分 滴血 3级:重度 6分 射血 疼痛 0级:正常 0分 1级:轻度 2分 轻度疼痛,可以忍受 2级:中度 4分 明显疼痛,用药缓解 3级:重度 6分 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分泌物 0级:无 0分 1级:有 1分 2.证候评价指标: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 舌红,苔黄 0级:无 1级:有 脉数或滑数 0级:无 1级:有 五、出院标准 1、创面引流条及冲洗管拔出,肉芽组织新鲜且平整,创面引流通 畅,患者自觉症状轻。 2、低位脓肿一般住院8天左右,高位脓肿住院15天左右。 3、出院后23天需回院换药一次,如发现引流不畅或肉芽过度增 生,需及时处理,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肛 裂 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即排便时阵发性刀割样疼痛,便 后数分钟缓解,随后又持续剧烈疼痛可达数小时,伴 有习惯性便秘,便时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肛裂的 部位大多发生在肛管后侧,少数在前侧,两侧极为少 见,单发或多发,发生在前侧者多见于女性,发病率 约2.43%,占肛肠疾病的4.12%,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多于男性,中医学称之为脉痔、裂肛痔、钩肠痔等。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 特点为疼痛发生与排便有直接关系,可放射至骶尾部, 大便干结时尤甚,典型疼痛者,便时痛轻,便后痛重,先轻后重 ,中有间歇,呈一特殊的疼痛周期。其疼痛突出表现为便后片刻 发生之疼痛远较排便时剧烈,而剧痛来临前常有小息,称为疼痛 间歇期。 出血 出血时有时无,一般出血量不多,表现为手纸带血或便 后滴血,出血颜色鲜红。 瘙痒 由于肛裂溃疡的分泌物或因肛裂所并发的肛窦炎、肛乳 头炎等所产生的分泌物刺激所致。 便秘 便秘既是肛裂的病因之一,肛裂反过来又可引起便秘, 因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患者常产生惧便心理,从而人为地控制 排便,致使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份吸收过多而更加干 燥,排便愈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体征 肛裂检查应以视诊为主,患者可取适宜体位,检查者用双手拇指将 肛缘皮肤轻轻向两侧分开可见肛管移行区皮肤有一梭形溃疡,如 用探针轻触溃疡面,可引起明显疼痛。陈旧性肛裂溃疡面颜色灰白 、底深、边缘增厚明显,下端可形成裂痔,与溃疡上端肥大的肛乳 头合称肛裂三联征,指诊可发现肛门紧缩。 3.鉴别诊断 肛管上皮癌 溃疡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坚硬,周围有炎症浸润,持 续疼痛,有特殊臭味,如肿瘤侵及括约肌,可见肛门松弛或失禁现 象,病理检查多可确诊。 肛门皮肤皲裂 可发生在肛管任何部位,其裂口表浅,仅见于皮下,常可见数处裂 口同时存在,疼痛轻,出血少,无溃疡、裂痔、肛乳头肥大等并发 症,瘙痒症状明显。 克隆氏病肛管溃疡 溃疡可发生于肛门任何部位,其特点是溃疡形状不规则,底深、边 缘潜行,常与肛瘘并存。同时伴有贫血、腹痛、腹泻、间歇性低热 和体重减轻等克隆氏病的一系列特征。 (二)分类 一期肛裂:肛裂初发,裂口新鲜,病程短; 二期肛裂:创缘隆起,增原变硬,有明显溃疡形成,但无其它病理改 变; 三期肛裂:除梭形溃疡外,并发裂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潜行瘘 管等。 (三)肛裂分期 肛裂分期有多种,但临床上以下述较为实用。 1.早期肛裂(新鲜肛裂) 在肛管上皮有梭形溃疡,创面较浅,边缘整齐 而有弹性,基底新鲜,无明显瘢痕,容易愈合。 2.陈旧性肛裂 由于括约肌经常保持收缩状态,溃疡面合并感染,创面 引流不畅,致溃疡边缘变硬变厚,周围组织发炎、充血、水肿、纤维 化、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常合并肛乳头 肥大、赘皮性外痔(哨兵痔)、皮下瘘等病理改变。 二、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摄 合理饮食,多进含纤维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忌嗜食辛辣煎炸之品 及饮酒过度。 2起居卫生 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应保持肛门部清洁,可于便后及睡前温水坐浴 ,清洗肛门,以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3治疗它病 患有肛隐窝炎、肛门湿疹、皮炎者,应及时治疗,避免诱发肛裂。积 极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肛管上皮损伤,防止其继发感染,形成溃疡。 (二)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肛裂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除陈旧性肛裂长期不愈者外 ,一般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消除肛裂症状,促进裂损 愈合。 2具体措施及药物 (1)常规治疗 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凡士林油纱换药,每日2次。 (2)对症治疗 疼痛:解疼止痛,口服曲马多缓释片lOOmg,每日2次,去痛片2片 ,每日3次,或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10mg。不宜用吗啡类药 物,因可引起便秘,影响肛裂愈合。 出血:口服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维生素kl 48mg,每日3次 ,或肌注止血敏每次05g,安络血每次lOmg,立止血1 000U等。 便秘:口服液状石蜡或蓖麻油30mL,每日23次,口服聚乙二醇 4000散剂每次一包,每日2-3次。或用开塞露l2支灌肠助便。 (3)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肛裂并发感染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如甲硝唑及头孢类抗生素等。 如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慢性肛裂肛乳头肥大形成肛乳头纤维瘤者可予以手术切除。 肛裂瘢痕收缩形成肛门狭窄者可予以扩肛治疗。 (三)手术疗法 1适应证 (1)陈旧性肛裂。 (2)肛裂疼痛,合并排便困难者。 2禁忌证 (1)妊娠头3个月及临产前3个月。 (2)伴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血液病者。 3术前准备 (1)实验室和理化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血型、凝血四项、生 化全项、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必要时腹部彩超。 (2)肠道准备术前晚口服轻泻剂聚乙二醇4000散剂或乳果糖,术 前4小时用开塞露外用灌肠。 (4)肛周备皮及清洁肛门。 4体位 可选用俯卧折刀位、侧卧位或截石位。 5麻醉 可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6术式 内括约肌切断术又称肌松解术,是治疗慢性肛裂的基本术式,临 床有多种不同切开方式,也可合并使用内括约肌松解术。 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可分为排出切断术和潜行切断,适用于 二期肛裂。 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适用于二期肛裂裂口位于后侧者。 肛裂切除术适用于三期肛裂。 纵切横缝术及改良术式,适于二、三期肛裂合并肛管狭小者。 7术后处理 (1)术后一般不用抗生素,但对内括约肌侧切术者,可酌情使用。 (2)手术当天起半流饮食,3日后改普食。 (3)每日大便后可用中药洗液或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30分钟。 (4)术后24小时可更换敷料,可用凡士林纱条或烧伤膏油纱条隔开 创面,以防创口假愈合。 (5)术后定期扩肛,以预防伤口粘连,使内括约肌达到充分扩张 的目的。 (6)根据情况选用微波、红光治疗仪、熏洗仪。 三、预防护理 1术前常规备皮、灌肠。 2术后进流质饮食2天,控制大便12天,以后注意保持大便 通畅。 3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4便后坐浴清洁肛门,肛内注入肛泰软膏,放置湿润烧伤膏纱 条,换药至伤口痊愈。 5缝线57天拆除。 四、疗效评价 治愈:症状消失,裂口愈合。 好转:症状改善,裂口或创面缩小。 未愈:症状无改善,裂口无变化。 五、出院标准 1、住院时间5天左右。 2、患者大便通畅,创面渗液少,肉芽组织新鲜平整,创面引流 通畅。 3、出院后34天回院复查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肛瘘 肛瘘又谓肛门直肠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邻 近组织因病理性原因所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多继发于 肛门和直肠周围脓肿。以反复肛旁流脓、疼痛、瘙痒 为临床特征。中医学称“肛瘘”或“肛漏”。 一、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症状 (1)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史。 (2)具有肛旁流脓或脓血、肛门胀痛、肛周皮肤瘙痒等典型的症状。 2体征 肛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与肛管相通。肛门周围有外口与瘘道相通, 或直肠有内口与瘘道直通,或肛门周围的外口借隧道与直肠内口相 通,外口周围皮肤可见红斑、丘疹。 3肛瘘分类 (1)按病原菌分类 化脓性肛瘘:多由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 细菌感染引起。 结核性肛瘘:由结核菌引起。 (2)按病变程度分类 单纯性肛瘘 1)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2)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性肛瘘 1)低位复杂性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2 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2 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3)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外口在肛门部两侧,内口多在截石位6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